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盡管讓李淵深感不快的這一頁貌似翻過去了,但是對於不共戴天的李氏兄弟而言,事情卻遠遠沒有了結。


    第13章·玄武門之變


    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楊文幹事件”之後,太子與秦王的政治pk就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經過楊文幹事件後,他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 運用常規政治手段解決紛爭已經不可能了,最後的辦法隻能是訴諸武力。


    在最後的生死對決到來之前,李世民決定先穩定自己的大後方 洛陽。為此,李世民特意命麾下驍將張亮率一千餘人前往洛陽,同時給了他一大筆金帛,讓他暗中結交山東(崤山以東)豪傑,盡快做好一切應變準備。


    萬一在長安的鬥爭中失利,李世民打算退守洛陽,與朝廷分庭抗禮;如果形勢一再惡化,實在迫不得已,李世民也不惜與李建成裂土而戰!


    一千多名武裝人員忽然大舉調動,自然沒有逃過對手的眼睛。


    齊王李元吉立刻入宮,指控張亮陰謀反叛。李淵隨即下令逮捕張亮,命有關部門調查審理。


    情況十分危險。萬一張亮的嘴被撬開,李世民的麻煩就大了。


    所幸李世民沒有用錯人,張亮算得上是一條好漢。不管審訊官員採用什麽手段進行逼供,始終無法從他口中得到片言隻語。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朝廷隻好將他釋放。張亮隨後便按原計劃率部趕赴洛陽。


    麵對秦王府的異動,太子李建成坐不住了。他舉辦了一場夜宴,特意邀請李世民出席。


    當然,這是一場鴻門宴。


    據《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記載:“(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李世民)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


    所謂“吐血數升”可能是史家的誇張,但是李世民差點被太子毒死則是事實。


    當晚,一同赴宴的淮安王李神通趕緊把李世民送回了秦王府。


    李淵聞訊,馬上下了一道手詔給李建成,說:“秦王一向不能飲酒,從今往後不準再舉辦夜宴。”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麽小動作。


    這幾年來,盡管李淵也意識到了李世民的奪嫡野心,但是總體上他還是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想重蹈隋文帝楊堅的覆轍,更不想看到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而兄弟鬩牆,自相殘殺。


    李淵隨後親自前往秦王府探視李世民。他知道此刻的太子和秦王已經水火不容,於是就向李世民提出了一個消解紛爭的辦法。他說:“當初建立大計,後來又平定海內,都是你的功勞,當時就想立你為太子,可你卻堅決推辭,我也隻好成全你的美意。再說建成年長,當太子的時日已久,我也不忍心剝奪他的繼承權。看你們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裏,必定要產生衝突,我想讓你重新掌管陝東道大行台,居住洛陽,自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以東的國土都由你做主,準許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做法。”


    李淵說完,秦王已經泣不成聲,以不願遠離膝下為由推辭。


    這當然是李世民在故作姿態。


    其實,高祖的安排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我們知道,唐朝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製,士兵平時務農,農閑習武操練,戰時出征。所以,除非麵臨戰爭,由天子下詔,兵部頒令,將領才有權統率軍隊,否則即使是像李世民這樣的十二衛大將軍,平時手中也沒有兵權。而在長安,東宮和齊王府的勢力加起來要比秦王府強大得多。東宮曾私募長林兵二千餘人,而齊王也一直在“募壯士,多匿罪人”(《舊唐書·巢王元吉傳》),二人兵力相加,總數應該不下於三千人。而秦王雖然也“素所蓄養勇士八百餘人”(《資治通鑑》卷一九一),但明顯處於劣勢,雙方一旦在京師開戰,秦王很可能會吃虧。所以,出鎮洛陽對於李世民來說,實在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上上之策。李世民之所以命張亮經營洛陽,其用意也正在於此。


    李淵最後說了一句:“天下一家,東西兩都,相距很近,我想念你的時候就去看你,你不必傷心。”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聽到李世民即將被派駐洛陽的消息,太子和齊王大感不妙。秦王一旦到了洛陽,手上就掌握了土地、城池和軍隊,這無異於蛟龍入海、猛虎歸山,必將後患無窮;如果把秦王控製在京師,他就隻


    九 玄武門之變(2)


    是一介匹夫,要擺平他易如反掌!


    太子隨後命人向高祖遞上密奏,聲稱:“秦王左右都是山東(崤山以東)人,一聽說要前往洛陽,沒有不歡呼雀躍的,觀察他們的心誌,恐怕是一去不返了。”李淵想想也有道理,於是出爾反爾,取消了命秦王赴洛陽的計劃。


    接下來的日子,太子和齊王開始不擇手段地翦除秦王的羽翼。


    首先,太子用重金賄賂秦王麾下的尉遲敬德、段誌玄等將領,但無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絕。齊王惱羞成怒,又派刺客去刺殺尉遲敬德,可同樣沒有成功。


    太子陣營磨刀霍霍,秦王府的人惶惶不可終日。房玄齡、長孫無忌力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可李世民卻不置可否。


    緊接著,太子和齊王又慫恿高祖,把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逐出了秦王府,進一步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井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井壽並收藏唐朝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