跟著太子一道來的龔放已覺不妙,想要跟從一起過去,卻不料給禦書房守衛的太監攔住:“大人留步,萬歲爺有旨,隻見太子殿下一人!”
龔放低聲囑咐太子幾句,看著他邁過高高的門檻,心裏一片冰涼,他知道太子這次麻煩惹大了,怕是皇上要有所行動,這東宮是要變天了罷!
太子進到書房,行跪禮請安,禮畢,剛要起,卻聽洪煜低沉而嚴厲地說了一句:“跪著!誰讓你起來的?”
太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對洪煜甚是畏懼。此刻,洪煜低眸盯著他,卻半天不說話,這更讓人摸不到底細。
“你可知朕叫你來,是為了什麽?” 洪煜終於結束沉默,問道。
“兒臣知道。”
“知道?” 洪煜慢慢踱到他身邊,“錯在哪裏?”
“孩兒最恨這種背後嚼舌根的小人,打他以示警告……”
“啪”地,一記響亮的耳光落在太子臉頰上,這與十歲孩子的力道不同,洪煜半分也沒留情,直煽得太子趴在一邊,血頓時順著嘴角流了下來。
“打人之前,最好知道挨打的滋味!” 洪煜蹲在他麵前,眼光裏恨鐵不成鋼,“你覺得奴才們為什麽唯你獨尊?由你任性,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那是因為你是太子!若沒這身份依仗,你當這後宮的人,誰把你放在眼裏?”
洪煜站起身,背手而立,太子不成器,他不推卸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前說他也聽不進,如今過了年,便十一歲了,心裏也得有數,若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任性,不長進,洪煜不想再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你看這裏,”太子隨著洪煜指的方向,牆上懸掛著巨大的牛皮地圖,“先皇隻留給朕半壁江山,朕象你這麽大的時候,長江以南並不姓洪!登基伊始,三十萬精兵,朕竟指揮不動!你以為這江山來得容易嗎?多少人嘔心瀝血,多少人浴血奮戰,多少權衡,多少調遣……你要是以為,憑藉著皇長子,便可助你一路順風,坐享江山,就大錯特錯!你不過出生得比別人早了幾年而已,若不成器,沒有明主之姿,王者之風,朕拚命打下的江山,便是與你無關!”
向來氣焰囂張的太子,突然安靜了,他抿嘴低頭,聽見洪煜再靠近他的耳邊低聲道,“朕現在有四個皇子,將來誰能坐擁天下,還看你們的能耐,你最好記清楚,朕當年,可也不是皇長子,立長不立幼那一套,在朕這裏行不通,你明白麽?”
“兒臣明白,從今以後,唯父皇之命是從!”
“好!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洪煜回到書桌旁,坐下,“從今以後,葉知秋葉大人會全麵接管東宮,凡事你都要請教他,他準,你才能做!”
太子轉身,臉上馴服不再,眼光閃爍間,透露出一股不屬於孩童該有的,怨恨。
翌日,聖旨下,東宮奴才從上到下,撤換了個幹淨。葉知秋升任東宮主事,官至三品,與太子有關的一切事務,課業武功,衣食住行,都由他來審核定奪。更讓人驚詫不已的,是昔日乖張放肆的太子,卻如同脫胎換骨變了個人,這又是後話。
知秋挨打,葉文治的消息來得比洪煜更快,他立即起身入宮,因有欽賞金牌,可隨時入宮,無須申請稟報,到了便直奔到葉知秋的院子,果然已經回去了。於海跟他說,是內務府總管崔公公趕過去解的圍,葉文治點頭應允,簡單回了句:“你去跟崔公公說,這事兒我記下了。”
進了屋,知秋似剛洗了臉,頰邊還有未幹的水氣,抬眼看見他,有些尷尬,楞楞站著,不知所措,葉文治並無責怪追問之心,隻短短說了一句:“回家吧!”
從小到大,不管發生什麽,文治從來不加以責備,這讓知秋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依賴,每次受了挫折,最先想到的,總是到他跟前尋找安慰,知秋深知,即使是自己錯了,大哥也不會怪他傻。
自葉文治歸來,洪煜特準知秋隨時出宮,與家人團聚,他並不經常回相府,多是住在葉文治的府第。這日傍晚,雪正下得緊,知秋與文治正在吃飯,管家跑進來,說有訪客。葉文治作息嚴格,公私分明,不喜歡有人打擾,便說不見。管家還不待說完,焦急地說;“將軍,是……是,皇上!”
文治和知秋同時一楞,連忙出門接駕。門廊處,風雪交加之中,卻是便裝的洪煜長身而立,衝著知秋,遠遠笑了!自太子那事一發生,他可是有幾天沒見過這人,看著跟在葉文治身後的熟悉身影,心情頓時舒暢。
“臣,葉文治,”“葉知秋”“接駕來遲……”
“行了!起來吧!” 洪煜揚手示意他們平身,“朕在這裏等你,是入鄉隨俗,到了你的地盤,自然要遵從你家規矩,不通稟不能見,葉大將軍,果非等閑!哈哈!”
洪煜來,無非是想見知秋,他也不隱晦,直接便說想與知秋單獨談談,文治會意,退出外屋,隻留兩人,屋子裏頓顯清靜。
“朕代太子向你道歉,” 洪煜坐在知秋身邊,誠懇說道,“太子為人任性囂張,朕早知道,以前當他年幼無知,也不曾嚴厲警告,如今看來,何為年幼?若不加以訓誡,便是永也長不大!”
“臣知道皇上心思,”知秋見洪煜麵露愁容,不禁又心軟,“太子成器,能省去好多不必要的紛爭。”
“你倒敢說!”
“這裏不會有人亂傳話。”
知秋坦言,卻說中了洪煜的心事:“你大哥的身邊滴水不漏,針插不進呀!朕身邊那些奴才,卻是三幫五係,哪有個跟朕知心的?朕剛說一句話,還沒落地呢,那頭就傳到三宮六院……”洪煜皺眉,甩了甩頭,“朕想你做太子東宮主事,可好?以後有關太子的一切,都由你說得算,他再不敢欺負你!”
葉知秋沒想到洪煜如此堅持由自己教導太子,他多少明白這差事對葉家的暗示,可若做了主事,太子的將來,不就是握在自己手裏?他倒是無法理解這任命了。
“知秋怕是無能……”
還不等他拒絕,洪煜打斷他,“你能行,”說完長嘆一口氣,象是下了什麽決心,抬眼注視著知秋眼眸,“若葉氏要如十多年前韓家一樣權傾朝野,朕寧願出頭那人,是你!”
“撲通”一聲知秋跪在地上,皇上這話不是明擺著挑破葉家的野心?剛要說話,肩膀上被一雙有力大手緊緊握住,那一句話,很多年以後,知秋閉上眼,仍言猶在耳:“總有一天,朕的心,你能明白!”
窗外雪落不停,屋子裏,葉知秋清楚地感受到,從洪煜堅定的雙手傳遞來的,熾熱的,溫度。
女子進宮,能得省親的機會,並不多,因此葉逢春的出宮省親,更顯示她的與眾不同。鳳輦出了宮城,心卻不再覺得開闊,或是呆得久了,囚禁反倒成了一種習慣,和保護。
相府戒備森嚴,逢春住的院子,更是連隻閑鳥也飛不進,宮裏不亂說的話,終於能問個明白。偽裝成性的人,即使得了做回自己的機會,言行也依舊要戴著麵具,反倒象是沒了外麵那層假,便是保不住裏頭的真。
“逢春可是攢了一肚子的話,”斟茶的手,隻那十指,也是風情萬種,“惟獨大哥能給答案!”
“有什麽話,娘娘盡量直說吧!”葉文治麵色冷靜。
“既然大哥都這麽坦率,妹妹就不拐彎抹角,”葉逢春話音一轉,“知秋是誰的孩子?”
自上次與逢春在宮中見過麵以後,葉文治便有所防範,世上事,除非不做,否則就算如何費盡心思,也總有知情的人。當年他並不懂得這其中的道理,而如今卻是越發領會,知秋怕是要給葉家帶來滅門之禍。事關幾百口人的命,即使逢春再施壓,也得拖著,能拖多久拖多久。
於是,葉文治不答反問:“娘娘何處此言?”
“這不是宮裏,大哥毋須句句將‘娘娘’掛在嘴邊,提醒妹妹是皇上的女人!”逢春既然已經問出來,自是不問出答案不罷休,“娘的那個孩子,生出來就死了,埋在葉家後山的一棵胡桃樹下,至於知秋是哪裏來的,大哥你是最清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啊,大哥,他是誰的孩子?”
葉文治寵愛知秋,是葉家上下都知的事,若要說隨便抱來的孩子,怕是說不通。表麵依舊平靜如水,內心波瀾起伏,投石問路:“娘娘心裏怕是早有答案了罷!”
逢春並不是衝動之人,隻是關心則亂,她對葉文治不倫情懷,在這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竟也失了冷靜的風度:“住在小圓山那頭的女人是誰?”
葉文治沒想到連這個她也知道,猛地抬頭,盯著逢春的眼,試圖在其中確認,思緒不停,瞬間轉了不知多少彎兒:“知秋的母親,”文治嘆了口氣,“是個風塵女子,我從南方帶回來的,你知道湘琴的脾氣,我不能跟她說。”
“所以你就把他抱回家冒充母親的孩子?”逢春雖然知道大嫂的脾氣,卻又總覺得有什麽說不通。
“隻是湊巧而已,知秋他娘有病,生下他就不在了,趕上娘的孩子夭折,隻有調包,湘秀永遠不會發現真相,也可以把知秋留在身邊撫養。”
逢春跌坐在椅子裏,果然如她猜想,知秋竟是大哥年少輕狂,在外麵的私生之子!這世界上,還真沒什麽完美無暇,即使自己心裏英雄一世的大哥,也有這麽一筆糊塗的帳!
葉文治眉頭輕皺,逢春以為他是尷尬,卻不知,他心裏此刻正擔心著,既然深宮中的逢春都知道知秋是抱來的孩子,那極有可能還有別人,知道知秋真實的身份!而他要如何把那些人一個一個地找出來,再消滅掉?
葉逢春回相府,鍾衛是要跟隨的,臨行前,偷著見了仁喜一次。天氣冷得緊,滴水成冰,兩人經常幽會的地方就算避風,也是凍死人不償命的,什麽好事都沒心情做,隻能聊天。
鍾衛並不覺得掃興,縮在不見光的角落裏,將仁喜小貓一樣的身子摟在懷裏,心裏便感到舒坦,閉著眼,幻想著帶他回到老家,兩人爬到高高的幹糙垛上,正大光明地,曬太陽,睡午覺……
“想啥呢,你?”仁喜的手指頭捅著他胸口,問道。
“我攢的銀子夠買頭耕牛了,”鍾衛老實回答,“我奶奶留給我三間房,再耕兩畝田地,我還有點小手藝,養活咱倆應該不成問題。”
龔放低聲囑咐太子幾句,看著他邁過高高的門檻,心裏一片冰涼,他知道太子這次麻煩惹大了,怕是皇上要有所行動,這東宮是要變天了罷!
太子進到書房,行跪禮請安,禮畢,剛要起,卻聽洪煜低沉而嚴厲地說了一句:“跪著!誰讓你起來的?”
太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對洪煜甚是畏懼。此刻,洪煜低眸盯著他,卻半天不說話,這更讓人摸不到底細。
“你可知朕叫你來,是為了什麽?” 洪煜終於結束沉默,問道。
“兒臣知道。”
“知道?” 洪煜慢慢踱到他身邊,“錯在哪裏?”
“孩兒最恨這種背後嚼舌根的小人,打他以示警告……”
“啪”地,一記響亮的耳光落在太子臉頰上,這與十歲孩子的力道不同,洪煜半分也沒留情,直煽得太子趴在一邊,血頓時順著嘴角流了下來。
“打人之前,最好知道挨打的滋味!” 洪煜蹲在他麵前,眼光裏恨鐵不成鋼,“你覺得奴才們為什麽唯你獨尊?由你任性,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那是因為你是太子!若沒這身份依仗,你當這後宮的人,誰把你放在眼裏?”
洪煜站起身,背手而立,太子不成器,他不推卸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前說他也聽不進,如今過了年,便十一歲了,心裏也得有數,若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任性,不長進,洪煜不想再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你看這裏,”太子隨著洪煜指的方向,牆上懸掛著巨大的牛皮地圖,“先皇隻留給朕半壁江山,朕象你這麽大的時候,長江以南並不姓洪!登基伊始,三十萬精兵,朕竟指揮不動!你以為這江山來得容易嗎?多少人嘔心瀝血,多少人浴血奮戰,多少權衡,多少調遣……你要是以為,憑藉著皇長子,便可助你一路順風,坐享江山,就大錯特錯!你不過出生得比別人早了幾年而已,若不成器,沒有明主之姿,王者之風,朕拚命打下的江山,便是與你無關!”
向來氣焰囂張的太子,突然安靜了,他抿嘴低頭,聽見洪煜再靠近他的耳邊低聲道,“朕現在有四個皇子,將來誰能坐擁天下,還看你們的能耐,你最好記清楚,朕當年,可也不是皇長子,立長不立幼那一套,在朕這裏行不通,你明白麽?”
“兒臣明白,從今以後,唯父皇之命是從!”
“好!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洪煜回到書桌旁,坐下,“從今以後,葉知秋葉大人會全麵接管東宮,凡事你都要請教他,他準,你才能做!”
太子轉身,臉上馴服不再,眼光閃爍間,透露出一股不屬於孩童該有的,怨恨。
翌日,聖旨下,東宮奴才從上到下,撤換了個幹淨。葉知秋升任東宮主事,官至三品,與太子有關的一切事務,課業武功,衣食住行,都由他來審核定奪。更讓人驚詫不已的,是昔日乖張放肆的太子,卻如同脫胎換骨變了個人,這又是後話。
知秋挨打,葉文治的消息來得比洪煜更快,他立即起身入宮,因有欽賞金牌,可隨時入宮,無須申請稟報,到了便直奔到葉知秋的院子,果然已經回去了。於海跟他說,是內務府總管崔公公趕過去解的圍,葉文治點頭應允,簡單回了句:“你去跟崔公公說,這事兒我記下了。”
進了屋,知秋似剛洗了臉,頰邊還有未幹的水氣,抬眼看見他,有些尷尬,楞楞站著,不知所措,葉文治並無責怪追問之心,隻短短說了一句:“回家吧!”
從小到大,不管發生什麽,文治從來不加以責備,這讓知秋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依賴,每次受了挫折,最先想到的,總是到他跟前尋找安慰,知秋深知,即使是自己錯了,大哥也不會怪他傻。
自葉文治歸來,洪煜特準知秋隨時出宮,與家人團聚,他並不經常回相府,多是住在葉文治的府第。這日傍晚,雪正下得緊,知秋與文治正在吃飯,管家跑進來,說有訪客。葉文治作息嚴格,公私分明,不喜歡有人打擾,便說不見。管家還不待說完,焦急地說;“將軍,是……是,皇上!”
文治和知秋同時一楞,連忙出門接駕。門廊處,風雪交加之中,卻是便裝的洪煜長身而立,衝著知秋,遠遠笑了!自太子那事一發生,他可是有幾天沒見過這人,看著跟在葉文治身後的熟悉身影,心情頓時舒暢。
“臣,葉文治,”“葉知秋”“接駕來遲……”
“行了!起來吧!” 洪煜揚手示意他們平身,“朕在這裏等你,是入鄉隨俗,到了你的地盤,自然要遵從你家規矩,不通稟不能見,葉大將軍,果非等閑!哈哈!”
洪煜來,無非是想見知秋,他也不隱晦,直接便說想與知秋單獨談談,文治會意,退出外屋,隻留兩人,屋子裏頓顯清靜。
“朕代太子向你道歉,” 洪煜坐在知秋身邊,誠懇說道,“太子為人任性囂張,朕早知道,以前當他年幼無知,也不曾嚴厲警告,如今看來,何為年幼?若不加以訓誡,便是永也長不大!”
“臣知道皇上心思,”知秋見洪煜麵露愁容,不禁又心軟,“太子成器,能省去好多不必要的紛爭。”
“你倒敢說!”
“這裏不會有人亂傳話。”
知秋坦言,卻說中了洪煜的心事:“你大哥的身邊滴水不漏,針插不進呀!朕身邊那些奴才,卻是三幫五係,哪有個跟朕知心的?朕剛說一句話,還沒落地呢,那頭就傳到三宮六院……”洪煜皺眉,甩了甩頭,“朕想你做太子東宮主事,可好?以後有關太子的一切,都由你說得算,他再不敢欺負你!”
葉知秋沒想到洪煜如此堅持由自己教導太子,他多少明白這差事對葉家的暗示,可若做了主事,太子的將來,不就是握在自己手裏?他倒是無法理解這任命了。
“知秋怕是無能……”
還不等他拒絕,洪煜打斷他,“你能行,”說完長嘆一口氣,象是下了什麽決心,抬眼注視著知秋眼眸,“若葉氏要如十多年前韓家一樣權傾朝野,朕寧願出頭那人,是你!”
“撲通”一聲知秋跪在地上,皇上這話不是明擺著挑破葉家的野心?剛要說話,肩膀上被一雙有力大手緊緊握住,那一句話,很多年以後,知秋閉上眼,仍言猶在耳:“總有一天,朕的心,你能明白!”
窗外雪落不停,屋子裏,葉知秋清楚地感受到,從洪煜堅定的雙手傳遞來的,熾熱的,溫度。
女子進宮,能得省親的機會,並不多,因此葉逢春的出宮省親,更顯示她的與眾不同。鳳輦出了宮城,心卻不再覺得開闊,或是呆得久了,囚禁反倒成了一種習慣,和保護。
相府戒備森嚴,逢春住的院子,更是連隻閑鳥也飛不進,宮裏不亂說的話,終於能問個明白。偽裝成性的人,即使得了做回自己的機會,言行也依舊要戴著麵具,反倒象是沒了外麵那層假,便是保不住裏頭的真。
“逢春可是攢了一肚子的話,”斟茶的手,隻那十指,也是風情萬種,“惟獨大哥能給答案!”
“有什麽話,娘娘盡量直說吧!”葉文治麵色冷靜。
“既然大哥都這麽坦率,妹妹就不拐彎抹角,”葉逢春話音一轉,“知秋是誰的孩子?”
自上次與逢春在宮中見過麵以後,葉文治便有所防範,世上事,除非不做,否則就算如何費盡心思,也總有知情的人。當年他並不懂得這其中的道理,而如今卻是越發領會,知秋怕是要給葉家帶來滅門之禍。事關幾百口人的命,即使逢春再施壓,也得拖著,能拖多久拖多久。
於是,葉文治不答反問:“娘娘何處此言?”
“這不是宮裏,大哥毋須句句將‘娘娘’掛在嘴邊,提醒妹妹是皇上的女人!”逢春既然已經問出來,自是不問出答案不罷休,“娘的那個孩子,生出來就死了,埋在葉家後山的一棵胡桃樹下,至於知秋是哪裏來的,大哥你是最清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啊,大哥,他是誰的孩子?”
葉文治寵愛知秋,是葉家上下都知的事,若要說隨便抱來的孩子,怕是說不通。表麵依舊平靜如水,內心波瀾起伏,投石問路:“娘娘心裏怕是早有答案了罷!”
逢春並不是衝動之人,隻是關心則亂,她對葉文治不倫情懷,在這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竟也失了冷靜的風度:“住在小圓山那頭的女人是誰?”
葉文治沒想到連這個她也知道,猛地抬頭,盯著逢春的眼,試圖在其中確認,思緒不停,瞬間轉了不知多少彎兒:“知秋的母親,”文治嘆了口氣,“是個風塵女子,我從南方帶回來的,你知道湘琴的脾氣,我不能跟她說。”
“所以你就把他抱回家冒充母親的孩子?”逢春雖然知道大嫂的脾氣,卻又總覺得有什麽說不通。
“隻是湊巧而已,知秋他娘有病,生下他就不在了,趕上娘的孩子夭折,隻有調包,湘秀永遠不會發現真相,也可以把知秋留在身邊撫養。”
逢春跌坐在椅子裏,果然如她猜想,知秋竟是大哥年少輕狂,在外麵的私生之子!這世界上,還真沒什麽完美無暇,即使自己心裏英雄一世的大哥,也有這麽一筆糊塗的帳!
葉文治眉頭輕皺,逢春以為他是尷尬,卻不知,他心裏此刻正擔心著,既然深宮中的逢春都知道知秋是抱來的孩子,那極有可能還有別人,知道知秋真實的身份!而他要如何把那些人一個一個地找出來,再消滅掉?
葉逢春回相府,鍾衛是要跟隨的,臨行前,偷著見了仁喜一次。天氣冷得緊,滴水成冰,兩人經常幽會的地方就算避風,也是凍死人不償命的,什麽好事都沒心情做,隻能聊天。
鍾衛並不覺得掃興,縮在不見光的角落裏,將仁喜小貓一樣的身子摟在懷裏,心裏便感到舒坦,閉著眼,幻想著帶他回到老家,兩人爬到高高的幹糙垛上,正大光明地,曬太陽,睡午覺……
“想啥呢,你?”仁喜的手指頭捅著他胸口,問道。
“我攢的銀子夠買頭耕牛了,”鍾衛老實回答,“我奶奶留給我三間房,再耕兩畝田地,我還有點小手藝,養活咱倆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