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黨人運動是以先進貴族為主體的具有自由主義性質的運動。十二月黨人想把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移植到俄國土壤上來,想走西歐北美型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在俄國尚未具備以革命方式建立資本主義秩序的成熟條件。他們沒有想到,即便是一次成功的密謀,也不能夠使俄國人民立即真正得到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先進的西方文化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在宗法製的俄國結出果實。十二月黨人有許多弱點,但產生這些弱點的原因與其說是階級的局限,不如說是歷史的局限。
十二月黨人的運動,開創了19 世紀俄國的解放運動,他們的思想影響著後來的先進分子。如果說後來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發揚了他們的鬥爭精神,那麽自由主義者則更多地繼承了他們的理論觀點。從俄國社會思想的發展來看,十二月黨人是俄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先驅。
二、不平凡的30—40 年代
抗爭與探索:浪漫主義、空想社會主義、《哲學書簡》
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以後,沙皇尼古拉一世加緊了對思想界的控製和監督。為了防止自由思想的傳播,政府竭力加強“精神堤岸”,實行嚴格的書刊檢查製度,查封了一批登載過觸動農奴製度和專製製度的文章的雜誌;同時,通過出版、學校、教會等途徑,強化對官方思想體係的宣傳。1832年,保守的貴族思想家謝·謝·烏瓦羅夫伯爵提出了“東正教、專製製度和民族性”三位一體的公式,馬上為沙皇政府所首肯,並作為俄國的基本政治口號貫徹於社會生活之中。在這個公式中,前兩項是不難理解的。所謂民族性,指的則是俄國人民“特有的”順從、篤信宗教、忠於沙皇的品德。烏瓦羅夫認為,俄國既然是在東正教、專製政治、農奴製條件下發展起來的,那麽這種製度也就是不可動搖的。為了保持穩定,就必須發揚俄國人民傳統的民族性。根據這個理論,現存製度是要永遠保留下去的。
然而,即便是在統治階級上層,自由主義思想也還沒有絕跡,盡管其銳氣已被消磨掉。
這一時期負責法律編纂工作的斯貝蘭斯基非常重視自己事業的價值,認為通過法律彙編可以擺脫國家治理上的混亂狀態,使人民能夠處在一個法律環境中,擴展他們對法律和法製的認識,從而為實現政治自由作好準備。經過多年努力,他在1830年編出了《俄羅斯帝國法律大全》。1833年又編成15 卷的《俄羅斯帝國法典》,但未獲尼古拉一世批準。這時的斯貝蘭斯基遠較亞歷山大一世改革時期的斯貝蘭斯基謹慎,其思想也表現出一定的保守傾向。從西伯利亞歸來後,他與過去的論爭對手卡拉姆津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並受到其思想的影響。在他的後期著作中,自由主義的原則開始同東正教國家的精神目標聯繫起來。
莫爾德維諾夫在尼古拉一世時期仍然十分活躍,是國務會議中的頭麵人物、自由經濟學會主席、俄美公司負責人之一,還是保險公司、私人銀行的倡導者。他不同意十二月黨人的做法,但贊成他們的思想,並和斯貝蘭斯基一樣與他們有過密切的聯繫。現在,他繼續大力鼓吹經濟自由主義觀點,說自由是人民活動成功的唯一準則,隻要消除對生產力自由的限製並充分使用這種生產力,俄國的經濟就能得到高度發展。他呼籲獎勵自由勞動,採用機器生產,擴大銀行信貸,吸收外國資本,製訂有利於資本積累的稅收政策,以便發展工商業、加快技術進步。他還提出了一些旨在促使農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建議,如普及農業教育、推廣農業機器、實行改良的輪作製、建立示範農場等。他迴避了國家製度的問題,但就城市自治、司法製度和國民教育的改革發表了意見,並在建立經濟統計製度、向人民提供醫療服務、設立公共圖書館等方麵作了許多努力。他的很多建議成為60 年代之後俄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在地方自治局中的主要活動內容。
斯貝蘭斯基和莫爾德維諾夫隻是代表了官方的貴族自由主義的餘波。俄國社會正在經歷的劇烈變動孕育著思想的新發展。
19世紀30 一40 年代,俄國的工業革命揭開了序幕。紡織、造紙、製糖等行業率先採用了新技術,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自由僱傭勞動開始在工業中占主導地位。地主經濟的商品化趨勢加強了,許多地方的開明地主紛紛成立農業協會,討論和交流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方法和手段,並出版雜誌,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建立示範農莊,舉辦農業展覽會,推廣改良的種子、牲畜和農具。商業也出現了繁榮局麵,40 年代全國約有4000 個集市,出現了一些新的商業中心;對外貿易也迅速擴大,把俄國捲入了世界資本主義市場。30年代,一個私人股份公司修築了從彼得堡到皇村的25 俄裏鐵路。盡管守舊派把鐵路稱為“有害的病症”,但這種先進的運輸手段還是被逐漸採用了。同時,公路建設數倍、數十倍的增長,內河航運也迅速發展。由於帕·利·希林格在1832年發明了電磁電報,1835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俄國第一個電報局。生活在前進,農奴製俄國在緩慢地朝資本主義方向演變。
在沙皇政府的壓製和摧殘下,先進的俄國知識分子繼續頑強地抗爭,進步思想在黑暗中摸索前進,不斷進發出閃亮的火花。如同赫爾岑所說,這是一個“外在的奴役和內心的解放”交織的時代。
十二月黨人的運動,開創了19 世紀俄國的解放運動,他們的思想影響著後來的先進分子。如果說後來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發揚了他們的鬥爭精神,那麽自由主義者則更多地繼承了他們的理論觀點。從俄國社會思想的發展來看,十二月黨人是俄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先驅。
二、不平凡的30—40 年代
抗爭與探索:浪漫主義、空想社會主義、《哲學書簡》
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以後,沙皇尼古拉一世加緊了對思想界的控製和監督。為了防止自由思想的傳播,政府竭力加強“精神堤岸”,實行嚴格的書刊檢查製度,查封了一批登載過觸動農奴製度和專製製度的文章的雜誌;同時,通過出版、學校、教會等途徑,強化對官方思想體係的宣傳。1832年,保守的貴族思想家謝·謝·烏瓦羅夫伯爵提出了“東正教、專製製度和民族性”三位一體的公式,馬上為沙皇政府所首肯,並作為俄國的基本政治口號貫徹於社會生活之中。在這個公式中,前兩項是不難理解的。所謂民族性,指的則是俄國人民“特有的”順從、篤信宗教、忠於沙皇的品德。烏瓦羅夫認為,俄國既然是在東正教、專製政治、農奴製條件下發展起來的,那麽這種製度也就是不可動搖的。為了保持穩定,就必須發揚俄國人民傳統的民族性。根據這個理論,現存製度是要永遠保留下去的。
然而,即便是在統治階級上層,自由主義思想也還沒有絕跡,盡管其銳氣已被消磨掉。
這一時期負責法律編纂工作的斯貝蘭斯基非常重視自己事業的價值,認為通過法律彙編可以擺脫國家治理上的混亂狀態,使人民能夠處在一個法律環境中,擴展他們對法律和法製的認識,從而為實現政治自由作好準備。經過多年努力,他在1830年編出了《俄羅斯帝國法律大全》。1833年又編成15 卷的《俄羅斯帝國法典》,但未獲尼古拉一世批準。這時的斯貝蘭斯基遠較亞歷山大一世改革時期的斯貝蘭斯基謹慎,其思想也表現出一定的保守傾向。從西伯利亞歸來後,他與過去的論爭對手卡拉姆津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並受到其思想的影響。在他的後期著作中,自由主義的原則開始同東正教國家的精神目標聯繫起來。
莫爾德維諾夫在尼古拉一世時期仍然十分活躍,是國務會議中的頭麵人物、自由經濟學會主席、俄美公司負責人之一,還是保險公司、私人銀行的倡導者。他不同意十二月黨人的做法,但贊成他們的思想,並和斯貝蘭斯基一樣與他們有過密切的聯繫。現在,他繼續大力鼓吹經濟自由主義觀點,說自由是人民活動成功的唯一準則,隻要消除對生產力自由的限製並充分使用這種生產力,俄國的經濟就能得到高度發展。他呼籲獎勵自由勞動,採用機器生產,擴大銀行信貸,吸收外國資本,製訂有利於資本積累的稅收政策,以便發展工商業、加快技術進步。他還提出了一些旨在促使農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建議,如普及農業教育、推廣農業機器、實行改良的輪作製、建立示範農場等。他迴避了國家製度的問題,但就城市自治、司法製度和國民教育的改革發表了意見,並在建立經濟統計製度、向人民提供醫療服務、設立公共圖書館等方麵作了許多努力。他的很多建議成為60 年代之後俄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在地方自治局中的主要活動內容。
斯貝蘭斯基和莫爾德維諾夫隻是代表了官方的貴族自由主義的餘波。俄國社會正在經歷的劇烈變動孕育著思想的新發展。
19世紀30 一40 年代,俄國的工業革命揭開了序幕。紡織、造紙、製糖等行業率先採用了新技術,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自由僱傭勞動開始在工業中占主導地位。地主經濟的商品化趨勢加強了,許多地方的開明地主紛紛成立農業協會,討論和交流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方法和手段,並出版雜誌,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建立示範農莊,舉辦農業展覽會,推廣改良的種子、牲畜和農具。商業也出現了繁榮局麵,40 年代全國約有4000 個集市,出現了一些新的商業中心;對外貿易也迅速擴大,把俄國捲入了世界資本主義市場。30年代,一個私人股份公司修築了從彼得堡到皇村的25 俄裏鐵路。盡管守舊派把鐵路稱為“有害的病症”,但這種先進的運輸手段還是被逐漸採用了。同時,公路建設數倍、數十倍的增長,內河航運也迅速發展。由於帕·利·希林格在1832年發明了電磁電報,1835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俄國第一個電報局。生活在前進,農奴製俄國在緩慢地朝資本主義方向演變。
在沙皇政府的壓製和摧殘下,先進的俄國知識分子繼續頑強地抗爭,進步思想在黑暗中摸索前進,不斷進發出閃亮的火花。如同赫爾岑所說,這是一個“外在的奴役和內心的解放”交織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