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第七講 助紂為虐(4)


    使者回來,將蒙恬已死的消息匯報,胡亥、李斯、趙高都非常高興,《史記·李斯列傳》說:“胡亥、斯、高大喜。”胡亥大喜,是因為本應該當皇帝的哥哥扶蘇被殺,掃除了障礙,他可以名正言順地當皇帝了;趙高大喜,是因為除掉蒙恬,他可以高枕無憂地獨攬朝廷大權了。李斯大喜,喜從何來?你是丞相,和扶蘇、蒙恬無仇無冤,蒙恬又是秦朝的功臣,你對他下毒手與心何忍?所以李斯“大喜”,這二個字告訴我們,他已經完全喪失政治立場和道德底線,淪為趙高政變集團的幫凶。


    李斯為了保住地位和富貴,晚節不保,喪失原則,喪失立場,隻有權力欲和保全自己富貴的私心,這對他來講不是福音吉兆,而是災難的開始!


    三


    蒙氏兄弟已死,李斯、趙高、胡亥認為除掉了心腹之患,於是馬不停蹄地趕回鹹陽。回到鹹陽,李斯向朝臣展示了那份假詔書,宣布立胡亥為秦二世,大臣先是鄂然,一會兒又連忙高呼萬歲。當時肯定有人對這件事懷疑,但誰也不敢講呀!接著,在李斯指揮下,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喪禮——為秦始皇下葬。


    從現有資料看,秦始皇陵是李斯主持修建的。他曾給秦始皇上書,說:“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將徒隸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這說明秦陵的規模又深又大,內部已被鑿空,究竟裏麵放了些什麽?秦始皇的屍體是怎樣安放的?目前有許多猜測,真是神秘無比。 (圖片:秦始皇陵)


    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排行18,當時大約21歲。這時,李斯還是丞相,趙高則升任郎中令。


    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殿中議論、賓贊、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此官職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在宮中活動,是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員。


    趙高擔任此職後,將秦二世胡亥控製在自己手中,在朝廷上飛揚跋扈,說一不二。李斯則變得圓滑又乖巧,他察顏觀色,看趙高和秦二世的眼色行事,其稜角和銳氣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可以想像,70歲的李斯每天蜷縮著身子上朝,雖為丞相,但大氣不敢喘,不僅不敢得罪趙高,甚至還要讓他幾分。他的目的是保住自身的富貴和地位,別的都無所謂。


    趙高是個野心家,他的目的是除掉他認為礙手礙腳的人,獨自掌控秦朝大權。扶蘇已死,蒙恬、蒙毅兄弟也被殺掉,下麵將是誰的人頭落地呢?李斯的命運將會如何呢?從趙高的計劃看,李斯目前還是他的擋箭牌、代言人,還有利用的價值,也就是說目前還不能殺掉他,但一個新的殺人計劃在趙高心裏形成了。他要殺誰呢?他在伺機而動。這一天,機會來了。


    秦二世在宮中閑居無事,就把趙高叫來一同商議事情,胡亥對趙高說:“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意思是,人活在世上,就如同駕馭著六匹駿馬從縫隙前飛過一樣短暫。胡亥接著說:“我既然已經統治天下了,想全部滿足耳目方麵的一切欲望,享受盡我所能想到的一切樂趣,使國家安寧,百姓歡欣,永保江山,以享天年,這種想法能行得通嗎?”


    趙高見胡亥隻貪戀享樂,就乘機把自己的謀劃說出,他說“您想享受人間的一切樂趣,這對賢明君主來說是能夠做到的,而對昏亂君主來說是應禁忌的。我冒昧地說一句不怕殺頭的話,請您稍加注意一點。您還記得嗎?當年,咱們在沙丘的密謀策劃,所幹的事各,現在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懷疑,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懷疑,而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長,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現在陛下您剛剛登皇位,這些人都心中怨恨不服,恐怕怕他們要鬧事。我之所以提心弔膽,隻是害怕會有不好的結果。陛下您又怎麽能為此而行樂呢?”


    秦二世說:“這可怎麽辦呢?”趙高說:“我建議,實行嚴峻的法律和殘酷的刑罰,把犯法的和受的牽連的人統統殺死,直至滅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意思是:全部剷除先帝的舊臣,疏遠您的骨肉兄弟。讓原來貧窮的人富有起來,讓原來卑賤的人高貴起來。重新任命您信任的人並讓他們在您的身邊。


    第64節:第八講 李斯之死(1)


    趙高說:“這樣做就使他們從心底對您感恩戴德,根除了禍害而杜絕了奸謀,群臣上下沒有人不得到您的恩澤,承受您的厚德,陛下您就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受了。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


    趙高建議胡還將自己的兄弟和老臣全部殺掉,秦二世一聽,認為趙高的話有道理,那些秦始皇時代的老臣和自己的兄弟不就是妨礙自己無拘無束的享樂嗎,對,殺掉他們!於是重新修訂法律。宣布群臣和公子們有罪,交付趙高,由他審訊法辦。於是,秦始皇的十個公子在鹹陽街頭斬首示眾,十二個公主也在杜縣被分裂肢體處死,財物沒收歸秦二世所有,還有許多人被連帶一同治罪。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胡亥的一個哥哥,公子高想外出逃命,又怕被滿門抄斬,就上書說:“當年先帝活著的時候,我進宮就給我吃的東西,出宮就讓我乘車。先帝還經常賞賜我內府中的衣服;宮中馬棚裏的寶馬,先帝也賜給我。我本該與先帝一起死去而沒做到,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請允許我隨先帝死去吧!希望能把我埋在驪山腳下。”此書上奏以後,胡亥見到這封信,非常高興,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賜給他十萬錢予以安葬。這樣秦始皇時期的老臣和胡亥的兄弟姐妹幾乎全部被殺。 上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秦陵東側的臨潼縣上焦村發現了17座秦代墓葬,經過清理,發現墓內有男有女,肢體分離,身首異處,經過骨骼鑑定,年齡大約在二三十歲,有的頭放在箱蓋上,考古工作者認為,這些人很可能是被殺後埋在這裏的,雖然屍骨分離,死得很慘,但陪葬品很豪華,考古工作者認為,這是“秦始皇的宗親或大臣”的墓。很可能就是被趙高殺的秦公子和秦公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立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立群並收藏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