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說:離意識妄心以後,所謂如如、空、涅槃、法界,乃至意生身等,都是天然本具,本自現成,本自具足的,這就是我說唯心的現量。)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菩薩摩訶薩,當善語義。雲何為菩薩善語義?雲何為語?雲何為義?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雲何為語?謂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齒齗頰輔,因彼我言說,妄想習氣計著生,是名為語。大慧,雲何為義?謂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相,是名為義。大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義,獨一靜處,聞思修慧。緣自覺了,向涅槃城。習氣身轉變已,自覺境界。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義。複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訶薩,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不因語辯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複次大慧,不生不滅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緣言說義計著,墮建立,及誹謗見,異建立,異妄想,如幻種種妄想現。譬如種種幻,凡愚眾生作異妄想,非聖賢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彼言說妄想 建立於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墮泥犁中


    陰中無有我 陰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 亦復非無我


    一切悉有性 如凡愚妄想 若如彼所見 一切應見諦


    一切法無性 淨穢悉無有 不實如彼見 亦非無所有


    言語和語意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如佛所說,大乘菩薩,應當善於語義而說法。什麽叫作語義?怎樣是語?怎樣是義呢?”佛說:“所謂語:就是指聲音單字言語的組合,依咽、喉、唇、舌、齒、齗、頰等而發聲。這種言語的作用,是因為言語妄想習氣的執著而發生,就總名它為語。所謂義:就是離妄想的作用,和言說的語意,而是另有所指者就總名為義。大慧啊!大乘菩薩們,得聞如來所指示的語義,獨居靜處,深思冥想,內證它的義理,而得智慧解脫。得到了內證自覺以後,便全心趣向涅槃之域。由此使習氣逐漸轉變了以後,在自覺的境界裏,觀菩薩初地以及上升入諸地的中間勝義相,是名菩薩善解義相。其次,大慧啊!真正善於語義的菩薩們,他看語和義,或義與語,雖是兩個東西而所表示的卻是一個義理。如果言語和義理是不同的,那就不能因為聽到言語便能夠辨別它的意義了。事實上,人們都以從言語而了解它的義理。猶如燈能照色,燈雖然不就是色相,可是色相卻也因燈而被照見的啊!再其次,大慧啊!如來雖然說不生不滅、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等名言,如果人們隻知攀緣執著言說名相和它的語意,而不親自內證語義的究竟,那就等於墮在誹謗佛法的知見裏,就不合於如來建立名言的本意,等於是另一種不同的妄想而已。這也就是凡夫妄想的境界,隻是另外又生出種種佛的名言妄想罷了。譬如愚癡凡夫們,見到幻影而產生各種幻想,並自以為實有,這都不是聖賢的境界。”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彼言說妄想。建立於諸法。以彼建立故。死墮泥犁中。


    (這是說:一般凡夫們,執著世俗的各種言語妄想,而以為是不易的法則,隨他執著而輪轉生死,接受天堂和地獄的苦樂等果報。)


    陰中無有我。陰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復非無我。


    (這是說:身心五陰之中,就根本沒有真我。也就是說:五陰並不是我。可是也不像他們所想像的,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若如彼所見。一切應見諦。


    (這是說:一般的凡夫們,除了認為根本沒有我的存在以外,有些人卻妄想認為一切事物,都自有它的性能的,所以認為人我也有一個自性的存在。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一切事物和人們,也應該確實見到有一個真諦的自性了。)


    一切法無性。淨穢悉無有。不實如彼見。亦非無所有。


    (這是說:—切事物,從本以來,就無所謂另有—個自性的存在,淨和穢,生和滅等等,畢竟都是沒有實在的自性存在。諸法如幻而不實,都如水月鏡花似地顯現,但也不是斷見,認為它是根本無所有的。)


    複次大慧,智識相,今當說。若善分別智識相者,汝及諸菩薩,則能通達智識之相,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智。雲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雲何出世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希望計著。雲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離有無品。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得生。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複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複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複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知自共相,知不生不滅。複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複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複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採集業為識 不採集為智 觀察一切法 通達無所有


    逮得自在力 是則名為慧 縛境界為心 覺想生為智


    無所有及勝 慧則從是生 心意及與識 遠離思惟想


    得無思想法 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 如來清淨智


    生於善勝義 所行悉遠離 我有三種智 聖開發真實


    於彼想思惟 悉攝受諸性 二乘不相應 智離諸所有


    計著於自性 從諸聲聞生 超度諸心量 如來智清淨


    識與智的差別


    佛說:“我現在應當一說智與識的不同情形,你們了解智與識的不同現象後,就容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了。 大慧啊!


    智有三種,所謂: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智。什麽叫做世間智呢?就是一切外道和凡夫們,


    執著世間一切事理的有或無的知識。什麽叫作出世間智呢?就是一切聲聞、緣覺們,墮在自己或隨眾所希求出離塵世的執著裏。什麽叫作出世間上上智能呢?那就是諸佛菩薩們,觀世間和出世間,是幻現暫有的,見到萬法從本以來,就不生不滅,離有離無而入於如來果地。人無我和法無我,都本來是自性如如,不假修證的。


    大慧啊! 那生滅的就是識,不生不滅的就是智。其次,墮在有相可得,或無相可得的,以及墮在有無種種相和因中的便是識,超有元之相的便是智。再其次,增益習氣的便是識,


    不增益習氣的便是智。


    複次有三種智,那就是知生滅之智,知自相和共相之智,知不生不滅之智。複次,無掛礙相的便是智,種種境界有掛礙相的便是識。複次,根、塵、識三事和合而生的作用便是識,無事於心,自性無生的便是智,複次,有所得相的便是識,無所得相便是智。智是出於修行自覺內證之法,證入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所以譬喻如水個明月的境界。”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語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伽大義今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楞伽大義今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