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貓》誕生於1970年,1991年引進我國後,這個憨態可掬,神通廣大的藍色精靈,很快得到的中國觀眾的喜愛。在機器貓身上所反應出來的日本動漫的變化,首先可以從它的名字說起,這個藍色的小貓誕生時的名字叫機器貓,後來又改為叮噹貓,現在它的新名字叫多啦a夢。


    多啦a夢的工作室,位於東京市澀穀附近的一個繁華地段。這是一座非常高的大樓,有三十多層,我們直達第二十八層,這裏是“藤子不二雄動畫公司”的一小部分,是公司的行政總部。一走進這裏,立刻感受到了無盡的快樂,無數個我們熟悉和喜愛的動漫形象撲麵而來,機器貓、野比、大熊……讓人太興奮了。今天在中國,從七八歲的幼兒到三四十歲的成年人,很多人會感到這些形象無比親切!向我們介紹多啦a夢工作室的,是藤子先生生前的經紀人依藤善章。他現在是藤子製片公司的董事。依藤善章帶我們來到了一個櫃子前。拉開櫃門,我們發現上麵密密麻麻貼滿了相片。依藤善章說,這些是這麽多年來多啦a夢創作者、工作人員的照片,還有給我們提供各種協助、幫助的一些人的照片,我把他們的照片放在這裏,就是想提示我們自己正是受這些人的協助和支撐我們才有今天。他說“白先生的照片我也會放在這裏。”


    從37年前多啦a夢的誕生到現在,多啦a夢先後經歷了由漫畫到動漫,再到電影的歷程。可以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啦a夢也在不斷地變化著。我問依藤善章先生,怎麽保持在形象不變的同時,永遠能有新的內容去吸引現在的孩子?依藤善章說:藤子先生畫了有45卷漫畫,以這個為基礎,選擇一些精華,然後也引進新時代的一些因素,將其擴大,形成明年的電影。例如,有的情節是以魔術為主題,有的以學習為主題,有的以教育為主題。


    正是有了這種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行的變化,多啦a夢始終受到人們的喜愛。現在的多啦a夢的創作者,是10個平均年齡3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已經接過了藤子先生的畫筆。藤子先生離開了,但他的多啦a夢卻一直和我們在一起。而根據藤子先生45卷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片,現在已經2000多集了。


    我們明白不變的東西是什麽,但是一定會有變的東西,因為隻有變的東西,它才可能持續37年,或者到100年,那變的東西是什麽?依藤善章說:確實是根據不同的時代,社會的變化,會採納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還有它的音樂、表現方式,例如說現在很多動漫公司都採用電腦編輯。


    經過多年積累,現在的多啦a夢的商業開發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係,漫畫公司、商業公司,各司其職,完成作品的創作、推廣、開發。


    3月10日,多啦a夢的新電影《魔界大冒險》舉行發布會。在這部多啦a夢最新的電影中,內容上不僅增加了現代流行的冒險因素,在推廣上更是下足了工夫。


    依藤善章說:“這樣的工作我們已經持續了26年多了,不同的公司負責不同領域的工作。關聯的製作商品的公司同時會考慮要生產商品去銷售,他們分別在自己的領域裏做自己的工作。”


    台上由真人裝扮的卡通人物和它們的配音演員依次登場,台下隨著台上的變化情緒逐漸被調動起來,而在組織者的安排下,觀眾都帶著統一的紅色方巾,最後更是用不同的方步組成的一個機器貓的圖案。這樣熱烈的場麵,發布會當然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阿童木、機器貓的創作發展之路也代表日本動慢產業發展之路,日本動漫創造產業奇蹟的一個最大的秘訣,也許就是那種創作者視漫畫為生命的態度,正是在這種態度的感召下,日本的漫畫才逐步走向了今天的繁榮。


    接著我們又應邀參加了第六屆東京國際動漫節,親身感受到了日本動漫產業的龐大和先進,在偌大的展廳裏,看到的幾乎都是日本人的公司和產品。在中國,動漫產業、文化產業剛起步,而在日本,動漫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型產業了。我們也看到了一兩家中國人辦的展台,其中有中國很有名的“杭州動漫節”的展台,與日本的各個展台相比,那種差距恐怕不能用“很大”這個詞兒的形容,隻能說一個是成年人,一個是嬰兒。我們尤其不喜歡杭州動漫節工作人員的態度,他們在展台牆上掛了一個中國的“皮影”模型,原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聯想,可他們卻反覆跟參觀者說:“這是日本動漫的爺爺”。讓外國人聽了一臉的茫然。這何必呢,那麽想當爺爺啊?當了爺爺想證明什麽?太沒勁了。


    感受動漫神話(4)


    晚上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孔公使設宴招待採訪組的全體同仁,喝了茅台、花雕、紅葡萄三種酒,暈。


    今天是《岩鬆看日本》的首日播出,我們準備了將近3個月的大型報導,今天開始與全國觀眾見麵了。因為採訪組還在東京採訪,國內播出的效果不得而知,倒是日本陪同我們的翻譯鄒大慶從&ldquotv大富”的節目中已經先睹為快,說很好看,特地來電話表示祝賀。


    現在回想起製作這個係列節目所麵對的種種壓力和艱辛,似乎已經過去了。


    細節決定品質(1)


    到日本採訪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了,隨著各種感性認識的加深,對日本的認識也在加深。從第一天到日本,感到好像還在中國的那種印象,到今天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日本其實是一個表麵跟中國很相似,其實跟中國很不一樣的國家。它的文化、它的國民精神、它的社會秩序等等。這一切,是從許多細節中表現出來的,也正是這些細節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為我們認識日本的一種角度、一扇窗戶。就說排隊,在日本無論是2個人還是200個人,隻要去做同一件事情,肯定都會規規矩矩地排起隊,絕不會有人上前插隊;乘上下滾輪電梯時,所有人肯定都會靠左邊站立,留出右側供他人行走,絕不會並排站立;交通擁堵時,看不到開車的人會搶道併線,或者按汽車喇叭;約定的採訪,無論是政界要人社會名流,還是普通市民,肯定都會準時到達,從不會遲到……這些細節,很自然會使人覺得這是一個守秩序、守公德的國家。


    還有許多偶遇的細節,也真實地體現出了日本的人際關係。有一天晚上,日本媒體綜合研究所的吉野先生請我們採訪組到東京最普通的平民溫泉——“大江戶”體驗“日式溫泉”。當晚,陪同我們的還有好幾名吉野公司的雇員,其中有一位名叫前原的姑娘,可能泡溫泉時間太長,加上又喝了些清酒,在女更衣室裏她居然暈倒了。當時隻有採訪組的趙海燕和她在一起,正擔心招架不住時,沒想到更衣室裏的所有顧客都跑上前來攙扶幫忙,送水遞毛巾,並向趙海燕提出了一係列的問題:“你們之間能夠語言交流嗎?”“你知道她家的電話號碼嗎?”“需不需要幫助打電話求助?”“還能為你提供什麽幫助?”當確認沒有問題後,這些顧客才離開。海燕後來感慨道:原以為日本是一個現代化社會,人際關係都很冷漠,想不到一件突發的小事,體驗到了日本社會人際關係的友善和純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岩鬆看日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岩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岩鬆並收藏岩鬆看日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