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革命公墓西北隅,綠蔭和萋萋青草掩映著矮矮的墓碑。
如今碑上沒有銘文,沒有姓名,隻有一隻浮雕花環,橄攬枝環抱著聖潔的牡丹、荷花、雛菊。那是林徽因生前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須彌座上設計的碑樣,樸實無華地鑲嵌在這裏。
一座無字碑。
然而,它卻是一方有體溫的石頭!
這塊石頭的血液永遠不會冷卻,它在大地的脈管中汩汩流淌著,溫暖著一個祈望。
一座無字碑。
然而,它卻是一方能歌唱的石頭!
歌手先於英雄死去,它向腳下的泥土、身旁的綠草、頭前的白花,歌唱著不朽與永恆。
一座無字碑。
然而,它卻是一方有靈性的石頭!
它把千言萬語,寫給了全部世界。那一隻永不凋蔽的橄攬花環,寧靜而忠實地護衛著一個操守。
它站在生命之上,站在永恆之上,站在歲月之上,同時它又緊緊貼近了泥土。它守護著一個——生活過的人!一個在生活中點燃了她的靈腑的人。
太陽把它的光芒大筆大筆地寫在廣場上。
這裏在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典禮。國歌高奏,紅領巾高舉起手臂,三軍將士高舉起手臂,向歷史莊嚴布禮!
一闋石頭的音樂,向金子樣的天空升騰。通往所有星座的道路,全部被它照亮!
紀念碑上,那一隻隻永恆的花環,招展著一個季節的新綠!
這個時候,是誰把一束芬芳的丁香,放在她那座安詳的墓碑之下?
林徽因年表
1904年1歲
6月10日,林徽因生於浙江杭州陸官巷住宅。
原籍福建閩侯,祖父林孝恂,光緒己醜科(1889年)進士,初為政知縣候選,歷任浙江海寧、石門、仁和各州縣,他資助青年赴日留學的學生,多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祖母遊氏,生有子女七人。
徽因父林長民(1876年生),字宗孟,為孝恂長子,1906年赴日留學,不久回國,在杭州東文學校畢業,後再度赴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法律;叔林天民(1887年生),字希實,早年亦留學日本,習電氣工程;大姑林澤民,嫁王永昕;二姑生一女後去世;三姑林嫄民,嫁卓定謀;四姑林丘民,嫁曾仙舟;五姑林子民,嫁李石珊。
徽因之堂叔林覺民、林尹民均為黃花岡革命烈士。
1909年5歲
是年,遷居蔡官巷一宅院,林徽因隨祖父母、姑母等居此,由大姑母林澤民發蒙讀書。
1910年6歲
是年,林長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善詩文、工書法,回國後與同學劉崇佑創辦福州私立法政學堂,並任校長。
1911年7歲
是年,祖母遊氏因心髒病逝世於杭州。
是年,武昌起義後,林長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傳辛亥革命。
1912年8歲
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林長民為福建代表,任參議院秘書長。並與湯化龍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共和建設討論會」
4月13日,正式成立「共和建設討論會」,擁在日的梁啓超為領袖,電其歸國。
10月27日,將「共和建設討論會」、國民協會等團體合併,林長民參與組織民主黨。
是年,林長民住北京,全家由杭州移居上海,住虹口區金益裏,徽因與表姐妹們人附近愛國小學,讀二年級,並侍奉祖父。
1913年9歲
是年,林長民被選為眾議院議員,任秘書長。母親何雪媛(1882年—1972年,林長民第二夫人,浙江嘉興人)帶妹妹麟趾(後夭折)去北平,住前王公廠舊居,徽因留滬。
是年,林長民與第三夫人程桂林(上海人)成婚,一說1912年。
1914年10歲
是年,林長民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全家遷居北京。
祖父林孝恂因膽石症病逝。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妹燕玉。
1915年11歲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桓(現在美國俄亥俄美術學院任院長)。
1916年12歲
4月,袁世凱稱帝後,全家遷居天津英租界紅道路,林長民仍留北京。
5月,林長民去津,又同二娘程桂林回京。
秋,舉家由津返京。
9月,在梁啓超支持下,林長民參加並組織「憲法研究會。」
是年,林徽因與表姐們同人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恆。
1917年13歲
張勳復辟,全家遷居天津,惟徽因留京。後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來水路,諸姑偕諸姊繼至。林長民由寧歸,獨自回京。
7月17日,因支持段棋瑞討伐張勳復辟,林長民被任命為司法總長8月,舉家由津返京。
11月15日,「安福係」崛起,林不再受重視,辭司法總長之職。
1918年14歲
3月24日,林長民與湯化龍、藍公武赴日遊歷。家仍居北京南長街織女橋,徽因自信能編字畫目錄,及父歸,閱之以為不適用,頗暗慚。但徽因料理家事,屢得其父褒獎。
是年,認識梁啓超之子梁思成。
是年,成立國際聯合協會中國分會,林長民是發起人之一,任協會總幹事,為國聯事務常住歐倫。
1919年15歲
是年,林長民任巴黎和會觀察員,著書立說,抨擊親日派,反對日本承認德國在華權益。
如今碑上沒有銘文,沒有姓名,隻有一隻浮雕花環,橄攬枝環抱著聖潔的牡丹、荷花、雛菊。那是林徽因生前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須彌座上設計的碑樣,樸實無華地鑲嵌在這裏。
一座無字碑。
然而,它卻是一方有體溫的石頭!
這塊石頭的血液永遠不會冷卻,它在大地的脈管中汩汩流淌著,溫暖著一個祈望。
一座無字碑。
然而,它卻是一方能歌唱的石頭!
歌手先於英雄死去,它向腳下的泥土、身旁的綠草、頭前的白花,歌唱著不朽與永恆。
一座無字碑。
然而,它卻是一方有靈性的石頭!
它把千言萬語,寫給了全部世界。那一隻永不凋蔽的橄攬花環,寧靜而忠實地護衛著一個操守。
它站在生命之上,站在永恆之上,站在歲月之上,同時它又緊緊貼近了泥土。它守護著一個——生活過的人!一個在生活中點燃了她的靈腑的人。
太陽把它的光芒大筆大筆地寫在廣場上。
這裏在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典禮。國歌高奏,紅領巾高舉起手臂,三軍將士高舉起手臂,向歷史莊嚴布禮!
一闋石頭的音樂,向金子樣的天空升騰。通往所有星座的道路,全部被它照亮!
紀念碑上,那一隻隻永恆的花環,招展著一個季節的新綠!
這個時候,是誰把一束芬芳的丁香,放在她那座安詳的墓碑之下?
林徽因年表
1904年1歲
6月10日,林徽因生於浙江杭州陸官巷住宅。
原籍福建閩侯,祖父林孝恂,光緒己醜科(1889年)進士,初為政知縣候選,歷任浙江海寧、石門、仁和各州縣,他資助青年赴日留學的學生,多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祖母遊氏,生有子女七人。
徽因父林長民(1876年生),字宗孟,為孝恂長子,1906年赴日留學,不久回國,在杭州東文學校畢業,後再度赴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法律;叔林天民(1887年生),字希實,早年亦留學日本,習電氣工程;大姑林澤民,嫁王永昕;二姑生一女後去世;三姑林嫄民,嫁卓定謀;四姑林丘民,嫁曾仙舟;五姑林子民,嫁李石珊。
徽因之堂叔林覺民、林尹民均為黃花岡革命烈士。
1909年5歲
是年,遷居蔡官巷一宅院,林徽因隨祖父母、姑母等居此,由大姑母林澤民發蒙讀書。
1910年6歲
是年,林長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善詩文、工書法,回國後與同學劉崇佑創辦福州私立法政學堂,並任校長。
1911年7歲
是年,祖母遊氏因心髒病逝世於杭州。
是年,武昌起義後,林長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傳辛亥革命。
1912年8歲
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林長民為福建代表,任參議院秘書長。並與湯化龍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共和建設討論會」
4月13日,正式成立「共和建設討論會」,擁在日的梁啓超為領袖,電其歸國。
10月27日,將「共和建設討論會」、國民協會等團體合併,林長民參與組織民主黨。
是年,林長民住北京,全家由杭州移居上海,住虹口區金益裏,徽因與表姐妹們人附近愛國小學,讀二年級,並侍奉祖父。
1913年9歲
是年,林長民被選為眾議院議員,任秘書長。母親何雪媛(1882年—1972年,林長民第二夫人,浙江嘉興人)帶妹妹麟趾(後夭折)去北平,住前王公廠舊居,徽因留滬。
是年,林長民與第三夫人程桂林(上海人)成婚,一說1912年。
1914年10歲
是年,林長民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全家遷居北京。
祖父林孝恂因膽石症病逝。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妹燕玉。
1915年11歲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桓(現在美國俄亥俄美術學院任院長)。
1916年12歲
4月,袁世凱稱帝後,全家遷居天津英租界紅道路,林長民仍留北京。
5月,林長民去津,又同二娘程桂林回京。
秋,舉家由津返京。
9月,在梁啓超支持下,林長民參加並組織「憲法研究會。」
是年,林徽因與表姐們同人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恆。
1917年13歲
張勳復辟,全家遷居天津,惟徽因留京。後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來水路,諸姑偕諸姊繼至。林長民由寧歸,獨自回京。
7月17日,因支持段棋瑞討伐張勳復辟,林長民被任命為司法總長8月,舉家由津返京。
11月15日,「安福係」崛起,林不再受重視,辭司法總長之職。
1918年14歲
3月24日,林長民與湯化龍、藍公武赴日遊歷。家仍居北京南長街織女橋,徽因自信能編字畫目錄,及父歸,閱之以為不適用,頗暗慚。但徽因料理家事,屢得其父褒獎。
是年,認識梁啓超之子梁思成。
是年,成立國際聯合協會中國分會,林長民是發起人之一,任協會總幹事,為國聯事務常住歐倫。
1919年15歲
是年,林長民任巴黎和會觀察員,著書立說,抨擊親日派,反對日本承認德國在華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