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業為識。不採集為智。觀察一切法。通達無所有。


    (這是說:凡是吸收採集業力習氣的便是識。反之,不吸收採集業力習氣的便是智。 依著無所得的智境界, 來觀察一切萬法,徹底通達它的一無所有便是解脫境界。)


    逮得內在力。是則名為慧。縛境界為心。覺想生為智。


    無所有及勝。慧則從是生。


    (這是說:自覺內證智相,住於了無所得之境,漸漸得到自在無礙之力,就名為智慧之力。凡是為境界所縛的,便都是妄想心意識,而自覺內證妄想心的便是智。隻要常住了無所有的殊勝境界,由此就可以發生慧力。)


    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如來清淨智。生於善勝義。所行悉遠離。


    (這是說:有相或無相,空和有,出世和入世等境界,無非都是心意識的思想分別作用。無分別,離一切相,都無所住,才是真正的佛法,這是和一般聲聞沉空住寂的法門不同的。由此得到畢竟寂靜的無生法忍,成就如來的清淨智慧,生起善解的勝義,遠離一切煩惱的執著。)


    我有三種智。聖開發真實。於彼想思惟。悉攝受諸性。


    (這是說:如來具有上述的三種智,由此而得到聖自在的真果,不僅能夠普遍了解意識妄想的思惟現象,而且也完今了解世間和出世間的內外諸法之自性。)


    二乘不相應。智離諸所有。計著於自性。從諸聲聞生。


    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淨。


    (這是說:聲聞和緣覺二乘聖人們的智慧,是不能了解這個道理的。因為他們沉空住寂,離有入無,還是著相。避有著空,便執著空為自性,還都是聲聞的教法,沒有真實的證覺。如果超越二乘的心量,證如萬法唯心所現才是如來的清淨智慧。)


    複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雲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形處時轉變 四大種諸根 中陰漸次生 妄想非明智


    最勝於緣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間緣起 如揵闥婆城


    世間緣起的空見


    佛說:“其次,外道的學者們,有九種轉變的理論,他們根據這九種轉變的道理,作為生命轉變的空見。那就是所謂形處轉變(形體轉變)、相轉變(現象轉變)、因轉變(起因轉變)、成轉變(情況轉變)、見轉變(所見轉變)、性轉變(性質轉變)、緣分明轉變(所緣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作用轉變)、事轉變(事實轉變),這就是外道學者們九種轉變的見解。一切外道們,都由於這九種見解,或者說有,或者說無,用它來說明生命轉變的理論。什麽是形處轉變呢?就是說:他們根據形體的變異,譬如金子變作一切器皿和其他的東西,從表麵看來,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了。但是無論形象如何轉變,金子的自性還是一樣的;同理,宇宙無有的一切物理,雖然形變但自性仍然是不變的。可是有些外道學者們,產生上麵聽說的種種妄想,乃至以此妄見妄想而概括一切事物。其實,他們的見解和理論,似通而又不通的;因為都是由於妄想而生,徒有名言,並天實義。例如乳類一變而為酥油醐酪,米麥水果等物變為酒漿,隻因時節因緣成熟,它的變化是當然的。一切萬有形相性質的轉變,也是如此的。但是一般外道們,就在這種情形中發生妄想和妄見,卻不知道它的本來自性並沒有轉變。所以他們說有說無,都是向自心現量境外求法,所說酌一切性都非實性。大慧啊!這些都是由於愚癡凡夫們,自己妄想的薰習所生。其實,一切萬法,從本以來,自性就並無生滅,隻如人們在夢幻之中,生出色相形狀等不同的境界,醒了以後,卻是了無一物可得。”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中陰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這是說:世間一切萬有的形狀,是與空間、時間而和合轉變的,所以有物理上的四大——地、水、火、風,


    和生理心理上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的根塵出現,然後身心逐漸生起,中陰識身也逐漸形成。凡夫境界的形相、時空、因果,和識身習染等作用,隨時隨地都在轉變,但心意識本身,並未轉變。因為人們不知這個道理,而作種種說法,都是妄想所生,不是廓然了澈的明智之說。)


    最勝於緣起。非如彼直想。然世間緣起。如揵闥婆城。


    (這是說:佛為最殊勝的正覺者,他是說世間一切,都是因緣而生的,並非如一般人們執著妄想,誤以為真,因為因緣互起的世間,隻是如海市蜃樓,夢幻似地存在而已。)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若善分別一切法相續不相續相,我及諸菩薩善解一切相續巧方便,不墮如所說義計著相續。善於一切諸法,相續不相續相,及離言說文字妄想覺。遊行一切諸佛剎土,無量大眾。力自在通,總持之印。種種變化,光明照曜覺慧,善入十無盡句,無方便行。猶如日月、摩尼、四大。於一切地,離自妄想相見。見一切法如幻夢等。入佛地身。於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而引導之,悉令安住,一切諸法如幻夢等,離有無品,及生滅妄想,異言說義。其身轉勝。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無量一切諸法,如所說義,計著相續。所謂相計著相續,緣計著相續,性非性計著相續,生不生妄想計著相續,滅不滅妄想計著相續,乘非乘妄想計著相續,有為無為妄想計著相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自妄想無間妄想計著相續,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著相續。複次大慧,此及餘,凡愚眾生,自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有無相續相計著。複次大慧,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相。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複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所有。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有無一切性無相。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複次大慧,彼中無有若縛若解。餘墮不如實覺知,有縛有解。所以者何?謂於一切法有無有,無眾生可得故。複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續。謂貪恚癡、及愛未來、有喜愛俱。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彼相續者續五趣。大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相。複次大慧,三和合緣,作方便計著,識相續無間生。方便計著,則有相續。三和合緣識斷,見三解脫,一切相續不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伽大義今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楞伽大義今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