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  蘇德戰爭後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白俄羅 斯戰役的組成部分,1944 年 7 月 18 日至 8 月 2 日,由*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 實施。*明斯克戰役後,該部蘇軍從南北兩麵遷回布列斯特築壘地域,7 月 2q 日強渡西布格河進入波蘭境內,24 日解放盧布林,28 日圍殲布列斯特德軍集 團,然後在華沙以南強渡維斯瓦河,奪占了登陸場。蘇軍推進約 260 公裏, 其前鋒進抵華沙近郊,波蘭東部獲得解放,並為爾後進攻華沙-柏林方向創造 了有利條件。


    舊金山會議  製定*《聯合國憲章》的國際會議。1945 年 3 月 5 日,根 據*雅爾達會議決議,由美國代表中、美、英、蘇四發起國(法國拒絕作為發 起國),邀請*《聯合國家宣言》的簽字國和參加國,於同年 4 月 25 日—6 月 26 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50 個國家的 282 名代表出席。蘇、美、英、中 四國代表團團長為莫洛托夫、斯退了紐斯、艾登和宋子文。會議一開始,蘇、 美即在會議主席邀請波蘭和阿根廷與會等問題上發生激烈爭論。後決定由四 發起國輪流擔任大會主席,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被列為聯合國創始會員 國,蘇聯關於邀請波蘭政府參加會議的提案被否決,美國代表團依靠拉美國 家的多數票使會議通過了邀請阿根廷的決定,5 月 3 日起討論和製定《聯合 國憲章》。在審議雅爾達會議關於安理會表決程序問題的建議案時,許多中 小國家強烈要求取消或減少大國特權,反對在採納安理會建議時用大國一致 原則;蘇、美對大國否決權的解釋也產生嚴重分歧。後經蘇、美協商,於 6 月 3 日發表《四發起國代表團關於安全理事會表決程序的聲明》,再次強調 當安理會作出決議時需全體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總原則。該聲明被採納, 許多中小國家企圖限製或廢除安理會審議問題時大國特權的努力來獲成功。 會議還就國際託管問題進行了辯淪。中、蘇等國堅決主張以獨立作為託管的 最終目的,最後得以寫迸協議,但協議規定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託管理事會 中享有永久席位,卻未規定託管地人民的代表參加託管理事會,也沒有規定 託管的方式。關於區域性組織問題,經過爭議,通過了美國提出的修正案, 即對*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建議案作了若幹修改和補充,承認區域性組織包括在 聯合國範圍之內,承認聯合國會員國受到武力進攻時,在安理會採取行動前 有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自然權利”,6 月 25 日,會議基本上根據敦巴頓 橡樹園會議所準備的建議案,製定並一致通過了《聯合國憲章》和作為憲章 組成部分的《國際法院規約》。6 月 26 日,50 個國家的代表舉行憲章簽字儀 式(波蘭作為創始會員國,於同年 10 月 15 日補簽),當晚會議閉幕。


    葉飛(1914—)中國將領。原名啟亨。193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 共閩東特委書記、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紅軍閩東獨立師政委。抗日戰爭爆 發後,任新四軍團長。1939 年任江南抗日義勇軍副指揮,曾率部夜襲滸墅關 直抵上海近郊,火燒虹橋日軍機場。後北渡長江,參與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 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所部參加黃橋、車橋戰役, *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旅長兼政委、副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蘇浙 軍區司令員,粉碎日偽軍的多次“掃蕩”和“清鄉”。解放戰爭時期,任第 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 軍司令員、第一政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55 年被授予海軍上將軍 銜。


    葉挺(1896—1916)中國將領。字希夷,保定軍校畢業。1924 年入莫斯 科東方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 年,參加北伐 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1927 年先後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廣 州起義,失敗後移居歐洲,與中國共產黨失去聯繫,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參 戰。1937 年 10 月出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即“新四軍”), 與*項英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遊擊戰爭。1939 年 5 月,穿越日軍封 葉挺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 後,建立津浦路東西兩側抗日根據地。1940 年 10 月,指揮皖南新四軍直屬 部隊,擊退日軍 5000 親人的進犯,斃傷日軍數百人,1941 年 1 月,在*皖南 亭變中與國民黨頑固派談判時被扣,先後關押在江西上饒、湖北思施、廣西 桂林。1945 年轉押於重慶“中美合作所”,在獄中堅貞不屈,曾作《囚歌》 表示其革命意誌。1946 年 3 月 4 日,經中共中央營救出獄,7 日被批準重新 加入中國共產黨。4 月 8 日在重慶赴延安途中飛機失亭遇難。


    葉劍英(1897—1986)中國將領,原名宜偉,字滄白。雲南陸軍講武堂 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192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領導 廣州起義,任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1928—1930 年在莫斯科勞動大學學習。 曾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1934 年參加長 征,北上抗日,任紅一方麵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 1936 年指揮抗日先鋒軍中路軍東渡黃河作戰。同年 12 月協助周思來和平解 決西安事變,為促進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作出了貢獻。1937 年抗 日戰爭爆發,8 月與周恩來、朱德等參加南京國民政府召開的國防會議。後 任八路軍參謀長,協肋周恩來輾轉奔波於南京、武漢、長沙、桂林、重慶等 地,進行統一戰線的組織和領導工作。1939 年 2 月參加國民政府舉辦的南嶽 遊擊幹部訓練班,任副教育長。1940 年 3 月出席重慶全國參謀長會議。1941 年 2 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兼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協助毛澤東、 朱德領導和指揮了各抗日根據地的對日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葉劍英主 席、國防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5 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軍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