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攤以書架作圍,從南數是榮華堂孫氏、長興書局孫氏、九經閣穀氏、養拙齋李氏、群玉齋張氏、久安堂李氏,都是小書攤。
書籍插函裝架,井井有條,經史子集,分門別類,細心的文化人,總能在這書海裏淘出二三珍本。
古董攤大都設在棚子裏,所售都是珍玩玉器、古老佛像、金銀首飾之類。那些麵具攤、香燭攤、箏攤,還有那些賣兔爺、賣雞毛撣子、賣空竹的小販,是進不了海王村這個大院的,便在門外設攤,紅火熱鬧地擺到廠甸。
海王村是清代燒製琉瓦的土窯,又名琉璃廠。幹隆年間,發掘出遼代柱國李內貞的墓碑,才知道是遼代的村地。
這裏從明、清兩代便是書市萃集之所,《四庫全書》總目協勘官程魚門有詩稱:「勢家歇馬評珍玩,估客攤前買舊書。」
林徽因、梁思成是這裏的常客。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經常同張奚若、徐誌摩、沈從文等一班朋友到這裏光顧。
這一天,她又由梁思成陪著來到了海王村。在一個舊古玩攤上,一隻景泰藍花瓶吸引住了她,這隻花瓶幾乎同她小時候在上海爺爺家看到的那隻一模一樣,她拿在手裏仔細觀賞著。攤主是一位老人,見林徽因很喜歡這隻花瓶,便說:「二位先生還是有眼力的,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就是老天利這家大字號,也撐不住,快關張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林徽因買下這隻花瓶後,老人還告訴她:北京景泰藍以老天利和中興二廠為最大,都是清康熙的老廠,現在已經辦不下去了。致於德興成、天瑞堂、全興城那幾家小廠,就更加難以為繼。
回到家裏,林徽因總是想著老人的話,不禁為這種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在清華營建係成立一個美術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這個美術組除了原國徽組高莊、莫宗江兩名主將,還有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三個小姑娘。
如今常莎娜擔任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錢美華擔任了北京琺瑯廠總設計師,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景泰藍專家之一。她們現在還經常回憶起與林徽因一起搶救景泰藍那段難忘的日子。
在美術小組第一次會上,林徽因拿出這隻花瓶讓大家傳看。這三個姑娘都感到很驚奇,這是她們第一次欣賞到景泰藍。
梁思成說:「包浩斯曾倡導過,藝術不是一種專門的職業,藝術家和工藝師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區別。建築、雕塑、繪畫應該構成『三位一體』的環境藝術,三者都應該轉向與工藝的結合。」
林徽因給大家講起了景泰藍的歷史和工藝特點。
景泰藍也叫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著名的特種工藝品,最早始於唐代,而以明朝景泰年間最為流傳,因其主體顏色多為孔雀藍豚釉料,故名景泰藍。這種工藝素以造型美、花紋細、色彩絢麗而聞名中外。它雍容華貴、莊重的藝術風格,早就獨樹一幟,為世界所稱道。
林徽因接著說:「景泰藍是國寶,不能在新中國失傳。」
為了調查景泰藍的生產狀況,林徽因、莫宗江與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一起,跑了一整天,才找到了幾家不顯眼的小作坊。這些小作坊都是一副破敗淒涼之象,有的隻有三五個老師傅,幾副小爐灶,產量很低,而且產品也銷不出去。
一個老師傅聽林徽因說他們是為恢復景泰藍工藝做調查的,激動得老淚縱橫,握著林徽因的手說:「你們救救景泰藍吧!」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們基本摸清了北京僅存的幾家作坊和景泰藍生產情況。這些廠子大都處於倒閉邊緣,新老藝人青黃不接,幾百年來一直是作坊式操作,圖案單調,缺乏對整個工藝市場的刺激,因而沒有競爭能力,產量低,也銷不出去。
要拯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民族藝術,最關鍵是調整生產結構,全麵更新設計,才能起死回生。
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歷代裝飾圖案,讓大家分析研究。用於景泰藍的圖案隻有荷花、牡丹那麽幾種,幾百年來一直沒有變化,而中國的裝飾圖案始終是在千變萬化中發展著。
林徽因把那些圖案指點給大家看:「中國的傳統圖案是這樣表現它的象徵意義的,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也都有著自己的象徵體係。中國的吉祥圖案就是一例,它源於商周,始於秦漢,成熟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吉祥圖案以傳統的裝飾紋樣,通過自然現象的寓義、諧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來表現人們的願望和追求。吉祥圖案的內容大都是福祿喜慶、長壽安康。題材是動物、植物、器物、神人、符圖等。這些裝飾圖案有著濃重的民族色彩,至今,它的民族底色不僅沒有全然褪去,而且愈磨愈亮,顯示了一個古老的民族傳統。然而,任何事物有變化才能有發展。景泰藍的圖樣設計很少有變化,這也是它不能發展的原因之一。景泰藍這種民族工藝,要體現多方麵的藝術特色,才能走出困境。我們應該編一部中國的歷代圖案集,推陳出新,闖一條新的路子。讓王遜寫文,小常、小錢、小孫你們幾個畫圖,很快就能搞出來。」
林徽因興奮起來,麵頰泛出了紅暈。梁思成走過來說:「你又激動了!」
林徽因這才覺得已經很累了,疲倦地靠在枕頭上。
書籍插函裝架,井井有條,經史子集,分門別類,細心的文化人,總能在這書海裏淘出二三珍本。
古董攤大都設在棚子裏,所售都是珍玩玉器、古老佛像、金銀首飾之類。那些麵具攤、香燭攤、箏攤,還有那些賣兔爺、賣雞毛撣子、賣空竹的小販,是進不了海王村這個大院的,便在門外設攤,紅火熱鬧地擺到廠甸。
海王村是清代燒製琉瓦的土窯,又名琉璃廠。幹隆年間,發掘出遼代柱國李內貞的墓碑,才知道是遼代的村地。
這裏從明、清兩代便是書市萃集之所,《四庫全書》總目協勘官程魚門有詩稱:「勢家歇馬評珍玩,估客攤前買舊書。」
林徽因、梁思成是這裏的常客。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經常同張奚若、徐誌摩、沈從文等一班朋友到這裏光顧。
這一天,她又由梁思成陪著來到了海王村。在一個舊古玩攤上,一隻景泰藍花瓶吸引住了她,這隻花瓶幾乎同她小時候在上海爺爺家看到的那隻一模一樣,她拿在手裏仔細觀賞著。攤主是一位老人,見林徽因很喜歡這隻花瓶,便說:「二位先生還是有眼力的,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就是老天利這家大字號,也撐不住,快關張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林徽因買下這隻花瓶後,老人還告訴她:北京景泰藍以老天利和中興二廠為最大,都是清康熙的老廠,現在已經辦不下去了。致於德興成、天瑞堂、全興城那幾家小廠,就更加難以為繼。
回到家裏,林徽因總是想著老人的話,不禁為這種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在清華營建係成立一個美術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這個美術組除了原國徽組高莊、莫宗江兩名主將,還有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三個小姑娘。
如今常莎娜擔任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錢美華擔任了北京琺瑯廠總設計師,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景泰藍專家之一。她們現在還經常回憶起與林徽因一起搶救景泰藍那段難忘的日子。
在美術小組第一次會上,林徽因拿出這隻花瓶讓大家傳看。這三個姑娘都感到很驚奇,這是她們第一次欣賞到景泰藍。
梁思成說:「包浩斯曾倡導過,藝術不是一種專門的職業,藝術家和工藝師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區別。建築、雕塑、繪畫應該構成『三位一體』的環境藝術,三者都應該轉向與工藝的結合。」
林徽因給大家講起了景泰藍的歷史和工藝特點。
景泰藍也叫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著名的特種工藝品,最早始於唐代,而以明朝景泰年間最為流傳,因其主體顏色多為孔雀藍豚釉料,故名景泰藍。這種工藝素以造型美、花紋細、色彩絢麗而聞名中外。它雍容華貴、莊重的藝術風格,早就獨樹一幟,為世界所稱道。
林徽因接著說:「景泰藍是國寶,不能在新中國失傳。」
為了調查景泰藍的生產狀況,林徽因、莫宗江與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一起,跑了一整天,才找到了幾家不顯眼的小作坊。這些小作坊都是一副破敗淒涼之象,有的隻有三五個老師傅,幾副小爐灶,產量很低,而且產品也銷不出去。
一個老師傅聽林徽因說他們是為恢復景泰藍工藝做調查的,激動得老淚縱橫,握著林徽因的手說:「你們救救景泰藍吧!」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們基本摸清了北京僅存的幾家作坊和景泰藍生產情況。這些廠子大都處於倒閉邊緣,新老藝人青黃不接,幾百年來一直是作坊式操作,圖案單調,缺乏對整個工藝市場的刺激,因而沒有競爭能力,產量低,也銷不出去。
要拯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民族藝術,最關鍵是調整生產結構,全麵更新設計,才能起死回生。
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歷代裝飾圖案,讓大家分析研究。用於景泰藍的圖案隻有荷花、牡丹那麽幾種,幾百年來一直沒有變化,而中國的裝飾圖案始終是在千變萬化中發展著。
林徽因把那些圖案指點給大家看:「中國的傳統圖案是這樣表現它的象徵意義的,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也都有著自己的象徵體係。中國的吉祥圖案就是一例,它源於商周,始於秦漢,成熟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吉祥圖案以傳統的裝飾紋樣,通過自然現象的寓義、諧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來表現人們的願望和追求。吉祥圖案的內容大都是福祿喜慶、長壽安康。題材是動物、植物、器物、神人、符圖等。這些裝飾圖案有著濃重的民族色彩,至今,它的民族底色不僅沒有全然褪去,而且愈磨愈亮,顯示了一個古老的民族傳統。然而,任何事物有變化才能有發展。景泰藍的圖樣設計很少有變化,這也是它不能發展的原因之一。景泰藍這種民族工藝,要體現多方麵的藝術特色,才能走出困境。我們應該編一部中國的歷代圖案集,推陳出新,闖一條新的路子。讓王遜寫文,小常、小錢、小孫你們幾個畫圖,很快就能搞出來。」
林徽因興奮起來,麵頰泛出了紅暈。梁思成走過來說:「你又激動了!」
林徽因這才覺得已經很累了,疲倦地靠在枕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