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作者:欣武/劉衛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法之三:對更大的孩子,或父母因各種原因無法給孩子直接講解性知識,還有個非常 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到書店去選一本正規的性知識讀本,放在孩子的書桌上或枕頭上,孩子 自己會認真去看的。然後,再尋找機會和孩子討論這方麵的問題。對缺乏交流習慣的家庭來 說,從社會新聞談起是更為自然和比較容易的。
另外,讓有閱讀能力的中小學生自己看看本書的這一章,也是家庭性教育的一種方式。
——希望更多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性教育。
——希望更多的中國兒童擁有完善的人格,幸福的人生。
讀者的理解,令我們感動
在結束全書之前,還有一些心裏話想跟讀者聊一聊。一是各種渠道的讀者反饋,二是西 方主流媒體對中國本土原創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的關注和報導,旁觀者的看法,您也 許有興趣聽一聽。
讀者的理解,令我們感動
2001年秋冬,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哈佛女孩劉亦婷》罕見的暢銷是因為“讀者盲 從”和“幻想克隆哈佛女孩”。有趣的是,各種渠道的讀者反饋卻與這種說法相反。
事實上,不論是匿名的網上留言、署名或匿名的讀者來信,還是公開的報刊討論,或麵 對麵的交流,讀者都表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取所需”的特點。有人出於社會責任 感,善意地提醒讀者“不要盲從或幻想克隆”,我們非常贊同。但若僅憑個別現象就斷言“ 暢銷=讀者盲從或幻想克隆”,則有違“崇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由於我們了解《哈》書讀者反饋的渠道和數量比旁人多,有義務提供真實情況,讓“讀 者反饋”這張“拚圖”更為客觀、完整。
網絡書評,見仁見智
網絡渠道的讀者反饋,一向以無所顧忌為特點,可以視為讀者最真實的心聲。
讀者發帖最多討論時間最長的網站,是專營電子版圖書的“博庫”。自從2000年9月“ 博庫”推出《哈佛女孩劉亦婷》電子版,點擊數與下載數一直名列前茅,至2002年夏天“博 庫”停業前,一直有新讀者在“眉批”和“書評”裏各抒己見。從這裏和其他網站的自發性 討論來看,讀者既不盲從我們,也不盲從別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是獨 特的生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環境,別人的成長經歷和培養方法,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 也不可能複製。有人擔心“全民都以一個人為範本,來製造天才”,顯然是低估了中國人的 智商。
讀者在網上對《哈佛女孩劉亦婷》暢所欲言,其中有深刻的理解,也有明顯的誤解(希 望這本回答讀者提問的書能夠消除這些誤解)。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讚揚≠理解,批評≠誤 解。比如說,把劉亦婷稱之為“天才”的讚揚,恰好是對早期教育理論的極大誤解。又比如 ,有位讀者在“博庫”的書評欄中寫道:“家有小兒,六歲——剛上學,正發愁,怎麽樣去 培養頑皮小傢夥的學習興趣。書中的方式似乎不太適合家中頑童。”這種批評就與誤解無關 。因為這個6歲男孩和6歲時的婷兒基礎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引導方法。
總的說來,網絡渠道的讀者反饋,理解遠遠超過誤解。如果您願意分享這種被人讀懂的 幸福,不妨看看這封由誤解到理解的讀者來信(電子郵件):
主題:about the book(關於這本書)
日期:wed,15 nov 2000 15:23:12+0800
……早前在網絡的論壇上有人推薦此書,當時還看到反麵的意見,說讀哈佛有什麽了不 起。是啊,我也不贊同把考取什麽學校作為孩子的人生目標。不過,為著三歲的女兒,我還 是買了一本,借鑑一下也好啊。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激動,有些話似乎不吐不快。
第一,哈佛隻不過是這本書的賣點吧,你們對孩子的培養實在是個係統工程,哈佛隻不 過是這個工程的成果之一。看看婷婷訪問美國前的麵試,就知道成績好、會讀書的孩子多得 是,而她的勝出是良好的綜合素質決定的。現在,隨著西方育兒理論的普及和年輕父母素質 的提高,你們在書中提出的許多觀點都被許多父母認同(至少是理論上)。可你們早在80年 代就開始用先進科學的方法教養孩子,真的讓人佩服。
第二,我更加佩服的是作為父母的你們,能夠將做人的道理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傳授給孩 子。隻有真正做過父母的才知道這需要多少智慧、遠見、愛心和耐心!而且,在這樣一個物 欲橫流的年代,你們沒有教孩子做一個自私的人、狹隘的人、重物慾的人,也沒有教孩子做 一個驕蠻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和欣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你們教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交益友的方法 ,這些方法本身和你們將其傳授給孩子的方法,對我殊有啟發。說句不誇張的話,你們的這 本書對提高千千萬萬的父母的素質做了貢獻,作為受益者之一,在此向你們表示感謝!
第三,婷婷真的是個可愛的孩子,我很喜歡她!祝她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負父母和 社會的厚望。
另外,讓有閱讀能力的中小學生自己看看本書的這一章,也是家庭性教育的一種方式。
——希望更多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性教育。
——希望更多的中國兒童擁有完善的人格,幸福的人生。
讀者的理解,令我們感動
在結束全書之前,還有一些心裏話想跟讀者聊一聊。一是各種渠道的讀者反饋,二是西 方主流媒體對中國本土原創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的關注和報導,旁觀者的看法,您也 許有興趣聽一聽。
讀者的理解,令我們感動
2001年秋冬,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哈佛女孩劉亦婷》罕見的暢銷是因為“讀者盲 從”和“幻想克隆哈佛女孩”。有趣的是,各種渠道的讀者反饋卻與這種說法相反。
事實上,不論是匿名的網上留言、署名或匿名的讀者來信,還是公開的報刊討論,或麵 對麵的交流,讀者都表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取所需”的特點。有人出於社會責任 感,善意地提醒讀者“不要盲從或幻想克隆”,我們非常贊同。但若僅憑個別現象就斷言“ 暢銷=讀者盲從或幻想克隆”,則有違“崇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由於我們了解《哈》書讀者反饋的渠道和數量比旁人多,有義務提供真實情況,讓“讀 者反饋”這張“拚圖”更為客觀、完整。
網絡書評,見仁見智
網絡渠道的讀者反饋,一向以無所顧忌為特點,可以視為讀者最真實的心聲。
讀者發帖最多討論時間最長的網站,是專營電子版圖書的“博庫”。自從2000年9月“ 博庫”推出《哈佛女孩劉亦婷》電子版,點擊數與下載數一直名列前茅,至2002年夏天“博 庫”停業前,一直有新讀者在“眉批”和“書評”裏各抒己見。從這裏和其他網站的自發性 討論來看,讀者既不盲從我們,也不盲從別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是獨 特的生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環境,別人的成長經歷和培養方法,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 也不可能複製。有人擔心“全民都以一個人為範本,來製造天才”,顯然是低估了中國人的 智商。
讀者在網上對《哈佛女孩劉亦婷》暢所欲言,其中有深刻的理解,也有明顯的誤解(希 望這本回答讀者提問的書能夠消除這些誤解)。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讚揚≠理解,批評≠誤 解。比如說,把劉亦婷稱之為“天才”的讚揚,恰好是對早期教育理論的極大誤解。又比如 ,有位讀者在“博庫”的書評欄中寫道:“家有小兒,六歲——剛上學,正發愁,怎麽樣去 培養頑皮小傢夥的學習興趣。書中的方式似乎不太適合家中頑童。”這種批評就與誤解無關 。因為這個6歲男孩和6歲時的婷兒基礎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引導方法。
總的說來,網絡渠道的讀者反饋,理解遠遠超過誤解。如果您願意分享這種被人讀懂的 幸福,不妨看看這封由誤解到理解的讀者來信(電子郵件):
主題:about the book(關於這本書)
日期:wed,15 nov 2000 15:23:12+0800
……早前在網絡的論壇上有人推薦此書,當時還看到反麵的意見,說讀哈佛有什麽了不 起。是啊,我也不贊同把考取什麽學校作為孩子的人生目標。不過,為著三歲的女兒,我還 是買了一本,借鑑一下也好啊。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激動,有些話似乎不吐不快。
第一,哈佛隻不過是這本書的賣點吧,你們對孩子的培養實在是個係統工程,哈佛隻不 過是這個工程的成果之一。看看婷婷訪問美國前的麵試,就知道成績好、會讀書的孩子多得 是,而她的勝出是良好的綜合素質決定的。現在,隨著西方育兒理論的普及和年輕父母素質 的提高,你們在書中提出的許多觀點都被許多父母認同(至少是理論上)。可你們早在80年 代就開始用先進科學的方法教養孩子,真的讓人佩服。
第二,我更加佩服的是作為父母的你們,能夠將做人的道理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傳授給孩 子。隻有真正做過父母的才知道這需要多少智慧、遠見、愛心和耐心!而且,在這樣一個物 欲橫流的年代,你們沒有教孩子做一個自私的人、狹隘的人、重物慾的人,也沒有教孩子做 一個驕蠻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和欣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你們教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交益友的方法 ,這些方法本身和你們將其傳授給孩子的方法,對我殊有啟發。說句不誇張的話,你們的這 本書對提高千千萬萬的父母的素質做了貢獻,作為受益者之一,在此向你們表示感謝!
第三,婷婷真的是個可愛的孩子,我很喜歡她!祝她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負父母和 社會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