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更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頭哪。義信和信玄的關係,逐漸惡化到象信玄和信虎一樣,他與師傅飯富虎昌秘密調動赤備,想趁信玄前往溫泉療養的時候把老爹幹掉。飯富虎昌心懷猶豫,暗中把消息透露給弟弟三郎兵衛(以後的山縣昌景),三郎兵衛密報信玄,於是義信和虎昌俱被拿獲,先後自殺。


    繼承人的光環由此竟然落到了諏訪四郎勝賴的頭上,他於是歸宗,恢復武田原姓。1568年,在川中島的戰事告一段落後,信玄終於撕毀了盟約,反與德川家康結盟,殺入駿河國。


    此時的駿河領主,是懦弱無能的今川氏真,他忙不疊向相模求救。相模新領主北條氏政大怒發兵,立誓要嚴懲背棄盟約的奸徒。虧得老謀深算的北條氏康隻是退位,還沒有死,他想出一條毒計,聯合今川,停止了對甲信的海鹽供應,並在邊界布置重兵緝拿私商。


    甲信都是平原和山區,不靠海,海鹽供應一斷絕,信玄差點兒沒當場愁死。幸好正在危急關頭,越後竟然送來了海鹽。謙信寫信給信玄說:“我與公戰,以刀劍不以食鹽。”


    今川軍土崩瓦解,信玄很快就吞併了整個駿河國和半個遠江國。稍加修整,他又以將軍足利義昭的密詔為藉口,撕毀了與德川的盟約,開始向東挺進。


    時為1572年,雙方在三方原大戰(具體經過,將在後文詳述),德川和織田的聯軍大敗虧輸,家康嚇得把屎都拉在褲襠裏麵。但是接著,武田竟突然議和撤兵了。


    對於信玄的最期,有一種傳說,說他在圍攻某座城池的時候,每晚都到固定地點,聽城中一位樂師吹笛。這一習慣被德川軍掌握後,就事先布置好鐵砲(步槍),當夜一發過後,第二天武田軍就派來軍使議和。不過,象信玄這種詭計多端的傢夥,很難相信會每夜呆在同一個地方,等著別人來襲擊。


    信玄的確切死期,也是歷史上的一個空白。當時共有八頂一模一樣的轎子,經不同的路線回到諏訪。其中有一頂轎子在到達信濃駒場溫泉的時候,停了半日,現在一般認為,那就是信玄過世之日——享年五十三歲。


    信玄死後,秘不發喪,對外宣稱重病退隱,讓四郎勝賴監國。直到三年以後,才正式宣布他的死訊,以勝賴之子竹王丸(成年後大名信勝)為新領主(也許是勝賴長年呆在諏訪,怕他不能收服甲州老臣之心吧)。竹王丸年幼,勝賴依舊監國主政。


    聽到信玄的死訊,上杉謙信大哭三日,從此不再出兵信濃。1577年前後,他應足利義昭所請,向西推進,吞併能登,進攻越前,討伐“囚禁將軍的大惡徒”織田信長。其時信長正在畿內與本願寺、鬆永、毛利等勢力苦戰,聞聽毗沙門天王的正義之劍指向自己,大為頭痛,隻好在越前採取遊擊戰術,阻扼上杉軍前進,等待冬天到來。


    謙信雖然善戰,但戰略思想相對陳舊,每年北陸雪降,難以行軍的時候,定然撤兵,不象其後的柴田勝家,有鏟雪前進的魄力。第二年春暖雪消,謙信再度發兵,結果腦溢血死於越中——享年四十九歲。


    謙信沒有親兒,有幾名養子,最喜歡的是曾經當過武田家養子的北條氏秀,謙信把自己的原名都給了他,賜名上杉景虎。第二個喜歡的,是同族長尾房景之孫、長尾政景和謙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勝。謙信死後,二子爭權——史稱“禦館之亂”——景勝終究是謙信血源上的外甥,甚得越後諸將擁戴,又有直江、長尾二家和盟友武田勝賴為後盾,終於殺死景虎,奪得了家督之位。


    其後景勝臣服於豐臣秀吉,被轉封到會津;關原會戰中助勢西軍,德川幕府建立,又被趕到偏遠的米澤,家係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至於謙信的兵法,後世稱之為越後流,分為澤崎景實的“要門”和宇佐美良賢的“神德”兩個支派。


    武田家沒有上杉家那樣幸運,武田勝賴背棄了信玄要他固守甲斐的遺言,出兵與德川對攻,在小勝之後,又大敗於堅城長篠之下,名臣宿將死傷殆盡(此為日本歷史上劃時代的戰役,將在《革命家信長》一節中詳盡描述)。數年後,織田、德川聯軍攻入甲斐,武田重臣穴山梅雪、小山田信茂等先後背叛,勝賴父子自殺於天目山中,武田氏滅亡。武田舊臣,大半在信長死後歸服了德川氏。


    信玄的兵法,後來被“兵家之鳳”小幡景憲所繼承,史稱“甲州流”。


    【陰謀集團?真田氏一族】


    信濃美麗的丘陵地形和噴香的大米飯,滋養了無數的忠臣烈士,也養育出亂世奸雄真田氏(屬海野家)一族。還記得在電視劇集《武田信玄》中,選擇了矮小、幹瘦,滿臉風塵的中年演員橋爪功來扮演真田幸隆,真是合適到了極點。有一個細節,信玄召集諸臣開會,此時屋外正好下著大雨;突然,大地震動(這在日本是常事,尤其在多山的甲斐,更不鮮見),甲州諸臣個個端坐如山,儀容不變,隻有幸隆一個人兔子一樣奔了出去,寧肯站在雨地裏,就是不進屋。


    在信玄去世後不久,幸隆也過世了,留下三個兒子,長子信綱、次子信輝,都是勇名傳遍天下的傳統悍將,隻有三子昌幸,智謀深廣,頗有乃父之風。


    信綱、信輝兄弟都死於長篠之戰,昌幸於是繼承了家督之位。由於他看清了天下大勢,及時從武田家分裂出去,並臣服於東征的織田信長,得以在安土桃山時代站穩腳跟。等到豐臣秀吉去世,為了真田家的存續,昌幸又玩兒了漂亮的一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內藤湖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內藤湖南並收藏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