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會戰開始時,原本對我們很不利,現在情況已日漸好轉。


    13日的夜間,非洲軍的兩個師都已經在比爾哈基姆小徑以西的地區中,一字擺開準備向北進攻了。意軍的兩個摩托化師負責保護他們的東翼。第九十輕裝師則更向東移動,以封鎖托布魯克的進路。


    14日上午,德軍的裝甲師開始奉命以最高速度向北前進,因為此時英軍的車輛,也正成千上萬地像流水般向東撤退。我和戰車一起向前狂奔,一路催促各級指揮官加快速度,我又命令我們的170mm大炮,對著巴爾比亞大道開炮轟擊。我們的隆隆炮聲,又和爆破的聲音互相呼應著。英軍已經在炸毀他們在加紮拉防線上的彈藥庫。


    到了17點的時候,英軍的火力開始慢慢減弱。敵人的抵抗力已經崩潰了,投降的人逐漸增多。這些人臉上現出失望和疲憊的表情。


    夜幕低垂的時候,德軍的裝甲師占領了艾克羅馬以西的地區。通向巴爾比亞大道的門戶現在已經洞開了。


    英軍第一裝甲師已經潰不成軍,在那天夜裏撤離了戰場(它所剩餘的戰車移交給第七裝甲師的第四裝甲旅。第四裝甲旅成了僅有的裝甲旅,其實力約為60輛左右)。


    當天夜裏,英軍第五十師的各單位居然突破了意軍第十軍的防線,改向南麵逃走。雖然我們擊毀了他們400輛車輛,並且捕獲了好幾百名俘虜,但仍有一旅左右的英軍逃脫了。突破之後,英軍指揮官把他們的兵力分成若幹小型縱隊,他們經過我們的補給地區時還攻擊我們。事實上,英軍的主力若從這一方麵突圍,照樣也可以成功。至少他們遭遇到的損失會比經過巴爾比亞大道要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英軍的裝甲兵力,也不至於完全毀在那個艾克羅馬陷阱裏麵。而英軍的裝甲兵力被毀之後,李特奇也就喪失了他的最後機會。


    在烏裏布和比爾哈基姆相繼失守之後,英軍的指揮官就應該認清,再堅守加紮拉防線的北部,實在毫無用處。法軍第一旅犧牲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爭取時間,可是英軍指揮官卻並沒有利用這段時間,把加紮拉防線上的兩個師抽調到艾克羅馬與加紮拉之間,以供機動防禦之用,真是令人費解。這一支兵力擁有大炮300門和兩三百輛輕型裝甲車,若是能夠在適當時機投入戰鬥則對英軍真是利莫大焉。我方的義大利部隊,不僅武器太差,而且也缺乏車輛,除非有相當德軍摩托化部隊的支援,否則決無能力在開闊的沙漠地中作戰。英軍不必太重視他們。


    6月15日的清早,第十五裝甲師的部隊開始越過巴爾比亞大道,向海岸挺進。不過他們卻違背了我的命令,隻留下7輛戰車封鎖這條巴爾比亞大道。因此,大批的英軍輕易地擊毀了這幾輛戰車,並衝過了封鎖線。不過不久之後,這個缺口又重新塞住了。此時從加紮拉防線趕來的意軍和德軍,也都分別加入了追擊。


    最親愛的露:會戰已經勝利了,敵軍完全潰敗。我們正在掃蕩他們的殘部。你一定知道我有多高興。這一次我們雖大獲全勝,損失卻也不小。高斯和魏斯特伐都受了傷。高斯在三四星期之內可以回來,魏斯特伐卻還要一兩個月。我的健康狀況良好。也許在7月間,我們就可以見麵了。


    1942年6月15日上午,我已把第二十一裝甲師從艾克羅馬地區抽出,命令它和第九十輕裝師,連同偵察部隊在一起,向東經過阿代姆向阿代姆“盒子”進攻——其主要據點為巴特魯拉和艾哈坦。不久,我們的戰車就與防守的印軍發生了激戰。那一天黃昏時,我軍攻下了巴特魯拉,俘獲了800名戰俘和大量的戰略物資。由於英軍以大量的火力反擊,我方才暫時停止前進。第九十輕裝師曾數度嚐試,但是在那一天之內,始終無法攻下艾哈坦——這是阿代姆“盒子”的主要陣地。


    此時,英軍第八集 團軍的殘餘兵力已向埃及邊境集中。很明顯,托布魯克和艾哈坦的作用都隻不過是為了牽製我軍,以便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部署埃及邊境上的防務。


    我認清了在托布魯克防線上仍存在著重大的組織弱點,因為南非第二師的一部分已經參加了艾克羅馬的作戰。今天主要的工作就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把托布魯克攻下。此時英軍的情況仍是非常混亂,且士氣也遭受了很大的打擊,所以速度又是一個主要的因素了。


    第二次托布魯克之戰托布魯克是非洲北部最堅固的要塞之一。在1941年間,由於敵軍防守得力,曾使我們感到非常難以突破。我們曾反覆進攻,它的外圍防線早已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對於托布魯克,我們已經領教得夠多了。


    早在1941年,我們就已經擬好了攻擊這個要塞地區的計劃,結果因為孔令漢的攻勢而中途告吹。這一次我們所用的還是那個老計劃。按照這個計劃,我們首先要在西南麵實行佯攻,以掩飾我們的真正企圖,並牽製住守軍的兵力。至於奉命擔任主攻的部隊,則要用奇襲的姿態出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首先經過托布魯克向東移動,以使敵人相信我們和1941年那次一樣,準備對要塞實行圍困的攻擊。接著這支主攻部隊突然回過頭來,集中在要塞的東南正麵上,趁著黑夜部署好。第二天拂曉的時候,先是炮兵和俯衝轟炸機的炸射,接著就一擁而上,用奇襲的方式把守軍打垮。


    對於我軍的每一個士兵而言,都一致認為托布魯克就是英國人抵抗的象徵。所以我們這一次要一勞永逸地把它徹底攻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美爾戰時文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李德·哈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李德·哈特並收藏隆美爾戰時文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