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是婦唱夫隨嘛,插不上嘴,就請為客人倒茶吧!」林徽因說。
大家都笑起來。
林徽因又轉向蕭幹:「我覺得你那篇小說,最成功的是調動了藝術感覺——那長長的身子就愈變愈透明,透明得像一個鋼琴家的手指。一股青筋,絮雲似的在脊背上遊來遊去。我疑惑那就是我所不懂的潛伏在詩魂中的靈感。這段文字真是精彩極了。感覺是什麽?感覺就是藝術家的觸角。一個作家,在生活麵前要有昆蟲那樣一百對複眼,因為你需要發現的是,存在於人的精神深處的那個不朽的本能,發現人生存於其中的多種形式、聲韻和顏色。在感覺過程中,甚至色彩感比正誤感更重要。」
太精彩了,蕭幹差點喊出來。
整整一個下午,他們就這樣會心地交談著。更多的時候,是林徽因在眉飛色舞地講,大家在恭恭敬敬地聽。
時間飛快地在窗欞上流逝。蕭幹舉目窗外,覺得院裏那株丁香樹,在一個瞬間重新掛滿了花朵,那鋒利的香氣,瀰漫在全部天空中。
慈慧殿三號。
這是朱光潛和梁宗岱在景山後麵的寓所,也是與「太太客廳」同樣有影響的文化沙龍。這個沙龍每月集會一次,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因此又稱「讀詩會」。林徽因也是這裏的主要參加者。
這個沙龍的成員有冰心、淩叔華、朱自清、梁宗岱、馮至、鄭振鐸、孫大雨、周作人、沈從文、卞之琳、何其芳、蕭幹,還有英國旅居中國的詩人尤連。伯羅、阿立通等人。這個沙龍,實際上是20年代聞一多西單辟才胡同沙龍的繼續。
沙龍主持人朱光潛,筆名孟實,是香港大學文科畢業生,20年代中期先後留學英法,並隻身遊歷過德國和義大利,1933年7月歸國後,應胡適之聘,出任北京大學西語係教授。朱講西方名著選讀和文學批評史,同時,還在北大中文係、清華大學、輔仁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和中央藝術研究院等處,主講文藝心理學和詩論。
「讀詩會」對沙龍成員的吸引,在於它形式的活潑,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地爭論問題。
這不是,林徽因和梁宗岱又爭論起來了。
起因是為了梁宗岱剛剛朗誦過的一首由他翻譯的瓦雷裏的詩——《水仙辭》。
林徽因語言的鋒芒總是那麽尖銳,一點也不顧及梁大詩人的麵子:「宗岱,你別得意,你的老瓦這首詩我真不想恭維。『哥啊,慘澹的白蓮,我愁思著美艷,/把我赤裸裸地浸在你溶溶的清泉。/而向著你,女神,女神,水的女神啊,/我來這百靜中呈獻我無端的淚點。』這首詩的起句不錯,但以後意象就全部散亂了,好像一串珠子給粗暴地扯斷了線。我想起法國作家戈蒂耶的《莫班小姐》序言裏的一段話——誰見過在哪桌宴席上會把一頭母豬同12頭小豬崽子統統放在一盤菜裏呢?有誰吃過海鱔、七鰓鰻炒人肉雜燴?你們真的相信布裏亞——薩瓦蘭使阿波西斯的技術變得更完美了嗎?胖子維特尤斯是在什維食品店裏用野雞、鳳凰的腦、紅鸛的舌頭和鳥的肝填滿他那著名的『米納夫盾』的嗎?」
梁宗岱從沙發上站起來,他額角的青筋鼓漲著。才高氣盛的梁宗岱,現在擔任著北大法文係主任兼教授,在留學法國期間,詩人瓦雷裏是他的老師,梁宗岱曾在課堂上親耳聆聽過瓦雷裏講授《水仙辭》,這也是他最喜歡的一首詩。梁宗岱高聲說:「我覺得林小姐對這首詩是一種誤讀,作為後期象徵主義的主要代表,瓦雷裏的詩,是人類情緒的一種方程式,這首《水仙辭》是渾然一體的通體象徵,它離生命的本質最近,我想你沒有讀懂這樣的句子:」這就是我水中的月與露的身,順從著我兩重心願的娟娟倩形!
/我搖曳的銀臂的姿勢是何等澄清!/黃金裏我遲緩的手已倦了邀請;『瓦雷裏的作品,忽視外在的實際,注重表現內心的真實,賦予抽象觀念以有聲有色的物質形式,我想林小姐恰恰是忽視了這點。「
「恰恰是你錯了。」林徽因也提高了聲音,「我們所爭論的不是後期象徵主義的藝術特點,而是這一首詩,一千個讀者,可以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道義的一些格言,真理的一些教訓,都不可被介紹到詩裏,因為他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服務於作品的一般目的。但是,真正的詩人,要經常設法沖淡它們,使它們服從於詩的氣氛和詩的真正要素——美。」
梁宗岱那顴骨很高的臉上泛著光澤,他的一雙大手不停地搓著:「林小姐,你應該注意到,詩人在作品中所注重的,是感性與理性、變化與永恆、肉體與靈魂、生存與死亡衝突的哲理,這才是美的真諦。我認為美,不應該是唯美,一個詩人,他感受到思想,就像立刻聞到一朵玫瑰花的芬芳一樣。」
林徽因也站起來:「我想提醒梁詩人,詩歌是訴諸靈魂的,而靈魂既可以是肉體的囚徒,也可以是心靈的囚徒。一個人當然不可以有偏見,一位偉大的法國人,在一百年以前就指出過,一個人的偏愛,完全是他自己的事,而一旦有所偏見,就不再是公正的了。」
大家興致勃勃地聽著他們爭論。
第一次參加這個沙龍活動的蕭幹對沈從文說:「他們吵得這麽熱鬧,臉紅脖子粗的,你怎麽不勸勸。」
沈從文擺擺手:「在這兒吵,很正常,你不要管他,讓他們盡興地吵,越熱鬧越好。」
大家都笑起來。
林徽因又轉向蕭幹:「我覺得你那篇小說,最成功的是調動了藝術感覺——那長長的身子就愈變愈透明,透明得像一個鋼琴家的手指。一股青筋,絮雲似的在脊背上遊來遊去。我疑惑那就是我所不懂的潛伏在詩魂中的靈感。這段文字真是精彩極了。感覺是什麽?感覺就是藝術家的觸角。一個作家,在生活麵前要有昆蟲那樣一百對複眼,因為你需要發現的是,存在於人的精神深處的那個不朽的本能,發現人生存於其中的多種形式、聲韻和顏色。在感覺過程中,甚至色彩感比正誤感更重要。」
太精彩了,蕭幹差點喊出來。
整整一個下午,他們就這樣會心地交談著。更多的時候,是林徽因在眉飛色舞地講,大家在恭恭敬敬地聽。
時間飛快地在窗欞上流逝。蕭幹舉目窗外,覺得院裏那株丁香樹,在一個瞬間重新掛滿了花朵,那鋒利的香氣,瀰漫在全部天空中。
慈慧殿三號。
這是朱光潛和梁宗岱在景山後麵的寓所,也是與「太太客廳」同樣有影響的文化沙龍。這個沙龍每月集會一次,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因此又稱「讀詩會」。林徽因也是這裏的主要參加者。
這個沙龍的成員有冰心、淩叔華、朱自清、梁宗岱、馮至、鄭振鐸、孫大雨、周作人、沈從文、卞之琳、何其芳、蕭幹,還有英國旅居中國的詩人尤連。伯羅、阿立通等人。這個沙龍,實際上是20年代聞一多西單辟才胡同沙龍的繼續。
沙龍主持人朱光潛,筆名孟實,是香港大學文科畢業生,20年代中期先後留學英法,並隻身遊歷過德國和義大利,1933年7月歸國後,應胡適之聘,出任北京大學西語係教授。朱講西方名著選讀和文學批評史,同時,還在北大中文係、清華大學、輔仁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和中央藝術研究院等處,主講文藝心理學和詩論。
「讀詩會」對沙龍成員的吸引,在於它形式的活潑,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地爭論問題。
這不是,林徽因和梁宗岱又爭論起來了。
起因是為了梁宗岱剛剛朗誦過的一首由他翻譯的瓦雷裏的詩——《水仙辭》。
林徽因語言的鋒芒總是那麽尖銳,一點也不顧及梁大詩人的麵子:「宗岱,你別得意,你的老瓦這首詩我真不想恭維。『哥啊,慘澹的白蓮,我愁思著美艷,/把我赤裸裸地浸在你溶溶的清泉。/而向著你,女神,女神,水的女神啊,/我來這百靜中呈獻我無端的淚點。』這首詩的起句不錯,但以後意象就全部散亂了,好像一串珠子給粗暴地扯斷了線。我想起法國作家戈蒂耶的《莫班小姐》序言裏的一段話——誰見過在哪桌宴席上會把一頭母豬同12頭小豬崽子統統放在一盤菜裏呢?有誰吃過海鱔、七鰓鰻炒人肉雜燴?你們真的相信布裏亞——薩瓦蘭使阿波西斯的技術變得更完美了嗎?胖子維特尤斯是在什維食品店裏用野雞、鳳凰的腦、紅鸛的舌頭和鳥的肝填滿他那著名的『米納夫盾』的嗎?」
梁宗岱從沙發上站起來,他額角的青筋鼓漲著。才高氣盛的梁宗岱,現在擔任著北大法文係主任兼教授,在留學法國期間,詩人瓦雷裏是他的老師,梁宗岱曾在課堂上親耳聆聽過瓦雷裏講授《水仙辭》,這也是他最喜歡的一首詩。梁宗岱高聲說:「我覺得林小姐對這首詩是一種誤讀,作為後期象徵主義的主要代表,瓦雷裏的詩,是人類情緒的一種方程式,這首《水仙辭》是渾然一體的通體象徵,它離生命的本質最近,我想你沒有讀懂這樣的句子:」這就是我水中的月與露的身,順從著我兩重心願的娟娟倩形!
/我搖曳的銀臂的姿勢是何等澄清!/黃金裏我遲緩的手已倦了邀請;『瓦雷裏的作品,忽視外在的實際,注重表現內心的真實,賦予抽象觀念以有聲有色的物質形式,我想林小姐恰恰是忽視了這點。「
「恰恰是你錯了。」林徽因也提高了聲音,「我們所爭論的不是後期象徵主義的藝術特點,而是這一首詩,一千個讀者,可以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道義的一些格言,真理的一些教訓,都不可被介紹到詩裏,因為他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服務於作品的一般目的。但是,真正的詩人,要經常設法沖淡它們,使它們服從於詩的氣氛和詩的真正要素——美。」
梁宗岱那顴骨很高的臉上泛著光澤,他的一雙大手不停地搓著:「林小姐,你應該注意到,詩人在作品中所注重的,是感性與理性、變化與永恆、肉體與靈魂、生存與死亡衝突的哲理,這才是美的真諦。我認為美,不應該是唯美,一個詩人,他感受到思想,就像立刻聞到一朵玫瑰花的芬芳一樣。」
林徽因也站起來:「我想提醒梁詩人,詩歌是訴諸靈魂的,而靈魂既可以是肉體的囚徒,也可以是心靈的囚徒。一個人當然不可以有偏見,一位偉大的法國人,在一百年以前就指出過,一個人的偏愛,完全是他自己的事,而一旦有所偏見,就不再是公正的了。」
大家興致勃勃地聽著他們爭論。
第一次參加這個沙龍活動的蕭幹對沈從文說:「他們吵得這麽熱鬧,臉紅脖子粗的,你怎麽不勸勸。」
沈從文擺擺手:「在這兒吵,很正常,你不要管他,讓他們盡興地吵,越熱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