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和卡累利阿防禦戰役  蘇德戰爭前期蘇軍進行的戰略性防禦 戰役。1941 年 6 月 29 日—10 月 10 日實施。經蘇軍總參謀部 1987 年審定, 列為蘇聯衛國戰爭中的 51 個戰略性戰役之一。參見“卡累利阿防禦戰”和“北 極地區防禦戰”。


    北嶽、平西一九四一年秋季反掃蕩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軍民反擊日軍 “掃蕩”的戰役。1941 年 8 月 14 日,日本華北方麵軍調集日偽軍 7 萬餘人, 在空軍配合下,採取“分進合擊”、“鐵壁合圍”、“梳篦清剿”等戰法, 向晉察冀根據地的北嶽、平西區大舉“掃蕩”。日軍實行“三光”政策,製 造“無人區”。根據地軍民開展廣泛的遊擊戰,採取以分散對集中、以集中 對分散的靈活的戰術,展開反“掃蕩”作戰。至 10 月 16 日,共殲日偽軍 5500 餘人,粉碎了日軍的”掃蕩”,但被殺被抓的群眾達 2.5 萬餘人,房屋被毀 15 萬間,根據地遭到嚴重摧殘。


    盧漢(1895—1974)中國將領。原名邦漢,字永衡。雲南陸軍講武堂畢 業。曾任滇軍第三十八軍第九十八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六十軍軍長。 1933 年率部參加台兒莊戰役中的魯南阻擊戰,同年 10 月升任第三十軍團軍 團長,12 月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次年 1 月起升任總司令。1939 年授中將 加上將銜。1941 年 9 月任滇南作戰軍總司令,駐昆明。1945 年 3 月任中國陸 軍總司令部直屬第一方麵軍司令宮,移駐開遠,日本投降後,率部赴越南北 緯十六度以北地區受降。後任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49 年 12 月 9 日在昆明 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席、國家體育運動委 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常委。


    盧蘇(emiliolussu,1890—1975)義大利行動黨領袖。初在大學攻讀 法律,1921 年起作為行動黨撒丁代表選入議會。因堅持反對法西斯專製,1926 年被捕。1929 年脫逃至法國,在巴黎參與創建*正義和自由組織。1937 年起 為該組織領導,主張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組織廣泛的同盟。法國投降後, 逃亡倫敦。1943 年 7 月墨索裏尼下台後退意,對國王愛麥虞限三世、巴多裏 奧及法西斯分子均持反對態度,成為行動黨中的激進派。在羅馬組建正義和 自由,從事地下抵抗運動。後參加帕裏和德加斯佩利政府。戰後曾任參議員, 1968 年退出政界。


    盧策(viktorlutze,1890—1943)德國衝鋒隊參謀長。1912 年入伍。 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2 年加入納粹黨。次年參加啤酒店暴動,1928 年任魯爾衝鋒隊區隊長。1930 年當選國會納粹黨者員。1933—1941 年任漢諾 威警察總監和漢諾戊衝鋒隊地區總隊長。1934 年夏積極參與清洗*羅姆,7 月 1 日繼任衝鋒隊參謀長,奉希持勒的特別命令全麵整頓衝鋒隊。後對衝鋒 隊地位下降不滿,試圖聯合武裝部隊對抗黨衛隊。死於車禍。


    盧冬生(1908—1915)中國將領,早年入唐生智部。1926 年參加北伐戰 爭。192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二軍團第四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 任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八旅旅長(未到職)。不久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9 年春去蘇聯,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1 年 8 月畢業後,赴蘇聯遠東 軍區,在退入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中工作。1945 年 8 月配合蘇聯紅軍對 日作戰,進軍長春。同年 12 月任鬆江軍區司令員,是月在哈爾濱殉職。


    盧斯特(bernhardrust,1883—1945)德國科學、教育與人民文化部長 (1934—1945)。早年在慕尼黑、柏林等大學就讀。曾任中學教師。參加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1922 年加入納粹黨。1925 年任納粹黨漢諾瓦一不倫瑞克大 區領袖。1933 年 2 月任普魯士科學、藝術與教育部長,推行法西斯文化專製 主義,次年 4 月任科學、教育與人民文化部長,任內大肆迫害進步知識分子, 向青年灌輸軍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想。後自殺。


    盧欽斯基(aлekcahдpaлekcahдpobnчЛyчhhckhn,1900—)蘇 聯將領。1919 年入伍,參加國內戰爭。1936 年任團長。1937—1938 年曾誌 願參加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1940 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次年 4 月出任 山地步兵第八十三師師長(上校銜)。1942 年 11 月率所部在高加素作戰。 1943 年加入聯共(布)黨,升任第三軍軍長,參加解放雅爾達和塞瓦斯托波 爾等戰役。1944 年 5 月升任第二十八集團軍司令。先後參加白俄羅斯、東普 魯士、柏林和布拉格等戰役。1945 年 6 月調任第三十六集團軍司令,參加遠 東戰役,9 月晉升上將。戰後曾任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總監察長等職。 1955 年獲大將銜。


    盧布林委員會  參見“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


    盧森堡抵抗運動  大戰期間盧森堡人民反抗納粹德國占領的鬥爭,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國入侵盧森堡,*夏洛特大公和盧政府撤退到法國,後經西班 牙流亡英國。在英國幫助下,流亡政府決定繼續抗戰,國內人民開展罷工和 集會,抗議占領當局強製徵兵,大批青年逃避服兵役,同時開展有組織的武 裝鬥爭。盧森堡共產黨建立的統一戰線和流亡政府領導的“爭取自由戰士”、 “解放運動”、“盧森堡愛國同盟”等抵抗組織以阿登山區為基地,與法國、 比利時遊擊隊互相配合,不斷打擊德國占領軍。1944 年 9 月 9 日美軍在遊擊 隊配合下進入盧森堡。9 月 23 日流亡政府遷回本國,1945 年 2 月全國解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