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心動了一下。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事。


    一個星期以後,她收到了父親和徐誌摩的信。父親在信中說:得汝來信,未即復。汝行後,我無甚事,亦不甚閑,匆匆過了一個星期,今日起實行整理歸裝。「波羅加」船展期至十月十四日始行。如是則發行李亦可少緩。汝如覺得海濱快意,可待至九月七八日,與柏烈特家人同歸。此間租屋,十四日滿期,行李能於十二三日發出為便,想汝歸來後結束餘件當無不及也。九月十四日以後,汝可住柏烈特家,此意先與說及,我何適,尚未定,但欲一身輕快隨便遊行了,用費亦可較省。老斐理璞尚未來,我意不欲多勞動他。此間餘務有其女幫助足矣。但為遠歸留別,姑俟臨去時,圖一晤,已囑他不必急來,其女九月梢入越劇訓練處,汝更少伴,故尤以住柏家為宜,我即他住。將屆開船時,還是到倫與汝一路赴法,一切較便。但手邊行李較之尋常旅行不免稍多,姑到臨時再圖部署。盼汝涉泳日諳,心身俱適。八月二十四日父手書。


    林徽因接父親的信,對臨行前的準備並不甚著意,而徐誌摩那封英文信卻使她的心情格外沉鬱起來,仿佛心中有許多拔不斷的絲,抽得她心中隱隱作痛。徐誌摩那滿紙都是哀怨的情緒,也使林徽因感到茫然。這個時候,她不知道該怎樣給徐誌摩回信。


    吉蒂同時亦收到戀人威廉的信,她快活極了。不高興的隻有柏烈特醫生,那一天父女倆吵了架。


    威廉是吉蒂學習騎馬的教師。吉蒂有一匹名字叫「好新聞」的馬,威廉把它訓練得又敏捷又馴良。柏烈特醫生反對吉蒂的戀愛,是因為威廉早已娶妻生子。


    跟父親吵了架,吉蒂對林徽因說:「我不在乎威廉有妻子,可是父親在乎,他不知道愛情有自己的法典,我們不是小說裏的人,不可以隻留下一個悽美的回憶,我們要朝朝暮暮,活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我們隻有這一生,這才是唯一的籌碼,難道不應該是這樣嗎?」


    有意思的是,威廉的信總是和徐誌摩的信同時到達,差不多一天一封。蘇姍和安妮每次取回信來,都樂不可支。她們把威廉的信叫「好新聞」,把徐誌摩的信叫「玳瑁先生」。


    黛絲約了林徽因去皮爾皇宮畫素描,皇宮的設計完全是東方閣樓式的,大門口掛了兩個富有中國風味的八角燈籠。林徽因想起小時候在上海爺爺家,屋裏也掛過一對這樣的燈籠。


    爺爺林孝恂(1914年病逝)是光緒十五年己醜科進士,做過石門、仁和知縣和海寧知州,曾參加孫中山革命運動,徽因的堂叔林覺民、林尹民是廣州黃花崗烈士。祖母遊氏(1911年病逝)生五女二子。父親林長民是家中的長子,當時是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秘書,派駐北京。叔叔林天民在日本留學,習電氣工程。大姑林澤民、三姑林嫄民、四姑林丘民、五姑林子民,雖都已出嫁,但大部分時間住在家中。一大群表姐妹天天在一起,每到春節時,爺爺就帶著她們用絹紙紮燈籠,五顏六色地掛在門庭裏。與林徽因最要好的是大姑家的表姐王孟瑜和二姑家的表姐鄭友璋。二姑去世早,表姐鄭友璋一直在她家裏長大。


    爺爺最喜歡的是徽因。她在杭州出生,在爺爺身邊長大。沒上小學前,由大姑母林澤民教她認字,唐詩、宋詞教她一兩遍就能很熟練地背下來。8歲那年,祖父由杭州移家上海,住虹口區金益裏,她與表姐妹們入附近愛國小學,讀二年級。父親的來往信函全由她承轉,大娘、二娘的信全由她代筆,父親的來信也總是寫給她。父親很喜歡她,經常寄些吃的和玩的東西賞她。


    9歲那年,父親林長民把家遷到北京前王公廠舊居,徽因一人留滬陪爺爺,直到第二年爺爺搬來,她與表姐妹們同人英國教會學校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袁世凱稱帝時,全家遷居天津英租界紅道路,父親獨留京中。那時同母妹妹麟趾剛病逝,二娘生的幾個弟妹都還小,燕玉、林桓林恆,大的剛剛兩歲,小的不足半歲,經常生病,二娘程桂林也患肋膜炎,家裏許多事,都由12歲的徽因應酬。


    1917年張勳復辟,全家又遷往天津自來水路,父親林長民去南京,徽因獨留北京看家。7月父親擔任了段棋瑞內閣司法總長,舉家由津返京。1918年父親卸任後不久便與湯化龍、藍公武去日本遊歷,徽因感到寂寞,一個人在家裏編了一本字畫目錄。父親回來後,她興致勃勃地拿給父親看,滿懷期望得到誇獎,父親卻以為不適用,徽因為此難過了好幾天。


    林長民一直把徽因視同知己,有什麽事總是同她商量,吉蒂為此很羨慕徽因,為了她和威廉的事,她與她的父親已好幾天不說話了。


    度假結束以前,林徽因又收到了父親的來信:讀汝致壁醒函,我亦正盼汝早歸。前書所雲與柏烈特家同回者,如汝多盡數日遊興了。今我已約泰晤士報館監六號來午飯,汝五號能歸為妙,報館組織不可不觀,午飯時可與商定參觀時日。柏烈特處,我懶致信,汝可先傳吾意,並雲九月十四日以後我如他適,或暫置汝其家,一切俟我與之麵晤時,決定先謝其待汝殷勤之誼。八月三十一日父手書。


    壁醒是老斐理璞的女兒,她的母親和妹妹雷茵娜此時正在中國,住在林徽因家裏。


    前不久,父親同壁醒一起看望了糖廠主柯柏利克。柯柏利克是老斐理璞的姻親,他同柏烈特醫生一樣,也是林長民的老朋友,徽因一年吃的糖不下三木箱,全由柯柏利克供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徽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杉並收藏林徽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