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22年9月,徐誌摩懷著異樣的心境,搭乘這艘日本商船,在海上已經迎迓了幾個日落日出。
他眯起眼睛,仿佛聽到那黃綠色的陽光一樣的聲音從海裏傳來,仿佛聽到一粒魚卵裏的生命砰然開放,仿佛聽到一隻懷珠的母蚌痛苦地呻吟。
遏不住的詩情在撞擊著他的心扉,他脫口吟誦著:海呀!你宏大幽秘的音息,不是無因而來的!
這風隱日麗,也不是無因而然的!
這些進行不歇的波浪,喚起了思想同情的反應漲,落——隱,現——去,來……
他多想這地中海的季風能夠強勁些,再強勁些!把他的詩句傳導給夢繞魂牽的林徽因。他是為了一個夢想,中斷學業踏上歸途的。這個夢想,好像血管裏的毒液一樣折磨著他,為了那個無法排遣的影子,他寢食不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總是癡癡地勾勒著那張千遍萬遍默想過的麵龐,可總是勾勒不出一個完整的形象,勾勒出的隻是一些回憶的碎片。
夢也做不成一個的時候,詩卻寫了不少,每一首詩,都是獻給心中那個偶像。
他站起身子走到船舷邊,憑欄臨風而立,索性開懷吟哦:無量數的浪花,各各不同,各有奇趣的花樣,一樹上沒有兩張相同的葉片,天上沒有兩朵相同的雲彩。
此刻的徐誌摩,已經為他的所愛,清掃了心靈深處那片最聖潔的土地,該去的都去了,該來的能如期而來嗎?經歷過了,掙紮過了,他已心平如鏡。
6個月之前,他曾致信在德國柏林留學的妻子張幼儀,坦率地談了自己對婚姻和愛情的理解:「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信剛剛發出,他便動身去了柏林。此時,張幼儀已為他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彼得,小彼得剛剛滿月,已經會甜甜地笑了,他不知該以什麽樣的目光,去回報兒子那雙黑葡萄樣的眼睛,然而,他還是請了金嶽霖、吳經熊做證人,與張幼儀在離婚證書上簽了字但是你呢——依舊沖洗著歐非亞的海岸,依舊保存著你青年的顏色,(時間不曾在你麵上留痕跡。)
依舊繼續著你自在無罣的漲落,依舊呼嘯著你厭世的騷愁,依舊翻新著你浪花的樣式,——這孤零零地神秘偉大的地中海呀!
徐誌摩把十指插進頭髮裏,他被自己的詩句燃燒著。這樣的時刻,一根火柴便能引發他血液的沸點。
海,在他的眼前寬闊起來。
北雁南飛,又是故國殘秋。
徐誌摩這隻海外歸鴻,此時已心力交瘁。夢醒了,夢碎了,他不知道自己回國後這一個多月是怎麽活過來的。隻是聽朋友們說他脫了個人形,合體的長衫寬大了許多。
他在上海下船後不久,就聽到了這個無疑是當頭一棒的消息:林徽因已同梁啓超的大公子梁思成結為秦晉之好。他不敢相信,但朋友告訴他,梁啓超已寫信給長女梁思順,明明白白地講了林徽因同梁思成的婚事「已有成言」。
他還是不敢相信,他已經沒有力氣接受這殘酷的現實:他的心上人已羅敷有夫。
耐不住這靈魂的煎熬,一個多月以後,他還是硬著頭皮踏上了北去的列車。他在林長民家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林家住北京景山西街雪池胡同,那是一條短短的胡同,奇 -書∧ 網緊緊依傍在北海公園東側,舉目便能看見聖靈的白塔,庭院幽幽,天井中兩株括樹,枝葉細細,無力不乘珠。林長民美髯已不復見,下巴颳得鐵青,卻顯得幹練精神,他對在英國結識的忘年小友十分殷切,興致勃勃地請徐誌摩喝紹興「花雕」,他說在國外呆了那麽多年,卻沒有養成喝洋酒的習慣,還是家鄉的酒好啊!在林家沒有見到徽因,卻看見了懸掛在書房「雪池齋」福建老詩人陳石遺贈給林長民的詩:七年不見林宗孟,劃去長髯貌瘦勁。
入都五旬僅兩麵,但覺心親非麵敬。
小妻兩人皆揖我,常服黑色無妝靚。
………
長者有女年十八,遊學歐洲高誌行。
君言新會梁氏子,已許為婚但未聘。
這個時候,徐誌摩才真的相信,命運原來是如此的魯鈍、盲目而任性。
徐誌摩下榻在北新橋鍋燒胡同蔣百裏寓所,蔣百裏早年留學德國,曾任總統府顧問,此時棄武從文,主編《改造》雜誌。他是徐誌摩姑夫的族弟,一個不遠的親戚。
幾天之後,他在百無聊賴之中接受了清華大學文學社的邀請,去做一場《藝術與人生》講演。
從歐洲歸來的徐誌摩,正是才名俱甚之時,在大學生中崇拜甚眾。那天,清華高等科的小禮堂裏,黑鴉鴉擠了二三百人,都是慕名而來的聽眾,有許多人是為了看看這位異國歸來講演者的風貌。徐誌摩穿一件綢夾袍,上加一件小、背心,綴著幾顆閃閃發光的鈕扣,腳上是一雙黑緞皂鞋,那氣質風度,立刻傾倒了聽眾。主持講演的梁實秋,剛剛介紹完徐誌摩的情況,小禮堂裏便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徐誌摩從懷裏取出一卷稿紙,清了清嗓音說:「今天我要講的是art and life,我要按照牛津的方式,宣讀我的講稿。」
他眯起眼睛,仿佛聽到那黃綠色的陽光一樣的聲音從海裏傳來,仿佛聽到一粒魚卵裏的生命砰然開放,仿佛聽到一隻懷珠的母蚌痛苦地呻吟。
遏不住的詩情在撞擊著他的心扉,他脫口吟誦著:海呀!你宏大幽秘的音息,不是無因而來的!
這風隱日麗,也不是無因而然的!
這些進行不歇的波浪,喚起了思想同情的反應漲,落——隱,現——去,來……
他多想這地中海的季風能夠強勁些,再強勁些!把他的詩句傳導給夢繞魂牽的林徽因。他是為了一個夢想,中斷學業踏上歸途的。這個夢想,好像血管裏的毒液一樣折磨著他,為了那個無法排遣的影子,他寢食不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總是癡癡地勾勒著那張千遍萬遍默想過的麵龐,可總是勾勒不出一個完整的形象,勾勒出的隻是一些回憶的碎片。
夢也做不成一個的時候,詩卻寫了不少,每一首詩,都是獻給心中那個偶像。
他站起身子走到船舷邊,憑欄臨風而立,索性開懷吟哦:無量數的浪花,各各不同,各有奇趣的花樣,一樹上沒有兩張相同的葉片,天上沒有兩朵相同的雲彩。
此刻的徐誌摩,已經為他的所愛,清掃了心靈深處那片最聖潔的土地,該去的都去了,該來的能如期而來嗎?經歷過了,掙紮過了,他已心平如鏡。
6個月之前,他曾致信在德國柏林留學的妻子張幼儀,坦率地談了自己對婚姻和愛情的理解:「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信剛剛發出,他便動身去了柏林。此時,張幼儀已為他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彼得,小彼得剛剛滿月,已經會甜甜地笑了,他不知該以什麽樣的目光,去回報兒子那雙黑葡萄樣的眼睛,然而,他還是請了金嶽霖、吳經熊做證人,與張幼儀在離婚證書上簽了字但是你呢——依舊沖洗著歐非亞的海岸,依舊保存著你青年的顏色,(時間不曾在你麵上留痕跡。)
依舊繼續著你自在無罣的漲落,依舊呼嘯著你厭世的騷愁,依舊翻新著你浪花的樣式,——這孤零零地神秘偉大的地中海呀!
徐誌摩把十指插進頭髮裏,他被自己的詩句燃燒著。這樣的時刻,一根火柴便能引發他血液的沸點。
海,在他的眼前寬闊起來。
北雁南飛,又是故國殘秋。
徐誌摩這隻海外歸鴻,此時已心力交瘁。夢醒了,夢碎了,他不知道自己回國後這一個多月是怎麽活過來的。隻是聽朋友們說他脫了個人形,合體的長衫寬大了許多。
他在上海下船後不久,就聽到了這個無疑是當頭一棒的消息:林徽因已同梁啓超的大公子梁思成結為秦晉之好。他不敢相信,但朋友告訴他,梁啓超已寫信給長女梁思順,明明白白地講了林徽因同梁思成的婚事「已有成言」。
他還是不敢相信,他已經沒有力氣接受這殘酷的現實:他的心上人已羅敷有夫。
耐不住這靈魂的煎熬,一個多月以後,他還是硬著頭皮踏上了北去的列車。他在林長民家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林家住北京景山西街雪池胡同,那是一條短短的胡同,奇 -書∧ 網緊緊依傍在北海公園東側,舉目便能看見聖靈的白塔,庭院幽幽,天井中兩株括樹,枝葉細細,無力不乘珠。林長民美髯已不復見,下巴颳得鐵青,卻顯得幹練精神,他對在英國結識的忘年小友十分殷切,興致勃勃地請徐誌摩喝紹興「花雕」,他說在國外呆了那麽多年,卻沒有養成喝洋酒的習慣,還是家鄉的酒好啊!在林家沒有見到徽因,卻看見了懸掛在書房「雪池齋」福建老詩人陳石遺贈給林長民的詩:七年不見林宗孟,劃去長髯貌瘦勁。
入都五旬僅兩麵,但覺心親非麵敬。
小妻兩人皆揖我,常服黑色無妝靚。
………
長者有女年十八,遊學歐洲高誌行。
君言新會梁氏子,已許為婚但未聘。
這個時候,徐誌摩才真的相信,命運原來是如此的魯鈍、盲目而任性。
徐誌摩下榻在北新橋鍋燒胡同蔣百裏寓所,蔣百裏早年留學德國,曾任總統府顧問,此時棄武從文,主編《改造》雜誌。他是徐誌摩姑夫的族弟,一個不遠的親戚。
幾天之後,他在百無聊賴之中接受了清華大學文學社的邀請,去做一場《藝術與人生》講演。
從歐洲歸來的徐誌摩,正是才名俱甚之時,在大學生中崇拜甚眾。那天,清華高等科的小禮堂裏,黑鴉鴉擠了二三百人,都是慕名而來的聽眾,有許多人是為了看看這位異國歸來講演者的風貌。徐誌摩穿一件綢夾袍,上加一件小、背心,綴著幾顆閃閃發光的鈕扣,腳上是一雙黑緞皂鞋,那氣質風度,立刻傾倒了聽眾。主持講演的梁實秋,剛剛介紹完徐誌摩的情況,小禮堂裏便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徐誌摩從懷裏取出一卷稿紙,清了清嗓音說:「今天我要講的是art and life,我要按照牛津的方式,宣讀我的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