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做過歸納,稱iphone用戶三大愛好:遊戲、拍照、發微博。android用戶三大愛好:刷機、重啟、換電池。塞班用戶三大愛好:摔手機、摔手機、摔手機。山寨用戶三大愛好:鳳凰傳奇、鳳凰傳奇、鳳凰傳奇。


    而此時宋朝上下三大愛好:讀書、讀書、讀書!


    老百姓如此熱心,當皇帝的豈能讓他們失望。於是趙匡胤也不含糊,大力滿足他們不當老百姓的願望,科舉考試做了很多變革。


    五代時候當然也有科舉的。


    那時候各家皇帝雖然天天都是過著緊張節奏的生活,有的整天忙著親熱兒媳婦所以晚上戰戰兢兢躲著兒子(後梁太祖朱溫),有的擔心爹爹不高興了殺過來於是白天戰戰兢兢躲著父親(後晉高祖石敬瑭),甚至還有的擔心自己衣食無著而日夜都戰戰兢兢(後晉出帝石重貴)。但科舉考試倒是一直沒落下,自後梁開平二年(908)開科取士,至後周顯德六年(959),除後梁、後晉時曾停舉數次外,“至於朝代更易,幹戈攘搶之歲,貢舉未嚐廢也”(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卷七》)。每科進士少至4人,多則達到25人,50餘年一共產生狀元12人。


    但也因為改朝換代太勤,所以讀書人經過多年寒窗苦讀,雖然考到了進士甚至狀元,但很快也就在戰亂中銷聲匿跡,12名狀元中,除了後漢幹祐元年(948)狀元王溥、幹祐三年(950)狀元王樸在歷史上名聲響亮之外,其他狀元多數默默無聞。


    王溥在世宗即位後,力挺柴榮禦駕親征參加高平之戰,後任宰相,最終還因為陳橋兵變後手臂被範質抓出幾道血痕而青史留名;王樸亦是在世宗朝官至宰相(前文


    第九章《最後的遠征》曾提到這個狀元宰相),連趙匡胤也要忌憚三分。


    其他的狀元們默默無聞到了什麽程度呢?徒步決定虛構一個故事來描述一下——宋真宗朝赫赫有名的宰相、萊國公寇準的老爹寇湘,當年是後晉開運二年(945)狀元,可惜中了狀元之後仍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天坐著人力車在開封轉悠,人力車夫問:“聽說你是今年的狀元?” 寇湘心想雖然現在資訊不發達,可居然隨便一個車夫都認識我,可見咱這知名度著實不低,於是興奮地點頭稱是,還問:“你怎麽認識我的。”車夫遂說:“太巧了,我是長興三年狀元。”又指著路邊一個賣烤地瓜的老頭:“那位更慘,天成二年狀元。”


    這當然是有點誇張了。


    趙匡胤決心改變讀書人的出路,所以剛剛發表完《國王的演講》,從陳橋驛趕回開封,就在建隆元年二月(960)舉行了北宋第一場科舉考試,錄取了狀元楊礪等19人。第二年再次舉行考試,錄取了狀元張去華等11人,此後數年,每榜也都錄取十來名進士。


    不過這麽點人很明顯滿足不了趙匡胤文人治國的目標,所以開寶三年(970),太祖命主持科舉的禮部整理近十年以及後周乃至後漢的舉子檔案,統計一下,看歷經15次考試全部終場還沒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禮部經過仔細核查,列出了以司馬浦為首共計106人的名字。趙匡胤大筆一揮:這些人也不容易,現在怎麽樣了,沒有靠拉人力車、賣烤地瓜為生的吧?都給他們賜本朝進士出身、封個官做好了!


    於是這百餘名幸運者成了第一批“恩科進士”,即“皇帝開恩特賜的進士”,開了“恩科”的先例。日後每逢重大事件,皇帝都會再設“恩科”,給那些最近考試不佳的舉子們再一個重考的機會,好比如今高考落榜了再讀一年。


    除此之外,太祖還實行擴招,將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進士及第裏第一名叫狀元,然後榜眼、探花;增加了同進士出身之後,錄取人數便大為增加。


    當然,這個“同進士出身”,跟真正的進士還是有點區別的,所以後世出了一個著名的“同進士出身”的故事。清朝名臣曾國藩在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隻是入圍三甲,成了“同進士”,雖然日後封侯拜相,極盡榮光,但始終沒辦法去掉那個討厭的“同”字,成了他多年的痛,同僚知道他的心事,所以盡量不在他麵前提及“同進士”三字。


    某一日飯後,曾國藩與幕客們閑聊扯淡,出了個上聯求對,雲:“如夫人”。如夫人就是小老婆,如者,實不如也。引申之,此聯其實有七個字:“如夫人不如夫人。”此時幕客李元度口舌伶俐,脫口而出:“同進士。”數十年間曾國藩一直以此三字為恥,想不到,今天當這麽多人麵聽到,於是麵色大變,聚會不歡而散。後來有人將對聯加以完善,變成上聯“替如夫人洗腳”,下聯“賜同進士出身”,倒也工整。


    不過北宋立國之初,科舉還不完善——想想趙匡胤在任命趙普為相時候,連敕書上需要現任宰相簽字這一禮節也不知道,所以對於考試中出現其他紕漏也就屬於正常了。當時是沒有殿試的,一切程序均由禮部主持,最後隻需將錄取結果告知太祖即可。


    到了開寶六年(973)趙匡胤拿到禮部呈上的名單,心情很好,打算跟新科進士溝通溝通感情,將幾十名進士帶到了講武殿麵試一番。不料一番閑談,發現進士中有個叫武濟川的,不但知識淺陋,而且回答問題時慌張失措,牛頭不對馬嘴,於是下令將其刷掉。此時剛好落榜的士子徐士廉擊鼓投訴主考官李昉作弊,因為這個麵試表現極差的武濟川竟是李昉的老鄉;趙匡胤一看事情貓膩不小,於是召見了落第者306人,令殿中侍禦史李瑩為考官,重新考試,再次錄取了其中的195人。因為重考時候有“乃禦殿給紙筆,別試詩賦” ,所以就把皇帝親自考試這一道程序叫做“殿試”,而且此後殿試也就成為科舉考試的必備程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力玩家趙匡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徒步中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徒步中國並收藏權力玩家趙匡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