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 作者:[日]陳舜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依恃自己勇氣和戰功的他,的確有些口無遮攔。
更始帝任命劉稷為“抗威將軍”。依照規矩,被天子任命為將軍的人要跪拜稱謝。
劉稷卻沒有跪拜。
“這是不敬之罪!”
一直想把劉縯除而後快的更始帝幕僚,認為他們終於逮到機會了。
“各位請別動怒。劉稷是個粗魯武人,絕對沒有惡意。無禮之處尚請各位包涵……”
劉縯是在庇護他的部下,而他的政敵卻企圖以“不敬罪之共犯”為藉口,趁機把他除去。
“放任劉縯的結果,他一定會篡奪帝位。皇上應該趁早把他解決掉……”
如此向更始帝進言的是素與劉縯交情不惡的李軼。
“你看著辦吧!”
庸愚的更始帝聽到帝位可能被篡,立即答允將劉縯處決之事。
劉縯很快就被處斬。由於擔心延宕下去,劉縯一派不知道會採取何種反擊舉動,政敵因而迅速行事。
劉縯的弟弟劉秀處境岌岌可危——
不敬罪共犯之弟!
劉秀如何逃過這個危機呢?
結果,他表現出絕對的恭順之意,連為兄服喪之事都沒有做,以行動來表示他並不認同被問罪的哥哥。
劉秀原本就是個為人謹慎、甚至被認為是懦夫的人,向來做事遊移不定的他,雖於昆陽之役有過赫赫武勛,但人們認為那是湊巧,至今尚未對他刮目相看。
所以,他並沒有被認為是危險人物。
隻要把劉縯解決掉,劉秀根本算不了什麽……
這是更始帝身邊人員的想法。
劉秀可以說是靠人們對他的批評而逃過一劫的。
哥哥被殺後的他,其態度之恭順,甚至引起了更始帝的同情。
“劉秀確實有些可憐,應該好好提拔他。”更始帝說。
“那就派他宣撫河北諸軍吧!”近臣做此建議。
實際上,這是把他架空,從權力核心趕出。
河北有二十多個小軍閥割據。他們是銅馬軍、青犢軍、大槍軍、五樓軍以及鐵脛軍等。
劉秀以大司馬兼破虜大將軍身份,離開中央前住河北。他此行的目的在於說服諸軍歸順更始帝。
就結果而言,這件事有利於劉秀。倘若跟隨更始帝進入長安,他的命運一定會大大不同吧?
王莽滅亡是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於翌年在李鬆奉迎之下,由洛陽遷都到長安。
更始帝是個無能的庸君。他處理天下政事隻有一句話——
你們看著辦吧!
而對操縱他的人們來說,他這種昏君作風是再方便不過的。
更始帝以日夜舉行酒宴為樂。他是個酒鬼,而他的夫人韓氏嗜酒的程度猶有過之。皇帝夫婦一天到晚對酌狂飲。要是近臣為了上奏政事求謁,皇後就當場對之怒罵。
“皇上正在和我對飲!這時進來言奏政事,你不知道這是沒有常識的行徑嗎!”
誰才沒常識!
上奏者內心對此甚為不滿,卻又不敢頂嘴。膽敢如此,腦袋是會搬家的。
忍無可忍的軍師將軍李淑上書進諫。結果,更始帝大怒,將之下獄。
更始帝又有胡亂核授官爵之舉。他連廚師都授予中郎將或騎都尉之位。
在這種情形之下,政治不可能不亂。
換由任何人當皇帝都會比王莽好——天下人對新的更始帝政權有很大的期待。但這樣的期待完全落空了。
——還不如王莽時代……
人們開始這樣想。
——更始帝政權不會長久的……
這時候,人們已公開如此談論。
“皇帝有什麽稀奇!想要皇帝,我們可以自己立啊!”
由洛陽逃出、回到東方的赤眉軍樊崇,以抽籤方式立劉盆子為皇帝,就是這個時候的事情。
赤眉軍為使組織本身不解體,得拚命向西前進。
“一路攻往長安!”
赤眉大軍正由東方日夜兼程攻向長安,而長安宮廷的皇帝夫婦則隻知道成天喝酒。
赤眉軍到達高陵時,更始軍衛尉大將軍張印和比陽王王匡等人立刻變節,與赤眉軍聯手攻打東都門。
丞相李鬆率兵出擊,為赤眉軍所俘。任職城門校尉的李鬆之弟李況則幹脆打開城門,迎接赤眉軍。
更始帝一度逃亡後,被迫向赤眉軍投降。更始帝近臣亦大半降服。
赤眉軍封更始帝為“淮陽王”。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劉秀離開中央,對他來說毋寧是值得慶幸的。
——赤眉軍應該會比更始帝差強人意吧?
人們再度期待於新政權。
不幸的是,人們的期待又落空了。
第七十七章 遍地皆皇帝
我們姑且把視線轉向到河北宣撫的劉秀。劉秀的任務是使河北諸軍投向更始帝,也就是所謂的拉攏工作。說服未奏效時則使用武力,是當然之事。
在河北勢力最強大的是王郎一派。
王郎是居住邯鄲的卜者,也就是算命仙。他自稱是成帝遺子。
成帝有遺子之事,當時廣為人們相信著。
——燕子啄了皇子……
更始帝任命劉稷為“抗威將軍”。依照規矩,被天子任命為將軍的人要跪拜稱謝。
劉稷卻沒有跪拜。
“這是不敬之罪!”
一直想把劉縯除而後快的更始帝幕僚,認為他們終於逮到機會了。
“各位請別動怒。劉稷是個粗魯武人,絕對沒有惡意。無禮之處尚請各位包涵……”
劉縯是在庇護他的部下,而他的政敵卻企圖以“不敬罪之共犯”為藉口,趁機把他除去。
“放任劉縯的結果,他一定會篡奪帝位。皇上應該趁早把他解決掉……”
如此向更始帝進言的是素與劉縯交情不惡的李軼。
“你看著辦吧!”
庸愚的更始帝聽到帝位可能被篡,立即答允將劉縯處決之事。
劉縯很快就被處斬。由於擔心延宕下去,劉縯一派不知道會採取何種反擊舉動,政敵因而迅速行事。
劉縯的弟弟劉秀處境岌岌可危——
不敬罪共犯之弟!
劉秀如何逃過這個危機呢?
結果,他表現出絕對的恭順之意,連為兄服喪之事都沒有做,以行動來表示他並不認同被問罪的哥哥。
劉秀原本就是個為人謹慎、甚至被認為是懦夫的人,向來做事遊移不定的他,雖於昆陽之役有過赫赫武勛,但人們認為那是湊巧,至今尚未對他刮目相看。
所以,他並沒有被認為是危險人物。
隻要把劉縯解決掉,劉秀根本算不了什麽……
這是更始帝身邊人員的想法。
劉秀可以說是靠人們對他的批評而逃過一劫的。
哥哥被殺後的他,其態度之恭順,甚至引起了更始帝的同情。
“劉秀確實有些可憐,應該好好提拔他。”更始帝說。
“那就派他宣撫河北諸軍吧!”近臣做此建議。
實際上,這是把他架空,從權力核心趕出。
河北有二十多個小軍閥割據。他們是銅馬軍、青犢軍、大槍軍、五樓軍以及鐵脛軍等。
劉秀以大司馬兼破虜大將軍身份,離開中央前住河北。他此行的目的在於說服諸軍歸順更始帝。
就結果而言,這件事有利於劉秀。倘若跟隨更始帝進入長安,他的命運一定會大大不同吧?
王莽滅亡是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於翌年在李鬆奉迎之下,由洛陽遷都到長安。
更始帝是個無能的庸君。他處理天下政事隻有一句話——
你們看著辦吧!
而對操縱他的人們來說,他這種昏君作風是再方便不過的。
更始帝以日夜舉行酒宴為樂。他是個酒鬼,而他的夫人韓氏嗜酒的程度猶有過之。皇帝夫婦一天到晚對酌狂飲。要是近臣為了上奏政事求謁,皇後就當場對之怒罵。
“皇上正在和我對飲!這時進來言奏政事,你不知道這是沒有常識的行徑嗎!”
誰才沒常識!
上奏者內心對此甚為不滿,卻又不敢頂嘴。膽敢如此,腦袋是會搬家的。
忍無可忍的軍師將軍李淑上書進諫。結果,更始帝大怒,將之下獄。
更始帝又有胡亂核授官爵之舉。他連廚師都授予中郎將或騎都尉之位。
在這種情形之下,政治不可能不亂。
換由任何人當皇帝都會比王莽好——天下人對新的更始帝政權有很大的期待。但這樣的期待完全落空了。
——還不如王莽時代……
人們開始這樣想。
——更始帝政權不會長久的……
這時候,人們已公開如此談論。
“皇帝有什麽稀奇!想要皇帝,我們可以自己立啊!”
由洛陽逃出、回到東方的赤眉軍樊崇,以抽籤方式立劉盆子為皇帝,就是這個時候的事情。
赤眉軍為使組織本身不解體,得拚命向西前進。
“一路攻往長安!”
赤眉大軍正由東方日夜兼程攻向長安,而長安宮廷的皇帝夫婦則隻知道成天喝酒。
赤眉軍到達高陵時,更始軍衛尉大將軍張印和比陽王王匡等人立刻變節,與赤眉軍聯手攻打東都門。
丞相李鬆率兵出擊,為赤眉軍所俘。任職城門校尉的李鬆之弟李況則幹脆打開城門,迎接赤眉軍。
更始帝一度逃亡後,被迫向赤眉軍投降。更始帝近臣亦大半降服。
赤眉軍封更始帝為“淮陽王”。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劉秀離開中央,對他來說毋寧是值得慶幸的。
——赤眉軍應該會比更始帝差強人意吧?
人們再度期待於新政權。
不幸的是,人們的期待又落空了。
第七十七章 遍地皆皇帝
我們姑且把視線轉向到河北宣撫的劉秀。劉秀的任務是使河北諸軍投向更始帝,也就是所謂的拉攏工作。說服未奏效時則使用武力,是當然之事。
在河北勢力最強大的是王郎一派。
王郎是居住邯鄲的卜者,也就是算命仙。他自稱是成帝遺子。
成帝有遺子之事,當時廣為人們相信著。
——燕子啄了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