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許留下衣服五件,下等人家準許留下衣服三件,其他的財物一律交出,弄得遼陽城中各戶,室室盡空。所收


    集上來的衣物聚集在遼陽教軍場上,堆積如山,供後金奴隸主和蒙古貴族們分取。同時,又驅趕遼陽官民遷往


    城的北半部,把南半部空出來給努爾哈赤、眾貝勒、大臣及女真軍戶居住。這些措施都嚴重地侵犯了廣大的漢


    族人民的切身利益。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除了派人封存府庫、搜刮民財以外,又派遣騎兵,手持紅旗,沿著大街小巷傳呼汗令,


    命令說:凡是自動剃髮的不殺,否則,砍頭[2]。廣大的漢族人民聽到這個命令後,除部分乖乖地剃了發,當


    了順民外,大多數人,激於民族尊嚴和氣節,紛紛起來反抗,寧死不肯剃髮。還有的遠走他鄉,逃出後金轄區


    。他們說:金兵將要殺不肯歸順的人,我們生死且不足慮,一旦剃了頭髮便做了達子,改日官軍返回來,真假


    達子難辨,一律剿滅,我們不是當了冤屈鬼了嗎[3]。努爾哈赤還下令,所有的漢人家都要出兵,家有父子五


    個人的出三個人,有三個人的出兩個人。這些措施又進一步激起了遼東漢族人民的義憤,致使抗金鬥爭的火焰


    從遼陽燃起後,愈燒愈旺,不久,就波及到全遼。


    當後金官吏在遼陽城西門檢查遼民的時候,有一家父子六個人,氣憤地擊殺守城兵卒數十人。守門的小頭


    目見情況不妙,沒敢對抗,便慌忙地逃走了。遼城人民乘機衝出城外五、六百人,結隊向南奔去。英勇慣戰的


    八旗兵,麵對憤怒的遼民也束手無策,隻好任其南去,沒敢追殺。


    遼南的鐵山礦工與廣大的遼瀋人民,聲聞遼陽城內居民被殺掠,後金又頒布剃髮令,群情激憤,便紛紛豎


    起了抗金的大旗,一時震動了遼南各衛。以東山礦工為代表,以遼南四衛為中心,以不剃髮為號召,掀起了抗


    金鬥爭的高潮。東山礦工與遼民集結在鐵山上,凡是有剃髮的人來到,一律斬首勿赦,而鐵山近地復州又是後


    金軍隊必爭之地。因為這裏是遼南出海的交通要道和門戶,有良田沃壤,是遼南的倉廩基地。奪取金、復、海


    、蓋四衛可以解決後金的糧食供應,同時斷絕各個海島和明軍的糧食供應。南四衛又有銅、鐵、鉛、銀等礦,


    有利於發展手工業。因此,奪取復州,征服鐵山軍民成為後金奴隸主政權繼奪取遼瀋以後,擴大戰果,站腳遼


    東的當務之急[4]。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五月,大英明汗努爾哈赤派遣額駙、副將烏爾古岱、李永芳等率領三


    千兵前去鐵山進行鎮壓。八旗兵沿著山腳向上仰攻。暴動的人們手持弓箭、石塊,進行激烈的搏戰,雙方相峙


    多日,互有勝負,死傷慘重。於是,努爾哈赤又從遼陽調兵八千,命令每個人攜帶一個月的口糧,再次圍攻鐵


    山。雙方經過多次血戰,八旗士卒戰死者以千計。正當雙方相峙不下的時候,鎮江人民也奮起響應,暴動的聲


    勢更大了,努爾哈赤不得不又派遣李永芳等前往鎮江彈壓[5]。


    以鎮江為中心的遼民抗金鬥爭時間之長,聲勢之大,鬥爭之激烈,在遼地是首屈一指的。因為鎮江與蓋州


    、復州互為表裏,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一點,無論是明朝的戰將,還是久經戰陣的努爾哈赤,他們的心中都是


    明確的。鎮江是遼南四衛的門戶,是扼守通往朝鮮王國的陸路咽喉。明廷想與朝鮮王國聯絡,互為犄角,不可


    失掉鎮江,自斷咽喉。努爾哈赤為了逼迫朝鮮王國反明,必須奪取鎮江這個重鎮,不使明廷與朝鮮王廷呼吸相


    通。因此,對於努爾哈赤來說,鎮江的爭奪比遼南任何一地的爭奪都更加重要[6]。


    鎮江人民的鬥爭,不僅有貧苦的人民參加,而且有社會的上層,明廷的官員、將領等都捲入了這個鬥爭的


    漩渦中。當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統兵攻占遼瀋的時候,鎮江的大姓繆氏兄弟五人(即明廷封授的指揮一員、諸生


    四員),率先捐獻萬金,結交南四衛的眾豪傑,誓死不剃髮,立意抵抗到底[7]。這樣,鎮江具有全民性質的


    抗金鬥爭與鐵山礦工的鬥爭互相呼應,使抗金的浪潮不斷高漲,努爾哈赤剛進入遼瀋就遇到一個十分難於解決


    的問題。


    同年五月,當鐵山軍民抗金鬥爭正在熾熱發展的時候,鎮江的暴動開始了。初五日,鎮江人得知遼東漢人


    必須剃頭的命令以後,便在繆氏兄弟的帶領下,抗拒努爾哈赤的命令,殺死後金的官員,掀起暴動。努爾哈赤


    指示額駙副將烏爾古岱和李永芳,送汗書對鎮江人民進行勸降。汗書說:你們鎮江人民殺了我派去的使臣,畏


    懼而不敢投順。你們過去是大明帝的臣民,今天都是我的臣民了,隻要把你們當中首惡的四、五個人交出來,


    其他人一律剃髮,事情就可以了結了。鎮江軍民仍然抗拒不應。於是,烏爾古岱、李永芳等揮軍大肆屠殺鎮江


    人民,俘獲他們的妻室、兒女一千多人,並且追殺逃民一直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王國境內[8]。


    對鐵山、鎮江的大屠殺,並沒有將遼南四衛人民抗金鬥爭的烈火撲滅,反而激起了漢族人民更大規模的反


    抗鬥爭,人心更加背金向明。[9]從這個時候起,鎮江就成了遼南抗金鬥爭的中心了。在這鬥爭日益尖銳的時


    刻,明朝政府派一名總兵官坐鎮朝鮮王國的義州城,毛文龍占據了海島,不間斷地派遣遼人,潛入南四衛進行


    策反,官軍、遼民配合襲擊遼南各城的八旗兵,使南四衛成了朱明政權與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爭奪的第一線。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五月以後,復州守將單藎忠在毛文龍的策動下,重歸於明廷。當他得


    知後金大軍將要攻取鎮江城的時候,便率領復州軍民五萬多人避入長山島。


    七月,毛文龍奪取鎮江城以後,皇太極、棟鄂額駙何和理統兵三千向鎮江進發,二十七日,阿敏貝勒、達


    爾漢侍衛又統兵兩千,隨後助戰,結果,血洗了鎮江城,迫使三萬多居民渡江避入朝鮮王國境內,一萬二千多


    人為皇太極、阿敏等所部俘虜[10]。八月,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又派莽古爾泰貝勒,達爾漢侍衛統兵兩千,追


    蹤復州人民,進入長山島,屠殺軍民兩千,俘獲逃民一萬多人[11]。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夭命七年)三


    月,後金再次發兵,逼令鎮江人民下山耕田。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天命八年)六月,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為


    復州人民再次暴動所震驚,決定派重兵進行彈壓。六月初九日,命令大貝勒代善率領兩萬大軍,向復州進發,


    後金兵殘酷地將復州的男子全部殺光,並把他們的妻子、兒女和牛、馬、財物等掠奪一空[12]。在這同時,


    青台峪、岫巖等地也相繼起來反抗後金,以致於南四衛人民抗金起義接連不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努爾哈赤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滕紹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滕紹箴並收藏努爾哈赤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