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文字和真理
“大慧啊!他們這些愚癡的人,卻說:真義就在言語中,真義和言論是沒有兩樣的。為什麽呢?他們認為真義本身是空無所有,除了言論以外,更沒有別的真義存在。所以說:真理便在言論之中。這些都是被惡智所燒灼的見解,根本就不知道言語自性,也不知道言語是生滅的,真義是不生不滅的。總之,一切言語,都囿於文字,而真義卻不然,因為真義是離於有無,在無可感受之處,也無有本身可得。所以如來說法,不會囿於文字的範圍裏,因為文字的若有若無,是根本不可得的。因此唯有不囿於文字言語中,才知如來的本來麵目。如果有人說:如來也仍然在文字中,那便是實說了。因為真正的佛法,是離文字相的。大慧啊!所以我等諸佛菩薩,是不說一字,不答一字。什麽道理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是離文字相的。並非不願作利益眾生的真義的說法,隻是唯恐言說反而增加了眾生的妄想。但是如果不說一切法呢?那教法就要被破壞了。教法一壞,也就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等等了。如果連這些都沒有,又有誰在說法,又為了誰說法呢?所以大乘菩薩們,切莫執著於言語相,隻是方便隨宜,廣說一切經法,因為眾生的煩惱和希望不一,所以我和諸佛,為種種見解不同的眾生而說一切法,無非是為了使他們遠離妄心意識,而不是為了要使他們內證聖智才成立諸法的。
“大慧啊!如果能夠了知一切法本無所有,證得唯有自心現量,而離於空有等的二邊妄想,才是大乘菩薩道的依於真義,而不依於文字的道理。如果一般人,但依文字相,隻執著於文字言語,那便是自壞了第一義,也就不能覺他了。這樣,便將墮在惡見相續之中,便以此為眾生說法,他當然就不善於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以及不知文字章句的真義所指了。如果是善於了知—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乃至通達文字章句的徹底的理性和真義,他就能夠以真正的無相樂而自娛,就可以在平等性的大乘之中,成就一切眾生了。大慧啊!能夠攝受大乘之道,他便能夠攝受諸佛菩薩和聲聞緣覺,如此,就能夠接受一切眾生和攝受正法。唯有攝受正法,才能使佛種不斷,然後才能知道殊勝的入處。因此大乘菩薩,常化生不息,繼續建立大乘的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通達眾生一切形狀種類的各種希望和煩惱情形,而作如實的說法。所謂如實,便是不異,沒有過去未來來去動靜之相,一切虛妄就此永息,才名為如實。所以人們不要隨著言語文字,便鑽進在文字語言的執著裏去。因為如來的真實境界,是離文字相的。大慧啊!猶如愚夫們,別人以指指物給他們看,他們卻不去觀物、卻瞪視指頭以為就是所指之物,這樣便永遠也不能得到真義了。同樣的,一般人們,也那是執著言語文字相,猶如指為物,執著不舍,所以終不能得到離言說所指的第一實義了。又譬如嬰兒,應該要吃滋養的熟食,不應該亂吃生冷,否則,消化不良,就會生病。須知做成熟食,是有其程序和方法的,同理,不生不滅之法,如果沒有方便法門去修證它,就會執著不生不滅的文字相。所以應當好好修習方便法門,切莫隻隨著文字言說而流轉,猶如愚人但視指端,不知所指之物了。大慧啊!所以你們對於如來真實之義,應當以方便法門去修證。真實義是微妙寂靜的,是涅槃之因。言語文字,隻是妄想的組合。而妄想,隻是累積生死的根本。至於真實義,又是從多聞博知才能得到的。所謂多聞博知,便是說:善於通達真義,而不是善於言語文字。所謂善於通達真義,便是說:不隨一切外道的經論在轉,不但自身不隨,同時也不教他人隨轉,這才配稱為是多聞的大德。所以要求真義者,就應當親近多聞的大德。相反的,那些與此理相違背,隻執著言語文字相的,卻應當遠離。”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異同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您所顯示的不生不滅,並無奇特之處,為什麽呢?一切外道所說的因,是不生不滅的。您也說虛空並非是隨著數量和因緣等而滅的,您乃至說涅槃境界是不生不滅的。外道們說:依著許多因緣而生世間,您包說:由無明、愛、業、妄想等因緣,而生世間。外道們說:依外物和因緣,而生諸法,您也是如此說的,所以您和外道的理論是沒有什麽差別的。外道們說:因為微塵,或勝妙的自在天主,和大梵天主等,才是眾生的主宰。共有九種事物,(即為一、時。二、方。三、虛空。四、微塵。五、四大種。六、大梵天。七、勝妙天。八、大自在天。九、眾生主的神我。)都是不生不滅的。您也說一切諸法,是不生不滅的,有無都不可得。外道們說:四大——地、水、火、風是不壞的,它的自性也是不生不滅,四大便是永恆的,甚至周流於六道之中,仍然不會舍離自性。您所說的,也是如此。因此我說您所講的並無特別之處。惟願您為我們說明沸法和外道差別之處,和優於外道的地方,究竟在哪裏?假使並無差別,那麽,一切外道,也都是佛,因為他們也說不生不滅啊!可是您又說:一個世界之中,同時有很多的佛存在,那是錯誤的。假定一切外道,也和佛所說相同,那也就是在這一個世界中,有很多的佛並存,於是內外之道,也就根本沒有差別了。”
佛說:“大慧啊!我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同幹外道的不生不滅。為什麽呢?他們是說另有一性能,它是人們的自性,隻有它才得到不生不變相的。我卻並不如此地墮在有或無的範圍。我說的,是超有無,離生滅,非有性,也非無性。譬如種種幻夢的境界一樣,所以不是無性。所謂無性便是說:像一切色相,並無真正的自性形狀可得,隻是有可見和不可見,有可把捉和不可把捉而已。因此我說:一切法是無自性的,但也不是絕對的沒有,隻是自心現量所生。那麽妄想分別不生,就安隱快樂,世累永息了。可是一般愚癡的凡夫們,隻是用妄想做事,並非是至賢境界。
一切法無自性但覺自心現量
大慧啊!迷心逐物,沉湎於不實的妄想之中,猶如海市蜃樓和幻夢中的人物,看來也有種種眾生,和商賈的出入,但那也隻是在迷惑中的人,才認為其中確有真實世界的存在。愚癡凡夫們,自認為妄想分別,是真有出入的。但在根本上,卻非真實,隻是自心妄想所生而已。所以他們惑於自性,會產生不生不滅的謬解,實際上,就根本沒有無為或有為的存在,也猶如幻夢中的人物,根本就沒有若生若滅的;因為自性本來就非性,本來就了無所有。一切法也同樣如此,離於生滅,隻因愚癡凡夫,執著妄想,所以不知真如實際,便生起生滅的妄想,並非是聖賢境界。所謂不知真如實際,就是他們認為有一自性,這個自性,也就是由於妄想分別,推測而得的。所以他們所說的自性,也等於妄想無異了。如果認為這個自性,是異於妄想的,那便是執著一切萬法,的確是另有一自性,而不見自心的畢竟寂靜了。如果不能證見自心畢竟寂靜,就始終擺脫不了妄想分別。大慧啊!所以見到無相寂靜的,才名為真正見到殊勝之境。所以勝義的境界,不是有相可見的,如果是有相,就是有生滅之因,那就不是勝義了。所謂無相,便是妄想不生、不起、不滅,也就是我說的涅槃。所謂涅槃,便如真實勝義之見,是舍離妄想心,和心所生的無量數現象,由此再進而至於如來的自覺聖智,這才是我說的涅槃。”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語說:
“大慧啊!他們這些愚癡的人,卻說:真義就在言語中,真義和言論是沒有兩樣的。為什麽呢?他們認為真義本身是空無所有,除了言論以外,更沒有別的真義存在。所以說:真理便在言論之中。這些都是被惡智所燒灼的見解,根本就不知道言語自性,也不知道言語是生滅的,真義是不生不滅的。總之,一切言語,都囿於文字,而真義卻不然,因為真義是離於有無,在無可感受之處,也無有本身可得。所以如來說法,不會囿於文字的範圍裏,因為文字的若有若無,是根本不可得的。因此唯有不囿於文字言語中,才知如來的本來麵目。如果有人說:如來也仍然在文字中,那便是實說了。因為真正的佛法,是離文字相的。大慧啊!所以我等諸佛菩薩,是不說一字,不答一字。什麽道理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是離文字相的。並非不願作利益眾生的真義的說法,隻是唯恐言說反而增加了眾生的妄想。但是如果不說一切法呢?那教法就要被破壞了。教法一壞,也就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等等了。如果連這些都沒有,又有誰在說法,又為了誰說法呢?所以大乘菩薩們,切莫執著於言語相,隻是方便隨宜,廣說一切經法,因為眾生的煩惱和希望不一,所以我和諸佛,為種種見解不同的眾生而說一切法,無非是為了使他們遠離妄心意識,而不是為了要使他們內證聖智才成立諸法的。
“大慧啊!如果能夠了知一切法本無所有,證得唯有自心現量,而離於空有等的二邊妄想,才是大乘菩薩道的依於真義,而不依於文字的道理。如果一般人,但依文字相,隻執著於文字言語,那便是自壞了第一義,也就不能覺他了。這樣,便將墮在惡見相續之中,便以此為眾生說法,他當然就不善於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以及不知文字章句的真義所指了。如果是善於了知—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乃至通達文字章句的徹底的理性和真義,他就能夠以真正的無相樂而自娛,就可以在平等性的大乘之中,成就一切眾生了。大慧啊!能夠攝受大乘之道,他便能夠攝受諸佛菩薩和聲聞緣覺,如此,就能夠接受一切眾生和攝受正法。唯有攝受正法,才能使佛種不斷,然後才能知道殊勝的入處。因此大乘菩薩,常化生不息,繼續建立大乘的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通達眾生一切形狀種類的各種希望和煩惱情形,而作如實的說法。所謂如實,便是不異,沒有過去未來來去動靜之相,一切虛妄就此永息,才名為如實。所以人們不要隨著言語文字,便鑽進在文字語言的執著裏去。因為如來的真實境界,是離文字相的。大慧啊!猶如愚夫們,別人以指指物給他們看,他們卻不去觀物、卻瞪視指頭以為就是所指之物,這樣便永遠也不能得到真義了。同樣的,一般人們,也那是執著言語文字相,猶如指為物,執著不舍,所以終不能得到離言說所指的第一實義了。又譬如嬰兒,應該要吃滋養的熟食,不應該亂吃生冷,否則,消化不良,就會生病。須知做成熟食,是有其程序和方法的,同理,不生不滅之法,如果沒有方便法門去修證它,就會執著不生不滅的文字相。所以應當好好修習方便法門,切莫隻隨著文字言說而流轉,猶如愚人但視指端,不知所指之物了。大慧啊!所以你們對於如來真實之義,應當以方便法門去修證。真實義是微妙寂靜的,是涅槃之因。言語文字,隻是妄想的組合。而妄想,隻是累積生死的根本。至於真實義,又是從多聞博知才能得到的。所謂多聞博知,便是說:善於通達真義,而不是善於言語文字。所謂善於通達真義,便是說:不隨一切外道的經論在轉,不但自身不隨,同時也不教他人隨轉,這才配稱為是多聞的大德。所以要求真義者,就應當親近多聞的大德。相反的,那些與此理相違背,隻執著言語文字相的,卻應當遠離。”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異同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您所顯示的不生不滅,並無奇特之處,為什麽呢?一切外道所說的因,是不生不滅的。您也說虛空並非是隨著數量和因緣等而滅的,您乃至說涅槃境界是不生不滅的。外道們說:依著許多因緣而生世間,您包說:由無明、愛、業、妄想等因緣,而生世間。外道們說:依外物和因緣,而生諸法,您也是如此說的,所以您和外道的理論是沒有什麽差別的。外道們說:因為微塵,或勝妙的自在天主,和大梵天主等,才是眾生的主宰。共有九種事物,(即為一、時。二、方。三、虛空。四、微塵。五、四大種。六、大梵天。七、勝妙天。八、大自在天。九、眾生主的神我。)都是不生不滅的。您也說一切諸法,是不生不滅的,有無都不可得。外道們說:四大——地、水、火、風是不壞的,它的自性也是不生不滅,四大便是永恆的,甚至周流於六道之中,仍然不會舍離自性。您所說的,也是如此。因此我說您所講的並無特別之處。惟願您為我們說明沸法和外道差別之處,和優於外道的地方,究竟在哪裏?假使並無差別,那麽,一切外道,也都是佛,因為他們也說不生不滅啊!可是您又說:一個世界之中,同時有很多的佛存在,那是錯誤的。假定一切外道,也和佛所說相同,那也就是在這一個世界中,有很多的佛並存,於是內外之道,也就根本沒有差別了。”
佛說:“大慧啊!我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同幹外道的不生不滅。為什麽呢?他們是說另有一性能,它是人們的自性,隻有它才得到不生不變相的。我卻並不如此地墮在有或無的範圍。我說的,是超有無,離生滅,非有性,也非無性。譬如種種幻夢的境界一樣,所以不是無性。所謂無性便是說:像一切色相,並無真正的自性形狀可得,隻是有可見和不可見,有可把捉和不可把捉而已。因此我說:一切法是無自性的,但也不是絕對的沒有,隻是自心現量所生。那麽妄想分別不生,就安隱快樂,世累永息了。可是一般愚癡的凡夫們,隻是用妄想做事,並非是至賢境界。
一切法無自性但覺自心現量
大慧啊!迷心逐物,沉湎於不實的妄想之中,猶如海市蜃樓和幻夢中的人物,看來也有種種眾生,和商賈的出入,但那也隻是在迷惑中的人,才認為其中確有真實世界的存在。愚癡凡夫們,自認為妄想分別,是真有出入的。但在根本上,卻非真實,隻是自心妄想所生而已。所以他們惑於自性,會產生不生不滅的謬解,實際上,就根本沒有無為或有為的存在,也猶如幻夢中的人物,根本就沒有若生若滅的;因為自性本來就非性,本來就了無所有。一切法也同樣如此,離於生滅,隻因愚癡凡夫,執著妄想,所以不知真如實際,便生起生滅的妄想,並非是聖賢境界。所謂不知真如實際,就是他們認為有一自性,這個自性,也就是由於妄想分別,推測而得的。所以他們所說的自性,也等於妄想無異了。如果認為這個自性,是異於妄想的,那便是執著一切萬法,的確是另有一自性,而不見自心的畢竟寂靜了。如果不能證見自心畢竟寂靜,就始終擺脫不了妄想分別。大慧啊!所以見到無相寂靜的,才名為真正見到殊勝之境。所以勝義的境界,不是有相可見的,如果是有相,就是有生滅之因,那就不是勝義了。所謂無相,便是妄想不生、不起、不滅,也就是我說的涅槃。所謂涅槃,便如真實勝義之見,是舍離妄想心,和心所生的無量數現象,由此再進而至於如來的自覺聖智,這才是我說的涅槃。”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