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想像力世界──浪漫主義文學 作者:鄒純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學。1791年他曾在阿姆斯特丹當家庭教師,並著手研究席勒的作品;此後,
他不僅在詩中模仿席勒的腔調,而且通過席勒的藝術哲學對藝術的本質獲得
了更高的見解。1798年至1800年與其弟創辦早期浪漫派刊物《雅典娜神殿》。
1801年在柏林認識法國女作家斯達爾夫人,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施萊格爾
陪同她前往瑞士、義大利、法國、瑞典和英國遊歷。1815年榮獲貴族稱號。
1819年起,分在波恩大學提任印度語言教授和波恩博物館館長,從事科研工
作。1845年5月12日死於波恩。
威廉的主要成就在文學批評、語言學和翻譯上。
1797年威廉開始撰寫關於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論文。這篇論
文由席勒發表在《時間女神》刊物上,被認為是當時德國最優秀的莎士比亞
研究論文。同時還在此刊物上刊登了他的 《略論<威廉·邁斯特>中的莎士比
亞》,對歌德進行了深刻細密的評論。他的《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講稿》和《論
戲劇藝術與文學》更是使他名噪一時。在這兩本書中,他係統地闡述了早期
浪漫主義世界觀和美學觀,尖銳批判資本主義的現實,同時也美化基督教統
治的中世紀。這兩部作品對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文學發展影響很大,後者
被譯成多種文字。
威廉還是位卓越的翻譯家。一生譯書不倦,共完成了九卷莎士比亞譯本,
二卷《西班牙戲劇》,他是德國第一位用詩體逐行翻譯莎士比亞詩歌的人。
早在格廷根當學生時,威廉便開始嚐試用德語韻文翻譯《仲夏夜之夢》。正
當他處於必須克服語言技巧上的重重困難時,歌德詩集的問世對威廉起了榜
樣的作用。歌德改造了德國的語言,大大地提高了德語的靈敏度和容量。正
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中,威廉終於完成了他的令人驚嘆的譯著。
舍雷爾評價威廉的譯文說:「施萊格爾的莎士比亞,可以同席勒和歌德
合作時期所寫的作品並列而無愧,盡管作為藝術品有模擬和創作之分,而在
圓滿程度上二者卻十分接近。」除了翻譯莎士比亞外,威廉譯過荷馬的斷簡
殘篇,譯了希臘的哀歌作者、抒情詩人、戲劇家、牧歌詩人的作品以及幾乎
所有羅馬詩人、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詩人的作品。後來還翻譯了印度的
一些詩篇。
除了席勒、歌德及其老師比爾格的影響之外,威廉一生中還有兩個重要
人物,即他的妻子卡洛琳娜和他的弟弟弗·施萊格爾。卡洛琳娜是他早期翻
譯作品的謄抄者,也是他的合作者和批評指正者。而其弟弟以其過人的熱情
鼓勵著這位兄長。兄弟倆在性格上很不相同,哥哥雖然在文藝見解上目空一
切,但不像弟弟那麽莽撞,他比較循規蹈矩,天生就有著非凡的造形能力,
是浪漫派的奠基人。因為這一性格,他被其弟弟戲稱為「神聖的小學校長」。
----------------------- 頁麵 44-----------------------
浪漫主義的和聲——弗·施萊格爾
弗·施萊格爾(friedrich don schlegel)比其兄小五歲,於1772年3
月10日出生於漢諾瓦。他雖由其兄長引進新的文學運動的航道,卻比其兄急
躁。他於1790年在格廷根學習法律。後又曾在萊比錫學習藝術史、古典語文
和哲學,深受柏拉圖的影響。在耶拿時又受費希特哲學的影響。1798年至1800
年間參加其哥哥創刊的《雅典娜神殿》。他自己在《雅典娜神殿》上發表了
許多斷片,其中有一條集中表達了早期浪漫主義的核心思想:「浪漫文藝是
一種前進的綜合文藝。它的職責不僅是把文藝中一切劃分開的種類又聯合起
來,使文藝和哲學與辯論相接觸。它要把並且應該把詩和散文、獨創性和批
評、藝術的詩和天然的詩時而摻合,時而溶化,使詩成為生動的、有社會性
的,使生活和社會成為詩的……」他還認為浪漫主義的詩永遠處於演變之中,
它是無限的,它也是自由的。浪漫主義的詩人是為所欲為的,不能忍受任何
約束。可見,弗·施萊格爾模糊了文藝種類和體裁的界限,他把詩人的主觀
性強調到絕對的地步。客觀現實已經不存在了。不過,施萊格爾也意識到了
這種主觀幻想與現實之間所存在的距離,於是他提出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方
式,即「浪漫式的暗嘲」。就是在創作過程中,感到矛盾無法解決時,作者
從第三者的角度,採取遊戲嘲諷的態度,把幻想加以毀棄。
作為早期浪漫派的重要理論家,施萊格爾還寫了兩本評論作,即《希臘
文學研究》和《希臘人及羅馬人的詩歌史》。在這兩本書中,他探討了古希
臘人創造的客觀的、有效的東西是必將消失的,而現代的主觀精神則可能繼
續發展。
施萊格爾在文學史和語言學方麵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808年出版了他
他不僅在詩中模仿席勒的腔調,而且通過席勒的藝術哲學對藝術的本質獲得
了更高的見解。1798年至1800年與其弟創辦早期浪漫派刊物《雅典娜神殿》。
1801年在柏林認識法國女作家斯達爾夫人,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施萊格爾
陪同她前往瑞士、義大利、法國、瑞典和英國遊歷。1815年榮獲貴族稱號。
1819年起,分在波恩大學提任印度語言教授和波恩博物館館長,從事科研工
作。1845年5月12日死於波恩。
威廉的主要成就在文學批評、語言學和翻譯上。
1797年威廉開始撰寫關於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論文。這篇論
文由席勒發表在《時間女神》刊物上,被認為是當時德國最優秀的莎士比亞
研究論文。同時還在此刊物上刊登了他的 《略論<威廉·邁斯特>中的莎士比
亞》,對歌德進行了深刻細密的評論。他的《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講稿》和《論
戲劇藝術與文學》更是使他名噪一時。在這兩本書中,他係統地闡述了早期
浪漫主義世界觀和美學觀,尖銳批判資本主義的現實,同時也美化基督教統
治的中世紀。這兩部作品對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文學發展影響很大,後者
被譯成多種文字。
威廉還是位卓越的翻譯家。一生譯書不倦,共完成了九卷莎士比亞譯本,
二卷《西班牙戲劇》,他是德國第一位用詩體逐行翻譯莎士比亞詩歌的人。
早在格廷根當學生時,威廉便開始嚐試用德語韻文翻譯《仲夏夜之夢》。正
當他處於必須克服語言技巧上的重重困難時,歌德詩集的問世對威廉起了榜
樣的作用。歌德改造了德國的語言,大大地提高了德語的靈敏度和容量。正
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中,威廉終於完成了他的令人驚嘆的譯著。
舍雷爾評價威廉的譯文說:「施萊格爾的莎士比亞,可以同席勒和歌德
合作時期所寫的作品並列而無愧,盡管作為藝術品有模擬和創作之分,而在
圓滿程度上二者卻十分接近。」除了翻譯莎士比亞外,威廉譯過荷馬的斷簡
殘篇,譯了希臘的哀歌作者、抒情詩人、戲劇家、牧歌詩人的作品以及幾乎
所有羅馬詩人、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詩人的作品。後來還翻譯了印度的
一些詩篇。
除了席勒、歌德及其老師比爾格的影響之外,威廉一生中還有兩個重要
人物,即他的妻子卡洛琳娜和他的弟弟弗·施萊格爾。卡洛琳娜是他早期翻
譯作品的謄抄者,也是他的合作者和批評指正者。而其弟弟以其過人的熱情
鼓勵著這位兄長。兄弟倆在性格上很不相同,哥哥雖然在文藝見解上目空一
切,但不像弟弟那麽莽撞,他比較循規蹈矩,天生就有著非凡的造形能力,
是浪漫派的奠基人。因為這一性格,他被其弟弟戲稱為「神聖的小學校長」。
----------------------- 頁麵 44-----------------------
浪漫主義的和聲——弗·施萊格爾
弗·施萊格爾(friedrich don schlegel)比其兄小五歲,於1772年3
月10日出生於漢諾瓦。他雖由其兄長引進新的文學運動的航道,卻比其兄急
躁。他於1790年在格廷根學習法律。後又曾在萊比錫學習藝術史、古典語文
和哲學,深受柏拉圖的影響。在耶拿時又受費希特哲學的影響。1798年至1800
年間參加其哥哥創刊的《雅典娜神殿》。他自己在《雅典娜神殿》上發表了
許多斷片,其中有一條集中表達了早期浪漫主義的核心思想:「浪漫文藝是
一種前進的綜合文藝。它的職責不僅是把文藝中一切劃分開的種類又聯合起
來,使文藝和哲學與辯論相接觸。它要把並且應該把詩和散文、獨創性和批
評、藝術的詩和天然的詩時而摻合,時而溶化,使詩成為生動的、有社會性
的,使生活和社會成為詩的……」他還認為浪漫主義的詩永遠處於演變之中,
它是無限的,它也是自由的。浪漫主義的詩人是為所欲為的,不能忍受任何
約束。可見,弗·施萊格爾模糊了文藝種類和體裁的界限,他把詩人的主觀
性強調到絕對的地步。客觀現實已經不存在了。不過,施萊格爾也意識到了
這種主觀幻想與現實之間所存在的距離,於是他提出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方
式,即「浪漫式的暗嘲」。就是在創作過程中,感到矛盾無法解決時,作者
從第三者的角度,採取遊戲嘲諷的態度,把幻想加以毀棄。
作為早期浪漫派的重要理論家,施萊格爾還寫了兩本評論作,即《希臘
文學研究》和《希臘人及羅馬人的詩歌史》。在這兩本書中,他探討了古希
臘人創造的客觀的、有效的東西是必將消失的,而現代的主觀精神則可能繼
續發展。
施萊格爾在文學史和語言學方麵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808年出版了他