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萊羅不久我們也發現,元首大本營對於非洲的情況,似乎並沒有更清楚的了解。有時一個人在負有盛名之後,反而是一種痛苦。一個人當然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但是旁人卻希望他能創造奇蹟,若是打了敗仗則更不為人所諒解。


    此時,對於富凱陣地的一切情況已經有偵察報告送來。在它的南端有險阻的斜坡,可以阻止戰車前進。我們希望在英軍炮兵尚未趕到之前,可以扼守相當長的時間,以等待援兵從歐洲運過海來。


    可能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把我們的計劃暗中密報到元首大本營裏了。


    最親愛的露:我離開家至今隻有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的真正苦戰,我們常常懷疑是否還能守得住。雖然每次都勉強撐過來了,可損失奇重。我總是在移動中,哪裏有危險就趕到哪裏去。昨天上午北麵的情況異常危險,到了夜間才又多少穩定住了。這種苦戰真使人的神經吃不消,不過我的體力還好。有一些補給據說已經在運輸途中。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等它們運到的時候,大勢可能已經沒有希望了。


    1942年11月1日,星期六“不成功便成仁”預料中的英軍大攻勢終於在11月1日的夜間來到了,英軍的炮兵一連向我們的主陣地轟擊了三個鍾頭,夜間轟炸機也不斷向我軍轟炸。大批的英國步兵和戰車,在移動火幕掩護下,開始向西進攻。首先受到嚴重攻擊的是位於第二十八號高地兩側的第二○○步兵團。不久英軍即已透入。經過了一番苦鬥之後,我們把第九十輕裝師的預備隊投入戰鬥,終於阻止住了英軍的前進。敵人的兵力既已透入我軍陣地之內,他們的兵力一定會不斷增加。


    英軍第三十軍的攻擊正麵很窄(約4000碼),但縱深極大。兩個步兵旅在第二十三裝甲旅支援之下,從德軍的新陣地內打開了一條長達4000碼的甬道,一麵走一麵掃清雷陣。於是第九裝甲旅又穿過這些部隊,再向前進展2000碼,以在日出前透入隆美爾炮兵屏障為目的,跟在後麵的是第一、第七和第十三裝甲師。亞歷山大的報告上說:“蒙哥馬利將軍曾經下達明確的命令,說假使第三十軍達不到它的目標,則第十軍的各裝甲師應奮勇前進,達成這個任務。”不過以後在實行時,這些訓令卻並不適用。


    不久以後,大批的英軍就突破了第十五裝甲師在第二十八號高地西南麵的防線,紐西蘭的步兵和英軍的強大裝甲單位——根據俘獲的敵方文件來看,總數在四五百輛之間——向西進展,擊潰了特裏埃斯特師的一個團和一個德國裝甲步兵營。盡管我軍曾英勇抵抗,可是到拂曉的時候,敵軍已經到達電報小徑以西之處。


    根據我方炮兵觀察所的報告,在雷區以東另外還有400輛英軍的戰車正在待命中。獨立的英軍戰車和裝甲車所組成的小組,在向西突破成功之後,紛紛以我們的補給單位為獵取的對象。


    最親愛的露:戰鬥依舊非常激烈,我們的處境日趨惡劣。敵人憑著優勢的兵力,正慢慢把我們擠出陣地。那也就表示一切都完蛋了。你可以想像到我的感受如何。空襲,空襲,一直都是空襲!


    1942年11月2日11月2日上午,非洲軍發動了一次逆襲,獲得一些成就,不過在裝甲兵力方麵又受到了更多的損失,因為我們的戰車根本就不是重型英國戰車的對手。英軍除了使用大量的戰車外,又出動了15個炮兵團,他們透入4000碼的距離,不過現在這個缺口又封鎖好了。我們不顧彈藥的缺乏,拚命地集中炮兵的火力射擊,才阻止了英軍的進展。


    第二十一和第十五兩個裝甲師——除了那些已經使用在防線上的兵力以外——現在都分別集中起來,以便從南北兩麵把敵人的楔形透入給擠出去。接著就發生了激烈的戰車戰鬥。英國的空軍和炮兵拚命向我們的部隊轟擊,簡直是一刻不停。中午的時候,差不多在一個鍾頭之內有7個編隊,每隊18架轟炸機,把炸彈傾倒在我軍上方。88mm炮本是我們對付英軍重型戰車的惟一有效武器,現在差不多都已經被擊毀了。雖然我們已經把一切可以調動的高射炮(本是用作防空之用)都用在了最前線上,但也隻有24門罷了。不久,我們所有的機動兵力也都已經上了前線。我們早已從後勤部隊中抽擠出一切可用的增援,可是到了現在,我們的兵力已經隻剩下開戰時的三分之一了。


    利托裏奧師和特裏埃斯特師的戰車都一一為英軍所擊毀。意軍的47mm戰防炮當然不會比我們自己的50mm戰防炮更好,義大利部隊已經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士兵開始向西逃走,他們的軍官已經掌控不住了。


    那天下午,由於北麵的情況危險到了極點,逼得我們隻好抽調阿裏埃特師的兵力,命令他們沿著電報小徑向北增援,這樣一來,整個南段防線就一點兵力也沒有了。經過一度延誤之後,我又與拜爾林上校取得聯繫,並把這個決定告訴他。那天下午,阿裏埃特師就開始向北移動,從南段防線上把大部分炮都帶走了。我也決定應該縮小防線,把第一二五團抽出原有的位置重新部署,使其防線沿著電報小徑麵向東方。


    黃昏的時候,我接到有關裝甲軍團補給情況的報告。情況十分危急:那一天,我們一共用掉了450噸的彈藥;但是運到的隻有190噸,那是由三艘驅逐艦運到托布魯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美爾戰時文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李德·哈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李德·哈特並收藏隆美爾戰時文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