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看紹興戲,吃楊梅,買舊書。去荷裏恩派亞戲院,看電影《空中黑女星》。去法國戲院看《非洲歷險記》。和銀行同事共往經理新寓,聚餐,聽戲文,散步,吃冰食。那些日子應麟德一直像陀螺一樣轉呀轉,如22日,日記提要為“曉遊江邊,下午越劇,晚夜野遊”。鬱達夫在上海,連續三次去訪。“他很有趣,談笑很樂”。潘漠華為考北大轉途上海,馮雪峰也來了,兩人同住滬江第一台旅社29號。帶他們去拜訪鬱達夫,叫了銀行同事陪他們遊吳淞。吹笛,下棋,醉酒,談詩(“在茅亭裏大談詩,大談。”)。
八月。去美專看天馬會第六屆畫展。大風的夜裏到黃埔江邊看紅波洶湧。到提籃橋精武體育會學拳。
九月。赴銀行同事榮慶元喜宴。到北四川路、橫浜路、克明路看房子。給美國的康白情寫信談政治(“恥以文人相尚,應詩人而革命家”)。和銀行同行遊吳淞口炮台,一路高歌、吹簫。而此時,曾因鬧學潮被開除學籍的馮雪峰正身處另一場學潮的風暴中心。
十月。月初,“頭熱身冷”,吃牛乳、牛肉、羊肉粥、麵包都覺無味。看《小說月報》太哥爾號。讀《兩當軒詩集》和《浮生六記》。十四日,“(姨媽)細細告訴我,西鄉芳稼渡一個姑娘兒桃仙的性情和一切。總之是和幼年時一模一樣。伊說樣樣都舒齊,隻要我答應,就可去說定。”——談婚論娶了,三個月後,他將要與這個叫鄭桃仙的鄉下姑娘結婚。
十一月。同事謝旦如喪妻,前往弔唁。給桃仙姑娘寫信。讀《克魯泡特金之思想》。看安·波特的小說《灰色馬》,一本關於死亡的小說。
十二月。想印詩集了。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教堂裏聽唱詩和禱告,暗自發笑。18日,全家搬至北四川路克明路天壽裏九十號新寓,九月裏談妥的價,每月租金20元,“爹爹媽媽都很歡喜,我自然也歡喜。”……
革命者應麟德的經濟生活:應修人一九二三年的一個切片
上溯一年
歷史大都是無意間寫成的。由此上溯一年,1922年3月31日,“油菜花黃時”,銀行職員應麟德乘坐滬杭線上的一列慢班車來到杭州。他此行的目的是前往西湖遊玩,並順便訪問在杭州的幾個青年詩人。前來接站的是他的詩友,浙江第一師範的學生汪靜之。在這之前,他們雖已通過十餘封信,卻從未見麵。為了不致認錯人,臨行前,應麟德給他的朋友寄了一張照片。果然,當一手提挈篋、一手拿禮帽的應麟德一出杭州站,兩個年輕人就在擁擠的人流中相互辨認出了對方。
是夜,汪靜之陪同應麟德下榻在湖濱的清華旅館,兩人並肩而睡。應麟德打趣說這是他“嚐新的第一夜”。白天,他們已去逛過孤山和西泠印社,約定第二天的節目是遊湖。應麟德提出,最好是約幾個要好的,詩又寫得好的一起同遊。汪介紹了他的同班同學潘漠華和低一級的馮雪峰,——為什麽隻叫兩個,他有自己的解釋,遊湖的小劃子隻有四個座,人多了坐不下,坐少了又不穩。值得記一筆的是,這一年應麟德二十三歲,潘漠華二十一歲,汪靜之二十一歲,馮雪峰二十歲,都正是愛做夢的年齡。
接下來的一周裏,四少年優遊山林,結社湖畔。以那個年代文藝青年們的習氣,他們共同的話題理所當然是圍繞著愛情和女人的。因為此時的他們都為情所擾。汪靜之“一漂流到西湖”,就由曹佩聲接二連三地介紹女友,一下子愛上了好幾個;馮雪峰家裏前些年已為他領養了個童養媳,卻偏偏在“進師範的第二年”,“偶然戀愛上和她(童養媳)同村的一個表姐”;潘漠華正刻骨銘心地戀著他的堂姐,在道德與情慾的掙紮中經歷著苦不堪言的內心煎熬;應麟德呢,正在與眾多的女友在信上互通款曲傾訴衷腸。
年少氣盛的他們當然也不會隻是滿足於談談詩歌與女人,外部世界正像一列火車轟隆隆地行駛,這一切怎不讓他們意氣飛揚。日後,應麟德在給馮雪峰的信中如是說:“我們應攜手而同行;文學事遲,時不我俟,試看國門外蹲滿餓虎,門裏又豺狼當道,我們一手放不下筆,一手要去提把雪亮的刀,。非要同時更盡一份力以殺賊不可。”馮雪峰的回信中的“我們恥以文人相尚,應詩人而兼革命家”也可說是這些少年詩人們的自我期許。
離杭返滬前一日,應麟德把四人的愛情詩合編為一集,題名《湖畔》,以紀念這一周裏在湖畔結下的友誼。詩集卷前還加上了馮雪峰建議的兩行詩:“我們歌笑在湖畔/我們歌哭在湖畔。”
原擬這本小書由亞東圖書館出版,亞東雖大,對待年輕人不免勢利,交涉不成,最後,這本無意間闖進文學史的薄薄的詩集由應麟德出錢,自費印行出版,共計花費銀洋195元,印數1000冊。據說這本又小又輕的詩集在滬杭等地一上市還賣得不錯。
且來聽聽這些為嚐試中的新詩吹來一股清新之風,被許為“天籟”的稚嫩的聲音——
這是情竇初開的馮雪峰的朦朧幽微的心情:
清明日,
我沉沉地到街上去跑;
插在門上的柳枝下,
仿佛地看見簪豆花的小妹妹底影子。
八月。去美專看天馬會第六屆畫展。大風的夜裏到黃埔江邊看紅波洶湧。到提籃橋精武體育會學拳。
九月。赴銀行同事榮慶元喜宴。到北四川路、橫浜路、克明路看房子。給美國的康白情寫信談政治(“恥以文人相尚,應詩人而革命家”)。和銀行同行遊吳淞口炮台,一路高歌、吹簫。而此時,曾因鬧學潮被開除學籍的馮雪峰正身處另一場學潮的風暴中心。
十月。月初,“頭熱身冷”,吃牛乳、牛肉、羊肉粥、麵包都覺無味。看《小說月報》太哥爾號。讀《兩當軒詩集》和《浮生六記》。十四日,“(姨媽)細細告訴我,西鄉芳稼渡一個姑娘兒桃仙的性情和一切。總之是和幼年時一模一樣。伊說樣樣都舒齊,隻要我答應,就可去說定。”——談婚論娶了,三個月後,他將要與這個叫鄭桃仙的鄉下姑娘結婚。
十一月。同事謝旦如喪妻,前往弔唁。給桃仙姑娘寫信。讀《克魯泡特金之思想》。看安·波特的小說《灰色馬》,一本關於死亡的小說。
十二月。想印詩集了。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教堂裏聽唱詩和禱告,暗自發笑。18日,全家搬至北四川路克明路天壽裏九十號新寓,九月裏談妥的價,每月租金20元,“爹爹媽媽都很歡喜,我自然也歡喜。”……
革命者應麟德的經濟生活:應修人一九二三年的一個切片
上溯一年
歷史大都是無意間寫成的。由此上溯一年,1922年3月31日,“油菜花黃時”,銀行職員應麟德乘坐滬杭線上的一列慢班車來到杭州。他此行的目的是前往西湖遊玩,並順便訪問在杭州的幾個青年詩人。前來接站的是他的詩友,浙江第一師範的學生汪靜之。在這之前,他們雖已通過十餘封信,卻從未見麵。為了不致認錯人,臨行前,應麟德給他的朋友寄了一張照片。果然,當一手提挈篋、一手拿禮帽的應麟德一出杭州站,兩個年輕人就在擁擠的人流中相互辨認出了對方。
是夜,汪靜之陪同應麟德下榻在湖濱的清華旅館,兩人並肩而睡。應麟德打趣說這是他“嚐新的第一夜”。白天,他們已去逛過孤山和西泠印社,約定第二天的節目是遊湖。應麟德提出,最好是約幾個要好的,詩又寫得好的一起同遊。汪介紹了他的同班同學潘漠華和低一級的馮雪峰,——為什麽隻叫兩個,他有自己的解釋,遊湖的小劃子隻有四個座,人多了坐不下,坐少了又不穩。值得記一筆的是,這一年應麟德二十三歲,潘漠華二十一歲,汪靜之二十一歲,馮雪峰二十歲,都正是愛做夢的年齡。
接下來的一周裏,四少年優遊山林,結社湖畔。以那個年代文藝青年們的習氣,他們共同的話題理所當然是圍繞著愛情和女人的。因為此時的他們都為情所擾。汪靜之“一漂流到西湖”,就由曹佩聲接二連三地介紹女友,一下子愛上了好幾個;馮雪峰家裏前些年已為他領養了個童養媳,卻偏偏在“進師範的第二年”,“偶然戀愛上和她(童養媳)同村的一個表姐”;潘漠華正刻骨銘心地戀著他的堂姐,在道德與情慾的掙紮中經歷著苦不堪言的內心煎熬;應麟德呢,正在與眾多的女友在信上互通款曲傾訴衷腸。
年少氣盛的他們當然也不會隻是滿足於談談詩歌與女人,外部世界正像一列火車轟隆隆地行駛,這一切怎不讓他們意氣飛揚。日後,應麟德在給馮雪峰的信中如是說:“我們應攜手而同行;文學事遲,時不我俟,試看國門外蹲滿餓虎,門裏又豺狼當道,我們一手放不下筆,一手要去提把雪亮的刀,。非要同時更盡一份力以殺賊不可。”馮雪峰的回信中的“我們恥以文人相尚,應詩人而兼革命家”也可說是這些少年詩人們的自我期許。
離杭返滬前一日,應麟德把四人的愛情詩合編為一集,題名《湖畔》,以紀念這一周裏在湖畔結下的友誼。詩集卷前還加上了馮雪峰建議的兩行詩:“我們歌笑在湖畔/我們歌哭在湖畔。”
原擬這本小書由亞東圖書館出版,亞東雖大,對待年輕人不免勢利,交涉不成,最後,這本無意間闖進文學史的薄薄的詩集由應麟德出錢,自費印行出版,共計花費銀洋195元,印數1000冊。據說這本又小又輕的詩集在滬杭等地一上市還賣得不錯。
且來聽聽這些為嚐試中的新詩吹來一股清新之風,被許為“天籟”的稚嫩的聲音——
這是情竇初開的馮雪峰的朦朧幽微的心情:
清明日,
我沉沉地到街上去跑;
插在門上的柳枝下,
仿佛地看見簪豆花的小妹妹底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