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谿長石磊磊,澗闊草濛濛。
苔滑非關雨,鬆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登陟》二十八)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麵,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杳杳》三十一)
鳥語情不堪,其時臥草庵。
櫻桃紅爍爍,楊柳正毿毿。
旭日銜青嶂,晴雲洗綠潭。
誰知出塵俗,馭上寒山南。
(《鳥語》一三○)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恆懾。
月照水澄澄,風吹草獵獵。
凋梅雪作花,杌木雲充葉。
觸雨轉鮮靈,非晴不可涉。
(《寒山》一五四)
可重是寒山,白雲常自閑。
猿啼暢道內,虎嘯出人間。
獨步石可履,孤吟藤好攀。
鬆風清颯颯,鳥語聲官官。
(《可重》一六五)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
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閑。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自樂》二二七)
寒山棲隱處,絕得雜人過。
時逢林內鳥,相共唱山歌。
瑞草聯谿穀,老鬆枕嵯峨。
可觀無事客,憩歇在岩阿。
(《寒山》二五八)
寒岩深更好,無人行此道。
白雲高岫閑,青嶂孤猿嘯。
我更何所親,暢誌自宜老。
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
(《寒岩》二七八)
寒山唯白雲,寂寂絕埃塵。
草座山家有,孤燈明月輪。
石床臨碧沼,虎鹿每為鄰。
自羨幽居樂,長為象外人。
(《寒山》二九二)
寒山無漏岩,其岩甚濟要。
八風吹不動,萬古人傳妙。
寂寂好安居,空空離譏誚。
孤月夜長明,圓日常來照。
虎丘兼虎谿,不用相呼召。
世間有王傅,莫把同周邵。
我自遁寒岩,快活長歌笑。
(《寒山》三○三)
寒山深,稱我心。純白石,勿黃金。
泉聲響,撫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寒山》三〇九)
寒山道,無人到。若能行,稱十號。
有蟬鳴,無鴉噪。黃葉落,白雲掃。
石磊磊,山奧奧。我獨居,名善導。
仔細看,何相好。
(《寒山》三○六)
寒山寒,冰鎖石。藏山青,現雪白。
日出照,一時釋。從茲暖,養老客。
(《寒山》三○七)
寒山筆端的寒石山有如仙境,溪澗蜿蜒,山巒層疊,古木參天,白雲縈繞。杳杳寒山道,難聞車馬聲,唯有鳥鳴和鬆濤在側。在這裏,寒山心如秋水,自得其樂,幽居山林之中,但看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寒山習慣了這裏的一切:
粵自居寒山,曾經幾萬載。
任運遁林泉,棲遲觀自在。
寒岩人不到,白雲常靉靆。
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
快活枕石頭,天地任變改。
(《粵自》一六四)
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棲息離煩緣。
泯時萬象無痕跡,舒處周流遍大千。
光影騰輝照心地,無有一法當現前。
方知摩尼一顆珠,解用無方處處圓。
(《我家》二○四)
棲遲寒岩下,偏訝最幽奇。
攜籃采山茹,挈籠摘果歸。
蔬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
清沼濯瓢缽,雜和煮稠稀。
當陽擁裘坐,閑讀古人詩。
(《棲遲》二九五)
細草作褥,青天為被,在寒山的精神世界裏,唯有青山與綠水,蒼鬆和白雲,徜徉於其間,任隨天地變化,他枕石而眠,快活自在,似乎在與自然的融合中,已經化為了寒岩的靈魂,而進入了永恆的境界。寒山因寒石山而得名,寒石山因寒山而具有靈性。在豐幹和拾得去世之後,寒山就再沒有離開過寒石山,他的生活就在這裏,終日與清風白雲為伴,或讀古人書,或觀四時景,寒石山種種美麗盡在寒山的眼中,故而這時期,寒山在其詩歌中對於寒石山融入了深深的情感,後人對於寒山描寫寒石山的山水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其詩“吟到寒山句便工”[4],這是很自然的結果,因為這就是他的生命,他的情感。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斯奈德曾翻譯了寒山詩二十四首,其中二十首詩是與寒石山相關的,斯奈德在譯者序中說:“當寒山在詩中提及‘寒山’的時候,他是指他自己、他的家以及他的心境”[5]。
當然,寒石山中的寒山其生活也並非隻有山水,與他相伴的也並不是隻有幽深的寒石山。作為一個對於生活有了深刻理解的長者,他有著對於現實生活的深刻的批判和感悟。更為重要的是,寒山的足跡也遍及了附近的山村,他是生活於其間的一個現實的人,一個充滿著生活睿智的長者。寒石山雖然偏僻,但是最偏遠地方都是有人居住的,寒石山附近就有村莊,有百姓生活於其間。寒山與村民往來的事情,隱含於寒山詩之中。寒山開始寫詩大概也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寒山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所以,他的詩都是心有所感而然,每當這個時候,寒山總是會把想到的寫在樹上或者牆壁上。而正是因為他的這種隨意性,也就因此衍生了一些趣事,這些事情在寒石山附近至今流傳,以下是其中三則:
谿長石磊磊,澗闊草濛濛。
苔滑非關雨,鬆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登陟》二十八)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麵,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杳杳》三十一)
鳥語情不堪,其時臥草庵。
櫻桃紅爍爍,楊柳正毿毿。
旭日銜青嶂,晴雲洗綠潭。
誰知出塵俗,馭上寒山南。
(《鳥語》一三○)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恆懾。
月照水澄澄,風吹草獵獵。
凋梅雪作花,杌木雲充葉。
觸雨轉鮮靈,非晴不可涉。
(《寒山》一五四)
可重是寒山,白雲常自閑。
猿啼暢道內,虎嘯出人間。
獨步石可履,孤吟藤好攀。
鬆風清颯颯,鳥語聲官官。
(《可重》一六五)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
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閑。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自樂》二二七)
寒山棲隱處,絕得雜人過。
時逢林內鳥,相共唱山歌。
瑞草聯谿穀,老鬆枕嵯峨。
可觀無事客,憩歇在岩阿。
(《寒山》二五八)
寒岩深更好,無人行此道。
白雲高岫閑,青嶂孤猿嘯。
我更何所親,暢誌自宜老。
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
(《寒岩》二七八)
寒山唯白雲,寂寂絕埃塵。
草座山家有,孤燈明月輪。
石床臨碧沼,虎鹿每為鄰。
自羨幽居樂,長為象外人。
(《寒山》二九二)
寒山無漏岩,其岩甚濟要。
八風吹不動,萬古人傳妙。
寂寂好安居,空空離譏誚。
孤月夜長明,圓日常來照。
虎丘兼虎谿,不用相呼召。
世間有王傅,莫把同周邵。
我自遁寒岩,快活長歌笑。
(《寒山》三○三)
寒山深,稱我心。純白石,勿黃金。
泉聲響,撫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寒山》三〇九)
寒山道,無人到。若能行,稱十號。
有蟬鳴,無鴉噪。黃葉落,白雲掃。
石磊磊,山奧奧。我獨居,名善導。
仔細看,何相好。
(《寒山》三○六)
寒山寒,冰鎖石。藏山青,現雪白。
日出照,一時釋。從茲暖,養老客。
(《寒山》三○七)
寒山筆端的寒石山有如仙境,溪澗蜿蜒,山巒層疊,古木參天,白雲縈繞。杳杳寒山道,難聞車馬聲,唯有鳥鳴和鬆濤在側。在這裏,寒山心如秋水,自得其樂,幽居山林之中,但看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寒山習慣了這裏的一切:
粵自居寒山,曾經幾萬載。
任運遁林泉,棲遲觀自在。
寒岩人不到,白雲常靉靆。
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
快活枕石頭,天地任變改。
(《粵自》一六四)
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棲息離煩緣。
泯時萬象無痕跡,舒處周流遍大千。
光影騰輝照心地,無有一法當現前。
方知摩尼一顆珠,解用無方處處圓。
(《我家》二○四)
棲遲寒岩下,偏訝最幽奇。
攜籃采山茹,挈籠摘果歸。
蔬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
清沼濯瓢缽,雜和煮稠稀。
當陽擁裘坐,閑讀古人詩。
(《棲遲》二九五)
細草作褥,青天為被,在寒山的精神世界裏,唯有青山與綠水,蒼鬆和白雲,徜徉於其間,任隨天地變化,他枕石而眠,快活自在,似乎在與自然的融合中,已經化為了寒岩的靈魂,而進入了永恆的境界。寒山因寒石山而得名,寒石山因寒山而具有靈性。在豐幹和拾得去世之後,寒山就再沒有離開過寒石山,他的生活就在這裏,終日與清風白雲為伴,或讀古人書,或觀四時景,寒石山種種美麗盡在寒山的眼中,故而這時期,寒山在其詩歌中對於寒石山融入了深深的情感,後人對於寒山描寫寒石山的山水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其詩“吟到寒山句便工”[4],這是很自然的結果,因為這就是他的生命,他的情感。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斯奈德曾翻譯了寒山詩二十四首,其中二十首詩是與寒石山相關的,斯奈德在譯者序中說:“當寒山在詩中提及‘寒山’的時候,他是指他自己、他的家以及他的心境”[5]。
當然,寒石山中的寒山其生活也並非隻有山水,與他相伴的也並不是隻有幽深的寒石山。作為一個對於生活有了深刻理解的長者,他有著對於現實生活的深刻的批判和感悟。更為重要的是,寒山的足跡也遍及了附近的山村,他是生活於其間的一個現實的人,一個充滿著生活睿智的長者。寒石山雖然偏僻,但是最偏遠地方都是有人居住的,寒石山附近就有村莊,有百姓生活於其間。寒山與村民往來的事情,隱含於寒山詩之中。寒山開始寫詩大概也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寒山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所以,他的詩都是心有所感而然,每當這個時候,寒山總是會把想到的寫在樹上或者牆壁上。而正是因為他的這種隨意性,也就因此衍生了一些趣事,這些事情在寒石山附近至今流傳,以下是其中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