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劉贇也真是愛排場之人,從徐州一路向西趕來,路上接見、慰問、談話就沒消停過,經常握住當地老農的手,親切地問:“阿伯,生活怎麽樣,飯夠不夠吃,房子住得好不好?”老農回答:“好著呢,吃飯都是兩文銀子管飽,房子都住的66文一個月的廉租房,生活滋潤得很哪!”劉贇很高興,於是20多天的時間,當郭威率領大隊人馬從開封到澶州走了一個來回的時候,他老人家才從徐州剛走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距離徐州169公裏),日均前行6公裏。
於是,剩下的100多公裏路程劉贇不用走了,臘月二十六那天,他被郭威從皇帝劉贇變成了湘陰公劉贇,隨即被軟禁在宋州,過完951年的春節不久就死掉了,準確來說是那年正月十六就死掉了。
郭威稱帝十天後,北方傳來一個好消息,被忽悠了的河東節度使劉崇於正月十五在太原自立為帝,建立北漢。在此之前劉崇已經做好了當太上皇的一切準備,甚至將整個太原城裝飾一新,隻等兒子在開封稱帝,自己就在太原大擺筵席好好慶賀一番,這下兒子被抓,前程縹緲,神馬都成浮雲,鬱悶的劉崇隻好幹起了個體戶,發誓跟後周不共戴天。至於前期裝飾太原所做的工作,倒是恰好拿來做北漢集團開業典禮之用。
不過因為北漢領土狹小,隻相當於如今山西的中部、北部地區,且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唯一盛產的煤又賣不出去(說不定還不會挖),加上日後戰事連連,世祖劉崇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倍感生存艱難。人說生活就是花8小時買菜然後做一頓飯吃掉,生存是花8分鍾買包方便麵泡了吃掉,可憐的劉崇幾乎是頓頓都靠泡方便麵充飢。
至此,劉氏建立的“漢”係列帝國集團全部登上歷史舞台,包括劉邦建立的西漢帝國,劉秀建立的東漢帝國,劉備建立的蜀漢帝國,劉知遠建立的後漢帝國,劉煟ㄒ粞藎┙立的南漢帝國——同一氏族如此偏愛同一個名字,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一大奇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郭威和李太後商議決定立劉贇為帝的消息傳給劉崇不久,劉崇的部下李驤就非常有預見性地提醒領導:“這恐怕是郭威的緩兵之計,萬不可信。咱們應該馬上出兵太行進據孟津威懾郭威,等公子順利即位後,再回師太原,如果郭威耍什麽花招,就出兵滅了他。”興致正濃的劉崇聞聽此言,好比看電視劇正興起時碰到停電,罵道:“你這個腐儒,如今我馬上要做太上皇了,正是普天同慶之時,你卻慫恿我引兵入京,豈不是要我與朝廷作對,陷我父子於水火嗎?”遂將李驤與他的老妻同時斬首。此時成了北漢世祖的劉崇想起當初李驤的話,心中懊悔,好比前麵已經停掉的電又來了,可惜連續劇已經放完,隻好為他夫妻建了祠堂,每到初一十五都進香燒紙,以期李驤神靈保佑自己北漢政權兵強馬壯,日後揮師南下,報仇雪恨。
很多人讀史至此,都覺得郭威的登基過程太過曲折,既然存心代漢,十一月底殺回京城的時候就可以採取行動了,何必繞一個大圈,既費時間又耗路費。對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分析過,譬如認為他需要時間來從根本上控製軍隊,或是藉此手段穩定軍心、麻痹敵人等,甚至有人認為他算好了時間,要在農曆春節稱帝,圖個彩頭,這些都是對的。
後漢隱帝劉承祐死後,最有希望坐上皇位的是劉氏家族三位宗親:河東節度使劉崇(劉知遠弟弟,駐太原),許州節度使劉信(劉知遠堂弟,駐河南南部),以及武寧節度使劉贇(劉崇兒子,駐徐州)。從地圖上看,三地互成120度夾角圍住開封,一旦合力發兵,水平和豎直方向對開封產生的壓力分別是獨自出兵的1.7倍和2倍(學過物理的同學可以驗算一下),到時候隻怕三個郭威也會被打得粉碎了。
如果按照常規造反計劃,即郭威此時稱帝,好比同時斷送了三位劉氏節度使的前程,無異於給三位每人臉上一拳,並且沖他們喊“我就在開封,你們來打我吧”,坐標是北緯34度48分、東經114度20分——那麽毫無疑問會招致挨三拳的後果,想一想幾天以前劉承祐和劉銖對唱《皇帝,你在哪裏》的情景——郭威可不想自己成為別人的gps定位坐標。
按照如上分析,郭威幾乎肯定是要被打敗的——而採用那個曲折版的造反計劃之後,劉崇父子一個賦閑在家,一個招搖於途,劉信日後得到消息的時候,居然悲憤地自殺了。成功地化解了三人的潛在攻勢,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稱帝後的郭威將柴榮以“儲君”身份擢升為澶州節度使,提拔趙匡胤為東西班行首,並拜滑州副指揮。
廣順三年,柴榮官拜開封尹,成為首都最高行政長官,趙匡胤升為開封府馬直軍使,成為皇家近衛軍中級軍官,同時被納入柴榮麾下,與他的父親趙弘殷開始平起平坐。趙匡胤用三年時間趕上了父親,宋史稱其父子“分典禁軍,一時榮之”。
廣順三年(953)十二月,當了三年皇帝的郭威突然身患重病,遂於次年正月將年號由“廣順四年”改為“顯德元年”,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顧。然而改元似乎並不能替代醫藥治病,郭威身體每況愈下。自知時日無多的郭威將治國的重任交到柴榮手上,考慮到外甥泗州防禦使李重進年歲長於柴榮,恐日後不服管理,於是病中召二人到病床前,命李重進跪拜柴榮,以定君臣名分。
於是,剩下的100多公裏路程劉贇不用走了,臘月二十六那天,他被郭威從皇帝劉贇變成了湘陰公劉贇,隨即被軟禁在宋州,過完951年的春節不久就死掉了,準確來說是那年正月十六就死掉了。
郭威稱帝十天後,北方傳來一個好消息,被忽悠了的河東節度使劉崇於正月十五在太原自立為帝,建立北漢。在此之前劉崇已經做好了當太上皇的一切準備,甚至將整個太原城裝飾一新,隻等兒子在開封稱帝,自己就在太原大擺筵席好好慶賀一番,這下兒子被抓,前程縹緲,神馬都成浮雲,鬱悶的劉崇隻好幹起了個體戶,發誓跟後周不共戴天。至於前期裝飾太原所做的工作,倒是恰好拿來做北漢集團開業典禮之用。
不過因為北漢領土狹小,隻相當於如今山西的中部、北部地區,且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唯一盛產的煤又賣不出去(說不定還不會挖),加上日後戰事連連,世祖劉崇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倍感生存艱難。人說生活就是花8小時買菜然後做一頓飯吃掉,生存是花8分鍾買包方便麵泡了吃掉,可憐的劉崇幾乎是頓頓都靠泡方便麵充飢。
至此,劉氏建立的“漢”係列帝國集團全部登上歷史舞台,包括劉邦建立的西漢帝國,劉秀建立的東漢帝國,劉備建立的蜀漢帝國,劉知遠建立的後漢帝國,劉煟ㄒ粞藎┙立的南漢帝國——同一氏族如此偏愛同一個名字,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一大奇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郭威和李太後商議決定立劉贇為帝的消息傳給劉崇不久,劉崇的部下李驤就非常有預見性地提醒領導:“這恐怕是郭威的緩兵之計,萬不可信。咱們應該馬上出兵太行進據孟津威懾郭威,等公子順利即位後,再回師太原,如果郭威耍什麽花招,就出兵滅了他。”興致正濃的劉崇聞聽此言,好比看電視劇正興起時碰到停電,罵道:“你這個腐儒,如今我馬上要做太上皇了,正是普天同慶之時,你卻慫恿我引兵入京,豈不是要我與朝廷作對,陷我父子於水火嗎?”遂將李驤與他的老妻同時斬首。此時成了北漢世祖的劉崇想起當初李驤的話,心中懊悔,好比前麵已經停掉的電又來了,可惜連續劇已經放完,隻好為他夫妻建了祠堂,每到初一十五都進香燒紙,以期李驤神靈保佑自己北漢政權兵強馬壯,日後揮師南下,報仇雪恨。
很多人讀史至此,都覺得郭威的登基過程太過曲折,既然存心代漢,十一月底殺回京城的時候就可以採取行動了,何必繞一個大圈,既費時間又耗路費。對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分析過,譬如認為他需要時間來從根本上控製軍隊,或是藉此手段穩定軍心、麻痹敵人等,甚至有人認為他算好了時間,要在農曆春節稱帝,圖個彩頭,這些都是對的。
後漢隱帝劉承祐死後,最有希望坐上皇位的是劉氏家族三位宗親:河東節度使劉崇(劉知遠弟弟,駐太原),許州節度使劉信(劉知遠堂弟,駐河南南部),以及武寧節度使劉贇(劉崇兒子,駐徐州)。從地圖上看,三地互成120度夾角圍住開封,一旦合力發兵,水平和豎直方向對開封產生的壓力分別是獨自出兵的1.7倍和2倍(學過物理的同學可以驗算一下),到時候隻怕三個郭威也會被打得粉碎了。
如果按照常規造反計劃,即郭威此時稱帝,好比同時斷送了三位劉氏節度使的前程,無異於給三位每人臉上一拳,並且沖他們喊“我就在開封,你們來打我吧”,坐標是北緯34度48分、東經114度20分——那麽毫無疑問會招致挨三拳的後果,想一想幾天以前劉承祐和劉銖對唱《皇帝,你在哪裏》的情景——郭威可不想自己成為別人的gps定位坐標。
按照如上分析,郭威幾乎肯定是要被打敗的——而採用那個曲折版的造反計劃之後,劉崇父子一個賦閑在家,一個招搖於途,劉信日後得到消息的時候,居然悲憤地自殺了。成功地化解了三人的潛在攻勢,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稱帝後的郭威將柴榮以“儲君”身份擢升為澶州節度使,提拔趙匡胤為東西班行首,並拜滑州副指揮。
廣順三年,柴榮官拜開封尹,成為首都最高行政長官,趙匡胤升為開封府馬直軍使,成為皇家近衛軍中級軍官,同時被納入柴榮麾下,與他的父親趙弘殷開始平起平坐。趙匡胤用三年時間趕上了父親,宋史稱其父子“分典禁軍,一時榮之”。
廣順三年(953)十二月,當了三年皇帝的郭威突然身患重病,遂於次年正月將年號由“廣順四年”改為“顯德元年”,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顧。然而改元似乎並不能替代醫藥治病,郭威身體每況愈下。自知時日無多的郭威將治國的重任交到柴榮手上,考慮到外甥泗州防禦使李重進年歲長於柴榮,恐日後不服管理,於是病中召二人到病床前,命李重進跪拜柴榮,以定君臣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