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掛的是中央美院的方案,天安門的圖象是一幅彩色的風景畫,天安門形象一頭大、一頭小、一頭高、一頭低,有強烈的透視感,華表隻畫一個,立在一側,碧藍的天空,金色的琉瓦,紅柱紅牆,加上金橋的白石欄杆和白石華表,鋪地的大石塊依稀可見,石縫裏還畫著青草。


    會場中間排列著三四排沙發椅,參加評議的委員們,在兩個國徽之間穿梭著,熱烈地爭論著。朱暢中心裏沒底了,臉上浸出了熱汗。


    正在這時,周總理來了。


    總理和大家親熱地打過招呼之後,走到兩個圖案前,仔細地審視著。過了一會兒,他讓大家發表意見。


    田漢說:「我認為中央美院的方案好,透視感強,色彩比較明朗。」


    許多委員都贊成田漢的意見。


    坐在後排的朱暢中心裏咚咚地敲起鼓來。


    張奚若站起來說:「我認為清華的方案好,有民族特色,既富麗,又大方,布局嚴謹,構圖莊重,完全符合政協徵求圖案的三條要求。」


    周總理注意到了中間靠右邊沙發上的李四光,他走到李四光座位旁邊,扶著沙發背問:「李先生,你看怎樣?」


    李四光沉思片刻,右手指著清華的方案說:「我看這個有氣魄,有中國特色。」


    周總理再次走到兩個圖案前,看了一會兒,轉過身去,再次讓大家發表意見,多數委員都贊成清華的方案。


    周總理說:「那麽好吧,我也投清華一票。」


    朱暢中一顆心像要跳出胸膛,他真想飛跑出去,給林徽因打電話。


    周總理說:「清華的梁先生來了沒有?」


    張奚若回答:「梁先生和林夫人都病倒了,清華小組的秘書來了。」又叫朱暢中,「小朱到前頭來。」


    周總理把朱暢中叫到清華的圖案前指點著問:「這是什麽?」


    朱暢中回答:「這是稻穗。」


    「能不能向上挺拔一些?」周總理比劃著名。朱暢中回答:「稻穗下垂是表示豐收,向上挺拔,可以改進。」


    周總理說:「稻穗向上挺拔,可以表現時代的精神風貌嘛,從造型上也更為美觀。


    1942年冬天,宋慶齡同誌在她的寓所,為歡送董必武同誌返回延安舉行的茶話會上,桌上就擺著重慶近郊農民送來的兩串稻穗,被爐火映得金光燦燦,當時有人讚美這稻穗像金子一樣。宋慶齡說:「它比金子還寶貴,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農民,如果年年五穀豐登,人民便可以豐衣足食了。『當時我就說,等到全國解放,我們要把稻穗畫到國徽上去」


    會場中,有的委員提出,中央美院是受邀請設計國徽的,他們的方案雖然未被選中,但是他們付出了努力,建議也發給設計獎金。


    周總理說:「可以嘛,獎金的款項請財政部長李先念同誌解決。」


    評選結束後,已是深夜,朱暢中沒吃夜宵就急著趕回了清華。


    張奚若說:「你們回去討論一下周總理的指示,一兩天內畫好正式圖紙,送政協全體會議審查。」


    第二天,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即組織國徽小組研究討論周總理的指示,大家群情激奮,隻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修改任務,重新畫了大幅國徽圖案,在圖紙上首,林徽因用紅紙剪了「國徽」兩個字,圖的下方寫了「國徽圖案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修改後的國徽圖案立即送往中南海。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召開,林徽因被特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上,在毛主席提議下,全體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過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並設計的國徽圖案。


    當掌聲在大廳裏迴蕩的時候,林徽因激動得熱淚盈眶,她病弱的身體,已無力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答謝了。


    政協會議之後,他們又對國徽細部作了一些技術上的修改,由高莊把平麵國徽雕塑成立體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公布國徽圖案的命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業經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會議通過,特公布之。


    此令。


    主席毛澤東1950年9月20日這一年,林徽因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


    開國後的第二個國慶日,病骨支離的林徽因,由梁思成、莫宗江陪同來到天安門金水橋頭。仰望著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國徽,林徽因的淚水模糊了雙眼。


    那枚金紅色的朝暾在她眼前飛升、幻化,她仿佛正沿著一條光的道路,進入虹的拱門,她傾聽到了一個聲音,那個聲音從歷史的方陣上空傳來,她的內心滲出這聲音的光芒。


    沒有擁有,隻有這光的召示,此刻她腳下的位置,便是世界的全部。


    這是她用自己的驕傲捧出的輝煌。


    景泰藍之戀


    海王村古文化市場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


    進海王村公園的拱門,四周搭滿了出售古舊書籍和珍品玉器的小攤。有的扯起布棚,有的露天而設,琳琅滿目,五光十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徽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杉並收藏林徽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