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沒有了兵戈之禍的南唐一天天興旺起來,很快出現了“曠土盡辟、桑柘滿野”的繁榮景象,李昪終於有時間幹一幹自己感興趣的文化事業,不但建立起藏書超過十萬冊的南唐圖書館,而且建立大批學校,發展教育,在廬山白鹿洞所修的學館至今猶存,名曰“白鹿洞書院。”
除此之外李昪自己也為詩為文,為兒孫開了一個好頭,亦為南唐的最終覆滅埋下了伏筆。李昪的詩作流傳下來的隻有一首《詠燈》: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據說是李昪剛成為徐溫義子的時候,想向義父抱怨自己沒有得到很好的栽培,於是借掌燈的機會作了此詩。而徐溫很快明了其中之意,並從中看出李昪的才華,遂把他當成親生兒子對待。
當初並沒有想過要做皇帝的李昪一旦坐上了皇帝寶座,漸漸發現其中妙處,很想永遠地坐下去,這一點當年的嬴政先生想必深有體會。而且李昪採取的策略與嬴政相似,那就是請人煉製長生之藥——不過顯然方藥的毒副作用遠大於長生不老的功效,服藥中毒之後的李昪不但個性變得暴躁易怒,而且積存的毒素到了升元七年(943)一齊發作,具體體現是李昪背上生了一個大瘡,李昪很快因瘡而死,在位還不到七年,子李璟即位。
駕崩前的李昪曾經對自己的這個兒子很不放心。
雖然在自己的薰陶下李璟也是醉心於吟詩填詞和文化事業的建設,但這個兒子似乎並不認同自己所奉行的睦鄰友好的國策,所以臨死之前曾拉著李璟的手,為他分析了一番周邊國家的局勢,讓他好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輕易招惹鄰國,最後咬破李璟的手指:“他日北方當有事,勿忘吾言!”
不過即位後的李璟等手指上的傷疤好了之後,老爹的話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先是於945年趁著閩國內亂之時出兵,迫使閩國稱臣;後又於951年11月趁著馬殷的幾個兒子馬希廣、馬希萼互相攻伐之時,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占領長沙,雖然次年南唐軍又被馬殷舊將劉言起兵擊敗,但是兩場戰爭下來,南唐的國土擴張不少,李璟也漸漸覺得自己用兵如神治國有方,自信心膨脹,重用被後人稱為“五鬼”的陳覺、馮延巳、馮延魯、查文徽、魏岑諸人,不但奢侈無度,而且政治腐敗,百姓怨聲載道。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柴榮和趙匡胤很快就要來了。
王小波在隨筆《關於幽閉型小說》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話讓徒步記憶深刻: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無能。對於1000年前的李璟來說,他自然也贊同“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無能”的結論,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夠東平吳越,西取南楚,北定後周,絕對可以獲得極大的快感——然而問題在於他搞不定。
南唐保大十三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出兵從孟昶手上搶回四州之地的柴榮派宰臣李穀為淮南道前行軍行營都部署舉兵南下,目標直指壽州(今安徽壽縣)。李璟見到柴榮主動打過來,不敢馬虎,派南唐大將劉仁贍鎮戍壽州,並以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麵行營都部署,率兵兩萬增援;另以皇甫暉為應援使、姚鳳為應援都監,率兵三萬進屯定遠(今定遠東南)策應,後退至滁州清流關。
駐守壽州的劉仁贍讓後周軍隊見識了南唐人的頑強,任憑李穀在城下狂轟濫炸,仍舊是堅守城池,指揮若定。李穀鬱悶不已,在壽州城下過完了顯德三年悲傷的春節後,等來了禦駕親征的柴榮。
在壽州城下命士兵填塹壕、駕雲梯的柴榮體會到了李穀的無奈,如果奧本海默在公元10世紀並且正好認識柴榮,我相信周世宗就算把全國的佛像都熔了鑄錢,也願意造一個原子彈將壽州平掉的。
強攻之下的壽州城池巋然不動。
屢攻無果的柴榮見劉仁贍有勇有謀,打算收歸己用,遂於兩軍臨陣時親自勸降,劉仁贍給出的答案是一箭射來,掉在柴榮麵前。柴榮暗吃一驚,後退一丈,繼續勸降。
頑強的劉仁贍甚至在自己的兒子眼看城池守不住了打算偷偷出城投降時將其抓回,大怒,斬首示眾。不過彈盡援絕的壽州仍然在歷時一年之後被攻破,此時的劉仁贍已經重病在身臥床不起,部將瞞著他開城投降,周世宗也受感動,追封其為彭城郡王。
後人寫詩稱讚劉仁贍曰:
義發孤城賴一心,轅門斬子定三軍。
可憐生死淮流斷,長使英雄淚滿襟。
而退守清流關的皇甫暉、姚鳳,則很快就碰到了穿著五彩的軍服、在趙普帶領下抄近路趕過來的趙匡胤,後麵的戰事曾經由挨得夾?斯諾詳細講過,需要複習的話可以翻閱斯諾的作品——《將星,照耀大周》。
可惜李璟手下像劉仁贍這樣的大將太少了。
攻破壽州之後的周軍在柴榮率領下勢如破竹,連續攻占泗、濠、楚等州,唐軍一潰千裏,淮河水軍全軍覆沒。李璟急忙上表柴榮打算割地求和,柴榮不允,累計奪得十州之地。李璟無奈,又恐後周軍渡江南下,隻好在五月再遣使獻廬、舒(今安徽合肥、潛山)、蘄、黃(今湖北蘄春、黃州)四州,承諾以江為界,納貢稱臣,後周共得14州、60縣,柴榮遂罷兵休戰。
除此之外李昪自己也為詩為文,為兒孫開了一個好頭,亦為南唐的最終覆滅埋下了伏筆。李昪的詩作流傳下來的隻有一首《詠燈》: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據說是李昪剛成為徐溫義子的時候,想向義父抱怨自己沒有得到很好的栽培,於是借掌燈的機會作了此詩。而徐溫很快明了其中之意,並從中看出李昪的才華,遂把他當成親生兒子對待。
當初並沒有想過要做皇帝的李昪一旦坐上了皇帝寶座,漸漸發現其中妙處,很想永遠地坐下去,這一點當年的嬴政先生想必深有體會。而且李昪採取的策略與嬴政相似,那就是請人煉製長生之藥——不過顯然方藥的毒副作用遠大於長生不老的功效,服藥中毒之後的李昪不但個性變得暴躁易怒,而且積存的毒素到了升元七年(943)一齊發作,具體體現是李昪背上生了一個大瘡,李昪很快因瘡而死,在位還不到七年,子李璟即位。
駕崩前的李昪曾經對自己的這個兒子很不放心。
雖然在自己的薰陶下李璟也是醉心於吟詩填詞和文化事業的建設,但這個兒子似乎並不認同自己所奉行的睦鄰友好的國策,所以臨死之前曾拉著李璟的手,為他分析了一番周邊國家的局勢,讓他好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輕易招惹鄰國,最後咬破李璟的手指:“他日北方當有事,勿忘吾言!”
不過即位後的李璟等手指上的傷疤好了之後,老爹的話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先是於945年趁著閩國內亂之時出兵,迫使閩國稱臣;後又於951年11月趁著馬殷的幾個兒子馬希廣、馬希萼互相攻伐之時,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占領長沙,雖然次年南唐軍又被馬殷舊將劉言起兵擊敗,但是兩場戰爭下來,南唐的國土擴張不少,李璟也漸漸覺得自己用兵如神治國有方,自信心膨脹,重用被後人稱為“五鬼”的陳覺、馮延巳、馮延魯、查文徽、魏岑諸人,不但奢侈無度,而且政治腐敗,百姓怨聲載道。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柴榮和趙匡胤很快就要來了。
王小波在隨筆《關於幽閉型小說》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話讓徒步記憶深刻: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無能。對於1000年前的李璟來說,他自然也贊同“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無能”的結論,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夠東平吳越,西取南楚,北定後周,絕對可以獲得極大的快感——然而問題在於他搞不定。
南唐保大十三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出兵從孟昶手上搶回四州之地的柴榮派宰臣李穀為淮南道前行軍行營都部署舉兵南下,目標直指壽州(今安徽壽縣)。李璟見到柴榮主動打過來,不敢馬虎,派南唐大將劉仁贍鎮戍壽州,並以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麵行營都部署,率兵兩萬增援;另以皇甫暉為應援使、姚鳳為應援都監,率兵三萬進屯定遠(今定遠東南)策應,後退至滁州清流關。
駐守壽州的劉仁贍讓後周軍隊見識了南唐人的頑強,任憑李穀在城下狂轟濫炸,仍舊是堅守城池,指揮若定。李穀鬱悶不已,在壽州城下過完了顯德三年悲傷的春節後,等來了禦駕親征的柴榮。
在壽州城下命士兵填塹壕、駕雲梯的柴榮體會到了李穀的無奈,如果奧本海默在公元10世紀並且正好認識柴榮,我相信周世宗就算把全國的佛像都熔了鑄錢,也願意造一個原子彈將壽州平掉的。
強攻之下的壽州城池巋然不動。
屢攻無果的柴榮見劉仁贍有勇有謀,打算收歸己用,遂於兩軍臨陣時親自勸降,劉仁贍給出的答案是一箭射來,掉在柴榮麵前。柴榮暗吃一驚,後退一丈,繼續勸降。
頑強的劉仁贍甚至在自己的兒子眼看城池守不住了打算偷偷出城投降時將其抓回,大怒,斬首示眾。不過彈盡援絕的壽州仍然在歷時一年之後被攻破,此時的劉仁贍已經重病在身臥床不起,部將瞞著他開城投降,周世宗也受感動,追封其為彭城郡王。
後人寫詩稱讚劉仁贍曰:
義發孤城賴一心,轅門斬子定三軍。
可憐生死淮流斷,長使英雄淚滿襟。
而退守清流關的皇甫暉、姚鳳,則很快就碰到了穿著五彩的軍服、在趙普帶領下抄近路趕過來的趙匡胤,後麵的戰事曾經由挨得夾?斯諾詳細講過,需要複習的話可以翻閱斯諾的作品——《將星,照耀大周》。
可惜李璟手下像劉仁贍這樣的大將太少了。
攻破壽州之後的周軍在柴榮率領下勢如破竹,連續攻占泗、濠、楚等州,唐軍一潰千裏,淮河水軍全軍覆沒。李璟急忙上表柴榮打算割地求和,柴榮不允,累計奪得十州之地。李璟無奈,又恐後周軍渡江南下,隻好在五月再遣使獻廬、舒(今安徽合肥、潛山)、蘄、黃(今湖北蘄春、黃州)四州,承諾以江為界,納貢稱臣,後周共得14州、60縣,柴榮遂罷兵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