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


    來自浙江中部一個叫武義的偏僻小城的潘漠華,是個身世淒涼的愁容童子,“飽嚐人情世態的辛苦人”,則是在詩中一味地悲苦了:


    我想戴著假麵具,


    匆匆地跑到母親麵前;


    我不妨流我底淚在裏麵,


    伊可以看見而暫時的大笑了。


    ——《歸家》


    四個湖畔少年中,應麟德年歲最大,也最有資格去吟唱含苞欲放的“純潔的薔薇”:


    我愛這纖纖的花苞兒


    蘊藉著無量的美,


    ——無量地爛漫的將來。


    你盡管慢慢地開,


    我底純潔的薔薇嗬!


    ——《含苞》


    而來自著名的徽商發源地之一的安徽績溪、自小家境優裕的汪靜之,幾乎對每一個姑娘都在吐露著他廉價的“相思”:


    不息地燃燒著的相思嗬!


    ——《小詩五》


    四位橫空出世的少年詩人一下子得到了魯迅、胡適、周作人等新文化運動領軍人物,以及葉聖陶、鬱達夫、朱自清等文壇名家的讚譽。原來要出名也這般的容易。次年冬季,他們的第二個詩歌合集《春的歌集》出版,卷前照例有兩行詩:


    樹林裏有曉陽


    村野裏有姑娘


    周樹人先生看了他們的詩作,說這些年輕人的談情說愛裏有“血的蒸汽”,是“醒過來的人的真聲音”。說他願意“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的去處”。同時代作家廢名後來在其論著《談新詩》中,更是稱讚“他們寫詩的文字在他們以前是沒有人寫過的,他們寫來是活潑自由的白話文字……《湖畔》裏的詩當得起純潔的嚐試了”。自稱從不看新詩的毛潤之先生也看了,時任廣州國民政府代理宣傳部長的他,看了後還托人轉信,請湖畔四少年裏的馮雪峰到革命的廣州去——革命家兼詩人毛澤東何以能從馮雪峰纏綿悱惻的愛情詩裏看出他胸中革命的火苗實在是個謎。很久以後,毛還對喬木同誌說,《湖畔》是很好的詩。


    革命者應麟德的經濟生活:應修人一九二三年的一個切片


    金錢傳


    應麟德有錢。應麟德又有古時孟嚐君之風,拿自己的錢不當錢。做一個窮學生而有應麟德這樣的好朋友是多麽愜意啊。這就意味著,你可以不時拿友情作透支卡向他要幾個花差花差,意味著你食堂裏的鹹菜窩窩頭吃得胃痛了可以偶爾下館子犒勞一下自己,意味著你有了底氣可以向戀愛中的小女生獻點小小的殷勤。反正應麟德很大方,他把錢借給你了就不會問你作什麽用,更不會今日一封快信明日一封電報追著你要。


    很長一段時間,錢,成了應麟德生活的中心。白天在銀行裏,應付的是流水一樣進出的錢,下了班,還是一個錢,借錢給朋友,再向別人借錢,他向上線借來的錢又分散成好多股流到了下線。應麟德的錢囊鼓起來,又癟下去,成了一個中轉站,成了朋友們的共有的小金庫。


    這年初(就是我們前麵說到的1923年),杭州的汪靜之戀愛了,寫來一封信,肉麻如一幅春宮圖。“伊那甘馥馥的嘴兒真有味,我吻不釋口。藕嫩嫩的臂兒煞軟和,我摸不釋手。最不可形容的是似水柔情,我醉!我醉!……阿修,你當賀我倆!我見伊那嬌憨,婉淑,貞靜,柔和的神情,我怎不拜在伊的裙下!”兩天後,應麟德得去年津貼105元,即寄5元於汪。


    三月,日記有一條,“代(康)白情寄北京康選宜50元,郵匯四川張瑞仙嫂嫂100元”。同月,聞聽一師學生集體中毒,情急之下,又寄5元與汪靜之和馮雪峰。


    六月間,潘漠華來信告急,說要投考北大去了,無奈還有10元的債沒還掉,應麟德即刻去信,並匯去15元,讓潘把其中5元交與汪。如此折騰,再加一個文藝青年的日常開銷,聽戲、看電影、下館子什麽的,七月的某一日,應麟德終於發現,自己的口袋裏隻剩下“一角幾板”了。


    但事情還沒有完。八月,有個叫“貽”的朋友說要去湖南桃源了,向他開口借10元盤纏。此時的應,已瘦得布貼袋,隻好向同事借了10元,又怕見了麵朋友再次大開口,隻好託辭太疲,請人轉送。還有一個叫“青”的(好像是個一直在通信的女友),說要入校讀書了,少10元學資。應接著信,又寄去10元。這10元錢,還是從另一個叫白梅的朋友那裏借的。


    九月,馮雪峰和汪靜之聯合來急信哭窮,說情況萬分困難,讓應麟德把他們的詩稿賣個好價錢,寄去個五六十元。應回信說,我將於後日再儲款20元左右寄上,不足部分,當緩緩設法。他甚至還想把一架風琴賣了,以多湊一點錢。接著馮雪峰又來信要旅費。應麟德寄去6元,又給汪靜之2元。在此期間,他自己也在找房子,約了一個叫陳文廷的朋友去北四川路,靠鐵路邊的兩幢房子還中意,可每月要20元。幸虧這月略有進帳,亞東送來了120元的版稅。不然,這個月有錢人應麟德真的要喝西風去了。


    十月。又寄汪靜之10元。向一個叫令濤的上海美專學生借款80元……


    倘若“身體堅硬,皮色焦黑”的“純粹山裏人”馮雪峰向應麟德借錢還說得過去的話,出身於茶商之家、家境又可說小康的汪靜之也老向他借錢就有點令人費解了。當時一師的學生夥食費校方承擔一半,一般學生全年所費約60—70元;汪家雖非富甲一方,但每年提供給汪的約在200—300元之間,高出一般學生數倍,汪又何以總是向銀行職員應麟德哭窮呢?唯一可信的解釋是汪的女朋友多(汪自稱,“每個星期都是和女朋友主要是和綠漪在西湖上遊覽終日”),而他的戀愛成本又較一般的窮學生高數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碎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柏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柏田並收藏歷史碎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