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舉起手臂,小心地捧住了夕陽。晚霞的血液,一滴滴滲入葉脈,每張葉片,便因那滋潤明亮起來。
這是別離前的輝煌。
傷痛與撫慰
1923年5月7日,是林徽因與梁思成情感史上重要的一天。
那天是星期一,很好的陽光,大學生們在大街上扯起橫幅,舉行「五七國恥日」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賣國二十一條)遊行,梁家大公子梁思成帶他的弟弟梁思永,駕駛著大姐梁思順(姐夫周希哲是駐馬尼拉總領事)從菲律賓給買來的哈裏。戴維遜牌摩托車,從梁家住的南長街去追趕遊行隊伍,當他們到長安街時,一輛大轎車迎麵撞過來,一個電光石火的瞬間,悲劇發生了。摩托車被撞翻,重重地把梁思成壓在下麵,弟弟梁思永被扔出老遠。坐在轎車裏的官員命司機繼續前行,梁思永站起來,傷口流著血,他發現哥哥梁思成躺在那裏不省人事,立刻跑回家叫人。一個僕人急急忙忙趕到出事地點,背回了梁思成。
梁思成滿麵蒼白,幾乎沒有血色,眼珠也停止轉動,一家人嚇得大哭小叫。剛從西山趕回來的梁啓超,努力把心鎮定了一下,急忙讓人去找醫生,幸好從馬尼拉買回的汽車停在門口,差不多一個多鍾頭,才把一個年輕的外科大夫俘虜一樣押了進來。經大夫仔細檢查,這才發現梁思成的右腿骨折,馬上送往協和醫院。
兄弟二人同住在醫院一間病房裏,梁思永一個星期就出院了,而梁思成在這裏要住八個星期。
林徽因在幾個小時後得到了消息,匆匆趕到協和醫院,梁家全家人差不多全擁擠在病房裏。林徽因的臉上淌著汗水,胸脯劇烈地起伏著。梁啓超讓思忠給她遞了一塊毛巾,安慰說:「思成的傷不要緊,醫生說隻是右腿骨折,七、八個星期就能復原,你不要著急。」
隨後,林長民和夫人也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梁家一家,林家一家從中午守護到傍晚,送來的飯菜,冷了又熱,熱了又冷,誰也沒動一口。林徽因呆呆地坐在梁思成床邊,梁思成每一聲呻吟,都牽動著她的心。她緊鎖雙眉,牙齒把嘴唇咬出了血。
一個星期來,徽因從學校請了假,一直守在思成的病床邊,殷勤地餵飯餵藥。梁思成剛剛動完手術,身子還不能動彈,但是,他的神情卻很快地好起來。
徽因經常帶一些報紙來讀給他聽。一次她翻開一張《晨報》,湊到梁思成耳邊,悄聲說:「你成明星啦!」
梁思成接過報紙,見他撞車的消息赫然登在頭版,他無言地苦笑了:「這我倒不感興趣,你在這兒陪我,就三生有福了。」
坐在一旁的李夫人卻皺起了眉頭。
虛弱的梁思成每每在林徽因幫助下翻動一次身子,便大汗淋漓。徽因顧不得擦自己的汗,便用溫水絞了毛巾,輕柔地在梁思成的額上擦拭。每到這個時候,李夫人便不無忿色地搶過毛巾。
梁啓超卻很高興。他深知李夫人對現代女性的成見,每到這時,便出來打個圓場:「這些本來就是徽因的事嘛!」
此時,梁啓超似乎覺得自己一直懸著的那顆心,如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深知,他的學生徐誌摩同林徽因在英國的那段戀情,徐誌摩輟學回國,讓他感到隱隱不安。深怕那個跑野馬的徐誌摩與林徽因舊情復萌,這樣一會丟了自己的麵子,二也會傷了兒子的感情。為防患未然,他曾於徐誌摩回國後不久,就其同張幼儀離婚一事寫了一封長信,以老師身份,言詞劇烈地批評了徐誌摩。
信中寫道: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
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
嗚呼誌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鬱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誌摩,可無懼耶!
可無懼耶!
沒想到徐誌摩卻不買帳。他的那封回信真讓梁啓超如芒刺在背。徐誌摩宣稱: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怕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師!我嚐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汙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汙,其幾亦微矣!
這樣一個徐誌摩,再加上同樣受西方思想薰陶過的林徽因,怎能不讓他擔心呢?
這場意外的事件,卻檢驗了林徽因對梁思成的感情,梁啓超似乎可以放心了。他高興地給女兒思順寫信,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老夫眼力不錯罷。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這是別離前的輝煌。
傷痛與撫慰
1923年5月7日,是林徽因與梁思成情感史上重要的一天。
那天是星期一,很好的陽光,大學生們在大街上扯起橫幅,舉行「五七國恥日」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賣國二十一條)遊行,梁家大公子梁思成帶他的弟弟梁思永,駕駛著大姐梁思順(姐夫周希哲是駐馬尼拉總領事)從菲律賓給買來的哈裏。戴維遜牌摩托車,從梁家住的南長街去追趕遊行隊伍,當他們到長安街時,一輛大轎車迎麵撞過來,一個電光石火的瞬間,悲劇發生了。摩托車被撞翻,重重地把梁思成壓在下麵,弟弟梁思永被扔出老遠。坐在轎車裏的官員命司機繼續前行,梁思永站起來,傷口流著血,他發現哥哥梁思成躺在那裏不省人事,立刻跑回家叫人。一個僕人急急忙忙趕到出事地點,背回了梁思成。
梁思成滿麵蒼白,幾乎沒有血色,眼珠也停止轉動,一家人嚇得大哭小叫。剛從西山趕回來的梁啓超,努力把心鎮定了一下,急忙讓人去找醫生,幸好從馬尼拉買回的汽車停在門口,差不多一個多鍾頭,才把一個年輕的外科大夫俘虜一樣押了進來。經大夫仔細檢查,這才發現梁思成的右腿骨折,馬上送往協和醫院。
兄弟二人同住在醫院一間病房裏,梁思永一個星期就出院了,而梁思成在這裏要住八個星期。
林徽因在幾個小時後得到了消息,匆匆趕到協和醫院,梁家全家人差不多全擁擠在病房裏。林徽因的臉上淌著汗水,胸脯劇烈地起伏著。梁啓超讓思忠給她遞了一塊毛巾,安慰說:「思成的傷不要緊,醫生說隻是右腿骨折,七、八個星期就能復原,你不要著急。」
隨後,林長民和夫人也風風火火地趕到了。梁家一家,林家一家從中午守護到傍晚,送來的飯菜,冷了又熱,熱了又冷,誰也沒動一口。林徽因呆呆地坐在梁思成床邊,梁思成每一聲呻吟,都牽動著她的心。她緊鎖雙眉,牙齒把嘴唇咬出了血。
一個星期來,徽因從學校請了假,一直守在思成的病床邊,殷勤地餵飯餵藥。梁思成剛剛動完手術,身子還不能動彈,但是,他的神情卻很快地好起來。
徽因經常帶一些報紙來讀給他聽。一次她翻開一張《晨報》,湊到梁思成耳邊,悄聲說:「你成明星啦!」
梁思成接過報紙,見他撞車的消息赫然登在頭版,他無言地苦笑了:「這我倒不感興趣,你在這兒陪我,就三生有福了。」
坐在一旁的李夫人卻皺起了眉頭。
虛弱的梁思成每每在林徽因幫助下翻動一次身子,便大汗淋漓。徽因顧不得擦自己的汗,便用溫水絞了毛巾,輕柔地在梁思成的額上擦拭。每到這個時候,李夫人便不無忿色地搶過毛巾。
梁啓超卻很高興。他深知李夫人對現代女性的成見,每到這時,便出來打個圓場:「這些本來就是徽因的事嘛!」
此時,梁啓超似乎覺得自己一直懸著的那顆心,如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深知,他的學生徐誌摩同林徽因在英國的那段戀情,徐誌摩輟學回國,讓他感到隱隱不安。深怕那個跑野馬的徐誌摩與林徽因舊情復萌,這樣一會丟了自己的麵子,二也會傷了兒子的感情。為防患未然,他曾於徐誌摩回國後不久,就其同張幼儀離婚一事寫了一封長信,以老師身份,言詞劇烈地批評了徐誌摩。
信中寫道: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
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
嗚呼誌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鬱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誌摩,可無懼耶!
可無懼耶!
沒想到徐誌摩卻不買帳。他的那封回信真讓梁啓超如芒刺在背。徐誌摩宣稱: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怕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師!我嚐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汙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汙,其幾亦微矣!
這樣一個徐誌摩,再加上同樣受西方思想薰陶過的林徽因,怎能不讓他擔心呢?
這場意外的事件,卻檢驗了林徽因對梁思成的感情,梁啓超似乎可以放心了。他高興地給女兒思順寫信,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老夫眼力不錯罷。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