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於一切法,無所有,覺自心現量,離二妄想。諸菩薩摩訶薩依於義,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壞第一義。亦不能覺他。墮惡見相續,而為眾說。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達章句,具足性義,彼則能以正無相樂,而自娛樂。平等大乘,建立眾生。大慧,攝受大乘者,則攝受諸佛菩薩緣覺聲聞。攝受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者,則攝受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者,則攝受正法。攝受正法者,則佛種不斷。佛種不斷者,則能了知得殊勝入處。知得殊勝入處,菩薩摩訶薩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通達眾生形類、希望煩惱諸相,如實說法。如實者,不異。如實者,不來不去相,一切虛偽息,是名如實。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應攝受隨說計著。真實者,離文字故。大慧,如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觀指,不得實義。如是愚夫,隨言說指,攝受計著,至竟不舍。終不能得離言說指第一實義。大慧,譬如嬰兒,應食熟食,不應食生。若食生者,則令發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滅,不方便修,則為不善。是故應當善修方便,莫隨言說,如視指端。是故大慧,於真實義,當方便修。真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實義者,從多聞者得。大慧,多聞者,謂善於義,非善言說。善義者,不隨一切外道經論。身自不隨,亦不令他隨。是則名曰大德多聞。是故欲求義者,當親近多聞。所謂善義。與此相違,計著言說,應當遠離。


    爾時,大慧菩薩復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顯示不生不滅,無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因此緣,名差別耳。外物因緣亦如是。世尊與外道論,無有差別。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不可得。外道亦說四大不壞自性,不生不滅,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我言,無有奇特。惟願世尊,為說差別所以奇特,勝諸外道。若無差別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滅故。而世尊說,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一世界中應有多佛,無差別故。


    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雲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愚癡凡夫,妄想作事,非諸賢聖,不實妄想。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犍闥婆城及幻化人,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癡凡夫,起不生不滅惑,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如幻人生,其實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離於生滅。愚癡凡夫,墮不如實,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不如實者,不爾。如性自性妄想,亦不異。若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不見寂靜。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相見。相見者受生因,故不勝。大慧,無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滅除彼生論 建立不生義 我說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無性無所有 揵闥婆幻夢 有性者無因


    不生無自性 何因空當說 以離於和合 覺知性不現


    是故空不生 我說無自性 謂一一和合 性現而非有


    分析無和合 非如外道見 夢幻及垂髮 野馬揵闥婆


    世間種種事 無因而相現 折伏有因論 申暢無生義


    申暢無生者 法流永不斷 熾然無因論 恐怖諸外道


    爾時,大慧以偈問曰:


    雲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於何處和合 而作無因論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


    觀察有為法 非無因有因 彼生滅論者 所見從是滅


    爾時,大慧說偈問曰:


    雲何為無生 為是無性耶 為顧視諸緣 有法名無生


    名不應無義 惟為分別說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


    非無性無生 亦非顧諸緣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無義


    一切諸外道 聲聞及緣覺 七住非境界 是名無生相


    遠離諸因緣 亦離一切事 惟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離


    其身隨轉變 我說是無生 無外性無性 亦無心攝受


    斷除一切見 我說是無生 如是無自性 空等應分別


    非空故說空 無生故說空 因緣數和合 則有生有滅


    離諸因緣數 無別有生滅 舍離因緣數 更無有異性


    若言一異者 是外道妄想 有無性不生 非有亦非無


    除其數轉變 是悉不可得 但有諸俗數 展轉為鉤鏁


    離彼因緣鏁 生義不可得 生無性不起 離諸外道過


    但說緣鉤鎖 凡愚不能了 若離緣鉤鎖 別有生性者


    是則無因論 破壞鉤鎖義 如燈顯眾像 鉤鎖現若然


    是則離鉤鎖 別更有諸性 無性無有生 如虛空自性


    若離於鉤鎖 慧無所分別 復有餘無生 賢聖所得法


    彼生無生者 是則無生忍 若使諸世間 觀察鉤鎖者


    一切離鉤鎖 從是得三昧 癡愛諸業等 是則內鉤鎖


    鑽燧泥團輪 種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從因緣生


    彼非鉤鎖義 是則不成就 若生無自性 彼為誰鉤鎖


    展轉相生故 當知因緣義 堅濕暖動法 凡愚生妄想


    離數無異法 是則說無性 如醫療眾病 無有若幹論


    以病差別故 為設種種治 我為彼眾生 破壞諸煩惱


    知其根優劣 為彼說度門 非煩惱根異 而有種種法


    唯說一乘法 是則為大乘


    真理的究竟歸屬是什麽


    這時,大慧大土又問:“在您平常所說的經典中,指示不生不滅,便是如來的別名,這個意思是說:本來就沒有法性,叫作不生不滅,這樣便是如來的別名嗎?”佛回答說:“我所說的一切法不生不滅,是說有和無的情形都不存在。如果說是沒有,已落在無的誤解裏了。”大慧又問:“如果一切法是不生的話,就根本不能包括一切,如果在這個不生的字義中,是有法存在的話,那麽,就請您為我們說明吧。”佛回答說:“我說如來的境界,不是無性,也不是以不生不滅來包括一切法,也不待因緣的作用,才有不生不滅,更不是隨便定名,而沒有任何義理的。大慧啊!我是用這意生法身的如來名號。我所說的不生,卻不是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以及七地菩薩們,所能夠了知的。這種不生,便是如來的別名。譬如天王帝釋等等,以及世間各種物象,每一件事物,都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可是,卻不是因為有許多不同的名字,但有許多不同的自性存在。不過,也不能說,每一不同的名號中,就沒有特殊的意義。大慧啊!同樣的,我在這個世界上,有三阿僧祇(不盡知、無量數)的名號,在一般凡愚的見聞中,都可隨意地想像它,各自說出我的名字,但他們卻不了解那就是我的別名。例如:有些人知我名為如來,有的知我名為一切智,有的知我名為佛,有的知為救世者,有的知為自覺者;有的知為導師者,有的知為廣導者,有的知為一切導者,有的知為仙人者,有的知為梵者,有的知為毗紐者(注四十二),有的知為自在者,有的知為勝者,有的知為迦毗羅者(注四十三),有的知為真實邊者,有的知為月者,有的知為日者,有的知為主者,有的知為無生者,有的知為無滅者,有的知為空者,有的知為如如者,有的知為諦者,有的知為實際者,有的知為法性者,有的知為涅槃者,有的知為常者,有的知為平等者,有的知為不二者,有的知為無相者,有的知為解脫者,有的知為道者,有的知為意生者。大慧啊!如來有這種種無量的名號,都是不增不滅,遍於無際的空間和所有的世界上,大家都知道我,猶如水中明月,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可是他們這些凡夫,都因為墮在對待的二邊見解裏,都不能實在了知我。可是,卻都恭敬供養我,隻是不善於了解詞句和義理的真趣,不去分別這許多不同的名號,都是基於相通的至理而來,反而執著種種言說章句理論,於不生不滅中,而作無性之想。卻不知如來名號的不同,猶如綱之於網,不解自通,最後的真際,都是歸於無上的終極。無奈他們,偏要執著一切名字聲音,被言說文字所迷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伽大義今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楞伽大義今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