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之戰後的義律,麵臨多方麵的困境。一是食物和淡水短缺的危機並沒有解決,二是一部分英商因遲遲不能進入廣州貿易而心生不滿,三是他對華用兵的請示還沒有得到英國政府的批準。因此,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八月初七(9月14日)致書澳門同知蔣立昂,要求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林則徐以義律言詞頗為恭順,於八月十三日(9月20日)讓蔣立昂轉告義律和談的條件:呈繳新運到的鴉片,交出林維喜案件的兇犯,空躉船即行離去,被驅逐出境的英國鴉片販子即行離境,按規定樣式進行具結,並告知何時可接到英國國王的回信。


    八月十七日(9月24日),義律與蔣立昂在澳門總督寓所舉行了會談,義律對林則徐的條件作了一一答覆:關於呈繳鴉片:“在已經採取嚴厲措施之後,這支船隊中不應當有一斤鴉片;懸掛女王陛下的旗幟不是為了保護一種被皇帝宣布為非法的貿易”。提出由中英雙方共同搜查,若搜出鴉片,貨物盡行沒收,英國決不保護。對於具結,為了區分非法貿易與合法貿易,由義律提交一份由洋行每個成員簽署的聲明:“該聲明莊嚴聲稱,他們與鴉片無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將不允許他們支配之下的任何人與該藥材發生關係。”同時建議,“除非每艘船隻的船長和受託人在該船到達之日向他(指義律)提交一份用中文和英文寫成的莊嚴聲明,宣稱該船不曾運送鴉片前來中國,現在船上沒有鴉片,而且將不接受任何鴉片,中國當局將不允許該船進行貿易”。關於交凶,義律向林則徐保證,他已經為緝兇作了盡可能的調查,但上岸鬧事的除英國人外還有美國人,“所以不可能發現那名兇手”。建議雙方進行一次聯合調查,對兇手進行最嚴厲的搜尋,並懸賞緝拿。一當拿獲,即按照其國法律在中國官員麵前進行審判。對與空躉船和被驅逐離境者,義律確認當季風吹起來時,立刻遵照欽差大臣的願望令他們開行,但為其中兩人求情,因他認為他們與鴉片毫無關係,並請求被驅逐離境者離開前在澳門逗留6天。對於英國國王的回信,義律確認四個月後可收到。對於在香港發現的那具屍體,確實是一艘英國船隻的,但不能確認是林維喜案的兇手[1]


    對於義律的回答,八月二十一日(9月28日),林則徐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提出了一係列更加強硬的要求:第一,中方有證據表明船隊中存有鴉片,義律應按照協議立即呈繳這些鴉片。如果有人偷運被拿獲,有關人員將被處死。如果在中國沿海其他地方拿獲鴉片,摧毀該船並處死全體船員。同意派員查驗船隻,若無鴉片便訂立修改協議,在虎門進行貿易。具結應寫明:“遵照欽頒新例,如有夾帶鴉片,人即正法,船貨全行入官。”


    第二,必須在十日內交出兇犯,“拖延可能招致我們採取消滅的措施”。


    第三,鴉片船隻必須立即離開,被驅逐者離開前可以在澳門停留6天。第四,交出船隊中的所有中國人,包括銀匠周亞全、木匠陳亞有等漢奸,以“永斷根株”,將來“各夷商專做正經貿易,不至為此輩所惑[2]


    八月二十八日(10月5日),義律報告說16名被驅逐者已有6人離開,4人正準備離開,空躉船全部離去,兇犯還未查處,具結還需等待國王訓令,並表示願意與中方官員一同檢查船隻。林則徐對義律的報告很是不滿,最為緊要的交凶、具結都沒有進展,認為義律“含糊搪塞,希冀拖延”。九月初二日(10月8日),林則徐直接向義律發出諭帖,為解決長期滯留英國貨船進入黃埔裝卸貨物問題,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提出具結與搜查並行的臨時變通辦法:今將具結與搜查二事,合而為一,通融辦理。其情願照式具結者,即準照常貿易,不必再行搜查。未具結者,須將該船提至沙角搜檢。……如有鴉片,即將夾帶本犯照例正法,船貨全行入官;果無鴉片,仍準貿易。……若不照式具結,又不遵照起貨聽候搜檢,是其船內明有鴉片,斷不能容其走私,限三日內統行驅逐回國;如三日後仍尚逗留,定即駕駛火船,將該船燒滅除害。


    以後來船,無論是否搜檢、具結,均要另行照式具結,“來粵一次,必具一次之結”,否則不予貿易。林維喜案兇手藏匿之船,林則徐等一清二楚,“一經提質,不難得實”。義律實屬“有心延玩”,再展期十天交凶,到時“仍空言回復”,林則徐將派人指明兇手所在之船,“將其船主、商夥、水手等全行提來審訊”,抓住真兇,“餘犯發還”,不再與義律口舌之爭[3]


    林則徐此招,想用“搜檢”威脅商人具結,因為搜檢會使商品遭受損失而產生無窮無盡的麻煩,具結隻是寫個字據而已。但在義律看來“具結”不僅需要得到英國政府的認同,而且“具結”在法律上就使鴉片走私完全非法化,必將對此後的貿易產生無窮無盡的影響,因此他選擇了搜檢這種形式。他正得意之間,一件大出他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義律在具結問題上的一意孤行,給各國商人帶來了極大的損失而招致怨恨叢生,出現了撇開義律自行具結的獨立行動。義律曾要求美國商人與英國商人一起離開廣州,抵製林則徐。美國商人並不認同義律,他們的領袖說:“我來中國不是為了療養和尋歡作樂,隻要能賣出一碼布或者購進一磅茶葉我就要堅守崗位,……我們美國公民沒有女王來擔保補償我們的損失。”[4]英商的拒絕貿易給美商帶來機會,他們獲利豐厚。商人的本性是賺錢,長時間的賠錢是他們不願意的。未從事鴉片走私的英商得到美商獲利的消息後,開始挑戰義律的權威,認為義律無權阻止他們出具甘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渭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渭濱並收藏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