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六月的第一天,質帝劉纘吃下了一個餅,突然他覺得一陣腹疼難忍,他意識到些什麽,急傳太尉李固進見,也許他現在誰也信不過,除了忠正梗直的李固,他抓著李固的手說:“我剛才吃了一個餅,肚疼難忍,給我喝點水,或許還可以活下來。”


    站在一旁的梁冀不冷不熱地說:“陛下可能是想嘔吐吧,那不能喝水的。”劉纘怨恨地看了梁冀一眼,兩眼一翻,死了。


    這一年是公元146年。


    誰知知道梁冀就是謀殺質帝的主謀,但敢怒不敢言,梁冀權傾天下,他選中了十五歲的劉誌作為新一任的皇帝,此為漢桓帝。


    但是梁冀這樣老謀深算的人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漢桓帝這等昏君也有做過大快人心的事情。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後在臨死前宣布歸政於桓帝,不過為了確保梁家的利益,梁太後的妹妹成為為桓帝的皇後,繼續控製桓帝。桓帝劉誌知道自己是梁家的一顆棋子,但他知道忍耐,特別是質帝劉纘之死讓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屈服於梁家勢力。但是到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後也去世了。此時梁冀執掌大權已經二十年之久了,桓帝早就一肚子的怨氣,他準備向梁冀宣戰。


    到處是梁冀的爪牙,到哪尋找可以信任的人呢?桓帝劉誌隻能有一個選擇,就是他最親近的宦官。於是在單超等五名宦官的協助下,劉誌絕地反擊,發動政變,竟然奇蹟般地贏得勝利,使梁冀自殺,梁氏家族被一網打盡,其盤根錯節的勢力也被連根拔起。


    梁冀倒行逆施、為非作歹的時間長了,一時天下無人不稱快。大家希望劉誌可能力挽漢帝國衰弱的危局,再度中興騰飛。


    可是外戚集團倒了,宦官集團又立起來。劉誌將掃滅梁氏勢力歸功於單超等五名宦官,於是乎一日五侯,五名宦官全部躋身於新權力集團核心,胡作非為,不亞梁冀。


    漢桓帝也逃不掉短壽的宿命,167年,劉誌死時三十七歲,十二歲的劉宏被立為皇帝,是為漢靈帝。靈帝時代乃是東漢最黑暗之時代。


    靈帝時期,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又一次生死搏殺。竇太後的父親竇武既是外戚集團的人表人物,同時也是士族集團的靈魂人物,當時社會對竇武新政寄予無限的希望,此時竇武政府集中天下士人之精英,如陳蕃、李膺、杜密、尹勛等,竇武希望剷除帝國的毒瘤宦官集團,他在朝廷在最堅強的後台便是他的女兒竇太後。然而對政治血腥不太敏感的竇太後對竇武提出誅殺全體宦官的建議感到驚訝與不解,就在竇太後這一遲疑之下,宦官集團在竇武的步步緊逼之下,先下手為強了。


    宦官曹節、王甫等人劫持竇太後,矯詔發兵,結果遍地血腥,以竇武、陳蕃為首的反宦官集團被屠殺得一幹二淨。這次鬥爭的結果是宦官集團取得了完勝。


    桓、靈時期,除了勢不兩立的外戚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相互屠殺之外,影響最深遠便是“黨錮之獄”,這是對崇尚氣節,富有正義感的士人集團的重大打擊,“黨錮之獄”前後約二十年的時間,包括李膺、範滂等一大批名士被處死,奸佞橫行,社會正義遭到空前摧殘,這是東漢最黑暗的年代。


    在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揭開東漢覆亡的序幕。


    【四、無可奈何花落去】


    漢靈帝於168~189年在位,共計二十一年,這是東漢政治最黑暗時期,首先是黨錮之亂,殘殺、迫害了大批的忠正之臣,使得中樞政治一塌糊塗。宦官亂政達到鼎盛,前有宦官曹節、王甫的亂政,後有趙忠、張讓等十二常侍之亂,漢靈帝到處對人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可見內政敗壞到何等地步。


    光和元年(178年),靈帝荒唐地開始賣官鬻爵,將空缺的一半以上的職位,以高價公開出售,太守一職為二千萬錢,中下級官員為四百萬錢,後來甚至將三公九卿的職位也拿出來銷售,而且將出售官職所得作為塞入自己的腰包中。荒唐的事還很多,熱衷於商業活動的漢靈帝在181年時,又在宮中設了一條商業街,命宮女在商業街內做買賣,自己則打扮成商人的模樣,玩得不亦樂乎的。


    漢靈帝的荒唐與宦官亂政,導致了吏治急劇敗壞。官逼民反,大動亂的時代來臨。


    170年,濟南百姓暴動;172年,會稽爆發許生起義;176年,益州夷族起事;178年,合浦、交趾等蠻族造反;180年,蒼梧、桂陽發生農民起義;到了184年,張角、張寶、張梁領導的黃巾起義終於爆發,這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大起義之一,一時間,天下響應。


    東漢政府大驚失色,遂以何進為大將軍,屯兵都亭,鎮守京師。在戰略要地函穀、太穀、廣成、伊闕、旋門、孟津、小平津、轘轅等地設八關都尉,以遏製起義軍。發全軍精兵,由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分別率軍攻擊黃巾軍。驍勇善戰的漢政府軍仍然實力強大,隻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剿滅張梁、張寶,而黃巾軍的主帥張角病死,黃巾軍的主力雖然被擊破,但是其餘部及全國其他起義軍蜂起,大動亂的局麵經久不息。


    正當政府軍全力以赴剿殺黃巾時,西部極不穩定的涼州地區再掀波瀾,湟中胡人北宮伯玉與先零羌起事,擁邊章、韓遂為帥,對抗朝廷。到187年,韓遂殺邊章、北宮伯玉,與馬騰、王國等人合兵,擁立王國為主帥,擁兵十多萬人,割據一方,並且進擊三輔,成為朝廷的心腹之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王朝的擴張:雖遠必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罷君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罷君山並收藏大漢王朝的擴張:雖遠必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