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民謠表示,當時除趙飛燕姐妹以外的後宮女人懷孕時,不是被迫打胎,就是皇子於出生後即被暗殺。成帝當然知道這一點,因此,把有身孕的宮女,瞞著趙皇後保護起來,是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民間有成帝遺子”這個風聲,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曾經有個人衝到立國將軍孫建的座車前,大聲喊道:“我的名字叫劉子輿!我是成帝遺子!”


    實際上,這個人名叫武仲,他的頭腦不太正常,以現代用語來說是“誇大妄想症”患者。最後因此遭逮捕被殺。


    雖然如此,人們還是彼此交頭接耳道——


    說不定那是真正的皇子哩!


    算命仙王郎說——


    我才是真正的劉子輿。王郎是為方便而取的假名。


    王郎絕不是十三年前像武仲那樣精神錯亂的人,他是個天才型騙子。算命師為了使對方相信,除辯才之外,常需利用各種手法。因此,高明的算命師經常都是天才型騙子。


    漢皇族之一的趙王之子劉林,很容易地就為王郎所騙。


    劉林是在河北南部一帶有相當勢力的人物,並且以俠義聞名。他說服地方豪族李育、張參等人,決定擁王郎豎起反王莽旗幟。


    王郎辯才無礙,多少有預言家的模樣,但充其量隻是一個算命師,根本沒有武力可言。擁有武力的劉林等人現在成為王郎的後盾了。


    由於王莽的暴政,庶民開始出現一種期待救世主的氣氛。王郎這一派人剛好搭上了這個時代潮流。他們的勢力很快在河北一帶擴張。


    劉秀亦對之無可奈何。


    他從事的是為更始帝籠絡多數人的工作,但王郎既以“天子”自稱,他就不便向王郎要求表示“恭順”之意。


    劉秀仿佛刻意逃避王郎一派勢力圈似的,前往北方之薊。薊是現在的北京一帶。王郎一派的據地則為邯鄲。


    但薊地也是王郎的勢力範圍,而皇族之一的原廣陽王之子劉接等人也有意響應王郎。劉秀不得已又離開了這個地方。


    摯友鄧禹這時候老遠從南陽跑來與他為伍——這使正處於逆境的劉秀得到不少鼓勵。今後他身邊擁有可以共謀大計的人了。


    在河北地區不屬王郎之勢力範圍的,隻有守信都郡的任光。


    王莽將漢之信都郡分割為二,即信都和和戎兩郡。和戎郡太守邳彤以如下言語安慰劉秀——


    “算命仙隻是以皇帝遺子之名,糾集烏合之眾,暫時囂張而已。他們根本沒有基礎可言,以我們二郡之兵力,很快就會把他們攻滅的。”


    我們今日經常使用的“烏合之眾”,即是出自邳彤的這句話。


    總之,劉秀以此為契機,開始走運。不同於以往,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


    世人由於極端憎恨王莽的暴政,因而有了“隻要有人替代,什麽人當皇帝都無所謂”的想法。因此,算命仙王郎以“皇帝遺子”為幌子時,人們便紛紛擁護他。


    實際上,擁護王郎的人並不是對他忠心耿耿的。有了聲望後,天下的平衡情形會起變化,是常有之事。


    信都、和戎兩郡太守歸降後,周邊豪族也陸續看齊。劉植、耿純等人就是如此,相繼率領族人投入劉秀麾下。攻陷下曲陽時,劉秀軍隊已膨脹成數萬大軍了。


    攻陷中山城、大破盧奴城後到處收編新兵,而後繼續攻克新市、真定、元氏、防子各縣,劉秀最後與王郎一派對峙。


    雖然劉秀前線部隊初期作戰不順利,但是,劉秀經收容敗兵後,於郭門大破王郎大將李育。


    “劉秀軍隊的表現相當不錯……”


    持觀望態度的地力實力派人士,這時候開始以積極態度投靠劉秀。上穀郡及漁陽郡太守皆令其部將率領騎兵參加劉秀對王郎之討伐戰。


    王郎作為據地的邯鄲城,於更始二年五月被攻陷。


    王郎終於被殺。以皇帝自稱的他,在其名為宮殿的居所內,保存了無數文書。


    這些都是各地有力人士提出表示恭順之意的文書。


    那是還沒有發明紙張的時候。除了最重要的文書寫在絲帛上外,一般文書都使用木簡或竹簡。


    劉秀召集部下將兵,把堆積如山的文書全都搬到“宮殿”院前,在眾人麵前點火把這批東西燒了。


    幹燥的木簡和竹簡很快就熊熊地燃燒起來。劉秀指著火焰,道:“這些文書我一個字都沒看。”


    現在跟隨劉秀的豪族中,不少人曾經對算命仙皇帝王郎表示過忠誠。他們當然向王郎提出效忠誓約書,因為倘不如此,便有可能被攻打。


    如果逐一檢查王郎“宮殿”裏的文書,這類誓約書一定會頻頻出現吧?


    ——有二心。


    誓約書被發現的人,因此受罰也是無可辯駁的事情。


    所以,看到這堆文書,有些人著實內心不安。劉秀卻隻字未讀,在眾人環視下把它們燒了。


    很多人至此大大籲一口氣。他們同時深深敬佩劉秀的為人。


    “劉將軍實在是一位值得欽佩的人……”


    劉秀因而收攬了人心。


    更始帝派遣使者立劉秀為“蕭王”,並傳達如下“勅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