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銀白色的長須飄拂著,如同站在阿爾卑斯山上的聖哲,在麵對整個人類發言。他的嗓音洪亮,精神矍鑠,「在結束我的講演之前,我想給你們讀一首我喜愛的詩句:仰仗惡的幫助的人,建立了繁榮昌盛,依靠惡的幫助的人,戰勝了他的仇敵,依賴惡的幫助的人,實現了他們的願望,但是,有朝一日他們將徹底毀滅。」


    他的朗誦,如林間湧出來的流泉。徐誌摩的翻譯也文采飛揚,他那硤石官話夾雜其間的京腔,抑抑揚揚,如行雲流水,琮琮可聽。林徽因不時報之以讚許的目光。


    講演會結束之後,林徽因對徐誌摩嘉許地稱讚著:「今天你的翻譯發揮得真好,好多人都聽得入迷了。」


    徐誌摩說:「跟泰戈爾老人在一起,我的靈感就有了翅膀,總是立刻就能找到最好的感覺。」


    林徽因說:「我隻覺得老人是那樣深邃,你還記得在康橋你給我讀過的惠特曼的詩嗎?——從你,我仿佛看到了寬闊的人海口。麵對泰戈爾老人,覺得他真的就像入海口那樣,寬廣博大。」


    林徽因、徐誌摩一左一右,相伴泰戈爾的大幅照片,登在了當天的許多家報紙上,京城一時「洛陽紙貴」。


    5月8日,是泰戈爾先生64歲生日。在籌備慶祝活動時,林徽因問徐誌摩以什麽方式慶祝,徐誌摩說,當然按中國傳統方式。


    生日晚宴辦得很熱鬧。胡適作主席,400位北京最著名的人物出席了宴會,送給泰戈爾的壽禮,是十幾張名畫和一件古瓷。然而,使泰戈爾最高興的,是他獲得了一個中國名字。命名儀式由梁啓超親自主持,他說,泰戈爾先生的名字,拉賓德拉的意思,是「太陽」與「雷」,如日之升,如雷之震,所以中文應當譯為「震旦」,而「震旦」恰恰是古代印度稱呼中國的名字cheenastnana,音譯應為「震旦」,意譯應為「泰士」。


    泰戈爾先生中文名字「震旦」象徵著中印文化永久結合。梁啓超又說,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名字應該有姓,印度國名天竺,泰戈爾當以國名為姓,全稱為「竺震旦」。


    徐誌摩神采飛揚地把梁啓超的話譯給泰戈爾,泰戈爾激動地離席起立,雙手合十,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掌聲中,梁啓超把一方雞血石的印章獻給泰戈爾,印章上用正宗金文鐫刻著泰戈爾的中國名字「竺震旦」,泰戈爾把那方珍貴的雞血石印章捧在胸前說:「今天我獲得了一個名字,也獲得了一次新的生命,而這一切,都來自一個東方古國,我倍加珍惜。」


    生日晚宴結束之後,在東單三條協和小禮堂為他精心安排了一場演出。這座禮堂坐南朝北,是一座傳統的中國建築,飛簷鬥拱的門樓是地道中國式的,禮堂內部燈火輝煌,座位的長椅一排排擺開,是20年代中國北方都市的一座現代化建築,許多名人常到這裏講演聚會。


    泰戈爾喜歡看戲,尤其喜歡看他自己寫的戲。今天為他演出的,是他根據《摩訶德婆羅多》書中一段故事寫成的抒情詩劇《齊德拉》。


    因是專場演出,且人物對白全部用英語,觀眾隻有幾十個人,不大精通英語的梁啓超,由陳通伯擔任翻譯。


    演出前,林徽因飾一古裝少女戀望「新月」,雕塑般地顯示了新月社組織的這場空前的演出活動。


    這個劇本的故事,是由印度史詩摩河德婆羅多的情節衍變而成,齊德拉是馬尼浦國王的女兒,馬尼浦王係中,代代都有一個男孩傳宗接代,可是齊德拉卻是他的父親齊德拉瓦哈那唯一的女兒,因此父親想把她當成兒子來傳宗接代,並立為儲君。公主齊德拉生來不美,從小受到王子應受的訓練。鄰國的王子阿順那在還苦行誓願的路上,來到了馬尼浦。一天王子在山林中坐禪睡著了,被人山行獵的齊德拉喚醒,並一見鍾情。齊德拉生平第一次感到,她沒有女性美是最大的缺憾,失望的齊德拉便向愛神祈禱,賜予她青春的美貌,哪怕隻有一天也好。愛神被齊德拉的誠心感動了,答應給她一年的美貌,醜陋的齊德拉一變而成為如花似玉的美人,贏得了王子的愛,並結為夫婦。可是這位女中豪傑不甘冒充美人,同時,王子又表示敬慕那個平定了盜賊的女英雄齊德拉,他不知他的妻子就是這位公主。於是,齊德拉祈禱愛神收回她的美貌,在丈夫麵前顯露了她本來的麵目。


    在劇中,林徽因飾齊德拉,張歆海演阿順那,徐誌摩和林長民扮愛神和春神。


    與泰戈爾同行的印度畫家南達拉波斯在後台為他們化妝。印度男女是又大又圓的眼睛,林徽因的杏眼化妝起來有些困難,南達拉波斯卻說她像印度阿薩姆曼尼埠人,因為阿薩姆曼尼埠人都是蒙古型的,與中國人很接近。


    天鵝絨大幕緩緩拉開了。


    林徽因和徐誌摩沒有想到,他們竟然那麽快就進入場境:齊德拉——你是那位帶著五把箭的神,愛情的主宰麽?


    瑪達那(徐誌摩飾演的愛神)我就是從創造者心中生的第一個孩子。我把男人和女人的生命都捆鎖在痛苦和快樂的鐐銬裏!


    齊德拉我曉得,我曉得那痛苦和鐐銬是什麽樣的東西。——你是誰呢,我主?


    伐森塔我是他的朋友——伐森塔——季節的王。死亡和衰老把世界拖得形銷骨立,但是我跟在他後麵,不斷地攻擊他們。我是永在的青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徽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杉並收藏林徽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