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使我從心底信服蘇聯的「民族形式」理論的重要原因,就是莫斯科的美。


    那統一考慮的整體,帶有民族風格美麗的建築群,保護完整的古建築。再和英美城市的雜亂無章相比,使我深刻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所以我也就努力學習蘇聯,提倡「民族形式」——「大屋頂」了。


    我承認,在我所受的教育中,「形式主義」、「唯美主義」的思想影響很深。但是在三十至四十年代我是反對普遍建造「大屋頂」的,為什麽到了五十年代,反而積極地提倡搞「大屋頂」呢?我想有兩個原因:在客觀上受當時「學蘇」「一邊倒」國策的影響。……主觀原因則是由於我從事多年的古建築研究,對古老的建築形式有很深的偏愛,認為人們反對大屋頂,是因為他們缺少文化歷史修養,有「崇洋」思想。


    盡管這場批判隻發了十幾篇文章就草草收場,但一場又一場的批判會、討論會,已使他難以支撐。甚至他與林徽因三十年代合寫的《平郊建築雜錄》那篇文章也成為復古主義的典型,一批再批。而這一切都是無法瞞住與死神做最後角力的林徽因的。


    梁思成每次從批判會場回到林徽因的病床邊,他們都隻是默默地望著,相對無言。


    林徽因感覺到,她的生命如下午的日晷,疲憊的影子已經漸漸淡遠模糊。


    而逝去的一切卻隨之清晰起來。已經很久不敢再照鏡子了,她怕在那塊明亮的玻璃上,看到她瘦骨嶙峋的麵容和一生跌跌撞撞的路程。那無疑是生命中最殘酷的一幕。


    護士進來打針了。


    林徽因從住院起,就喜歡上了這個圓臉龐的姑娘。當林徽因被疾病折磨得最痛苦的時候,這個小護士一天天地陪伴著。林徽因的生活起居,她都想得很細密,照顧得一應周全。每次打完針,她總是給林徽因唱一支歌。有時還問:「林阿姨,今天我該給你唱支什麽歌呢?」


    每次她高興地聽她唱著,有時也隨她輕聲哼著。


    小護士打完針,林徽因說:「今天阿姨為你唱支歌吧,就唱《祝你生日快樂》。」


    小護士這才想起今天是她的生日。


    同仁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都知道,他們這裏住著一位特殊的病人。她是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又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和詩人。她的肺病已到晚期,將在這裏度過她人生最後的日子。然而她又是個很堅強的人,對醫生的每一次治療,無論多痛苦,都配合得很好。


    她是拜倫的崇拜者,床頭上總是放著一本《拜倫詩選》,寂寞的時候,醫生和護士們常能聽到她吟哦那些詩句:世間哪有一種歡樂和它過去的相比,嗬,那冥想的晨光已隨著感情的枯凋萎靡;並不隻是少年麵頰的桃紅迅速地褪色,還未等青春流逝,那心的花朵便已凋落。


    在快樂觸礁的時候,有些靈魂浮越過重創,接著會被衝到罪惡的沙灘,縱慾的海洋;他們的航程失去指針,或隻是白努力一番,他們殘破的小舟再也駛不到指望的岸沿。


    於是有如死亡降臨,靈魂罩上致命的陰冷,它無感於別人的悲哀,也不敢做自己的夢,一層厚冰凍結在我們淚之泉的泉口上,盡管眼睛還在閃耀,嗬,那已是冰霜的寒光。


    盡管雄辯的唇舌還閃著機智,歡笑在沸騰,這午夜的春宵再也不能希冀以往的寧靜,就好像長春藤的枝葉覆蓋著傾圮的樓閣,外表看來蔥翠而清新,裏麵卻灰暗而殘破。


    哦,但願我所有從前的感覺,或者復歸往昔,但願我還能對許多一去不返的情景哭泣;沙漠中的泉水盡管苦澀,但仍極為甘美,嗬,在生命的荒原上,讓我流出那種眼淚。


    在她沒有力氣翻動書頁的時候,她就把手放在書本上,仿佛要從書本裏汲取一切力量。


    梁思成也因肺結核住進了同仁醫院,病房就在林徽因的隔壁。然而一道牆壁卻如同一座山嶺,似乎要把他們永遠地分開了。


    梁思成沒有住院的時候,三兩天還能到醫院來一趟,現在住在她的隔壁,卻一步也不能走近她。他們每天隻是通過送藥的護士傳一張紙條,互致問候。


    一段時間,寶寶和小弟也請了假,輪流到病房陪床。


    林徽因的病危通知已經發出。幾天來,她一直高燒不退,已進入彌留狀態,肺部開始大麵積感染。醫院領導立刻成立搶救小組,組織醫院最精湛的力量,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治療。肺部的感染像一場大火蔓延著,她的生命最後被這熊熊的火焰吞滅了4月1日晨6時20分,林徽因終於告別了這個世界,走完了她51歲生命的裏程。


    4月2日,《北京日報》刊登訃告,治喪委員會由張奚若、周培源、錢端升、錢偉長、金嶽霖等13人組成。


    眾多的花圈和輓聯上,有她幾十年的摯友——金嶽霖和另一位哲學教授聯名寫的輓聯異常醒目:「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徽因的追悼會在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寶寶代表家屬向同仁醫院的醫生、護士致謝,感謝他們為挽救母親的生命所做出的努力。


    會場一片唏噓之聲。


    追悼會後,林徽因遺體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由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負責修建,同時還將林徽因生前為紀念碑設計的飾雕刻樣移在她的墓碑上,碑的上方刻著:「建築師林徽因之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徽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杉並收藏林徽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