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作者:欣武/劉衛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此要特別感謝北京的各大媒體,在他們的支持下,我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宣傳計劃。 英文版的《中國日報》在頭版配圖刊發了對大會的報導,這張報紙成了不少代表從北京帶回 國的紀念品。
2001年,我們在新加坡成功地舉辦了第10屆年會。新加坡方麵把這次盛會視為“國家的 榮耀”。新加坡總統納丹在閉幕式上做了十分感人的講話,他回憶起戰火紛飛的青春年代, 並高度讚揚了hpair推動亞洲發展和世界和平的努力。東協領導人與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和亞 洲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傅高義(ezra f. vogel)教授,也是我們的嘉賓和講演人。
傅高義教授是美國政府的日本問題及中國問題顧問,也是hpair的教授顧問組首席顧問 。他熟悉和喜歡中國文化,並精心選擇了極為中國化的姓名譯音“傅高義”。傅高義教授的 很多著作(如《日本的成功和美國的回應》《與中國共存:20世紀的美中關係》等),在世 界上很有影響。他一向主張美國應把中國當作合作夥伴,江澤民主席1997年訪問哈佛並發表 講演,也是傅高義教授聯繫和組織的。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術權威十分幽默詼諧、和藹可親。 後來我擔任hpair主席時,經常去向他請教,他總是樂意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聽取我們這些學 生娃的匯報,並提出極有價值的建議。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到新加坡開會的學生代表中有5位來自北大、人大、復旦和廈大的 佼佼者。作為第10屆年會召集學生代表的負責人,我感到特別高興。
夥伴們推舉我當主席
大三開學後,我原計劃換一項不太花時間的課外活動,比如說,申請一筆經費,在哈佛 辦一係列小型的當代中國圖片展……但夥伴們推舉我擔任第11屆年會的主席,給了我改革hp air籌備工作的寶貴機會,結果,我在大三這一年反而為hpair投入了更多的時間,來完善老 製度和推進新計劃。
我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麵——1提高效率。通過把籌備工作係統化、製度化,縮短
新成員的摸索過程,減少低效勞動,使各部門的工作更有計劃性和整體感。2改善服務。通 過增加網站功能,使交納報名費的支付方式更多樣,更便利,同時拉開不同報名時間的交費 檔次,化解臨近截止日的報名高峰,讓報名者盡早得到答覆。3理順關係。通過把年會舉辦 地大學與我們的關係由“協辦”提升為“聯辦”,明確劃分雙方的責任和權利,以便減少摩 擦,提高效率,增進友誼。4優化資源。通過加強組委會成員與教授顧問組的聯繫、約見其 他國際學生社團的主席、召開專題茶話會等等,擴大hpair在校園內的影響,以便更廣泛地 利用校方潛在的資源,減少對組委會成員個人資源的依賴性——我的想法是,每年換屆選舉 時,都有人因為換項目或大四要忙於寫畢業論文或應聘工作而退出hpair,隻有校方資源的 穩定性最高,可供一屆又一屆的後繼者長期使用。
在我和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hpair的改革進行得十分順利。傅高義教授、威廉·柯爾 比教授(william kirby,當時是哈佛曆史係主任及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現為哈佛學院院長 ,是哈佛曆史上第一位會說中文的院長,中文名“柯偉林”)和另外六位哈佛教授欣然接受 了我們的邀請,組成了新的hpair教授顧問組。2002年3月5日,傅高義教授、柯偉林教授和 助理教授e.c.chow(教中國文學文化課)出席了我們舉辦的專題茶話會——“全球化對亞洲 文化的影響”。哈佛最有名的學生報紙《哈佛紅》隨即報導了教授們和70餘名哈佛同學的熱 烈討論。此後,在籌備期邀請名教授參與專題茶話會,也成了hpair在校內擴大宣傳的“保 留節目”。
2002年8月15日,第11屆hpair年會在澳大利亞的雪梨隆重開幕,這意味著年會的舉辦地 首次由亞洲擴展到了環太平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從傳統與轉變的角度透視亞洲”,澳大 利亞總督彼得·霍林沃思如約出席了閉幕式,並發表講演,大會開得非常成功。
本屆年會的申請者有800多位,他們都提交了自己的論文。我們從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 地區優中選優,邀請了350名學生參加大會。遺憾的是,由於暑假回國後申請赴澳簽證遇阻 ,我這個主席沒能親自到雪梨參加這次盛會。放假前,因為我的護照有效期不夠了,無法在 美國提前辦理赴澳簽證。回成都換了護照後,做夢也想不到:根據中澳兩國的協定,澳大利 亞使領館隻給北京、上海、廣州的本市居民發放旅遊簽證!我是成都簽發的護照,不在允許 去澳旅遊的範圍之內。盡管暑假裏我多次與澳大利亞駐香港領事館交涉(當時我在一家跨國 投資銀行的香港分部實習);盡管聯辦方的負責人通過澳大利亞外交部幫我說了話,但簽證 官仍然堅持不能違反中澳兩國的協定。唉,被拒簽的滋味,好鬱悶!
所幸的是,hpair前期工作完成得很好,後期的運作計劃也製定得很具體,隻要有人不 辭辛苦地負責各方聯絡,並機動靈活地隨時處理偶發情況,就能按部就班地推進。我們的ce o是一位非常能幹的印度裔同學,當我在香港上班、簽證兩頭忙的時候,他和兩位“打前站 ”的女同學及澳方負責人在雪梨全力推進會前的準備工作,使我在簽證遇阻期間不至於急得 發瘋……一個好團隊就是這樣,精於協作,善於應變,我為歷屆hpair的好夥伴們深感自豪 !
2001年,我們在新加坡成功地舉辦了第10屆年會。新加坡方麵把這次盛會視為“國家的 榮耀”。新加坡總統納丹在閉幕式上做了十分感人的講話,他回憶起戰火紛飛的青春年代, 並高度讚揚了hpair推動亞洲發展和世界和平的努力。東協領導人與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和亞 洲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傅高義(ezra f. vogel)教授,也是我們的嘉賓和講演人。
傅高義教授是美國政府的日本問題及中國問題顧問,也是hpair的教授顧問組首席顧問 。他熟悉和喜歡中國文化,並精心選擇了極為中國化的姓名譯音“傅高義”。傅高義教授的 很多著作(如《日本的成功和美國的回應》《與中國共存:20世紀的美中關係》等),在世 界上很有影響。他一向主張美國應把中國當作合作夥伴,江澤民主席1997年訪問哈佛並發表 講演,也是傅高義教授聯繫和組織的。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術權威十分幽默詼諧、和藹可親。 後來我擔任hpair主席時,經常去向他請教,他總是樂意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聽取我們這些學 生娃的匯報,並提出極有價值的建議。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到新加坡開會的學生代表中有5位來自北大、人大、復旦和廈大的 佼佼者。作為第10屆年會召集學生代表的負責人,我感到特別高興。
夥伴們推舉我當主席
大三開學後,我原計劃換一項不太花時間的課外活動,比如說,申請一筆經費,在哈佛 辦一係列小型的當代中國圖片展……但夥伴們推舉我擔任第11屆年會的主席,給了我改革hp air籌備工作的寶貴機會,結果,我在大三這一年反而為hpair投入了更多的時間,來完善老 製度和推進新計劃。
我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麵——1提高效率。通過把籌備工作係統化、製度化,縮短
新成員的摸索過程,減少低效勞動,使各部門的工作更有計劃性和整體感。2改善服務。通 過增加網站功能,使交納報名費的支付方式更多樣,更便利,同時拉開不同報名時間的交費 檔次,化解臨近截止日的報名高峰,讓報名者盡早得到答覆。3理順關係。通過把年會舉辦 地大學與我們的關係由“協辦”提升為“聯辦”,明確劃分雙方的責任和權利,以便減少摩 擦,提高效率,增進友誼。4優化資源。通過加強組委會成員與教授顧問組的聯繫、約見其 他國際學生社團的主席、召開專題茶話會等等,擴大hpair在校園內的影響,以便更廣泛地 利用校方潛在的資源,減少對組委會成員個人資源的依賴性——我的想法是,每年換屆選舉 時,都有人因為換項目或大四要忙於寫畢業論文或應聘工作而退出hpair,隻有校方資源的 穩定性最高,可供一屆又一屆的後繼者長期使用。
在我和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hpair的改革進行得十分順利。傅高義教授、威廉·柯爾 比教授(william kirby,當時是哈佛曆史係主任及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現為哈佛學院院長 ,是哈佛曆史上第一位會說中文的院長,中文名“柯偉林”)和另外六位哈佛教授欣然接受 了我們的邀請,組成了新的hpair教授顧問組。2002年3月5日,傅高義教授、柯偉林教授和 助理教授e.c.chow(教中國文學文化課)出席了我們舉辦的專題茶話會——“全球化對亞洲 文化的影響”。哈佛最有名的學生報紙《哈佛紅》隨即報導了教授們和70餘名哈佛同學的熱 烈討論。此後,在籌備期邀請名教授參與專題茶話會,也成了hpair在校內擴大宣傳的“保 留節目”。
2002年8月15日,第11屆hpair年會在澳大利亞的雪梨隆重開幕,這意味著年會的舉辦地 首次由亞洲擴展到了環太平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從傳統與轉變的角度透視亞洲”,澳大 利亞總督彼得·霍林沃思如約出席了閉幕式,並發表講演,大會開得非常成功。
本屆年會的申請者有800多位,他們都提交了自己的論文。我們從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 地區優中選優,邀請了350名學生參加大會。遺憾的是,由於暑假回國後申請赴澳簽證遇阻 ,我這個主席沒能親自到雪梨參加這次盛會。放假前,因為我的護照有效期不夠了,無法在 美國提前辦理赴澳簽證。回成都換了護照後,做夢也想不到:根據中澳兩國的協定,澳大利 亞使領館隻給北京、上海、廣州的本市居民發放旅遊簽證!我是成都簽發的護照,不在允許 去澳旅遊的範圍之內。盡管暑假裏我多次與澳大利亞駐香港領事館交涉(當時我在一家跨國 投資銀行的香港分部實習);盡管聯辦方的負責人通過澳大利亞外交部幫我說了話,但簽證 官仍然堅持不能違反中澳兩國的協定。唉,被拒簽的滋味,好鬱悶!
所幸的是,hpair前期工作完成得很好,後期的運作計劃也製定得很具體,隻要有人不 辭辛苦地負責各方聯絡,並機動靈活地隨時處理偶發情況,就能按部就班地推進。我們的ce o是一位非常能幹的印度裔同學,當我在香港上班、簽證兩頭忙的時候,他和兩位“打前站 ”的女同學及澳方負責人在雪梨全力推進會前的準備工作,使我在簽證遇阻期間不至於急得 發瘋……一個好團隊就是這樣,精於協作,善於應變,我為歷屆hpair的好夥伴們深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