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植一看沒有談下去的可能,隻好降低了標準,說:“如果宋金兩國能夠達成協議,可以將原本給遼國的歲幣轉送給金國。”


    完顏阿骨打聽到這句話,臉上才露出了笑臉。其實這句話才是他最想聽到的,畢竟“燕雲十六州”本來也不屬於他們的地盤,即便是還給了宋朝,他們也沒有什麽損失,而且還能夠白白得到20萬貫的歲幣,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宋金兩國達成了一個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在海上簽訂的,所以史稱“海上之盟”。


    或許細心的人能夠發現,當初宋徽宗給馬植的禦筆上寫的是“燕京並所管州城”,但是並沒有將“燕雲十六州”一一作標註。等他們發現這個筆誤之後,想要再找金國修改,可惜這時候的金國態度十分強硬,宋朝已可謂不失敗而失敗。所謂不失敗,指宋人字麵上索要燕京的要求已經達到;所謂失敗,指宋人本意欲得“燕雲十六州”,而不僅是燕京。


    3.用錢買地


    宋金兩國達成協議之後,立刻就開始著手準備攻打遼國。遼國有5個國都,分別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雲中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按照“海上之盟”的協議,金國負責攻打“燕雲十六州”之外的3個首都,也就是上京、中京和東京。金國本身也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而且曾經又是遼國的屬國,所以對於遼軍的作戰風格非常了解,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他們就已經攻打下了3座城池。宋朝負責攻打西京和南京,負責人是童貫。


    別看童貫在和西夏打仗的時候,手段非常強悍,可是在麵對金兵的時候,就如同秀才遇到了兵。已經被金兵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的遼軍為何還能夠對抗宋軍?難道說是宋軍真的這樣不堪一擊嗎?


    這也是有著很多原因的,首先童貫並非武將出身,對於打仗,他也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平日裏在和西夏的戰爭中,他還能夠憑藉著經驗獲得勝利,可是麵對遼軍,他絲毫沒有優勢可言。而且在經歷了金兵的攻擊之後,遼國的天祚皇帝已經失去了蹤跡,遼國士兵更是麵臨著生死考驗。


    當他們決定破釜沉舟的時候,卻忽然發現來犯的不是金兵,而是和他們一向和平相處的宋軍,心裏的滿腔怒火更是燃燒起來。估計當時遼軍都在憤恨,金國原本作為我們的屬國,我們之間這場戰爭算是內部矛盾,你們宋軍跑來湊什麽熱鬧?


    借著這股滿腔怒火,遼軍竟然將童貫帶領的15萬人馬擊退,可是他們並沒有乘勝追擊,童貫狼狽撤軍。可是童貫並不甘心,一來是他野心極大,再者如果真的就這樣慘敗而歸,在宋徽宗那裏,他也難以交代。怎麽辦呢?童貫想來想去,隻想到了“亡羊補牢”的法子。他將所有的殘兵敗將湊了湊,又組織了一支軍隊,想要再次攻打遼國。


    還沒有展開攻勢,遼國就派人來了,或許有人就問了,為什麽遼國人不去找金國,反而是來找宋朝呢?遼國人心裏非常清楚,他們和金國之間的爭鬥已經勢在必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隻能夠在戰場上見真招了。可是宋朝不同,他們的戰鬥力不堪一擊,或許隻是受了金國的蒙蔽,如果遼國能夠和他們談談,沒準就能夠阻止他們對自己宣戰,讓他們能夠專一抵抗金國的入侵。再加上原來童貫曾經出使過遼國,所以他們來找童貫。


    聽到有下人來報說遼國使節到訪,童貫心裏也有些納悶,這個時候,遼國使節來幹什麽呢?不過他還是召見了遼國使節。就在大帳之中,童貫正襟危坐在主帥的位置上,斜著眼睛看著遼國使節,估計在那一刻,他又想到了當初在遼國所受到的恥辱。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地開口問道:“眼下大戰在即,不知遼國使節來此,有何見教?”


    遼國使節豈是那種能夠被童貫傲慢態度激怒的人,他微微一低頭說道:“女真族是我們的臣子,眼下叛亂於遼國,此事你可知情?”


    “知道!”


    “我們與女真之間的鬥爭,完全是我們在平定國內的叛亂。敢問如果你們大宋朝裏麵出現了叛徒,是否也會派兵征剿?”


    “這個自然。”


    “那敢問童大人,遼國平定叛亂,宋朝卻插手其中,不知意欲何為?”


    “這實屬兩國之間的約定,無可奉告。”童貫可以突出兩國這個詞。


    “嗬嗬,”遼國使節笑了笑說,“上一次童大人和遼國軍隊交手,能夠保住性命,實屬是遼國高抬貴手。如果真的是宋遼兩國交鋒,宋朝絕不是遼國的對手,哪怕是現在的遼國,你也是打不過的。又為何要去幫助金國這個叛徒呢?不如我們聯手,攻打金國?”


    “你也太小瞧我童貫了,我怎會做那背信棄義之事?”


    “那你就保持中立。”


    “做不到!”說完,童貫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遼國使節轟了出去。從來沒有受到過這等待遇的遼國使節也是氣憤交加,據說他站在院子裏,對著大帳哭訴:“宋遼兩國,百年和好,盟約誓書,字字俱在,爾能欺國,不能欺天。”


    當天夜裏,7000遼軍趁夜劫營,宋軍又退出300裏,又給人家留下一堆刀槍甲帳。史籍記載說:“宋軍奔走於崖澗,自相踐踏,死者數萬人。”意思就是說,這些宋軍們一聽說遼國的軍隊來了,掉頭就跑,留給遼軍士兵的永遠是後背,光自相踐踏就踩死了好幾萬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驍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驍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