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他抬起頭來,望了一下那一片青青白白的頭顱。突然,他的目光在前排的座位上,碰撞上了那雙杏子一樣的眼睛。林徽因不動聲色地坐在第四排中間的位置上。
徐誌摩的思緒被打亂了。他的眼睛仿佛閃爍出一片灼人的光芒,瞳仁也被那光芒刺痛了。他的喉嚨仿佛被人扼住,足足兩分鍾,一個字也沒有講出來。他想努力鎮定一下,可是心跳已失去了正常律動,他不知道是怎樣讀下去的,流利的英文驟然變得生澀了,結結巴巴,有時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他的額頭上也沁出了汗珠。聽眾席上響起乒桌球乓搬椅子的聲音,後排開始有人不耐煩地退場了。
講演結束之後,徐誌摩還癡癡地站在講台上,望著空蕩蕩一片桌椅,他的目光落在第四排林徽因坐過的位子上,仿佛感覺到了一絲飄然而逝的餘溫。
又過了幾天,徐誌摩突然接到林徽因約他去遊香山的邀請。
那天上帝慷慨地給了他們一個好天氣。12月的西山,黃櫨和楓樹的葉子玲瓏剔透地紅著,滿坡滿嶺焚燒著薄薄的嫩寒。
12月的西山,展示著生命之神充滿激情的創造。遠看近看,那滿坡滿嶺的紅,層次分明,或疏淡,或濃密,或熱烈,或奔放,或喧騰,或寧靜,或如飛瀑,或如流泉,路轉峰迴,各異風情。12月的西山,別的色彩都不重要,綠瘦黃衰,全讓給了這大筆潑墨的奼紫嫣紅。
他們踏著一山空濛的氤氳,拾級而上。
徽因似乎還是一年前的徽因,隻是圓圓的杏眼中多了幾分成熟,也多了幾分沉鬱。
徐誌摩卻覺得,他現在是雲裏霧裏看林徽因了。遠山的秋葉脈脈清晰,而眼前這張臉龐卻迷迷朦朦。
他們默默地向上攀援著。徐誌摩覺得,那些在他喉嚨裏滾了多少遍的話語,此時竟吐不出一個字。
林徽因彎腰拾起一粒石子:「誌摩,你知道這是什麽石頭嗎?這是黛石,女孩子可以用來描眉的,要不要我描繪你看。」
誌摩如從夢中初醒,沉靜了片刻,緩緩地吟道:「風淒霜冷,怎忍看蛾眉依舊。」
徽因低下了頭。
他們漫無目標往前走著。
林徽因執意去尋訪《紅樓夢》中那塊女媧補天遺石。小徑崎曲,荒村寥落,兩柱三柱炊煙,筆直地化人雲空。他們的腳步,不時驚起一陣陣犬吠。
石未尋到,卻尋到了一座僧墓。墓碑生滿了蒼苔,林徽因用一束鬆針,仔細剔掃碑上的浮塵,卻已讀不出那斑斑駁駁的碑文。她喃喃地說:「也不知道這青石底下埋的是誰?」
「是我。」徐誌摩卻冷不丁答道。
「你?」
「是我。我從上個世紀已經埋在這裏了。現在的我隻是一個軀殼,我的心,我的愛,我的希望早就埋進這青石板下了。你從這塊墓碑上讀不出年代,讀不出姓名,讀不出心裏滲出的血,那不應該是寫在石頭上的。」
徽因的眼睛濕潤了。
離開誌摩回國以後,林徽因仍在培華女中讀書,有一段清靜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的婚姻問題。她也曾多次把徐誌摩放在天平上秤過,論才華徐誌摩無疑是合適的,父親也不反對,但兩個姑姑卻不同意,認為林徽因是名門之女,與剛離婚的徐誌摩結婚等於做了填房,有辱門麵和名聲,再加有人從中一再撮合,她不得不從命了。她知道這樣做對不起誌摩,看到他傷心的樣子,她也痛苦萬狀。
不遠處的石庵裏,傳出了尼姑們抑抑揚揚的誦經聲。
他們繞過這座山口,林徽因又說:「誌摩,我們講一些輕鬆的事情好嗎?你怎麽不笑啊?」
「這不是笑了嗎?」
可是,她隻是看見徐誌摩輕輕動了一下他那長長的柔柔的下巴。
「你給我講點什麽,好嗎?」
徐誌摩苦笑著搖搖頭。講什麽呢?本來有那麽多要講給你聽的故事,講我在海上寫詩,講我抓獲那個同船的鴉片販子的經過,講我回國後跟祖母去天寧寺燒香,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拜菩薩,祖母說,我燒一炷香可以許一個願。可是,我燒了三炷香,隻許了一個願,那就是讓我生生死死和你在一起。現在,這些都是可笑的廢話了。
他們的沉默,被楓林燃燒成了灰燼。
「誌摩,給我讀讀你的詩吧。」徽因的話語輕如拂過林間的微風。
「好吧,徽因,你還記得康橋嗎?從你走後,我寫了好多關於康橋的詩,就給你讀一首吧。」
康橋,再見罷;我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勞苦,多少犧牲,都隻是枉費無補,……
我但自喜樓高車快的文明,不曾將我的心靈汙抹,今日我對此古風古色,橋影藻密,依然能袒胸相見,惺惺惜別。
……
在溫清冬夜蠟梅前,再細辨此日相與況味;設如我明星有福,夙願竟酬,則來春花香時節,當復西航,重來此地,再拾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年來夢境纏綿的銷魂蹤跡,散香柔韻節,增媚河上風流;故我別意雖深,我願望亦密,昨宵明月照林,我已向傾吐,心胸的蘊積,今晨雨色淒清,小鳥無歡,難道也為是悵別,情深,累藤長草茂,涕淚交零!
……
那夾帶著硤石官話的男中音是那麽熟悉,卻又仿佛自天外飄來。林徽因好像又看見那個身穿黑色學士服,頭戴四方學士帽的徐誌摩,好像又看見那個飄然長衫如清風明月的徐誌摩……
徐誌摩的思緒被打亂了。他的眼睛仿佛閃爍出一片灼人的光芒,瞳仁也被那光芒刺痛了。他的喉嚨仿佛被人扼住,足足兩分鍾,一個字也沒有講出來。他想努力鎮定一下,可是心跳已失去了正常律動,他不知道是怎樣讀下去的,流利的英文驟然變得生澀了,結結巴巴,有時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他的額頭上也沁出了汗珠。聽眾席上響起乒桌球乓搬椅子的聲音,後排開始有人不耐煩地退場了。
講演結束之後,徐誌摩還癡癡地站在講台上,望著空蕩蕩一片桌椅,他的目光落在第四排林徽因坐過的位子上,仿佛感覺到了一絲飄然而逝的餘溫。
又過了幾天,徐誌摩突然接到林徽因約他去遊香山的邀請。
那天上帝慷慨地給了他們一個好天氣。12月的西山,黃櫨和楓樹的葉子玲瓏剔透地紅著,滿坡滿嶺焚燒著薄薄的嫩寒。
12月的西山,展示著生命之神充滿激情的創造。遠看近看,那滿坡滿嶺的紅,層次分明,或疏淡,或濃密,或熱烈,或奔放,或喧騰,或寧靜,或如飛瀑,或如流泉,路轉峰迴,各異風情。12月的西山,別的色彩都不重要,綠瘦黃衰,全讓給了這大筆潑墨的奼紫嫣紅。
他們踏著一山空濛的氤氳,拾級而上。
徽因似乎還是一年前的徽因,隻是圓圓的杏眼中多了幾分成熟,也多了幾分沉鬱。
徐誌摩卻覺得,他現在是雲裏霧裏看林徽因了。遠山的秋葉脈脈清晰,而眼前這張臉龐卻迷迷朦朦。
他們默默地向上攀援著。徐誌摩覺得,那些在他喉嚨裏滾了多少遍的話語,此時竟吐不出一個字。
林徽因彎腰拾起一粒石子:「誌摩,你知道這是什麽石頭嗎?這是黛石,女孩子可以用來描眉的,要不要我描繪你看。」
誌摩如從夢中初醒,沉靜了片刻,緩緩地吟道:「風淒霜冷,怎忍看蛾眉依舊。」
徽因低下了頭。
他們漫無目標往前走著。
林徽因執意去尋訪《紅樓夢》中那塊女媧補天遺石。小徑崎曲,荒村寥落,兩柱三柱炊煙,筆直地化人雲空。他們的腳步,不時驚起一陣陣犬吠。
石未尋到,卻尋到了一座僧墓。墓碑生滿了蒼苔,林徽因用一束鬆針,仔細剔掃碑上的浮塵,卻已讀不出那斑斑駁駁的碑文。她喃喃地說:「也不知道這青石底下埋的是誰?」
「是我。」徐誌摩卻冷不丁答道。
「你?」
「是我。我從上個世紀已經埋在這裏了。現在的我隻是一個軀殼,我的心,我的愛,我的希望早就埋進這青石板下了。你從這塊墓碑上讀不出年代,讀不出姓名,讀不出心裏滲出的血,那不應該是寫在石頭上的。」
徽因的眼睛濕潤了。
離開誌摩回國以後,林徽因仍在培華女中讀書,有一段清靜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的婚姻問題。她也曾多次把徐誌摩放在天平上秤過,論才華徐誌摩無疑是合適的,父親也不反對,但兩個姑姑卻不同意,認為林徽因是名門之女,與剛離婚的徐誌摩結婚等於做了填房,有辱門麵和名聲,再加有人從中一再撮合,她不得不從命了。她知道這樣做對不起誌摩,看到他傷心的樣子,她也痛苦萬狀。
不遠處的石庵裏,傳出了尼姑們抑抑揚揚的誦經聲。
他們繞過這座山口,林徽因又說:「誌摩,我們講一些輕鬆的事情好嗎?你怎麽不笑啊?」
「這不是笑了嗎?」
可是,她隻是看見徐誌摩輕輕動了一下他那長長的柔柔的下巴。
「你給我講點什麽,好嗎?」
徐誌摩苦笑著搖搖頭。講什麽呢?本來有那麽多要講給你聽的故事,講我在海上寫詩,講我抓獲那個同船的鴉片販子的經過,講我回國後跟祖母去天寧寺燒香,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拜菩薩,祖母說,我燒一炷香可以許一個願。可是,我燒了三炷香,隻許了一個願,那就是讓我生生死死和你在一起。現在,這些都是可笑的廢話了。
他們的沉默,被楓林燃燒成了灰燼。
「誌摩,給我讀讀你的詩吧。」徽因的話語輕如拂過林間的微風。
「好吧,徽因,你還記得康橋嗎?從你走後,我寫了好多關於康橋的詩,就給你讀一首吧。」
康橋,再見罷;我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勞苦,多少犧牲,都隻是枉費無補,……
我但自喜樓高車快的文明,不曾將我的心靈汙抹,今日我對此古風古色,橋影藻密,依然能袒胸相見,惺惺惜別。
……
在溫清冬夜蠟梅前,再細辨此日相與況味;設如我明星有福,夙願竟酬,則來春花香時節,當復西航,重來此地,再拾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年來夢境纏綿的銷魂蹤跡,散香柔韻節,增媚河上風流;故我別意雖深,我願望亦密,昨宵明月照林,我已向傾吐,心胸的蘊積,今晨雨色淒清,小鳥無歡,難道也為是悵別,情深,累藤長草茂,涕淚交零!
……
那夾帶著硤石官話的男中音是那麽熟悉,卻又仿佛自天外飄來。林徽因好像又看見那個身穿黑色學士服,頭戴四方學士帽的徐誌摩,好像又看見那個飄然長衫如清風明月的徐誌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