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過了許多年,他的學生們也沒有忘記打開他們藝術思維之門的八旗製度的故事。


    因為剛剛建係,教學任務繁重,林徽因經常給學生補習英語,天天忙到深夜。那時她已懷孕,但她毫不顧惜自己,照樣帶著學生去爬東大操場後山的北陵。


    放寒假以前,他們接到家裏發來的電報,稱父親梁啓超病重住協和醫院,便匆匆忙忙趕回北平。


    下車後林徽因和梁思成直奔協和醫院,此時梁啓超已在協和醫院二樓特別病房近一個星期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看到病床上的父親已宛若暮年的老人,雙目黯淡,臉上沒有血色,喉中痰擁,亦不能言,見到兒子、兒媳也隻能用目光表示內心的寬慰。


    父親的主治醫師楊繼石和來華講學的美國醫生柏侖萊告訴他們:梁啓超的病已不大有挽回的希望了。剛住院時因咳嗽厲害,懷疑是肺病,經x光透視後,卻沒發現肺有異常,隻是在血液化驗中,發現了大量的「末乃利菌」,這是一種世界罕見的病症,當時的醫學文獻隻有三例記載,均在歐美,梁啓超是第四例。滅除此菌的唯一藥劑是碘酒,而任公積弱過甚,不便多用,隻好靠強心劑維持生命。


    從上海趕來探病的徐誌摩,也隻能隔著門縫看了兩眼他的恩師,誌摩望著病骨支離的老師,黯然神傷,淚水從眼眶裏湧了出來。林徽因說:「父親平常做學問太苦了,不太注意自己的身體,病到這個程度,還在趕寫《辛稼軒年譜》。」


    採取一段中藥治療以後,梁啓超的病況居然出現了轉機,能開口講話了,精神也好了許多,梁思成很高興,便邀了徐誌摩、金嶽霖等幾個朋友,到東興樓飯莊小聚,之後他們又一起去金嶽霖家看望他的老母親。金嶽霖住在東單史家胡同,那是借淩叔華家的私產小洋屋。一進門庭,他們便看到了地下鋪的紅地毯,那是石虎胡同新月社的舊物,大家觸物傷情,想起新月社當年的紅火和如今的寥落,很是感慨了一番。


    1月17日,梁啓超病況再次惡化,經過會診,醫生們決定隻好注射碘酒。第二天,梁啓超出現呼吸緊迫,神誌已處於昏迷狀態,梁思成忙給供職於天津南開大學的二叔梁啟勛拍發急電,當日中午,梁啟勛便帶著思懿、思寧趕到協和,梁啓超神誌微醒,口不能言,隻是握著弟弟的手,用目光望著思成和徽因,卻一句話也沒說出來,眼中流出了幾滴淚水。


    當天的《京報》、《北平日報》、《大公報》都以顯著位置,報導了梁啓超病危的消息。


    1月19日下午2時15分,梁啓超與世永別。梁啓超的遺體被送到地下室,裝殮後,當晚送到宣武門外廣惠寺,梁家向親友發出了簡短的訃告:家主梁總長任公於一月十九日未時病終協和醫院,即日移入廣惠寺,二十一日接三。


    20日下午3時大殮,到場親視者除其家屬外,尚有任公生前朋輩胡汝麟、王敬芳、劉崇佑、蹇念益等數十人。


    接三之後,為梁啓超舉行了佛教葬禮,儀式新舊參半,靈柩送到西山臥佛寺西東溝村與李夫人合葬。墓碑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設計的,高2.8米,寬1.7米,碑形似榫,古樸莊重,不事修飾。正麵鐫刻著:「先考任公政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梁思成和林徽因沒有想到,他們畢業後的第一件作品,竟是為父親設計的這座墓碑。


    40多年後,梁思成從為他治病的大夫那裏,得知了父親早逝的真相。由於梁啓超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協和醫院指定著名的外科教授劉大夫來做這次腎切除手術。病人被推進手術室後,值班護士就用碘在肚皮上標錯了地方。劉大夫手術時沒有仔細核對x光片,誤將那個健康的腎切除。這一錯誤術後不久即發現了,院方當作「最高機密」保護起來。


    直到現在,這件事在中國還沒有廣為人知。此後不久,劉大夫便辭去協和醫院職務,到國民黨政府的衛生部當政務次長去了。


    開學後,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到東大。


    理工學院是東北大學教學和生活環境最好的一所學院,巍峨的白樓聳立於瀋陽北陵的前沿,校門前渾河川流不息,學院的教學條件很好,圖書、儀器格外充實,學生宿舍富麗堂皇,教授的住宅是每人一套小洋房。


    1929年夏天,在賓夕法尼亞時的同學陳植、童雋和蔡方蔭,應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邀,也來東大建築係任教。老同學湊到一起,誌同道合,把一個建築係搞得生氣勃勃。每個周末,一幫老同學聚在梁家,吃茶、聊天,日子過得倒也快活。


    幾個老同學一商定,熱熱鬧鬧成立起了一個「營造事務所」,不僅搞研究,而且也承攬建築工程。適逢吉林大學籌建,總體規劃、教學樓和宿舍設計,他們一攬子全包了下來。


    這一年,兼任東大校長的張學良將軍設獎金徵求「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中獎,幾個老同學到梁家又是一番慶賀。


    讓人感到不愜意的是東北混亂的時局,各派勢力爭奪地盤,太陽一抹山,鬍子便從北部牧區流竄下來,馬隊飛一樣從窗外飛馳而過,大家聊到興致正好的時候,也隻能把燈關掉,屏住聲息,隔窗看一眼,月光下鬍子們騎著高頭駿馬,披著紅色鬥篷,很是威武。林徽因說:「這還真有點羅曼蒂克呢!」


    這年7月,林徽因產期已近,借暑假之機,梁思成陪同林徽因返回北平。8月住進協和醫院,隨著剪刀的一次閃光,他們悠然覺得,女兒維繫在母體上的那根臍帶被剪斷之後,兩顆風箏一樣飄泊的心,卻把一條線,緊緊挽在那雙小小的手臂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徽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杉並收藏林徽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