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思緒縈繞在寒山的心頭,過往的一切都開始在寒山的腦海中重現。自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鹹陽,已經45年了,不知道鹹陽的一切如今怎樣了,畢竟那裏是自己的故鄉,有自己的兄弟,有自己的妻兒,與自己血脈相連吶!“兒行千裏母擔憂”,人不管走到哪裏,始終割捨不掉的是對故鄉的牽掛,對親人的依戀,對於老人來說,這種情感則更加強烈。此時的寒山,想到最多的是故鄉鹹陽。想到了故鄉,也就勾起了寒山思鄉的愁緒。對於此時的寒山來說,成仙已經是不可能了,那何妨回鹹陽走一趟看看那片熟悉的土地?回故鄉的念頭在瞬間閃現在了寒山的腦海中,寒山想回家了,那個闊別了45年的地方。
當寒山決定回鹹陽去看看的時候,先前的那種空虛的感覺消失了,寒山的心又找回了先前的那份充實。有牽掛的人不會覺得空虛,對於寒山此刻的心情來說,這句話尤顯準確。稍作準備之後,寒山立刻走出了寒石山。當然,寒山不會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朋友——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對於寒山的即將離開,豐幹和拾得雖然有些捨不得,也有些擔心,畢竟此時的寒山說垂垂老矣肯定是不過分的。但想到此前寒山因修道之夢的破滅而意誌消沉,此時既然心有所想,心有所願,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啊!再說,如果寒山能夠在鹹陽找到親人,對於年逾古稀的人來說,能夠重享天倫之樂,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安詳呢?豐幹禪師和拾得因此也很支持寒山回鹹陽,雖然心裏捨不得。
在禪房小坐之後,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送寒山上路,當然還帶著他心愛的黃虎。當年寒山之所以能與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相識,並結方外之交,這虎功勞著實不小,沒有這虎,那個清晨或者寒山也隻能是和豐幹禪師擦肩而過了,就像和千千萬萬其他的人擦肩。當初因為驚異於虎,進而結交於人。這虎很通人性,自寒山與豐幹結交之後,虎也和寒山熟識了,那次寒山大病一場,黃虎對寒山照顧有加,可見其情之篤。此刻寒山要走了,黃虎也是戀戀不捨,靜靜地跟在豐幹和拾得的後麵。走過熟悉的拱橋,穿過熟識的鬆徑,花香鳥語,古木參天,這一切對於寒山來說太熟悉了。難道這一去就是永別麽?寒山覺得心頭有一種酸楚的感覺,寒山知道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一樣也肯定有這樣的感覺的,隻是他們不講出來罷了,怕自己承受不了這種離別場麵的刺激。這樣朋友,這樣的場景,寒山心裏有的唯有感激。出了鬆門,寒山轉身向兩位朋友道別。豐幹、拾得執意要再送,因為他們知道,或者這一別就是永遠了。寒山見此情形,知道此刻肯定無法推卻兩位朋友的厚意,便不再堅持什麽。三人一虎,緩緩走在天台道上,時而歡暢,時而沉默,而虎則靜靜地、默默地跟隨著三人的腳步,這樣的情形怎能不讓人動容呢?
轉眼之間已經到了關嶺,這關嶺乃是天台與新昌的交界所在,過了這裏,也就是出了天台境了。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豐幹禪師二人送行寒山從國清一直到了關嶺,眼看就是新昌樂,寒山執意讓兩位朋友留步了。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見別離在即,心中雖有千言萬語要交待,此時唯有道珍重。叮囑復叮囑,總是希望寒山此去一路平安!撫摸了一下黃虎的額頭,揮手道別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寒山轉身而去,雖不再回頭,卻早已是淚眼模糊,隻因害怕有更多的牽掛和不舍。望著寒山那逐漸消失的身影,豐幹二人唯有祈願順風、平安!
離開了天台之後,經過幾天的輾轉漂泊,寒山終於回到了闊別45年的鹹陽,離開的時候正逢盛年,回來的時候已屆殘年,這讓寒山不禁感慨萬千。此時離開安史之亂已經很久了,鹹陽城早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不再是寒山逃離之際的破敗不堪,這樣的鹹陽城才是寒山記憶中的樣子,才是寒山所熟悉的故鄉。走在渭河邊,小的時候父親帶著自己和哥哥在這裏漫步的情形歷歷在目。可是時過境遷,父親已經過世多年了,哥哥早已不知下落,要是還在人世的話,想必也和自己一樣蒼老了吧,這樣的他還能認出我這個弟弟嗎?寒山覺得有一種心酸的感覺。回來了,該去父母的墳上看看了,想到這裏,寒山就快步往城外而去。那個地方寄託寒山多少的牽掛啊,在異鄉漂泊的日子裏,父母的墳墓總是在寒山的記憶中出現。與鹹陽城的繁華相比,父母的墳墓依舊是那樣的荒涼,墳前盡是亂石,墳頭長滿了雜草,自是一副久已荒棄的孤墳模樣。亂草在風中搖曳,似在訴說著當年的淒涼和不甘。看到這樣的情景,寒山的心碎了。“撲通”一聲拜倒在墳前亂石堆上,爹和娘,不孝的兒子回來了,淚水早已模糊了寒山的眼。這一抔黃土,魂牽夢繞了許多年以後,終於明明白白地在眼前了。寒山開始默默地收拾著父母的墳墓,清理亂石,除去雜草,再在墳頭上培上新土,寒山仔仔細細地弄著,仿佛要把這幾十年來的思念都融入其中。百行孝為先,可嘆自己半生飄零,未為父母盡孝,想起慈母嚴父,想起這家曾經所擁有的一切,寒山再次淚如泉湧。
清理好了父母的墳地,寒山三拜而別,也算是了卻了多年來的心事,再捧一抔黃土貼身帶著,因為寒山也不知道下麵自己將漂泊到哪裏去。拜過父母的墳塋,寒山想去看看妻子的家,看看是不是還依稀有往日的影子。鹹陽城的變化很大,寒山費了很大勁才找到當年嶽父的家,眼前的房子還依稀有些舊日的樣子,隻是來開門的人全然不認識。寒山問了一下,原來他們是在戰亂之後才搬到這裏的,至於先前住這裏的人,則一臉茫然。回到街上,寒山覺得心裏空蕩蕩的。衣服破舊不堪的寒山走在繁華的鹹陽城,拖著大木屐,受著旁人鄙夷的、不屑的目光。街上行人匆匆,對於寒山這副怪模樣,避之唯恐不及。這難道就是自己曾經那麽熟悉的地方?難道就是自己的故鄉?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轉眼到了自己曾經的家的門口,這裏改變不大,繁華依舊,隻是來來往往的人中,沒有寒山熟悉的麵孔。寒山走到自己曾經的家的門口,道明來意。換來的是一陣嘲笑,“哪裏來的老乞丐呀,這是他的家?我看他是瘋了!”
當寒山決定回鹹陽去看看的時候,先前的那種空虛的感覺消失了,寒山的心又找回了先前的那份充實。有牽掛的人不會覺得空虛,對於寒山此刻的心情來說,這句話尤顯準確。稍作準備之後,寒山立刻走出了寒石山。當然,寒山不會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朋友——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對於寒山的即將離開,豐幹和拾得雖然有些捨不得,也有些擔心,畢竟此時的寒山說垂垂老矣肯定是不過分的。但想到此前寒山因修道之夢的破滅而意誌消沉,此時既然心有所想,心有所願,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啊!再說,如果寒山能夠在鹹陽找到親人,對於年逾古稀的人來說,能夠重享天倫之樂,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安詳呢?豐幹禪師和拾得因此也很支持寒山回鹹陽,雖然心裏捨不得。
在禪房小坐之後,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送寒山上路,當然還帶著他心愛的黃虎。當年寒山之所以能與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相識,並結方外之交,這虎功勞著實不小,沒有這虎,那個清晨或者寒山也隻能是和豐幹禪師擦肩而過了,就像和千千萬萬其他的人擦肩。當初因為驚異於虎,進而結交於人。這虎很通人性,自寒山與豐幹結交之後,虎也和寒山熟識了,那次寒山大病一場,黃虎對寒山照顧有加,可見其情之篤。此刻寒山要走了,黃虎也是戀戀不捨,靜靜地跟在豐幹和拾得的後麵。走過熟悉的拱橋,穿過熟識的鬆徑,花香鳥語,古木參天,這一切對於寒山來說太熟悉了。難道這一去就是永別麽?寒山覺得心頭有一種酸楚的感覺,寒山知道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一樣也肯定有這樣的感覺的,隻是他們不講出來罷了,怕自己承受不了這種離別場麵的刺激。這樣朋友,這樣的場景,寒山心裏有的唯有感激。出了鬆門,寒山轉身向兩位朋友道別。豐幹、拾得執意要再送,因為他們知道,或者這一別就是永遠了。寒山見此情形,知道此刻肯定無法推卻兩位朋友的厚意,便不再堅持什麽。三人一虎,緩緩走在天台道上,時而歡暢,時而沉默,而虎則靜靜地、默默地跟隨著三人的腳步,這樣的情形怎能不讓人動容呢?
轉眼之間已經到了關嶺,這關嶺乃是天台與新昌的交界所在,過了這裏,也就是出了天台境了。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豐幹禪師二人送行寒山從國清一直到了關嶺,眼看就是新昌樂,寒山執意讓兩位朋友留步了。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見別離在即,心中雖有千言萬語要交待,此時唯有道珍重。叮囑復叮囑,總是希望寒山此去一路平安!撫摸了一下黃虎的額頭,揮手道別豐幹禪師和拾得和尚,寒山轉身而去,雖不再回頭,卻早已是淚眼模糊,隻因害怕有更多的牽掛和不舍。望著寒山那逐漸消失的身影,豐幹二人唯有祈願順風、平安!
離開了天台之後,經過幾天的輾轉漂泊,寒山終於回到了闊別45年的鹹陽,離開的時候正逢盛年,回來的時候已屆殘年,這讓寒山不禁感慨萬千。此時離開安史之亂已經很久了,鹹陽城早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不再是寒山逃離之際的破敗不堪,這樣的鹹陽城才是寒山記憶中的樣子,才是寒山所熟悉的故鄉。走在渭河邊,小的時候父親帶著自己和哥哥在這裏漫步的情形歷歷在目。可是時過境遷,父親已經過世多年了,哥哥早已不知下落,要是還在人世的話,想必也和自己一樣蒼老了吧,這樣的他還能認出我這個弟弟嗎?寒山覺得有一種心酸的感覺。回來了,該去父母的墳上看看了,想到這裏,寒山就快步往城外而去。那個地方寄託寒山多少的牽掛啊,在異鄉漂泊的日子裏,父母的墳墓總是在寒山的記憶中出現。與鹹陽城的繁華相比,父母的墳墓依舊是那樣的荒涼,墳前盡是亂石,墳頭長滿了雜草,自是一副久已荒棄的孤墳模樣。亂草在風中搖曳,似在訴說著當年的淒涼和不甘。看到這樣的情景,寒山的心碎了。“撲通”一聲拜倒在墳前亂石堆上,爹和娘,不孝的兒子回來了,淚水早已模糊了寒山的眼。這一抔黃土,魂牽夢繞了許多年以後,終於明明白白地在眼前了。寒山開始默默地收拾著父母的墳墓,清理亂石,除去雜草,再在墳頭上培上新土,寒山仔仔細細地弄著,仿佛要把這幾十年來的思念都融入其中。百行孝為先,可嘆自己半生飄零,未為父母盡孝,想起慈母嚴父,想起這家曾經所擁有的一切,寒山再次淚如泉湧。
清理好了父母的墳地,寒山三拜而別,也算是了卻了多年來的心事,再捧一抔黃土貼身帶著,因為寒山也不知道下麵自己將漂泊到哪裏去。拜過父母的墳塋,寒山想去看看妻子的家,看看是不是還依稀有往日的影子。鹹陽城的變化很大,寒山費了很大勁才找到當年嶽父的家,眼前的房子還依稀有些舊日的樣子,隻是來開門的人全然不認識。寒山問了一下,原來他們是在戰亂之後才搬到這裏的,至於先前住這裏的人,則一臉茫然。回到街上,寒山覺得心裏空蕩蕩的。衣服破舊不堪的寒山走在繁華的鹹陽城,拖著大木屐,受著旁人鄙夷的、不屑的目光。街上行人匆匆,對於寒山這副怪模樣,避之唯恐不及。這難道就是自己曾經那麽熟悉的地方?難道就是自己的故鄉?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轉眼到了自己曾經的家的門口,這裏改變不大,繁華依舊,隻是來來往往的人中,沒有寒山熟悉的麵孔。寒山走到自己曾經的家的門口,道明來意。換來的是一陣嘲笑,“哪裏來的老乞丐呀,這是他的家?我看他是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