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元年正月十七,公元954年2月22日,一代明主郭威溘然而逝,留下了悲傷的柴榮、趙匡胤和一個即將展開的霸業藍圖,當然,還有一場即將到來的戰爭。
正月二十一,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
隻當了三年零十二天皇帝的郭威,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英名帝王”的名聲。
這是因為郭威在任三年內一直致力於建設一個和諧社會。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老百姓是世界上要求最低的老百姓,有一片地,有一頭牛,看著老婆孩子暖在炕頭,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就像一句gg所寫:農婦、山泉、有點田。
徒步經過歸納,發現郭威在三年做皇帝期間,主要做了四件事以保障老百姓能過上農夫山泉所描述的幸福生活。
其一是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收入,廢除牛租。當年朱溫攻打淮南,搶來幾十萬頭耕牛,但朱溫不是放牛的,於是他想了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把這些牛分給老百姓,每年收取一定租金。表麵看來是一個公平交易,但是朱溫忘掉了一個很嚴重的事實,那就是:牛是會老死的。
於是多年以後,這些牛死光了,牛租卻沒有廢除,這些養牛人的後代到了後漢都還要為牛的祖先付稅。考慮到當時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種地施不上化肥,農民化學家慕容彥超又沒有發現氨氣和二氧化碳反應合成尿素的反應方程式——當然他當時可能忙著研究煉鐵,以在造假錢這個利潤更高的行業有所發展,更何況郭威去年還打得他灰頭灰臉,就算研究出了尿素的合成方式也不會告訴周朝——農民在地上忙乎一年,種出來的糧食折現,往往隻夠做租金交給政府,仔細一盤算,那牛都已經好多年沒在這地裏耕過了。於是民間怨聲載道,有人上書向郭威反映問題,曰:“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郭威一看,言之有理,於是廢除牛租,同時授無主田土給數十萬歸中原的幽州饑民,免收其稅;無主荒地聽任農民耕墾,作為自留地(不收土地出讓金),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民間歡騰不已,百姓奔走相告,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北方社會開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其二是大力治理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還利於民。古代的鹽業事關國計民生,所以各朝政府都將販鹽業收歸國有,由政府壟斷經營,好比今天的中石油,你見過私人開設的加油站嗎?於是民間販私鹽便成為一本萬利的買賣——試想你能開個油罐車給人隨便加油收錢——鋌而走險販私鹽牟取暴利者屢禁不絕,唐朝著名的造反專家程咬金、王仙芝、黃巢,還有明初朱元璋的強勁對手張士誠等,都是私鹽販子出身,這些民間經營者不但搶了國企的生意,還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後漢刑法規定,凡走私食鹽、酒麴者,不問數量多少一律處死。廣順元年(951),鄭州有百姓交稅後領走官府配給的鹽,經過州城時,被官吏以為是私鹽而抓住殺頭,其妻遂進京上訪。郭威聞知此事,發布詔令曰:犯走私食鹽、酒麴罪者,根據數量多少,定刑時應有差別,刑法從“一律處死”改為“鹽曲犯五斤以上處死”。如此販鹽成本降低,鹽販子利潤也隨之驟減隻好轉行,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減少,社會治安大為好轉。
其三是重拳打擊境外反動勢力,為大周營造一個和平崛起的大環境。遭受忽悠和失子之痛的劉崇自從正月十五建國之後,一想起郭威就恨得咬牙切齒,時時都惦記著對周朝進行非和平演變,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於是在廣順元年十月,向遼國借兵五萬,加上自己的兩萬北漢軍,向周朝的晉州(今山西臨汾)發起猛烈進攻,這次麵向南方的突擊行動,史稱“南突”。晉州巡檢使王萬敢一麵指揮周軍固守,一麵緊急向朝廷求救,郭威遂派王峻出兵禦敵。
王峻翻了翻歷史書,決定從朱溫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朱溫不知道牛是會老死的,然而王峻知道馬是會餓死的,於是採取堅壁清野之法,堅守著牢固的晉州城池而不出戰,任憑城外7萬遼漢聯軍天天攻打。劉崇心想,就算困你到春暖花開,也要把晉州拿下!
然而公元951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更早了一些。
劉崇終於發現城池打來打去還是那麽牢,雪後的天氣卻是越來越冷,最重要的是7萬人馬一天就要吃掉一座糧山,這麽耗下去真不是個辦法,時間久了馬都要餓死了,於是於年底引兵回國,從此再也不敢打郭威的主意。
北麵的事情處理完了,東麵的反動勢力又開始行動了:剛剛過完當皇帝後第一個春節的郭威在正月又收到一個紅包,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造反了——史稱“西突”。
因為剛建國的郭威尚沒有“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戰略理念,對慕容彥超一直採取懷柔政策,送了很多胡蘿蔔過去。然慕容彥超見周軍正與北漢在晉州相持不下,覺得機不可失,於是趁機舉兵造反,還郭威以棒子。郭威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率兵攻打,到了五月,郭威甚至禦駕親征,於是有了慕容彥超發現假銀子刺激不了士兵的戰鬥力、在兗州城破之後投井自殺的故事。
內憂外患都解決之後,郭威卻發現更大的麻煩來了。
那就是大周政權內部的黑惡勢力是越來越猖獗了,於是郭威開始著手進行任上第四項工作——掃黑。
正月二十一,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
隻當了三年零十二天皇帝的郭威,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英名帝王”的名聲。
這是因為郭威在任三年內一直致力於建設一個和諧社會。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老百姓是世界上要求最低的老百姓,有一片地,有一頭牛,看著老婆孩子暖在炕頭,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就像一句gg所寫:農婦、山泉、有點田。
徒步經過歸納,發現郭威在三年做皇帝期間,主要做了四件事以保障老百姓能過上農夫山泉所描述的幸福生活。
其一是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收入,廢除牛租。當年朱溫攻打淮南,搶來幾十萬頭耕牛,但朱溫不是放牛的,於是他想了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把這些牛分給老百姓,每年收取一定租金。表麵看來是一個公平交易,但是朱溫忘掉了一個很嚴重的事實,那就是:牛是會老死的。
於是多年以後,這些牛死光了,牛租卻沒有廢除,這些養牛人的後代到了後漢都還要為牛的祖先付稅。考慮到當時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種地施不上化肥,農民化學家慕容彥超又沒有發現氨氣和二氧化碳反應合成尿素的反應方程式——當然他當時可能忙著研究煉鐵,以在造假錢這個利潤更高的行業有所發展,更何況郭威去年還打得他灰頭灰臉,就算研究出了尿素的合成方式也不會告訴周朝——農民在地上忙乎一年,種出來的糧食折現,往往隻夠做租金交給政府,仔細一盤算,那牛都已經好多年沒在這地裏耕過了。於是民間怨聲載道,有人上書向郭威反映問題,曰:“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郭威一看,言之有理,於是廢除牛租,同時授無主田土給數十萬歸中原的幽州饑民,免收其稅;無主荒地聽任農民耕墾,作為自留地(不收土地出讓金),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民間歡騰不已,百姓奔走相告,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北方社會開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其二是大力治理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還利於民。古代的鹽業事關國計民生,所以各朝政府都將販鹽業收歸國有,由政府壟斷經營,好比今天的中石油,你見過私人開設的加油站嗎?於是民間販私鹽便成為一本萬利的買賣——試想你能開個油罐車給人隨便加油收錢——鋌而走險販私鹽牟取暴利者屢禁不絕,唐朝著名的造反專家程咬金、王仙芝、黃巢,還有明初朱元璋的強勁對手張士誠等,都是私鹽販子出身,這些民間經營者不但搶了國企的生意,還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後漢刑法規定,凡走私食鹽、酒麴者,不問數量多少一律處死。廣順元年(951),鄭州有百姓交稅後領走官府配給的鹽,經過州城時,被官吏以為是私鹽而抓住殺頭,其妻遂進京上訪。郭威聞知此事,發布詔令曰:犯走私食鹽、酒麴罪者,根據數量多少,定刑時應有差別,刑法從“一律處死”改為“鹽曲犯五斤以上處死”。如此販鹽成本降低,鹽販子利潤也隨之驟減隻好轉行,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減少,社會治安大為好轉。
其三是重拳打擊境外反動勢力,為大周營造一個和平崛起的大環境。遭受忽悠和失子之痛的劉崇自從正月十五建國之後,一想起郭威就恨得咬牙切齒,時時都惦記著對周朝進行非和平演變,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於是在廣順元年十月,向遼國借兵五萬,加上自己的兩萬北漢軍,向周朝的晉州(今山西臨汾)發起猛烈進攻,這次麵向南方的突擊行動,史稱“南突”。晉州巡檢使王萬敢一麵指揮周軍固守,一麵緊急向朝廷求救,郭威遂派王峻出兵禦敵。
王峻翻了翻歷史書,決定從朱溫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朱溫不知道牛是會老死的,然而王峻知道馬是會餓死的,於是採取堅壁清野之法,堅守著牢固的晉州城池而不出戰,任憑城外7萬遼漢聯軍天天攻打。劉崇心想,就算困你到春暖花開,也要把晉州拿下!
然而公元951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更早了一些。
劉崇終於發現城池打來打去還是那麽牢,雪後的天氣卻是越來越冷,最重要的是7萬人馬一天就要吃掉一座糧山,這麽耗下去真不是個辦法,時間久了馬都要餓死了,於是於年底引兵回國,從此再也不敢打郭威的主意。
北麵的事情處理完了,東麵的反動勢力又開始行動了:剛剛過完當皇帝後第一個春節的郭威在正月又收到一個紅包,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造反了——史稱“西突”。
因為剛建國的郭威尚沒有“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戰略理念,對慕容彥超一直採取懷柔政策,送了很多胡蘿蔔過去。然慕容彥超見周軍正與北漢在晉州相持不下,覺得機不可失,於是趁機舉兵造反,還郭威以棒子。郭威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率兵攻打,到了五月,郭威甚至禦駕親征,於是有了慕容彥超發現假銀子刺激不了士兵的戰鬥力、在兗州城破之後投井自殺的故事。
內憂外患都解決之後,郭威卻發現更大的麻煩來了。
那就是大周政權內部的黑惡勢力是越來越猖獗了,於是郭威開始著手進行任上第四項工作——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