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七月,明都司張盤招撫遼民四千多人,偵知金州守兵單薄,隻有八旗士卒五百,就以島民作嚮導,晝
伏夜行,向金州進發。初三日三更時分,到了金州城下,發炮吶喊攻城,八旗守卒遭到突然襲擊,慌恐地從金
州北門逃走。張盤入城,得到糧食三千石,火藥五百斤,銃炮一千多件,駐守金州。八月,大英明汗派兵奪回
了金州,張盤退守旅順[13]。
從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夭命六年)七月底,毛文龍退出鎮江,再入海島後,他不斷地派遣人員策動遼
民抗金。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天命八年),毛文龍改變攻擊遼瀋南部,向後金東部腹地進兵。他親自統兵
或派遣部下帶領小股的兵力到亮馬甸、牛毛寨、方山、鎮江、寬甸、璦陽、鳳凰城、烏雞關、深河等地進行襲
擊[14]。至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天命九年),毛文龍所部襲擊後金的地域已經達一千餘裏,斬殺努爾哈
赤的臣民七百多人,嚴重地威脅著後金奴隸主集團的統治。因此,努爾哈赤不得不命令李永芳親筆給毛文龍通
信,並優待他在後金的親屬,以求雙方和解[15]。這說明後金與明在遼南的爭奪戰是十分激烈的,也反映了
後金社會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是相當嚴重的。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天命七年)正月,大英明汗又親自統率大軍進攻廣寧。遼西軍民聽說後金兵過了
遼河,紛紛逃避到深山裏去。後來,努爾哈赤決定遷徙錦、義人民到遼河以東居住,又有一批人奔入了深山。
後金軍占領廣寧以後的四個月,廣寧東南十三站大路南十三山(今遼寧省錦縣東北“石山”)仍然有軍民數千
不肯歸降。最初據守十三山的義民有四萬多人,其他山城如前寺山、查角山、義州城南的戚家堡、錦州城南的
雙堡、十官兒屯等,合起來約有十萬多人,統由遼地大俠楊山領導。大額駙李永芳率兵前去攻打,先後殺了五
、六百人,而抗金義民仍然占據山頭,拚命抵抗,後金無法清剿。起義的遼民不斷地向明軍呼救[16],但是
,由於明經略王在晉等人不肯相助,在當年九月,終於被努爾哈赤的八旗兵給鎮壓下去了。
遼民的抗金鬥爭除了大城市的暴動和占山據守以外,還有的逃入關內、占據海島、渡海進入登萊或渡江寄
居朝鮮王國等。當努爾哈赤揮軍向遼河東西挺進的時候,遼民聞訊便逃不願歸順。瀋陽城剛一失守,遼陽以北
的居民都逃遁一空,路途人煙斷絕。前後擁入關內的遼民以百萬計,先後進入朝鮮王國境內的有數十萬人。浮
海入島散居在長山島的也以萬計,皮島(今鴨綠江口東朝鮮灣椴島)有三萬人,廣鹿島、石城島、鹿島都以數
千計,獐子島等以數百計,浮海入島的共多達數十萬。跑到登萊的人數也不少,除了由登萊巡撫陶郎先安插耕
田的以外,編入水師的就多達三萬之眾[17]。
這些情況表明,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在遼東所採取的掠奪民財,強逼遼民剃髮和屠殺政策,引起了遼民的強
烈反杭和逃亡,激化了民族矛盾,造成了社會的嚴重不安。這一個時期的抗金鬥爭特點是以城市暴動為主,多
採取公開的、武裝對抗的形式。爭奪的中心多在遼南四衛,而反金的波濤已經席捲了全遼。
________________
[1]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21。
[2]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明熹宗實錄》卷3,稻葉君山:《清朝全史》上冊第十一章。
[3]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21。
[4]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陳仁錫:《無夢園初集》卷3。
[5]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遼陽調的八千兵,就是同書十月條所載的“魚皮達子萬餘人”,參見《
全邊略記》卷1。
[6]陳仁錫:《無夢園初集》卷4。
[7]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
[8]《滿文老檔·太祖》卷21。
[9]傅國:《遼廣實錄》卷下載:“奴之屠鐵山也,怒我人心之西向。”
[10]《滿文老檔·太祖》卷24,卷25,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
[11]《滿文老檔·太協卷26。
[12]《滿文老檔·太祖》卷54。
[13]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4,《清太宗實錄》卷25。
[14]漫叟:《東江遺事》卷下。
[15]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13,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4,漫叟:《東江遺事》卷下。
[16]茅元儀:《遼事砭吃》卷6,周文鬱:《邊事小紀》卷4。
[17]《明熹宗實錄》卷72,陳仁錫:《無夢園初集》卷4。
各種矛盾的激化
二、各種矛盾的激化
麵對城鄉遼民激烈的反抗鬥爭浪潮,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奴隸主貴族集團,與漢族的降官相結合,以軟硬兼施的手段,共同鎮壓遼地人民的反抗鬥爭。由於鎮江人民的暴動,努爾哈赤雖然下令,照顧一下漢族人民的感情,作些政策性的讓步,誰許老年漢族人可以暫時不剃髮,企圖緩和民族矛盾,但矛盾已經尖銳到不可解的程度了。努爾哈赤多次派兵屠殺鎮江、復州人民,並先後俘虜各地遼民多達數萬人。這種做法使滿漢民族矛盾趨於激化,迫使遼民的反抗鬥爭更深入、更廣泛的發展起來。
遼民的反抗鬥爭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有公開的,也有隱蔽的。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當後金軍與女真軍戶移進遼東的時候,漢族人民暗中的反抗鬥爭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經常投放毒藥,毒殺女真人。此類謀害案件層出不窮,給後金奴隸主們在遼東立足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甚至努爾哈赤自身的安全都難以保證。漢人將毒藥投入水中、豬肉、鹽、糧食等各種食物中。努爾哈赤雖然多次下令防範,卻毫無效果。當年五月,在努爾哈赤到海州視察的時候,就有八名漢人把毒藥投入井內,顯然,是為了毒死努爾哈赤。
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夭命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對於漢民的殊死反抗,十分氣惱。他下書給眾貝勒、大臣說:各處漢人毒殺我們女真人,難道你們不知道嗎!有的漢人假意與女真人結交,把我們女真人引到家中殺了。有的漢人不耕田,卻結夥掠奪,常常劫殺路人,搶掠牛、馬,殺掉分吃[1]。
遼東漢民反抗鬥爭的深入和廣泛的發展,從反抗的規模上也看得出來。最初遼民的反抗鬥爭,多是此起彼伏。其中以鎮江、復州、鐵山等城鎮的暴動為主,鄉村的反抗規模較小。進入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夭命八年),鬥爭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遼民抗金鬥爭已經勢如潮湧,城鎮暴動普遍地出現了。先後有古城、馬前寨(今遼寧省清原縣南八家子公社馬前村)、鎮江、長山島、雙山(今遼寧省阜新縣阜新鎮一西南“雙山堡”)、岫巖、復州、平頂山(今遼陽市東“平頂山”)、耀州、鞍山、海州、金州、首山(今遼陽市南“首山”)、彰義站(今瀋陽市西南“彰驛站”)及其諸城周圍的各堡漢人,通過明廷派來的所謂“奸細”與明軍聯繫,準備棍棒,伺機舉事[2]。在城鎮普遍暴動的同時,鄉村的鬥爭也有了新的發展。遼民的逃跑己經不是個別人的單獨行動了,而是整村整村的居民串通起來,村村相結,戶戶相通。天啟三年六月,後金佟參將管下有七個村子的漢人,集體逃走了。娘娘宮(今遼寧省復縣復州西南娘娘宮)近地李遊擊管下有五個村子的人同時叛逃[3]。在城鄉人民抗金的浪潮中,大英明汗努爾哈赤感到形勢不妙,終日憂心忡忡。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天命九年)正月,加上天災,收成不佳,後金國內的“盜賊”興起。努爾哈赤回憶幾年來苦心經營的時候,深深地感到處理好漢族人民的事情,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他說:自從得了遼東以後,漢人多數不夠安定,常常逃走或變作“奸細”,不肯勤於耕田[4]。
伏夜行,向金州進發。初三日三更時分,到了金州城下,發炮吶喊攻城,八旗守卒遭到突然襲擊,慌恐地從金
州北門逃走。張盤入城,得到糧食三千石,火藥五百斤,銃炮一千多件,駐守金州。八月,大英明汗派兵奪回
了金州,張盤退守旅順[13]。
從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夭命六年)七月底,毛文龍退出鎮江,再入海島後,他不斷地派遣人員策動遼
民抗金。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天命八年),毛文龍改變攻擊遼瀋南部,向後金東部腹地進兵。他親自統兵
或派遣部下帶領小股的兵力到亮馬甸、牛毛寨、方山、鎮江、寬甸、璦陽、鳳凰城、烏雞關、深河等地進行襲
擊[14]。至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天命九年),毛文龍所部襲擊後金的地域已經達一千餘裏,斬殺努爾哈
赤的臣民七百多人,嚴重地威脅著後金奴隸主集團的統治。因此,努爾哈赤不得不命令李永芳親筆給毛文龍通
信,並優待他在後金的親屬,以求雙方和解[15]。這說明後金與明在遼南的爭奪戰是十分激烈的,也反映了
後金社會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是相當嚴重的。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天命七年)正月,大英明汗又親自統率大軍進攻廣寧。遼西軍民聽說後金兵過了
遼河,紛紛逃避到深山裏去。後來,努爾哈赤決定遷徙錦、義人民到遼河以東居住,又有一批人奔入了深山。
後金軍占領廣寧以後的四個月,廣寧東南十三站大路南十三山(今遼寧省錦縣東北“石山”)仍然有軍民數千
不肯歸降。最初據守十三山的義民有四萬多人,其他山城如前寺山、查角山、義州城南的戚家堡、錦州城南的
雙堡、十官兒屯等,合起來約有十萬多人,統由遼地大俠楊山領導。大額駙李永芳率兵前去攻打,先後殺了五
、六百人,而抗金義民仍然占據山頭,拚命抵抗,後金無法清剿。起義的遼民不斷地向明軍呼救[16],但是
,由於明經略王在晉等人不肯相助,在當年九月,終於被努爾哈赤的八旗兵給鎮壓下去了。
遼民的抗金鬥爭除了大城市的暴動和占山據守以外,還有的逃入關內、占據海島、渡海進入登萊或渡江寄
居朝鮮王國等。當努爾哈赤揮軍向遼河東西挺進的時候,遼民聞訊便逃不願歸順。瀋陽城剛一失守,遼陽以北
的居民都逃遁一空,路途人煙斷絕。前後擁入關內的遼民以百萬計,先後進入朝鮮王國境內的有數十萬人。浮
海入島散居在長山島的也以萬計,皮島(今鴨綠江口東朝鮮灣椴島)有三萬人,廣鹿島、石城島、鹿島都以數
千計,獐子島等以數百計,浮海入島的共多達數十萬。跑到登萊的人數也不少,除了由登萊巡撫陶郎先安插耕
田的以外,編入水師的就多達三萬之眾[17]。
這些情況表明,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在遼東所採取的掠奪民財,強逼遼民剃髮和屠殺政策,引起了遼民的強
烈反杭和逃亡,激化了民族矛盾,造成了社會的嚴重不安。這一個時期的抗金鬥爭特點是以城市暴動為主,多
採取公開的、武裝對抗的形式。爭奪的中心多在遼南四衛,而反金的波濤已經席捲了全遼。
________________
[1]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21。
[2]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明熹宗實錄》卷3,稻葉君山:《清朝全史》上冊第十一章。
[3]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21。
[4]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陳仁錫:《無夢園初集》卷3。
[5]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遼陽調的八千兵,就是同書十月條所載的“魚皮達子萬餘人”,參見《
全邊略記》卷1。
[6]陳仁錫:《無夢園初集》卷4。
[7]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
[8]《滿文老檔·太祖》卷21。
[9]傅國:《遼廣實錄》卷下載:“奴之屠鐵山也,怒我人心之西向。”
[10]《滿文老檔·太祖》卷24,卷25,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3。
[11]《滿文老檔·太協卷26。
[12]《滿文老檔·太祖》卷54。
[13]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4,《清太宗實錄》卷25。
[14]漫叟:《東江遺事》卷下。
[15]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13,彭孫貽:《山中聞見錄》卷4,漫叟:《東江遺事》卷下。
[16]茅元儀:《遼事砭吃》卷6,周文鬱:《邊事小紀》卷4。
[17]《明熹宗實錄》卷72,陳仁錫:《無夢園初集》卷4。
各種矛盾的激化
二、各種矛盾的激化
麵對城鄉遼民激烈的反抗鬥爭浪潮,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奴隸主貴族集團,與漢族的降官相結合,以軟硬兼施的手段,共同鎮壓遼地人民的反抗鬥爭。由於鎮江人民的暴動,努爾哈赤雖然下令,照顧一下漢族人民的感情,作些政策性的讓步,誰許老年漢族人可以暫時不剃髮,企圖緩和民族矛盾,但矛盾已經尖銳到不可解的程度了。努爾哈赤多次派兵屠殺鎮江、復州人民,並先後俘虜各地遼民多達數萬人。這種做法使滿漢民族矛盾趨於激化,迫使遼民的反抗鬥爭更深入、更廣泛的發展起來。
遼民的反抗鬥爭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有公開的,也有隱蔽的。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當後金軍與女真軍戶移進遼東的時候,漢族人民暗中的反抗鬥爭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經常投放毒藥,毒殺女真人。此類謀害案件層出不窮,給後金奴隸主們在遼東立足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甚至努爾哈赤自身的安全都難以保證。漢人將毒藥投入水中、豬肉、鹽、糧食等各種食物中。努爾哈赤雖然多次下令防範,卻毫無效果。當年五月,在努爾哈赤到海州視察的時候,就有八名漢人把毒藥投入井內,顯然,是為了毒死努爾哈赤。
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夭命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對於漢民的殊死反抗,十分氣惱。他下書給眾貝勒、大臣說:各處漢人毒殺我們女真人,難道你們不知道嗎!有的漢人假意與女真人結交,把我們女真人引到家中殺了。有的漢人不耕田,卻結夥掠奪,常常劫殺路人,搶掠牛、馬,殺掉分吃[1]。
遼東漢民反抗鬥爭的深入和廣泛的發展,從反抗的規模上也看得出來。最初遼民的反抗鬥爭,多是此起彼伏。其中以鎮江、復州、鐵山等城鎮的暴動為主,鄉村的反抗規模較小。進入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夭命八年),鬥爭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遼民抗金鬥爭已經勢如潮湧,城鎮暴動普遍地出現了。先後有古城、馬前寨(今遼寧省清原縣南八家子公社馬前村)、鎮江、長山島、雙山(今遼寧省阜新縣阜新鎮一西南“雙山堡”)、岫巖、復州、平頂山(今遼陽市東“平頂山”)、耀州、鞍山、海州、金州、首山(今遼陽市南“首山”)、彰義站(今瀋陽市西南“彰驛站”)及其諸城周圍的各堡漢人,通過明廷派來的所謂“奸細”與明軍聯繫,準備棍棒,伺機舉事[2]。在城鎮普遍暴動的同時,鄉村的鬥爭也有了新的發展。遼民的逃跑己經不是個別人的單獨行動了,而是整村整村的居民串通起來,村村相結,戶戶相通。天啟三年六月,後金佟參將管下有七個村子的漢人,集體逃走了。娘娘宮(今遼寧省復縣復州西南娘娘宮)近地李遊擊管下有五個村子的人同時叛逃[3]。在城鄉人民抗金的浪潮中,大英明汗努爾哈赤感到形勢不妙,終日憂心忡忡。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天命九年)正月,加上天災,收成不佳,後金國內的“盜賊”興起。努爾哈赤回憶幾年來苦心經營的時候,深深地感到處理好漢族人民的事情,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他說:自從得了遼東以後,漢人多數不夠安定,常常逃走或變作“奸細”,不肯勤於耕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