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如果將稍微吹起的氣球放入氣壓較低的真空罐裏,氣球會膨脹;如果放入的氣球吹得比較鼓,它就會爆炸。現在郭威的異姓大哥王峻就是這麽一個氣球,原先充入的氣體就是他在開國過程中立下的功勞和剛剛趕走劉崇漢遼聯軍的戰績,沒有壓力的真空罐就是郭威的寬容。
王氣球已經膨脹得比較厲害了。
先是屢次要求郭威為自己加薪,置田買地蓋大房子,而且搞笑的是在郭威蓋了一個同樣大小的房子時,問皇帝:“國家現在還一窮二白啊,你怎麽能這麽浪費呢?”郭威傻眼了:“你家蓋房子不要錢啊。”
接著是嚴重幹涉郭威的人事任免權,凡是王峻不喜歡的大小官吏都要強行讓郭威罷免,有一次甚至強行要求皇帝罷免宰相範質和李穀,正在吃飯的郭威為了聽這事,被叨擾得三次吐下嘴裏的飯。“郭公吐哺”之後不爽了:“隻許王峻買地,不許郭威搭棚”已經很過分了,如今竟要染指人事決定權,那我這皇帝豈不是要下崗?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嚴重了,偶爾撒潑達不到目的的王峻竟然以罷工相威脅,不來上班了。忍無可忍的郭威於廣順三年(953)二月間,將王峻軟禁起來,後來給予其“降級留用、貶為商州司馬,以觀後效”的處分。
不過郭威的麻煩還沒有完,第一個王氣球剛處理完,另一個王氣球也進了真空罐了,他叫王殷。幹祐三年,正是這位兄弟捧著劉承祐的殺人密詔從澶州趕到鄴都通報郭威,才演出了一幕修改詔書,群雄激憤的大戲。
建國後王殷以宰相身份坐鎮鄴都,是名副其實的“河北王”。對比王峻的弄權,王殷在河北經常打著各種旗號撈錢,這郭威都能容忍。然而王殷膽子越來越大,每次朝見郭威的時候,都帶著幾百個侍衛,病中的郭威經常擔驚受怕,萬一王殷在朝堂上翻臉,自己可能就玩完了。
為了給繼承人柴榮留下一個好局麵,郭威狠下心來,於廣順三年臘月底,趁王殷再次上朝的時候,伏兵殿中,一舉將王殷拿下,流放登州(今山東蓬萊)。但王殷剛出汴梁城,就被郭威發揚送佛到西的慈悲風格,派人在城外找個好地方給砍了,隨後誅殺其子。
做完這一切,郭威長舒了一口氣,然後發現自己終於是撐不下去了。
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情不斷惡化,甚至在拜祭太廟時,都要別人扶著,最後隻得讓皇子晉王柴榮代替自己行禮。回宮後,這位脖頸上刺著一隻小雀,因而外號叫做“郭雀兒”的皇帝,將自己的養子叫到跟前,說出了自己的遺願清單:
“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內。陵所務從儉素,應緣山陵役力人匠,並須和雇(市價雇用),不計近遠,不得差配(強行役使)百姓。陵寢不須用石柱,費人功,隻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臨入陵之時,召近稅戶三十家為陵戶,下事前揭開瓦棺,遍視過陵內,切不得傷他人命。勿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亦不得用石人石獸,隻立一石,鐫字雲:‘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隻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
柴榮含淚答應,四月,將郭威葬於新鄭,陵曰嵩陵,廟號太祖,諡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威的埋葬之地,後來形成一個村莊,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村名叫做“郭村”,後更名“虢村”。
功業如此,夫復何求?
納蘭行者有《江城子?郭威》詞贊曰:
王侯將相寧有種?
一人呼,萬人應。
小雀展翅,長空化鯤鵬。
麵南背北統六合,
安社稷,都開封。
三載仁政治國策,
民為重,君為輕。
功過休談,不言人自明。
百姓千家遙祭處,
紙衣墓,瓦槨塚。
第六章 高平之戰
公元954年,距離趙匡胤離家出走已經7年。當初老和尚“遇郭乃安,歷周始顯”的偈語,似乎已經實現,又似乎仍然遙遙無期——論官職,他已經從禁軍小頭目升到了開封府馬直軍使,算是柴榮手下的紅人了,可這算是“乃安”“始顯”嗎?如今功業未建,聲名小到近乎沒有,假如現在死去,除了趙弘殷夫婦,說不定連哭的人都不太會有——這不是趙匡胤想要的生活。
顯德元年正月十七,郭威去世,柴榮很傷心,趙匡胤很難過,周朝上下很多人都很悲痛,然而劉崇很高興。
劉崇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高興過了。從3年前的正月十五建國至今,尤其是從上次在晉州被王峻打得又冷又餓而狼狽回國至今,兩三年下來他就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經常夢到郭威率兵殺奔太原而來,醒來滿頭大汗。說實在的,山西這麽一小片做節度使都顯侷促的地盤,卻要拿來建設一個國家,好比隻有兩顆葡萄,卻要做出一個水果拚盤;雖然劉崇已經很努力地創造名目,老百姓也已經很努力地繳稅,可國庫裏麵仍然時常空空蕩蕩,連皇太子劉承鈞都經常委屈地來到他麵前:“爹,我餓啊!”
可是沒辦法,南麵的周朝國力日漸昌盛,打不得;北麵的遼國騎兵更是驍勇善戰,不敢打(伺候不好的話還來搶你呢)。於是劉崇隻好同樣委屈地告訴兒子:“我也餓啊。”
王氣球已經膨脹得比較厲害了。
先是屢次要求郭威為自己加薪,置田買地蓋大房子,而且搞笑的是在郭威蓋了一個同樣大小的房子時,問皇帝:“國家現在還一窮二白啊,你怎麽能這麽浪費呢?”郭威傻眼了:“你家蓋房子不要錢啊。”
接著是嚴重幹涉郭威的人事任免權,凡是王峻不喜歡的大小官吏都要強行讓郭威罷免,有一次甚至強行要求皇帝罷免宰相範質和李穀,正在吃飯的郭威為了聽這事,被叨擾得三次吐下嘴裏的飯。“郭公吐哺”之後不爽了:“隻許王峻買地,不許郭威搭棚”已經很過分了,如今竟要染指人事決定權,那我這皇帝豈不是要下崗?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嚴重了,偶爾撒潑達不到目的的王峻竟然以罷工相威脅,不來上班了。忍無可忍的郭威於廣順三年(953)二月間,將王峻軟禁起來,後來給予其“降級留用、貶為商州司馬,以觀後效”的處分。
不過郭威的麻煩還沒有完,第一個王氣球剛處理完,另一個王氣球也進了真空罐了,他叫王殷。幹祐三年,正是這位兄弟捧著劉承祐的殺人密詔從澶州趕到鄴都通報郭威,才演出了一幕修改詔書,群雄激憤的大戲。
建國後王殷以宰相身份坐鎮鄴都,是名副其實的“河北王”。對比王峻的弄權,王殷在河北經常打著各種旗號撈錢,這郭威都能容忍。然而王殷膽子越來越大,每次朝見郭威的時候,都帶著幾百個侍衛,病中的郭威經常擔驚受怕,萬一王殷在朝堂上翻臉,自己可能就玩完了。
為了給繼承人柴榮留下一個好局麵,郭威狠下心來,於廣順三年臘月底,趁王殷再次上朝的時候,伏兵殿中,一舉將王殷拿下,流放登州(今山東蓬萊)。但王殷剛出汴梁城,就被郭威發揚送佛到西的慈悲風格,派人在城外找個好地方給砍了,隨後誅殺其子。
做完這一切,郭威長舒了一口氣,然後發現自己終於是撐不下去了。
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情不斷惡化,甚至在拜祭太廟時,都要別人扶著,最後隻得讓皇子晉王柴榮代替自己行禮。回宮後,這位脖頸上刺著一隻小雀,因而外號叫做“郭雀兒”的皇帝,將自己的養子叫到跟前,說出了自己的遺願清單:
“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內。陵所務從儉素,應緣山陵役力人匠,並須和雇(市價雇用),不計近遠,不得差配(強行役使)百姓。陵寢不須用石柱,費人功,隻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臨入陵之時,召近稅戶三十家為陵戶,下事前揭開瓦棺,遍視過陵內,切不得傷他人命。勿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亦不得用石人石獸,隻立一石,鐫字雲:‘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隻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
柴榮含淚答應,四月,將郭威葬於新鄭,陵曰嵩陵,廟號太祖,諡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威的埋葬之地,後來形成一個村莊,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村名叫做“郭村”,後更名“虢村”。
功業如此,夫復何求?
納蘭行者有《江城子?郭威》詞贊曰:
王侯將相寧有種?
一人呼,萬人應。
小雀展翅,長空化鯤鵬。
麵南背北統六合,
安社稷,都開封。
三載仁政治國策,
民為重,君為輕。
功過休談,不言人自明。
百姓千家遙祭處,
紙衣墓,瓦槨塚。
第六章 高平之戰
公元954年,距離趙匡胤離家出走已經7年。當初老和尚“遇郭乃安,歷周始顯”的偈語,似乎已經實現,又似乎仍然遙遙無期——論官職,他已經從禁軍小頭目升到了開封府馬直軍使,算是柴榮手下的紅人了,可這算是“乃安”“始顯”嗎?如今功業未建,聲名小到近乎沒有,假如現在死去,除了趙弘殷夫婦,說不定連哭的人都不太會有——這不是趙匡胤想要的生活。
顯德元年正月十七,郭威去世,柴榮很傷心,趙匡胤很難過,周朝上下很多人都很悲痛,然而劉崇很高興。
劉崇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高興過了。從3年前的正月十五建國至今,尤其是從上次在晉州被王峻打得又冷又餓而狼狽回國至今,兩三年下來他就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經常夢到郭威率兵殺奔太原而來,醒來滿頭大汗。說實在的,山西這麽一小片做節度使都顯侷促的地盤,卻要拿來建設一個國家,好比隻有兩顆葡萄,卻要做出一個水果拚盤;雖然劉崇已經很努力地創造名目,老百姓也已經很努力地繳稅,可國庫裏麵仍然時常空空蕩蕩,連皇太子劉承鈞都經常委屈地來到他麵前:“爹,我餓啊!”
可是沒辦法,南麵的周朝國力日漸昌盛,打不得;北麵的遼國騎兵更是驍勇善戰,不敢打(伺候不好的話還來搶你呢)。於是劉崇隻好同樣委屈地告訴兒子:“我也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