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又多次到景泰藍作坊調查研究,從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跟著老工人幹活,熟悉每一個工藝流程。
在調查過程中,他們看到老師傅把一條細扁銅絲,蘸上白芨汁,圈成各種各樣花紋,然後用焊藥燒一下,固定在坯胎上,這就完成了「掐絲」的過程。然後,在花紋的空隙中添上各種彩釉,這是一種細活,要求做到不串色,濃淡有層次,填好彩釉後,把它放在通風處陰幹,「點藍」的工藝就完成了。「燒藍」的火候最重要,釉料在燒結過程中有收縮現象,需填補釉料,再次燒結,反覆四五次,才能燒成。燒結以後,銅絲與釉料已與胎骨熔合,然後施以錯工,打平毛刺,再細研磨,這就叫「磨光」,一件絢麗的成品就此誕生,豪華的還要施以「鍍金」,那就更漂亮了。
林徽因發動大家為景泰藍設計新的圖案,要求每人畫若幹幅。林徽因已病得不能動筆,她的創作構想就由莫宗江來完成。
景泰藍廠的老師傅見林徽因病成這個樣子,不忍心讓她拖著病體一趟趟往廠裏跑,他們就主動到林徽因家裏切磋。這樣,一批又一批新產品試製出來了。
這年春天,常書鴻在故宮午門城樓上舉辦了敦煌藝術展。林徽因得到消息,馬上組織大家去觀摩。常書鴻1936年從法國回來,在國立北平藝專任教時,梁思成曾多次鼓勵他去敦煌。1942年秋季,梁思成又問常書鴻願不願擔任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工作。1943年3月,常書鴻在敦煌建立了第一個敦煌研究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開始了終生敦煌研究的事業。這幾年,梁思成給他幫了不少忙,曾為研究所的經費等問題多方奔走。
常書鴻破釜沉舟,在敦煌一紮數年,這個展覽是他發掘敦煌藝術的全部成果。
林徽因由莫宗江攙扶,很艱難地登上了午門城樓。麵對著精彩的敦煌壁畫摹本,她被驚呆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她緊緊握住常書鴻的手說:「老常,感謝你給我帶回了個敦煌。」
常書鴻也激動地說:「還不全靠梁先生的鼓勵和支持。」
常書鴻的臨摹壁畫,把她帶人一個久遠的年代。她看了北魏時期的《狩獵圖》,看了隋代的《供養人與牛車》,還看了唐代的《飛天》和反彈琵琶的《樂伎》等,這些不同時期的壁畫,透過佛教的色彩,感受到了當時生動的社會生活。最吸引她的,還是反彈琵琶的飛天,那柔和飄逸如煙雲舒捲,表現了生命的飛動。她對莫宗江說:「藝術家從眼中的自然,經過他獨特的感情、思想、意念,審美胸襟溶裁運化過程,將自然的形、色、線條綜合為視覺意象,賦予特定的精神內涵,才創造出了以空間幻覺為特徵的造型藝術,這也是中國民間藝術最缺乏的東西。捨棄了飛動的生命,那些象徵就隻有圖解的意義了。」
回來以後,她同莫宗江設計了一套以敦煌飛天為題材的景泰藍圖案,馬上交給工廠投人試製。燒製出來的產品,果然別開生麵。
當時,正在北京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蘇聯文化代表團也在中國訪問,這具有敦煌藝術風格的第一批產品,作為禮物送給客人,得到了極高的讚譽。
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高興地說:「這是代表新中國的禮品,真是美極了!」
1953年第二屆文代會召開,林徽因由於拯救景泰藍藝術的成果,被邀請參加。
開會那天,蕭幹坐在會場後邊的位子上,林徽因遠遠地向他招手,他走過去,坐在她的旁邊,照往常一樣悄聲說:「林小姐,您也來了!」
林徽因笑著:「還小姐哪,都成老太婆了!」
在全國美術家協會的報告上,美協負責人江豐對清華美術小組和林徽因挽救景泰藍藝術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幾十年過去了,北京景泰藍工藝在飛快地發展,由解放初期的幾個品種,拓展到上百個品種,並顯示了綜合工藝的水平,已成為世界性的工藝產品。但沒有人會想到,是那一雙纖弱的手,為它塗了第一抹新生的釉彩!
靈魂的豐碑
一闋石頭的音樂升騰著。
金子一樣的天空,通往所有星座的道路全部被它照亮。
石頭的音樂向天空生長,天空好像越來越低的俯伏到海麵上來,浪花跳躍著,奔跑著,加入這雄渾磅礴的旋律。
那闋石頭的音樂是一座宏偉的豐碑,它通過漫長的黑夜,伸向天空,新生的太陽給了它所有的顏色,它的身上披滿了花環。
林徽因從夢中醒來,猛地拉亮電燈,梁思成也被驚醒了,慌慌張張來找藥瓶。
林徽因說:「我不是吃藥,給我拿張紙來。剛才在夢裏有一個設想,我得立刻把它畫下來。」
自從接受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任務,林徽因不知多少次這樣從夢中醒來。
1949年秋天,毛澤東主席就為紀念碑的奠基填了第一抔土。1952年由梁思成和雕塑家劉開渠主持紀念碑設計;參加設計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此時她病得已不能起床了。在起居室兼書房裏,她安放了兩張繪圖桌,與她的病室隻有一門之隔。
梁思成每天奔走於城裏和清華園之間。在早晨進城之前,他先與林徽因共同製定出一天的工作計劃,由助手執筆,隨時拿到床前由林徽因指導修改。她的助手是建築係應屆畢業生關肇鄴,是個二十出頭的很機靈的小夥子。
在調查過程中,他們看到老師傅把一條細扁銅絲,蘸上白芨汁,圈成各種各樣花紋,然後用焊藥燒一下,固定在坯胎上,這就完成了「掐絲」的過程。然後,在花紋的空隙中添上各種彩釉,這是一種細活,要求做到不串色,濃淡有層次,填好彩釉後,把它放在通風處陰幹,「點藍」的工藝就完成了。「燒藍」的火候最重要,釉料在燒結過程中有收縮現象,需填補釉料,再次燒結,反覆四五次,才能燒成。燒結以後,銅絲與釉料已與胎骨熔合,然後施以錯工,打平毛刺,再細研磨,這就叫「磨光」,一件絢麗的成品就此誕生,豪華的還要施以「鍍金」,那就更漂亮了。
林徽因發動大家為景泰藍設計新的圖案,要求每人畫若幹幅。林徽因已病得不能動筆,她的創作構想就由莫宗江來完成。
景泰藍廠的老師傅見林徽因病成這個樣子,不忍心讓她拖著病體一趟趟往廠裏跑,他們就主動到林徽因家裏切磋。這樣,一批又一批新產品試製出來了。
這年春天,常書鴻在故宮午門城樓上舉辦了敦煌藝術展。林徽因得到消息,馬上組織大家去觀摩。常書鴻1936年從法國回來,在國立北平藝專任教時,梁思成曾多次鼓勵他去敦煌。1942年秋季,梁思成又問常書鴻願不願擔任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工作。1943年3月,常書鴻在敦煌建立了第一個敦煌研究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開始了終生敦煌研究的事業。這幾年,梁思成給他幫了不少忙,曾為研究所的經費等問題多方奔走。
常書鴻破釜沉舟,在敦煌一紮數年,這個展覽是他發掘敦煌藝術的全部成果。
林徽因由莫宗江攙扶,很艱難地登上了午門城樓。麵對著精彩的敦煌壁畫摹本,她被驚呆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她緊緊握住常書鴻的手說:「老常,感謝你給我帶回了個敦煌。」
常書鴻也激動地說:「還不全靠梁先生的鼓勵和支持。」
常書鴻的臨摹壁畫,把她帶人一個久遠的年代。她看了北魏時期的《狩獵圖》,看了隋代的《供養人與牛車》,還看了唐代的《飛天》和反彈琵琶的《樂伎》等,這些不同時期的壁畫,透過佛教的色彩,感受到了當時生動的社會生活。最吸引她的,還是反彈琵琶的飛天,那柔和飄逸如煙雲舒捲,表現了生命的飛動。她對莫宗江說:「藝術家從眼中的自然,經過他獨特的感情、思想、意念,審美胸襟溶裁運化過程,將自然的形、色、線條綜合為視覺意象,賦予特定的精神內涵,才創造出了以空間幻覺為特徵的造型藝術,這也是中國民間藝術最缺乏的東西。捨棄了飛動的生命,那些象徵就隻有圖解的意義了。」
回來以後,她同莫宗江設計了一套以敦煌飛天為題材的景泰藍圖案,馬上交給工廠投人試製。燒製出來的產品,果然別開生麵。
當時,正在北京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蘇聯文化代表團也在中國訪問,這具有敦煌藝術風格的第一批產品,作為禮物送給客人,得到了極高的讚譽。
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高興地說:「這是代表新中國的禮品,真是美極了!」
1953年第二屆文代會召開,林徽因由於拯救景泰藍藝術的成果,被邀請參加。
開會那天,蕭幹坐在會場後邊的位子上,林徽因遠遠地向他招手,他走過去,坐在她的旁邊,照往常一樣悄聲說:「林小姐,您也來了!」
林徽因笑著:「還小姐哪,都成老太婆了!」
在全國美術家協會的報告上,美協負責人江豐對清華美術小組和林徽因挽救景泰藍藝術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幾十年過去了,北京景泰藍工藝在飛快地發展,由解放初期的幾個品種,拓展到上百個品種,並顯示了綜合工藝的水平,已成為世界性的工藝產品。但沒有人會想到,是那一雙纖弱的手,為它塗了第一抹新生的釉彩!
靈魂的豐碑
一闋石頭的音樂升騰著。
金子一樣的天空,通往所有星座的道路全部被它照亮。
石頭的音樂向天空生長,天空好像越來越低的俯伏到海麵上來,浪花跳躍著,奔跑著,加入這雄渾磅礴的旋律。
那闋石頭的音樂是一座宏偉的豐碑,它通過漫長的黑夜,伸向天空,新生的太陽給了它所有的顏色,它的身上披滿了花環。
林徽因從夢中醒來,猛地拉亮電燈,梁思成也被驚醒了,慌慌張張來找藥瓶。
林徽因說:「我不是吃藥,給我拿張紙來。剛才在夢裏有一個設想,我得立刻把它畫下來。」
自從接受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任務,林徽因不知多少次這樣從夢中醒來。
1949年秋天,毛澤東主席就為紀念碑的奠基填了第一抔土。1952年由梁思成和雕塑家劉開渠主持紀念碑設計;參加設計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此時她病得已不能起床了。在起居室兼書房裏,她安放了兩張繪圖桌,與她的病室隻有一門之隔。
梁思成每天奔走於城裏和清華園之間。在早晨進城之前,他先與林徽因共同製定出一天的工作計劃,由助手執筆,隨時拿到床前由林徽因指導修改。她的助手是建築係應屆畢業生關肇鄴,是個二十出頭的很機靈的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