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由美國領導的擴大北約的努力失敗甚至會重新喚起俄羅斯更大的野心。尚無跡象表明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們同歐洲人一樣,支持美國的強大和持續的政治軍事存在,而歷史的記載更是與此截然相反。因此,雖然同俄羅斯建立日益密切的合作關係顯然是可取的,美國對俄國明確闡明其在全球的優先考慮也十分重要。如果必須在一個更廣泛的歐洲-大西洋體係和一個較好的對俄關係之間作出抉擇的話,那麽前者無疑對美國更為重要。
鑑於這一原因,就北約東擴問題同俄羅斯達成的任何妥協都不應帶來使俄羅斯成為北約事實上的決策成員國的後果。那樣的話,隻會淡化北約具有的歐洲-大西洋特性,同時使新成員降為二等公民。那將給俄羅斯造成機會,使它不僅重新努力獲取在中歐的勢力範圍,還會利用它在北約的存在,利用美歐分歧以削弱美國在歐洲事務中的作用。
同樣重要的是,隨著中歐國家加入北約,對俄羅斯作出的任何有關該地區新的安全保證都應是真正對等的,因此也是相互確保性的。限製在新成員國的國土上部署北約的部隊和核武器,可以是減少俄羅斯合法關注的重要因素,但是與此相對應的是,俄羅斯應就加裏寧格勒這一具有潛在戰略威脅的突出地區的非軍事化作出保證,同時俄國應限製在北約和歐盟新成員園的邊界附近部署大量部隊。盡管俄羅斯所有新近獨立的西部鄰國都急於同俄羅斯發展穩定和合作的關係,實際情況是,出於可以理解的歷史原因,它們對俄國仍舊懷有恐懼。因此,對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之間出現的和解,所有歐洲國家都會表示歡迎,並將其視為俄羅斯最終作出了令人歡迎的後帝國的傾向歐洲的抉擇。
這種選擇有利於為提高俄羅斯的地位和尊嚴作出更廣泛的努力。吸收俄羅斯成為七國集團的正式成員,以及提高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決策機構(在其中可建立一個由美國、俄羅斯和幾個重要歐洲國家組成的特別安全委員會)的級別,將為俄羅斯以建設性方式參與歐洲的政治和安全建設提供機會。這種作法,加上西方對俄羅斯的財政援助,以及更加雄心勃勃的、把俄羅斯和歐洲更緊密地聯在一起的新高速公路和鐵路網方案的製定,將把俄羅斯所作贊同歐洲的選擇賦予實質性內容的進程大大向前推進。
俄羅斯在歐亞大陸的長遠作用將基本取決於俄羅斯在界定自身地位方麵必須作出的歷史性選擇。在九十年代,俄國也許仍然處於選擇的過程中。即使歐洲和中國都能擴大各自的地區影響輻射範圍,俄羅斯仍將是世界上最大一塊領土的主人,其領土橫跨十個時區:麵積比美國或中國都大一倍,即使擴大了的歐洲也不能與之相比。因此,對俄羅斯來說關鍵的問題並不是領土的喪失。有巨大版圖的俄羅斯不得不認真對待並正確理解的現實倒是:歐洲和中國已經在經濟上比它更強大,而且中國還可能在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們應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俄羅斯的優先目標是自身的現代化,而不是徒勞地謀求重獲它過去的全球性大國地位。鑑於俄羅斯遼闊的麵積和多樣性,一種在自由市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權力分散的政治製度,可能更有利於發揮俄羅斯人民和俄羅斯豐富自然資源的潛力。再說,把這樣一個權力更為分散的俄羅斯動員起來去實現帝國野心也不那麽容易。由一個歐洲的俄羅斯、一個西伯利亞共和國和一個遠東共和國組成的鬆散邦聯製的俄羅斯也更容易同歐洲、新的中亞國家和東方建立更密切的經濟關係,並加速俄羅斯本身的發展。組成邦聯的三個實體將能更好地發掘本地的創造潛力。這種潛力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莫斯科沉重的官僚統治所扼殺。
如果美國能成功地執行其俄羅斯戰略的第二個必要環節,俄羅斯就更可能作出贊同歐洲而不謀求成為帝國的明確選擇。這第二個環節就是強化在後蘇聯空間內無處不在的地緣政治多元化趨勢。加強這種趨勢有助於抑製帝國野心的誘惑力。一個後帝國的、傾向歐洲的俄羅斯應當確認,美國為上述目的作出的努力有助於鞏固地區的穩定和減少沿俄國不穩定的南部新邊界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但是,加強地緣政治多元化的政策不應以同俄羅斯建立友好關係為先決條件。在不能發展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的情況下,這種政策倒是一種重要的保障,因為它可起到阻止任何確實具有威脅性的俄羅斯帝國政策重新出現的作用。
因此,對重要的新獨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支持是更大的歐亞戰略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項政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是:使烏克蘭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得到加強,同時烏克蘭將重新把自己確定為一個中歐國家並謀求同中歐更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同樣重要的是,與亞塞拜然和烏茲別克斯坦這種戰略地位重要的國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並且作出更廣泛的努力,使中亞國家不顧俄羅斯的阻撓而向全球經濟開放。
向日益開放的裏海-中亞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國際投資不僅有助於加強這一地區新建立國家的獨立性,而且從長遠來說對一個後帝國的、民主的俄羅斯也有利。開發該地區的能源和礦產資源能給這一地區帶來繁榮並加強其穩定和安全感,同時還有可能減少出現巴爾幹式衝突的危險。該地區在外資的資助下加速發展,使經濟不發達的相鄰的俄羅斯各州也能從中受益。另外,一旦該地區的新領導精英們認識到俄羅斯默許該地區融入全球經濟,他們對同俄羅斯發展密切經濟關係的政治後果所懷的憂慮就會減少。非帝國的俄羅斯到時候可能作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夥伴而被各國所接受,雖然它已不再是地區的帝國統治者。
鑑於這一原因,就北約東擴問題同俄羅斯達成的任何妥協都不應帶來使俄羅斯成為北約事實上的決策成員國的後果。那樣的話,隻會淡化北約具有的歐洲-大西洋特性,同時使新成員降為二等公民。那將給俄羅斯造成機會,使它不僅重新努力獲取在中歐的勢力範圍,還會利用它在北約的存在,利用美歐分歧以削弱美國在歐洲事務中的作用。
同樣重要的是,隨著中歐國家加入北約,對俄羅斯作出的任何有關該地區新的安全保證都應是真正對等的,因此也是相互確保性的。限製在新成員國的國土上部署北約的部隊和核武器,可以是減少俄羅斯合法關注的重要因素,但是與此相對應的是,俄羅斯應就加裏寧格勒這一具有潛在戰略威脅的突出地區的非軍事化作出保證,同時俄國應限製在北約和歐盟新成員園的邊界附近部署大量部隊。盡管俄羅斯所有新近獨立的西部鄰國都急於同俄羅斯發展穩定和合作的關係,實際情況是,出於可以理解的歷史原因,它們對俄國仍舊懷有恐懼。因此,對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之間出現的和解,所有歐洲國家都會表示歡迎,並將其視為俄羅斯最終作出了令人歡迎的後帝國的傾向歐洲的抉擇。
這種選擇有利於為提高俄羅斯的地位和尊嚴作出更廣泛的努力。吸收俄羅斯成為七國集團的正式成員,以及提高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決策機構(在其中可建立一個由美國、俄羅斯和幾個重要歐洲國家組成的特別安全委員會)的級別,將為俄羅斯以建設性方式參與歐洲的政治和安全建設提供機會。這種作法,加上西方對俄羅斯的財政援助,以及更加雄心勃勃的、把俄羅斯和歐洲更緊密地聯在一起的新高速公路和鐵路網方案的製定,將把俄羅斯所作贊同歐洲的選擇賦予實質性內容的進程大大向前推進。
俄羅斯在歐亞大陸的長遠作用將基本取決於俄羅斯在界定自身地位方麵必須作出的歷史性選擇。在九十年代,俄國也許仍然處於選擇的過程中。即使歐洲和中國都能擴大各自的地區影響輻射範圍,俄羅斯仍將是世界上最大一塊領土的主人,其領土橫跨十個時區:麵積比美國或中國都大一倍,即使擴大了的歐洲也不能與之相比。因此,對俄羅斯來說關鍵的問題並不是領土的喪失。有巨大版圖的俄羅斯不得不認真對待並正確理解的現實倒是:歐洲和中國已經在經濟上比它更強大,而且中國還可能在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們應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俄羅斯的優先目標是自身的現代化,而不是徒勞地謀求重獲它過去的全球性大國地位。鑑於俄羅斯遼闊的麵積和多樣性,一種在自由市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權力分散的政治製度,可能更有利於發揮俄羅斯人民和俄羅斯豐富自然資源的潛力。再說,把這樣一個權力更為分散的俄羅斯動員起來去實現帝國野心也不那麽容易。由一個歐洲的俄羅斯、一個西伯利亞共和國和一個遠東共和國組成的鬆散邦聯製的俄羅斯也更容易同歐洲、新的中亞國家和東方建立更密切的經濟關係,並加速俄羅斯本身的發展。組成邦聯的三個實體將能更好地發掘本地的創造潛力。這種潛力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莫斯科沉重的官僚統治所扼殺。
如果美國能成功地執行其俄羅斯戰略的第二個必要環節,俄羅斯就更可能作出贊同歐洲而不謀求成為帝國的明確選擇。這第二個環節就是強化在後蘇聯空間內無處不在的地緣政治多元化趨勢。加強這種趨勢有助於抑製帝國野心的誘惑力。一個後帝國的、傾向歐洲的俄羅斯應當確認,美國為上述目的作出的努力有助於鞏固地區的穩定和減少沿俄國不穩定的南部新邊界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但是,加強地緣政治多元化的政策不應以同俄羅斯建立友好關係為先決條件。在不能發展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的情況下,這種政策倒是一種重要的保障,因為它可起到阻止任何確實具有威脅性的俄羅斯帝國政策重新出現的作用。
因此,對重要的新獨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支持是更大的歐亞戰略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項政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是:使烏克蘭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得到加強,同時烏克蘭將重新把自己確定為一個中歐國家並謀求同中歐更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同樣重要的是,與亞塞拜然和烏茲別克斯坦這種戰略地位重要的國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並且作出更廣泛的努力,使中亞國家不顧俄羅斯的阻撓而向全球經濟開放。
向日益開放的裏海-中亞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國際投資不僅有助於加強這一地區新建立國家的獨立性,而且從長遠來說對一個後帝國的、民主的俄羅斯也有利。開發該地區的能源和礦產資源能給這一地區帶來繁榮並加強其穩定和安全感,同時還有可能減少出現巴爾幹式衝突的危險。該地區在外資的資助下加速發展,使經濟不發達的相鄰的俄羅斯各州也能從中受益。另外,一旦該地區的新領導精英們認識到俄羅斯默許該地區融入全球經濟,他們對同俄羅斯發展密切經濟關係的政治後果所懷的憂慮就會減少。非帝國的俄羅斯到時候可能作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夥伴而被各國所接受,雖然它已不再是地區的帝國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