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出生於鮮卑的名門望族,再加上在宮廷中的耳濡目染,所以竇氏從小就聰慧過人,而且具有非常敏銳的政治頭腦。就是在突厥皇後這件事情上,年幼的竇氏特意找了一個四下無人的時候,鄭重其事地向她的皇帝舅舅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她說:“而今四邊未靜,突厥尚強,願舅舅抑製自己的感情,對皇後多加撫慰,如此才是以蒼生為念!隻要真正得到突厥的助力,那麽江南(陳朝)、關東(北齊)就不足為患了。”


    宇文邕大為驚訝,沒想到外甥女小小年紀,對政治形勢的判斷居然如此成熟老到!又驚又喜的宇文邕當即採納了小外甥女的意見。


    竇氏的父親竇毅聽說此事後,高興地對妻子說:“此女才貌雙全,不可輕易許人,當為之擇一賢夫。”到了竇氏該出嫁的年齡,竇毅就在自家的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然後舉行“佳婿海選”,向長安城的貴族公子們宣布:若想求婚者,就給他兩支箭,必須兩箭各中一隻孔雀一目,才有資格成為竇家的乘龍快婿。長安城的公子哥們聽說著名的長髮美女要選婿了,頓時蜂擁前來,但是一連數十個帥哥出手,卻沒有一個成功。後來發生的事情就不言自明了。英姿颯爽、玉樹臨風的李淵一到,啪啪兩箭,各中一目,幹脆利索,成功奪魁。眾位帥哥黯然失色,竇毅夫婦笑逐顏開。沒過多久,神箭帥哥李淵就在眾人既羨且妒的目光中把長發美女竇氏娶過了門。


    這則“雀屏中選”的故事從此在長安坊間流傳開來,並且在後世傳為美談,成了擇婿許婚的代名詞。


    北周大象三年,亦即公


    第2章·李淵父子


    二 李淵父子(1)


    李淵與元配夫人竇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一女是平陽公主,女婿是隋東宮千牛備身柴紹。其中除三子李玄霸早亡外,其他的三男一女一婿全部參與了李淵從起兵到建唐的全過程。


    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人,當然非李世民莫屬。


    公元599年1月23日,即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出生於武功(今陝西武功縣)。相對於李淵來說,李世民的出生就多出了一層神秘色彩。史稱其出生時,有兩條龍在他們家門口嬉戲喧鬧,整整鬧了三天才離開。


    李世民四歲時,又有一個神秘的相士來到他們家,對李淵說:“公是貴人,且有貴子。”看到李世民後,這位相士更是嘖嘖稱奇,情不自禁地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舊唐書·太宗本紀》)


    李淵又驚又喜。喜的是他們父子二人均有天命,來日必將貴有天下;驚的是此事一旦泄露,必定惹來殺身之禍。李淵狠狠心,決定把這個不知來自何方的相士殺了。可轉眼之間,那個神秘人物便已消失無蹤了。從此,李淵便以“濟世安民”之義,為次子取名李世民。不知道李世民在此之前是否有過別的名字,反正從這個時候起,這個寓意深遠的名字就將伴隨他的一生,並且註定要載入史冊、彪炳千古了。


    關於李世民的少年時代,各種史籍的記載都很簡略,我們隻能從相關史書的隻言片語中略窺端倪:


    貞觀初年,李世民曾對時任尚書左僕射的蕭瑀說:“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貞觀政要》卷一)


    貞觀年間,李世民在寫給魏徵的一道手詔中說:“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全唐文》卷九)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四十三歲的李世民在武成殿大宴群臣,曾回憶自己的過去說:“朕少在太原,喜群聚博戲,暑往寒逝,將三十年矣。”(《舊唐書·太宗本紀》)


    綜合上述史料的零星記載,我們基本上可以還原出少年李世民的一個大致輪廓。乍一看,這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子弟,而且還頗有些“紈絝子弟”的嫌疑。因為他“好弓矢”、“喜博戲”、“尚威武”,可偏偏就是不喜歡讀書;能把弓矢騎射之術玩得異常精妙,可對先王之道、聖賢學問卻“茫若涉海”、兩眼一抹黑。


    比起那個“好學,善屬文”、七歲就能吟詩作賦、才華橫溢、風華絕代的楊家二公子楊廣,這位李家二公子簡直可以說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然而,就是那位才華橫溢、風華絕代的楊家二公子,卻親手葬送了一個繁榮富庶、四海昇平的帝國,並把自己釘上了“無道暴君”、“二世而亡”的歷史恥辱柱。而這位“不學無術”的李家二公子,卻反而開創了一個萬邦來朝的“天可汗”時代,並最終締造出一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唐盛世!


    這看上去似乎有點奇怪。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楊廣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更談不上是一個稱職的統治者。他身上強烈的詩人氣質和虛榮天性嚴重障蔽了他的政治理性,從而使他的帝王生涯始終貫穿著“浮華”二字。或許是在江都任總管的十年讓他過多地薰染了浮靡綺麗的江南文化,或許是他的天性原本就與之正相契合。總之,與其說楊廣是一個政治家,還不如說他是一個“政治美學家”。而當一個帝王的人格特徵與他的職業要求完全背離時,就註定他隻能成為一個蹩腳的統治者。此外,楊廣那種恃才傲物、好大喜功的一貫秉性又導致了一種“致命的自負”,使他在逆境中的堅韌性和抗挫折能力幾乎為零。所有這一切共同驅使他最終走上了失敗和滅亡的道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井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井壽並收藏唐朝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