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是殷夫從德文版《裴多斐詩集》轉譯的。詩集是1927年冬天大哥徐培根送的。


    紅色少年:殷夫的親情與愛情


    多餘的話


    故事的後麵還有一條尾巴:


    盛小姐回到省城去建設廳應聘,可是她的國語太臭了,做廣播員的事也就黃了。她想去上海讀書。怎麽說她也算是個新女性呀,一個新女性怎麽可以躲在閨房裏等著父母把自己給嫁出去。可是她那個做著警察局小科長的父親極力反對。盛小姐發狠說,你就把將來陪嫁的那筆錢給我讀書去吧。在上海,她上的是一所私立的法學院(她的一個兄長也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可是她去上海好像存心不是讀書的,沒多過久,她就想法子找到了殷夫在上海的住址,興沖沖地找去了。


    殷夫已經是一個年輕的職業革命家了。每天混在一幫碼頭工人和人力車夫中間搞“工運”。同時他也成了監獄的常客,前不久又進去了一次,才出來不久找到“組織”。那天盛小姐像一隻剛出籠子的小鳥,嘰嘰喳喳大講與父親的鬥爭,少年則一如慣常地沉默。傍晚分手時,他請她吃了一碗陽春麵。前嫌似乎盡釋了。幾天後,少年約她坐小火車去吳淞口看了海,回來後的第二天,少年和一個畫家朋友一起把一隻裝有宣傳品的柳條箱扛到了她那裏,說要存放一段時間。盛小姐把箱子藏在了自己床底下。少年終於意識到這樣做是在玩火,盛小姐這樣一個小公務員家庭出身的女子,怎麽可能成為一個燒炭黨人的妻子呢?半個月後,他又偷偷跑去把那隻危險的箱子取了回來。此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麵。


    職業革命家殷夫這幾回進監獄,運氣總是很好,關進去了,就像外麵跑累了去休息幾日,便又生龍活虎般跑了出來。魯迅曾記述他“又一次被了捕”剛釋放出來時的模樣,那是一個夏天:


    有人打門了,我去開門時,來的就是白莽,卻穿著一件厚棉袍,汗流滿麵,彼此都不禁失笑。這時他才告訴我他是一個革命者,剛由被捕而釋出,衣服和書籍被沒收了,連我送他的那兩本;身上的袍子是從朋友那裏借來的,沒有夾衫,而必須穿長衣,所以隻好這麽出汗。


    一本家世的流水帳


    少年的父親是個鄉村郎中,識得幾個字,擅治婦女病和麻疹。這樣的人物在鄉村算得上一個知識分子。徐家祖籍在一個叫上虞的鄰縣,大約在l9世紀上葉遷至大徐村——象山縣城東南30裏一個500戶人家的大村。開門見山,山名珠山,為半島瀕海第一峰,海拔545米。峰名由來,照例是一段捕風捉影的傳說:舊誌載,古時有海船遙望岩頂寶光直射星漢,尋之不獲乃去,岩之半則有古鬆如張蓋,人去則不見。百年鄉村生活如古井深水,波瀾不驚,超穩定的鄉村生活緣於一個家族宗法製的社會結構,家族體係是鄉村傳統的權力結構方式,多子多福多壽即其重要的價值取向。鄉村知識分子徐郎中和他的妻子錢月娥生命不息耕耘不止,育九胎,活六胎——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一部家世的流水帳,背後是淚和笑,是等待、祈盼、屈辱和生活重軛下的喘息。


    一、二胎,女,生下後得“七日瘋”(小兒破傷風症)夭。


    三胎,女,取名祝三。


    四、五、六胎,男,按徐氏宗譜,排行“孝”字輩,譜名依次為孝瑞、孝祥、孝邦,取名芝庭、蘭庭、鬆庭。


    七胎,女,早夭。


    八胎,女,取名素韻。


    少年是這個大家庭的第九胎。生下這天是1910年農曆五月初五,一個掛艾蒿插菖蒲的節日。時其母40歲,大姐18歲。按“芝蘭鬆柏”序,取名柏庭。


    紅色少年:殷夫的親情與愛情


    親情地獄,溫情羅網


    寫以上這段文字時,總想到傳統宗法製社會裏的一個規則:長兄如父。


    少年的長兄徐培根(芝庭),是個標準的現代軍人。查有關資料,在徐培根條下有以下履歷式的介紹:北京陸軍大學畢業。辛亥革命時曾參與攻打軍械局。北伐時在廣東革命軍總司令部任職。1923年回杭,任駐浙陸軍第一師中校參謀。1927年春,奉調上海,任國民革命軍第26軍司令部上校參謀處副處長。


    徐培根的修養品性,是典型的儒家傳統一脈:對父母孝,對弟兄愛,對朋友信,對上司忠,於生活儉。1927年,少年殷夫入讀上海浦東中學,時徐培根已由杭州調至上海,駐紮龍華,對兄弟自然關愛有加。他要求小弟每半個月到他那兒報到一次,一是領取生活費,二是報告學業,三是改善夥食。“4·12”事變,殷夫第一次被捕入獄,又是他利用軍界的關係把他救了出來。


    殷夫在浦東中學開始接受新知識,學會了兩個新名詞,“階級”和“鬥爭”。一個史姓同學動員他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青年團,理由是——“因為你是一個熱血青年”。出獄後,少年住在虹口公園附近的大哥家,兄弟倆時常就時局爭論。雖是在書房和飯桌上進行的溫和的爭論,但兄弟分歧已一日深似一日。徐培根為了照顧好小弟,把妻子從象山老家接來調理打點。20天後,小弟體重增加了4公斤,身高增長3公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碎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柏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柏田並收藏歷史碎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