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 作者:孫立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趙高和秦二世瘋狂的屠殺和胡作非為,李斯膽戰心驚,不寒而慄,他不敢勸諫,而且意識到,大野心家趙高的屠刀已經快逼近自己了,自己的末日已將不遠。
第八講 李斯之死
一
由趙高策動、李斯參加的沙丘政變取得了成功。這次政變改變了秦始皇立扶蘇的意願,將胡亥立為皇帝,趙高得以把持秦朝大權。在這一過程中,趙高每把政變推進一步,都是以屠殺開路的,殺扶蘇、殺蒙恬兄弟、殺老臣、殺秦諸公子、諸公主。趙高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李斯為保住性命,毫無骨氣,成為李斯的擋箭牌,應聲蟲,此時,他的人生之路一片黑暗,他還要繼續走下去。
秦二世在趙高政變之初,出於皇室傳統觀念和兄弟之情,對廢扶蘇、自己當皇帝還有些與心不忍,並對趙高的行為也曾進行過譴責。但他經不住趙高軟硬兼施的威脅和利誘,最終答應了趙高的要求。自從被趙高拉下水後,尤其是做了皇帝以後,胡亥逐漸暴露出他真麵目。原來,他是一個腐敗無能、極端自私的昏君。
據《史記》記載,胡亥做皇帝以後,社會矛盾更加惡化,“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眾。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
這是說,秦二世當政後,法令刑法一天比一天殘酷,群臣上下人人感到危險,秦二世又加緊建造阿房宮、修築直道、馳道。
阿房宮是秦始皇時開始修建的一座大型宮殿,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駕崩”突然,秦陵尚未竣工,於是停工,將70萬勞力全趕去修秦陵,秦始皇下葬後,又重新動工,“復作阿房宮”。
阿房宮規模宏大。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占地三百餘裏,顯然太誇張了,實際阿房宮的真正大小,應該就是《史記》所描述的“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這在今天是多大呢?漢代一步等於6尺,一尺等於今天的23厘米,1丈等於今天的3米左右,《史記》描述的阿房宮,大約是11萬平方米。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阿房宮再度停工,因此阿房宮是沒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
至於直道和馳道,是由鹹陽通往全國各地的大道,從發展經濟和交通的意義上講,還是有積極作用的,但秦統治者不顧人民的承受能力,肆無忌憚地徵發勞力,使農業生產無法進行,甚至出現了“丁男不足,又征丁女”的現象,加之秦的刑法嚴酷,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第65節:第八講 李斯之死(2)
陳勝吳廣大起義後在陳(今河南淮陽)建立了“張楚”政權,並調集主力部隊由吳廣率領攻打鹹陽。隊伍行至滎陽時,遇到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的阻擋。雙方對峙。陳勝於是又派出由周文帶領的另一支起義軍,繞過滎陽,直奔鹹陽。一直打倒離鹹陽百餘裏的戲。
麵對秦朝岌岌可危的形勢,李斯憂心忡忡,他知道,秦朝若是滅亡,他也就完蛋了。他想竭盡全力挽救秦朝的危機,怎麽辦呢?他想勸秦二世改弦更張,緩解社會矛盾。
李斯多次覲見秦二世,想勸說秦二世,但每次都是還沒等張嘴,就被秦二世攔住了,弄的李斯無可奈何。秦二世不僅不許李斯勸諫,反而責問李斯,他說:“李丞相呀,我聽說,賢明的人統治天下的時候,隻是把天下的一切都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已,這正是把統治天下看得無尚尊貴的原因所在。人們所說的賢明之人,一定能安定天下、治理萬民,倘若連給自己撈好處都不會,又怎麽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才想姿心廣欲,永遠享有天下而沒有禍害。你說我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麵對昏庸無知的秦二世,李斯是直言進諫還是任他胡來?李斯真是左右為難,無計可施。
這時,李斯還麵臨著一個對他非常不利的情況。李斯的兒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把守軍事重鎮滎陽,他雖然在這裏有效地阻止了吳廣起義軍的向西進攻,但是沒有阻擋周文長驅直入,使他一直打到戲。戲離鹹陽僅百餘裏,形勢危急。少府章邯將修築驪山墓的刑徒組織起來,好不容易才將農民軍打敗。章邯在軍事上取得勝利,而李由在軍事上卻沒有進展,使朝廷對李由產生了懷疑,去三川郡調查李由問題的使者一個接一個。有人已經對李斯進行責備,說李斯身為三公,怎麽讓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這話傳到李斯耳朵裏,李斯心裏可慌了神,他感到,萬一李由真調查出些問題,自己再受到責問,可就麻煩了,而在這時還對秦二世進行勸諫,也太不識時務了。
李斯想來想去,心神不安,究竟怎麽辦呢?最後決定,還是以保全自身利益為上,違心順從秦二世吧。《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這是說,李斯非常害怕,他又把爵位利祿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屈意迎奉秦二世的心意,以求得寬容.
李斯是怎樣求二世的歡心呢?原來,他向秦二世上了一封《行督責書》。督責就是加大對臣民的監管力度,實行嚴刑峻法,讓他們每日處於恐怖之中,不敢違法作亂,這樣君主才能常享安樂。《行督責書》文章很長,通篇講的是對百姓如何嚴加懲罰的歪理。
第八講 李斯之死
一
由趙高策動、李斯參加的沙丘政變取得了成功。這次政變改變了秦始皇立扶蘇的意願,將胡亥立為皇帝,趙高得以把持秦朝大權。在這一過程中,趙高每把政變推進一步,都是以屠殺開路的,殺扶蘇、殺蒙恬兄弟、殺老臣、殺秦諸公子、諸公主。趙高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李斯為保住性命,毫無骨氣,成為李斯的擋箭牌,應聲蟲,此時,他的人生之路一片黑暗,他還要繼續走下去。
秦二世在趙高政變之初,出於皇室傳統觀念和兄弟之情,對廢扶蘇、自己當皇帝還有些與心不忍,並對趙高的行為也曾進行過譴責。但他經不住趙高軟硬兼施的威脅和利誘,最終答應了趙高的要求。自從被趙高拉下水後,尤其是做了皇帝以後,胡亥逐漸暴露出他真麵目。原來,他是一個腐敗無能、極端自私的昏君。
據《史記》記載,胡亥做皇帝以後,社會矛盾更加惡化,“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眾。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
這是說,秦二世當政後,法令刑法一天比一天殘酷,群臣上下人人感到危險,秦二世又加緊建造阿房宮、修築直道、馳道。
阿房宮是秦始皇時開始修建的一座大型宮殿,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駕崩”突然,秦陵尚未竣工,於是停工,將70萬勞力全趕去修秦陵,秦始皇下葬後,又重新動工,“復作阿房宮”。
阿房宮規模宏大。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占地三百餘裏,顯然太誇張了,實際阿房宮的真正大小,應該就是《史記》所描述的“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這在今天是多大呢?漢代一步等於6尺,一尺等於今天的23厘米,1丈等於今天的3米左右,《史記》描述的阿房宮,大約是11萬平方米。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阿房宮再度停工,因此阿房宮是沒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
至於直道和馳道,是由鹹陽通往全國各地的大道,從發展經濟和交通的意義上講,還是有積極作用的,但秦統治者不顧人民的承受能力,肆無忌憚地徵發勞力,使農業生產無法進行,甚至出現了“丁男不足,又征丁女”的現象,加之秦的刑法嚴酷,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第65節:第八講 李斯之死(2)
陳勝吳廣大起義後在陳(今河南淮陽)建立了“張楚”政權,並調集主力部隊由吳廣率領攻打鹹陽。隊伍行至滎陽時,遇到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的阻擋。雙方對峙。陳勝於是又派出由周文帶領的另一支起義軍,繞過滎陽,直奔鹹陽。一直打倒離鹹陽百餘裏的戲。
麵對秦朝岌岌可危的形勢,李斯憂心忡忡,他知道,秦朝若是滅亡,他也就完蛋了。他想竭盡全力挽救秦朝的危機,怎麽辦呢?他想勸秦二世改弦更張,緩解社會矛盾。
李斯多次覲見秦二世,想勸說秦二世,但每次都是還沒等張嘴,就被秦二世攔住了,弄的李斯無可奈何。秦二世不僅不許李斯勸諫,反而責問李斯,他說:“李丞相呀,我聽說,賢明的人統治天下的時候,隻是把天下的一切都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已,這正是把統治天下看得無尚尊貴的原因所在。人們所說的賢明之人,一定能安定天下、治理萬民,倘若連給自己撈好處都不會,又怎麽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才想姿心廣欲,永遠享有天下而沒有禍害。你說我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麵對昏庸無知的秦二世,李斯是直言進諫還是任他胡來?李斯真是左右為難,無計可施。
這時,李斯還麵臨著一個對他非常不利的情況。李斯的兒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把守軍事重鎮滎陽,他雖然在這裏有效地阻止了吳廣起義軍的向西進攻,但是沒有阻擋周文長驅直入,使他一直打到戲。戲離鹹陽僅百餘裏,形勢危急。少府章邯將修築驪山墓的刑徒組織起來,好不容易才將農民軍打敗。章邯在軍事上取得勝利,而李由在軍事上卻沒有進展,使朝廷對李由產生了懷疑,去三川郡調查李由問題的使者一個接一個。有人已經對李斯進行責備,說李斯身為三公,怎麽讓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這話傳到李斯耳朵裏,李斯心裏可慌了神,他感到,萬一李由真調查出些問題,自己再受到責問,可就麻煩了,而在這時還對秦二世進行勸諫,也太不識時務了。
李斯想來想去,心神不安,究竟怎麽辦呢?最後決定,還是以保全自身利益為上,違心順從秦二世吧。《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這是說,李斯非常害怕,他又把爵位利祿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屈意迎奉秦二世的心意,以求得寬容.
李斯是怎樣求二世的歡心呢?原來,他向秦二世上了一封《行督責書》。督責就是加大對臣民的監管力度,實行嚴刑峻法,讓他們每日處於恐怖之中,不敢違法作亂,這樣君主才能常享安樂。《行督責書》文章很長,通篇講的是對百姓如何嚴加懲罰的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