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七七四十九天的法會順利完成的當晚,母親就跟隨父親腳步而自殺。母親原本打算連我也一起帶走而讓我穿上白衣,最後卻打消了念頭。母親之所以把我留在這世上並不是因為為我年幼感到悲哀的親情,母親是在我胸口的血淚汨流出時,想到她應該留下一條血脈的。
我是會津藩士的最後一滴血。我懷著必得延續這條血脈留下後代,身為武士之女非盡不可的義務、胸前的傷痕,及母親遺留的短刀,苟活至今。
當重太郎落馬而變成無法生育時,也正因為這個緣故他對我而言已經不再是男人了。我也已經不年輕了,等到重太郎死去的話也已是無法生育的年齡了。所以我借了其他男人的種在我體內養育新生命,重太郎對我而言除了是障礙外別無其他。
而我和重太郎的生活還有另一種不幸。那就是當我嫁給重太郎後才知道他是薩摩藩士後代這件事。父親不停憎恨的薩摩之血。尤其在重太郎因落馬失去身為軍人的名譽為止,我都沒有特別理由去憎很重太郎的薩摩藩血統。重太郎是了不起的軍人。對於隻因一句盡忠報國就奉獻己身的丈夫,即使那是父親憎恨的血統,我也隻能以這樣敬畏的念頭觀望著。但,那不名譽的落馬事件改變了一切。隻因腳骨折就為身為軍人感到屈辱煩惱,隻會依靠我而窩囊地賦閑躺在病床上。每次看到這樣的重太郎,父親批評薩摩奸滑的聲音就會在我耳邊響起。我血中父親的憎惡及我對重太郎的感受相加在一起而燃燒起來的情感,無力阻止。最後甚至到了不願混上重太郎的血,隻繼承一種的血感到無上幸福。
到了現在我更突然覺得都是重太郎這個男人該負責任。若我和重太郎都早五十年出生的話應該就會有別的生活方式吧。一切都隨著維新之戰改變了。重太郎並不是從馬上跌落,而是被這新時代的浪潮推落了。對於同樣擁有士族之血,對天皇的忠心卻隻能以扭曲的形狀表達,無法流露自己血統的重太郎就這樣結束,我也感到可悲。因為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就能將重太郎的血獻給家父,以慰他在天之靈。而對我也是一樣。我是我體內流著血的唯一支柱,非得一個人在這賊軍造出的歪斜新時代活下去。
警察懷疑我燒了重太郎的遺書,事實上重太郎僅詠了辭世句而沒有留下遺書。重太郎最後所詠的詩歌可說是身為武士之末裔隨著所謂維新時代的洪流,而讓血統狂亂的悲歌。
大輪菊花散盡 讓其一片花瓣染上吾之血跡 濁世之秋
7
而事實上田桐瀨津所說的這事件的真相,又過了三年我才完全明白。
明治45年,我經由寄住其家的叔父介紹進了銀行的那年夏天,天皇駕崩,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大正元年。
明治天皇的葬禮是9月13日,當晚乃木希典夫婦追隨天皇而死。
乃木希典的辭世句中,有著“神離此塵世 吾僅追隨天皇 後而去也”。
過了一星期,我注意到這位乃木大將的辭世句與三年前由田桐瀨津的信末寫到其夫重太郎的辭世句有其共通點。
乃木提及天皇的初句,與田桐重太郎的大輪之菊一語:離世及散盡;吾追隨而去與染上吾之血跡——總之田桐重太郎的最後一首歌亦可作此解。
大輪之菊(某位重要人物)散盡(死去),自己至少尚能獻上一片忠誠之血,為其殉死。
這隻是偶然的暗喻嗎?不,並非如此。盡管上下軍階相差極大,但就像乃木希典為軍人般田桐重太郎也是軍人。乃木將軍以對天皇的忠誠結束其生涯,田桐重太郎立場有所不同,不,他的忠誠心因愚蠢的失誤,提升到執著的男人。
而我一直到現在都忘記——軍人說到菊花的話,就是意指皇室。那大輪之菊散盡的語句不正意味著明治天皇之死嗎?
當然,三年前天皇尚未離世。但,這死不是也能造假嗎?至少像重太郎這樣終年臥病,與附近鄰居毫無接觸的人,要讓他相信天皇已死並不是那麽難的事。重太郎和外界接觸的媒介隻有妻子瀨津之口而已。
田桐重太郎從瀨津口中得知這三年歷史是有問題的,因而以為明治天皇在三年前業已駕崩。於是重太郎以未全其忠義的軍人的最後自尊,為這虛構的天皇之死而殉死。
這樣想的話,這件事的各種謎題就解開了。我一整夜反覆讀著三年前的日記。
那一晚田桐重太郎死亡的時間的確是七點之後,七點時我從紙窗上看到的軍裝人影——正是重太郎本人。重太郎要為天皇殉死的話,自殺時身著正式的軍裝是理所當然的。
但被發現的屍體是穿著睡衣,在丈夫的軍服縫線上動點手腳,在他死後就將軍服一片片拆開披上沾著血的睡衣。而沾了血的軍服就縫在從當晚來訪過的軍人那邊借來的軍服,所以瀨津在我們麵前抱著的是雙層的軍服。
當然,對瀨津麵百最重要的是如何加快重太郎腦中明治時代的終結時間。雖然以瀨津一人之口仍以巧妙的演出突破這種難關,但她還是事先布好了棋子。
在那事件發生前不久伊藤博文死去。報紙上對他的死亡做了各式各樣的報導,瀨津僅讓丈夫念全國人民服喪及暗示某重要人物死去的部分,而在事件後燒掉這些剪報。在丈夫身亡後毀掉這些證據花了一個鍾頭,然後走出外麵叫住偶然經過的我。
我是會津藩士的最後一滴血。我懷著必得延續這條血脈留下後代,身為武士之女非盡不可的義務、胸前的傷痕,及母親遺留的短刀,苟活至今。
當重太郎落馬而變成無法生育時,也正因為這個緣故他對我而言已經不再是男人了。我也已經不年輕了,等到重太郎死去的話也已是無法生育的年齡了。所以我借了其他男人的種在我體內養育新生命,重太郎對我而言除了是障礙外別無其他。
而我和重太郎的生活還有另一種不幸。那就是當我嫁給重太郎後才知道他是薩摩藩士後代這件事。父親不停憎恨的薩摩之血。尤其在重太郎因落馬失去身為軍人的名譽為止,我都沒有特別理由去憎很重太郎的薩摩藩血統。重太郎是了不起的軍人。對於隻因一句盡忠報國就奉獻己身的丈夫,即使那是父親憎恨的血統,我也隻能以這樣敬畏的念頭觀望著。但,那不名譽的落馬事件改變了一切。隻因腳骨折就為身為軍人感到屈辱煩惱,隻會依靠我而窩囊地賦閑躺在病床上。每次看到這樣的重太郎,父親批評薩摩奸滑的聲音就會在我耳邊響起。我血中父親的憎惡及我對重太郎的感受相加在一起而燃燒起來的情感,無力阻止。最後甚至到了不願混上重太郎的血,隻繼承一種的血感到無上幸福。
到了現在我更突然覺得都是重太郎這個男人該負責任。若我和重太郎都早五十年出生的話應該就會有別的生活方式吧。一切都隨著維新之戰改變了。重太郎並不是從馬上跌落,而是被這新時代的浪潮推落了。對於同樣擁有士族之血,對天皇的忠心卻隻能以扭曲的形狀表達,無法流露自己血統的重太郎就這樣結束,我也感到可悲。因為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就能將重太郎的血獻給家父,以慰他在天之靈。而對我也是一樣。我是我體內流著血的唯一支柱,非得一個人在這賊軍造出的歪斜新時代活下去。
警察懷疑我燒了重太郎的遺書,事實上重太郎僅詠了辭世句而沒有留下遺書。重太郎最後所詠的詩歌可說是身為武士之末裔隨著所謂維新時代的洪流,而讓血統狂亂的悲歌。
大輪菊花散盡 讓其一片花瓣染上吾之血跡 濁世之秋
7
而事實上田桐瀨津所說的這事件的真相,又過了三年我才完全明白。
明治45年,我經由寄住其家的叔父介紹進了銀行的那年夏天,天皇駕崩,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大正元年。
明治天皇的葬禮是9月13日,當晚乃木希典夫婦追隨天皇而死。
乃木希典的辭世句中,有著“神離此塵世 吾僅追隨天皇 後而去也”。
過了一星期,我注意到這位乃木大將的辭世句與三年前由田桐瀨津的信末寫到其夫重太郎的辭世句有其共通點。
乃木提及天皇的初句,與田桐重太郎的大輪之菊一語:離世及散盡;吾追隨而去與染上吾之血跡——總之田桐重太郎的最後一首歌亦可作此解。
大輪之菊(某位重要人物)散盡(死去),自己至少尚能獻上一片忠誠之血,為其殉死。
這隻是偶然的暗喻嗎?不,並非如此。盡管上下軍階相差極大,但就像乃木希典為軍人般田桐重太郎也是軍人。乃木將軍以對天皇的忠誠結束其生涯,田桐重太郎立場有所不同,不,他的忠誠心因愚蠢的失誤,提升到執著的男人。
而我一直到現在都忘記——軍人說到菊花的話,就是意指皇室。那大輪之菊散盡的語句不正意味著明治天皇之死嗎?
當然,三年前天皇尚未離世。但,這死不是也能造假嗎?至少像重太郎這樣終年臥病,與附近鄰居毫無接觸的人,要讓他相信天皇已死並不是那麽難的事。重太郎和外界接觸的媒介隻有妻子瀨津之口而已。
田桐重太郎從瀨津口中得知這三年歷史是有問題的,因而以為明治天皇在三年前業已駕崩。於是重太郎以未全其忠義的軍人的最後自尊,為這虛構的天皇之死而殉死。
這樣想的話,這件事的各種謎題就解開了。我一整夜反覆讀著三年前的日記。
那一晚田桐重太郎死亡的時間的確是七點之後,七點時我從紙窗上看到的軍裝人影——正是重太郎本人。重太郎要為天皇殉死的話,自殺時身著正式的軍裝是理所當然的。
但被發現的屍體是穿著睡衣,在丈夫的軍服縫線上動點手腳,在他死後就將軍服一片片拆開披上沾著血的睡衣。而沾了血的軍服就縫在從當晚來訪過的軍人那邊借來的軍服,所以瀨津在我們麵前抱著的是雙層的軍服。
當然,對瀨津麵百最重要的是如何加快重太郎腦中明治時代的終結時間。雖然以瀨津一人之口仍以巧妙的演出突破這種難關,但她還是事先布好了棋子。
在那事件發生前不久伊藤博文死去。報紙上對他的死亡做了各式各樣的報導,瀨津僅讓丈夫念全國人民服喪及暗示某重要人物死去的部分,而在事件後燒掉這些剪報。在丈夫身亡後毀掉這些證據花了一個鍾頭,然後走出外麵叫住偶然經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